只有认真写好教案,才能使往后的工作顺利进行,想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提前写好教案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365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初中物理教案模板7篇,供大家参考。
初中物理教案模板篇1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3.知道浮力的应用。
二、问题及例题:
问题1:演示塑料瓶飘在水面上,为什么?谁能描述一下什么叫浮力?浮力是什么方向?
叫浮力,方向。
问题2: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问题3:通过想想做做3,说说可以怎样测量浮力的大小?
问题4: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呢?
例题:通过例题的学习,说明浮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三、目标检测:
1.铁块浸在煤油中受到的浮力方向是()。
2.一物体用弹簧测力计测得重5n,浸在水中测力计示数变为3n,则受到的浮力是n
3.一石块悬挂在弹簧秤下,当石块慢慢浸入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当石块全部浸入水中后,增加石块浸入的深度,弹簧秤的示数()。
4...把一木块浸没在水中,排开的水所受重力为12n,木块受到的浮力()
a.大于12nb.小于12nc.等于12nd.等于10n
5.下面关于浮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液体的密度大,则对浸在其中的物体的浮力一定大;
B、只要物体的体积大,所受的浮力一定大;
C、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形状及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D、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一定小于沉没在液体内部物体所受的浮力。
6.同样重的铁块甲和乙,甲浸没在水中,乙浸没在煤油中,铁块受到的浮力要大一些.(>)
四、学习小结:
1.浮力:
2.浮力产生的原因:。
3.浮力的方向()
(1)二次称重法:
4.浮力的大小
(1)压力差法
(2)公式法
五、配餐作业:
a组:
1.将重力相等的实心铜球、铁球、铝球浸没在水中,它们受的浮力()
a.相等b.铜球最大c.铝球最大d.铁球最大
2.两个物体分别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将它们同时浸没同一种液体中,两弹簧测力计减小的数值相同,两物体必定有相同的()
a.密度b.体积c.质量d.形状
3.潜水艇潜在水下航行,当它下潜的深度增加时,比较它所受到的水的压力和浮力关系是()
a.压力越大,浮力越大
b.压力越大,浮力不变
c.压力不变,浮力越大
d.压力不变,浮力不变
4.有一金属球,在空气中称得重3.8n,将它浸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时,有50ml水从溢水杯流入量筒,求:
⑴金属球的体积
⑵金属球所受浮力
⑶金属球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
b组;
1.金属块重10n,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它全部放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8n,此时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是xxxxxn.如金属块有一半体积露出水面,弹簧测力计上的读数应该xxxxxn。如果把金属块全部浸没在酒精中,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是xxxxn。
2.有一个木块,把它浸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时,从杯中溢出10g水,若把它浸在盛满酒精的溢水杯中,会从杯中溢出xxxxxxg酒精(酒精密度是0.8×103kg/m3,水的密度是1.0×l03kg/m3,木块的密度是0.5×103kg/m3)。
3.给你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一杯水,请你设计一个测量金属块密度的实验,要求:
(1)、写出实验步骤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2)、写出金属块密度的表达式。
初中物理教案模板篇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热传导过程的方向性
2.了解什么是第二类永动机,为什么第二类永动机不可制成
3.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方法以及这两种表述的物理实质
4.了解什么是能量耗散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内容是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方法以及这两种表述的物理实质,知道为什么第二类永动机不可制成。
2.第二类永动机不可制成的物理实质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与学生课堂自学结合,并讨论归纳
四、教具:
投影仪,大屏幕,相关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地球上有大量海水,它的总质量约为1.4×1018t,只要这些海水的温度降低0.1℃,就能放出5.8×1023j的热量,这相当于1800万个核电站一年的发电量.为什么人们不去研究这种“新能源”呢?原来,这样做是不可能的.这涉及物理学的一个基本定律,就是本节要讨论的热力学第二定律。
?板书】第七节热力学第二定律
(二)进行新课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讨论]:
思考:
1、何为热传导的方向性?
2、什么是第二类永动机?它违背了什么规律?
3、何为热力学第二定律?它有几种表述方法?
