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识字教案5篇

时间:2022-10-12 作者:Surplus

教案在撰写的过程中,老师肯定要注意联系实际,学会制定教案,教师的自身教学能力一定都有所提高,下面是365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学语文识字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语文识字教案5篇

小学语文识字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12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认识冬季的物候特征,让学生感受到冬天虽冷,但仍充满着饽饽生机和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生字卡、录音带。

主要板书安排:师资。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看图说话。

课外:读韵文、听写词语。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情境导入

小朋友,你们谁不怕冷?请举手!啊,小朋友都不怕冷,真勇敢!好,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到冰雪覆盖的野外去活动好不好?请闭上眼睛(教师放音乐,出示投影),小朋友,我们到啦!请大家仔细看看,野外怎么样?

二.看图说话学字词

1. 冬天到了,天气怎么样?

(1) 引导学生看图练习说话。

(2) 相机出示词卡,让学生认读:大雪、北风。

(3) 讲词卡贴在相应的事物旁。

(4)

小朋友,冬天到了,有时气温会突然下降,让人感到特别冷,那是因为北方来了强冷空气,这强冷空气就叫“寒流”。出示词卡,认读。

2. 天这样冷,有些动物都躲到洞里去生活了,是哪些词语?你认识吗?

(1) 引导学生看图练习说话。

(2) 相机出示词卡认读并贴在相应的事物旁:蟒蛇、蚂蚁、刺猬。

(3) “蟒蛇”你了解吗?

3. 哪些植物不怕冷?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

(1)引导学生看图练习说话。

(2)相机出示词卡认读并贴在相应的事物旁。

(4) 教师介绍:腊梅、翠竹、苍松不怕冷,被称作“岁寒三友”。

4. 小朋友也不怕冷,他们在干什么?

(1) 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

(2) 相机出示词卡认读并贴在相应的事物旁。

5. 借助图画,看拼音读词语。自由读、相互读。齐读。

四. 根据词义归类学韵文

1.

小朋友,看这图上的词语,想一想,读一读,哪些词语分别表示冬天气候特点的?哪些词语表示不畏寒冷的植物的?哪些词语表示在洞里过冬的动物的?哪些词语表示体育锻炼活动的?

2. 分组讨论。请四个大组推选一人来取词卡,并按顺序排列在黑板上,贴后以组为单位读一读。

3. 练读韵文。

(1) 按要求归类读词语。

(2) 多种形式练读。

4. 去掉生字注音读韵文。

5. 背诵韵文。看图背诵,边背边想象画面。

第二课时

一. 检查复习,巩固旧知

1. 出示生字,指名读。

2. 用“寒、流、滑、绳”口头扩词。

3. 背诵关于“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韵文,帮助学生积累。

二.指导书写,检测效果

1. 认识新偏旁“羽”。

2. 学生看笔顺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3. 反馈检查,说说“刺、蛇、寒、翠”的笔顺。

4. 教师范写难写的字。

5. 学生在习字册上练习。

6. 听写词语,检测效果。

四. 指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看图说话。(词语用得约多越好)

小学语文识字教案篇2

1、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采用词串形式识字的课文。课文围绕夏天,将12个词语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列成行,隔行押韵,分别介绍了夏天特有的气候、瓜果、昆虫、花卉,易于诵读。课文配有插图,为学生了解夏季特点和识字识词创设了情景,使学生识字识词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极富生活气息和童趣。

2、学习目标3、:

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掌握“了”这个多音字的两种读音。认识两个偏旁。

观察图画,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借助图画上描绘的事物去理解字词。

了解夏季的特点,积累词语。

4、教学重点:

1、了解夏季的特点,2、积累词语

3、掌握生字的字形。

5、教学难点:

认真书写、积累生字;掌握“了”这个多音字的两种读音。

6、教学准备卡片、挂图、图片

7、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观察图画,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借助图画上描绘的事物去理解字词。

2、了解夏季的特点,积累词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指导谈话看图

同1、学们,2、你们见过刮台风、下雷雨的情景吗?想看看吗?