归纳:
Ⅰ、热传导的方向性:
高温物体只能“自发地”将热量传给低温物体,而低温物体必须要依靠外界的辅助才能将热量传给高温物体。
Ⅱ、第二类永动机
1、没有冷凝器的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的热机。
2、特征:符合能量守恒定律;不可能引起其他变化。
3、结论: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过程具有方向性,尽管机械能可以全部转化为内能,但内能却不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同时不引起其它变化
Ⅲ、热力学第二定律
表述一: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变化。(按热传导的方向性表述)
表述二: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按能量转化的方向性表述)
小结:热力学第二定律揭示了自然界中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使得它成为独立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一个重要的自然规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中有重要的应用,它对于我们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Ⅳ、能量耗散
在自然界中的宏观过程由于方向性,使得能量在转化过程中不可能使转化后的能量全部加以利用,总会有一部分能量会流散,这种现象叫能量耗散。
(三)让学生合上书本,思考并回答问题
1.电冰箱内部的温度比外部低,为什么致冷系统还能不断地把箱内的热量传给外界的空气?这个事实说明了什么?
这是因为电冰箱消耗了电能,对致冷系统做了功(下图所示,投影).一旦切断电源,电冰箱就不能把箱内的热量传给外界的空气了.相反,外界的热量会自发地传给电冰箱,使箱内的温度逐渐升高.
我们看到,热传导的过程是有方向性的,这个过程可以向一个方向自发地进行,但是向相反的方向却不能自发地进行.要实现相反方向的过程,必须借助外界的帮助,因而产生其他影响或引起其他变化.
2.能否生产出效率可达到100%的热机?为什么?
气缸中的气体得到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q1,推动活塞做功w,然后排出废气,同时把热量q2散发到大气中.由能量守恒定律知道q1=w+q2.我们把热机做的功w和它从热源吸收的热量q1的比值叫做热机的效率,用η表示效率,则有,
只有当气缸中工作物质的温度比大气温度高时内燃机才能工作,所以q2这部分热量是不可避免的.热机工作时,总要向冷凝器散热,总要由工作物质带走一部分热量q2(如下图,投影),所以总有q1>w.因此,热机的效率不可能达100%.
3.能量耗散和能量守恒是否矛盾?试举例说明。
不矛盾。比如流动的水带动水磨做功,由于磨盘之间的摩擦、磨盘和粮食之间的摩擦和挤压,磨盘、粮食的温度升高,水流的机械能转变成了内能.这些内能最终流散到周围的环境中.我们没有办法把这些流散的内能重新收集起来加以利用.这种现象叫做能量的耗散,而总能量并没有减少。电池中的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电能又在灯泡中转变成光能.光被墙壁吸收之后变成周围环境的内能,我们无法把这些内能收集起来重新利用.火炉把屋子烤暖,这时高温物体的内能变成低温物体的内能.谁也不能把这些散失的能量重新收集到火炉中再次用来取暖.
自然界中的宏观过程具有方向性,能量耗散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反映出这种方向性,与能量守恒定律是不矛盾的。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热传导过程的方向性、什么是第二类永动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方法以及什么是能量耗散。大家课下要多看课本,掌握好这些内容。
(五)布置作业:完成课本上练习六(p87)(1)-(4)
教学建议
1.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是构成热力学知识的理论基础,热力学第一定律对自然过程没有任何限制,只指出在任何热力学过程中能量不会有任何增加或损失,热力学第二定律解决哪些过程可以发生,教学时要注意讲清二者的关系。
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以重视按照传导过程的方向性表述,另一种是按照机械能和内能转化过程的方向性表述。这两种表述是等价的,它们都表明,自然界中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实际宏观过程都是不可逆的。教学时,要注意说明这两种不同表述的内在联系,讲清这两种表述的物理实质。
初中物理教案模板篇3
(一)教材: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二)教学要求:
1.理解调节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可以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2.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三)教具:形状、体积相同的铁块、木块各一个,卷成一团的废牙膏皮(底部已剪去),橡皮泥,玻璃水槽2个,自制潜水艇模型,潜水艇挂图。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演示:先让学生注意铁块、木块体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然后把铁块、木块一同浸没水中,同时放手,让学生观察。
依次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1.浸没在水中的木块、铁块,各受到什么力的作用?为什么一个浮起,一个沉下?
2.浸没在水中的木块、铁块受到的浮力相等不相等?为什么?受到的重力相等不相等?为什么?
3.木块、铁块的体积相等,为什么受到的重力不相等?(引导学生认识是因为密度不相等)
小结:像铁块、木块这些实心的物体,有的密度比水大,有的密度比水小,把它们浸没在水里密度比水大的,下沉;密度比水小的,上浮:如果物体的密度跟水一样,它将怎样呢?
二、讲新课
将橡皮泥、废牙膏(铝的)分别放在2个玻璃水槽旁。
教师讲:橡皮泥、铝的密度都比水大,能不能使密度比水大的橡皮泥、牙膏皮浮在水面上?
(找2名学生分别做这2个实验,并让他们每个人试着说明自己采用的办法为什么能达到要求。然后,教师就着做成船形的橡皮泥、空心的牙膏皮小结。)
小结:密度比水大的物质,做成空心,就可以浮在水面上。这时,这个物体受到的重力虽然没变,但它排开水的体积增大了,受到的浮力增大了。
边讲边板书:
三、浮力的应用
1.采用“空心”的办法能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
教师讲:密度小于水的物质,像木材,做成独木舟——“空心”,能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运送更多的人和货物。密度大于水的物质,像橡皮泥、铝,做成空心,也能调节它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关系,使它下沉、悬浮或漂浮。现在看看技术上怎样利用这个道理。先看看轮船。
问:轮船是钢铁做的。钢铁的密度比水大还是比水小?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边小结边板书。)
2.浮力的利用
(1)轮船 用空心办法,增大体积,增大受到的浮力。
问:如果一只轮船,它本身和装的货物总重100000牛,它受到的浮力多少牛?它排开的水重多少牛?它排开的水的质量是多少吨?(简单交代什么叫排水量)
讨论:这只船如果从河水驶入海里,它受到的浮力变不变?它排开的水的体积变不变?它是沉下一些,还是浮起一些?为什么?
(2)潜水艇
演示:潜水艇挂图,潜水艇模型。(边讲解边板书)
用改变水舱中水量的办法,使潜水艇受到的重力大于、等于或小于受到的浮力来实现下潜、悬浮、上浮。
(3)气球和气艇(让学生看课文而后问学生)
问:气球、气艇采用了什么办法使它能够受到空气的浮力而升空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用充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的办法,使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而升空。
讨论:要使充了氢气、升到空中的气球落回地面,你们能想出什么办法?要使热气球落回地面,有什么办法?
三、小结(略)
四、布置作业(略)
初中物理教案模板篇4
学习目标
1.知道自然界中热侍导的方向性。
2.初步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并能用热力学第二定律解释第二类永动机不能制造成功的原因。
3.能用热力学第二定律解释自然界中的能量转化、转移以及方向性问题。
学习重、难点
热力学第二定律及用定律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师生讨论
知识链接
1.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内容:。
2.机械能能否全部转化为内能,那么内能能否全部转化为机械能?举例说明
学习过程
用案人自我创新
[自主学习]
1.阅读p56思考与讨论提出的问题,体会热传导的方向性。说说你对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自然过程都是不可逆的这名话的理解。
2.热机是一种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热机包括热源、工作物质、冷凝器几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为:热机从热源吸收热量q1,推动活塞做功w,然后向冷凝器释放热量q2。
思考:热机的效率能否达到100%,为什么?
3.第二类永动机:
只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引起其它变化的热机。根据你所了解的知识,第二类永动机可能研制成吗?说说你的理由。
4.热力学第二定律
(1)两种表述:
①(这是按照热传导的方向性来描述的)。
②(这是按照机械能与热能转化过程的方向性来描述的)。
说明:
(1)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联系,然而实际上它们是等效的。
(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是它揭示了大量分子参与的宏观过程的方向性,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
(3)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区别:
[例题与习题]
[例1]下列哪些过程具有方向性()
a热传导过程
b.机械能向内能转化过程
c.气体的扩散过程
d.气体向真空中的膨??
[例2]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
b.没有冷凝器,只有单一的热源,能将从单一热源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做或,而不引起其它变化的热机是可能实现的
c.制冷系统将冰箱里的热量传给外界较高的温度的空气中不引起其它变化
d.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
[练习1]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热机中燃气的内能不可能全部转化成机械能
b.电流的能不可能全部转化成内能
c.在火力发电机中,燃气的内能不可能全部变成电能
d.在热传导中,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
[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类永动机和第一类永动机一样,都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b.第二类永动机违背了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c.自然界中的能量是守恒的,所以不用节约能源
d.自然界中的能量尽管是定恒的,但有的能量便于利用,有的能量不便于利用,帮要节约能源
[例4]关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力学第一定律指出内能可以与其它形式的能相互转化,而热力学第二定律则指出内能不可能完全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帮这两条定律是相互矛盾的
b.内能可以全部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只是会产生其它影响,帮两条定律并不矛盾
c.两条定律都是有关能量的转化定律,它们不但不矛盾,而且没有本质的区别
d.其实能量守恒定律已经包含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初中物理教案模板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4.通过使用天平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助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质量的单位以及换算;
2.学习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用具】
大水泥钉、小水泥钉各一枚,订书针一锭,天平。
【教学过程】
引导讨论:
(1) 一根大水泥钉与一根小水泥比较有何相同之处?不同之处?
(都是钢造的,用途相同;大小不同;重量不同;所用的钢的量不同)
(2) 一根订书针和一锭订书针比较有何相同之处?不同之处?
(都是相同材料构成,含有的材料多少多少不同)
(3) 物理课本与课桌在构成上有何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外?
(都由物质构成,但它们是不同物质构成的,物理书是纸等材料构成,桌子是木头等材料构成,物理书要的材料的量没有课桌要的材料的量多)
小结:所有物体都由物质构成,一种物质能构成大小和形状不同的物体,由于物体的形状和用途不同组成它们的物质的多少也可能不同 。
1.质量的概念
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2.质量的单位
(1) 讲解:
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kg 常用的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
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补充:生活中斤、两也是质量的单位,它在我国民间使用,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2)引导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 及小资料的讲解。
一只苹果的质量 、你身体的质量 、
一袋方便面的质量、一只鸡蛋的质量
初中物理教案模板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作用,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能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
3.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
4.能认识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运用实验和分析的方法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提出问题:1.船为什么能在海面上航行?2.救生圈、救生衣的作用是什么?
板书: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过渡语:看完了没有?
二、先学
(一)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49----p52内容,要求边看、边划、边记。
1.看课本p49图10.1-1回答,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
2.根据图10.1-3总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看演示实验:测量铝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学会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浮力的大小。
4.看课本p51找出浮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与哪些因素无关?你能举例说明吗?
(二)学生自学教材
老师巡视,了解学情,掌控学生高效学习,时间到,问完成的请举手?
过渡语:合上书,独立完成自我检测
(三)自学检测反馈
要求:6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目,要求书写认真、规范。让四个小组的基础较差的同学到黑板完成,书写成绩和题目成绩记入小组量化,要求书写认真、规范。
1.鸭子能浮在水面上,用钢铁做的轮船也能浮在水面上,说明水对他们有xxx力。
2.你游过泳吗?当你的身体浸入水中体积越大,你会感觉到水给你向上的托力xx这个水对你向上的托的力其实就是xxx力。再比如,我们从水中抬起一个石头要比在空气中抬起感觉要xx(“轻”或“重”),这些事例都说明,在水中要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xx力。
3.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xxx,它与重力方向xxx。
4.如果用测力计测出铜块重为1n,将铜块没入水中,测力计的示数变为0.87n,铜块受到的浮力是xxx。
5.浮力产生的原因是xxx。
三、后教
(一)展示交流,统一答案
先交换学案,然后更正。2分钟时间让发现问题的学生到黑板上用红笔更正,提出先学中未解决的疑惑,小组或全班讨论解决。
(二)生生合作,探究交流
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实验设计,小组长组织进行探究实验,展示交流,老师给予即时评价。
探究1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2浮力产生的原因:xxx。
实验:将一去掉底的矿泉水瓶倒置,放入一乒乓球,去掉瓶盖,向瓶中加入水,可观察到乒乓球xxx(会不会上浮),因为乒乓球下底部没有受到压强作用。xxx将瓶盖盖好,再向瓶中加水,可观察到乒乓球xxx(会不会上浮),此时乒乓球受到xxx力的作用。
分析:盖上瓶盖后,向瓶内加水,乒乓球在水中上下表面所处的深度xxx,所以上下表面所受的液体压力不同,下表面所受的向上的压力xxx上表面所受的向下的压力,这个压力差就是浮力。
结论:浮力产生的原因是
(三)同学总结,调查学情.
四、当堂训练
(一)过渡语
请同学们合上课本,完成学案训练题。10分钟完成。
(二)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1.弹簧测力计下挂一石块,下列情况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最小的是()
a石块在空气中b石块在水中c石块在酒精中d石块在盐水中
2.某同学将一金属块轻轻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当它浸没在水中后,溢出了重3n的水,如果将该金属块浸没在盐水中则受到盐水的浮力将3n。(填“>”“=”或“<”)
3.一金属块在空气中称重27n,把它全部浸没在水中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7n,则该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是.
(三)展示答案,学生交换批阅,小组长检查小组互评,老师了解学情
(四)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初中物理教案模板篇7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单位制,知道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
2.认识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单位制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
正确地理解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为了测量或比较物理量的大小,我们建立了物理量的单位。我们已学过的一些物理量的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的单位。一般说来,物理量的单位可以任意选择,这样会存在同一个物理量出现多个单位,与此对应存在多种单位制。古今中外都不一样,严重影响了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发展,因此国际计量大会对此做出了规范,通过了国际单位制(代号为si)
(一)单位制
1.基本单位:所选定的基本物理量的单位
⑴物理学中,共有七个物理量的单位被选定为基本单位
⑵在力学中,选定长度、质量和时间这三个物理量的单位基本单位。长度的单位有:厘米(cm)、米(m)、千米(km)等。质量的单位有:克(g)、千克(kg)、等时间的单位有:秒(s)、分(min)、小时(h)等。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力与运动关系的,因此,联系物体自身性质的量(质量)和空间尺度的量(长度)以及时间,必然与物体受力后运动变化联系得最密切、最普遍,所以这三个物理量也最基本,事实表明用这三个量做基本单位,可以使力学中的单位数目中少。
2.导出单位:根据物理公式中其它物理量和基本物理量的关系,推导出的物理量的。单位。从根本上说,所有的物理量都是由基本物理量构成的,在力学范畴内,所有力学量都是由长度、质量和时间这三个基本物理量组成的,因此基本物理量的单位选定就决定了其它导出物理量的单位。速度公式为。位移单位选m,时间单位选s,速度的单位是m/s。加速度公式为。速度单位是m/s,时间单位是s,则加速度单位是m/s2。牛顿第二定律公式为f=ma。质量单位选kg,加速度单位选m/s2,则力的单位是n。可见:选择了位移、时间、质量和其它物理量的单位,就导出了速度、加速度、力的单位。
3.单位制: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的总和叫做单位制。由于基本单位的选择不同,历史上的力学中出现了厘米、克、秒制,工程技术领域还有英尺、秒、磅制等单位。
(二)力学中的国际单位制(si)
1.基本单位长度单位:米(m)质量单位:千克(kg)时间单位:秒(s)
2.导出单位:速度单位:米/秒(m/s)加速度单位:米/秒2(m/s2)力的单位:牛顿(n)
?例1】下列物理量单位中哪些属于基本单位,哪些属于国际单位制单位:吨(t)、米(m)、毫米(mm)、小时(h)、秒(s)、焦耳(j)、牛米(n·m)、微克(μg)、千克(kg)、微秒(μs)、克/厘米3(g/cm3)
?解析】首先应明确,在力学中所有长度、质量、时间的单位都是基本单位,所以上述单位中吨(t)、米(m)、毫米(mm)、小时(h)、秒(s)、微克(μg)、千克(kg)、微秒(μs)等都是基本单位。
属于国际单位制的是:m、s、kg、n·m值得一提的是,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可能会把国际单位制的单位与基本单位混为一谈,持这种错误观点的同学会只把m、s、kg作为第一问的答案。
(三)组合单位的谈法组合单位的汉字名称与其它符号表示的顺序一致。在只有名称而不出现符号的场合,名称的顺序应该与有符号的情况一致。如单位由相乘构成,无论是否使用乘的符号,名称中无对应“乘”的词,符号中的除(斜线和出现的负指数),名称中对应的词为“每”字,“每”字出现一次而与分母在的单位无关。例如:力矩的si单位名称为“牛顿米”(因其符号为n·m)密度的si单位名称为“千克每立方米”(因其符号为kg/m3)
(四)力学国际单位制(si)在解题中的应用
1.在解题计算时,已知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计算过程中不用写出各个量的单位,只要在式子末尾写出所求量的单位即可。
2.物理公式既反映了各物理量间的数量关系,同时也确定了各物理量的单位关系。因此,在解题中可用单位制来粗略判断结果是否正确,如单位制不对,结果一定错误。
?例2】质量为500g的物体受力作用后获得10m/s2的加速度,则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多少牛?
?解析】从题中可看出、题目给出了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但均不是国际单位,因此需要将单位换成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物体质量m=500g=0.5kg物体的加速度a=10cm/s2=0.1m/s2由牛顿第二定律f=ma得物体受到的合外力f=0.5×0.1n=0.05n利用国际单位制运算时,不需要带单位运算,只要在每个结果的后面写上正确的单位即可。
?小结】在力学在我们选定长度、质量时间这三个物理量的单位为基本单位,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组成单位制是一个比较科学、完善的单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