3、播放有关资料或图片,4、说说“台风”“雷雨”和“春风”“春雨”有什么不同,5、什么季节会有这样的景象。

6、夏天还有许多好吃的水果呢!出示挂图,7、观察说话,8、图上画了哪些人在干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读词语生字

自读词语,读准字音

小组读

出示词卡,检查正音

用“夏、台、桃、瓜”口头组词

三、指导诵读

教师范读,生评议跟读

四、人小组读

指读

注意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实物的样子,读出节奏和韵文来,要避免唱读、顿读。

四、指导写字

学生看笔顺图,记忆生字笔顺。

请说说“夏、梅”的笔顺

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

指导写字,重点指导“夏、瓜”

学生描红,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掌握生字的写法,了解两个新偏旁。

教学过程:

1、复2、习导入

组长带同学复习生字词

开火车认读老师罗列的生字

比赛读课文

3、学习写字

认识新偏旁

认识虫字旁和雨字头,找出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读读。

学生看笔顺图记忆生字笔顺。

重点反馈“桃、蛙、荐”的笔顺。

学生描红、书空,播放轻音乐。

小学语文识字教案篇3

一、教材简说

本课内容由五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组成。谚语是在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映深刻的道理。本课的谚语通俗易懂,给人的启示也很深刻,如“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用来时时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二、教学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情感目标:有积累谚语的兴趣。

三、重难点处理

书写中“绞丝”的书写(线、绳)指导:关键在于写好两个“撇折”,撇,一定不能弯,要写直;折,要写成“提”;第二个撇折稍大;两个撇要保持“平行”(不要给学生讲平行的概念,可以通过示范、动作让学生明白)。

四、教时:2教时。

五、教学媒体:幻灯片

六、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朗读感悟

1弊约憾裂栌铮读准字音。

2毖≡褡约合不兜难栌铮读给同伴听,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并说说自己喜欢所读谚语的原因。

3苯淌κ痉独识裂栌铮学生模仿读。

4笔ι、生生对读,体会每一句谚语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之间的对应关系。

5逼攵裂栌铮感悟谚语的含义。

6在小组里说说自己对每一句谚语的理解,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让每一个小组选择一句谚语,说说本组同学对该谚语的理解。用实例说明谚语中蕴含的道理,或者说说谚语给我们生活和学习的启示。

7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谚语读一读,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8辈捎梅抖痢⒍远痢⑵攵恋确绞椒锤蠢识裂栌铮鼓励记诵自己喜欢的谚语。

二、识字

1苯岷仙活实际识字。如,移动电话(移),火柴(柴),姓易、容易(易),打折、折叠(折),搓手,搓绳(搓、绳),一斤重(斤)等。

2痹诶识裂栌锏墓程中认清字形(整体认识),读准字音。注意“柴、折、绳”是翘舌音,“搓”是平舌音,“谋”的韵母是ou。

3蓖ü组词巩固认读生字。

布置家作:从课外摘抄搜集自己喜欢的谚语。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第二教时

一、写字指导。

(1)仔细观察

同偏旁、同部件:折—挑线—绳斤—折

形相近:挑—桃根—跟钱—线

(2)写正确。

“挑”字的笔顺:扌

“折、根”二字不要多一点。“线”字不要少一点。

(3)写美观。

把“斤”字的写法,引申到“折”字。斤:第一撇要平,第二撇要“竖”,横要右伸,竖要垂直。

重点指导“绞丝”的书写(线、绳):关键在于写好

两个“撇折”,撇,一定不能弯,要写直;折,要写成“提”;第二个撇折稍大;两个撇要保持“平行”(不要给学生讲平行的概念,可以通过示范、动作让学生明白)。

二、完成”看看写写”部分。

三、搜集谚语,在班上分类进行整理、交流,每个同学找自己的学习伙伴,互相摘抄搜集的谚语。

小学语文识字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复习6个单韵母和23个声母。

2.能认读所学的词语。

3.能将词语组成句子,建立句子的初步概念。

4.练习绕口令的朗读,能正确朗读翘舌音和卷舌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这节课我们又要一起来做游戏了。

2.出示课题

(1)师板书:识字游戏5

(2)齐读

3.那么今天有哪些识字游戏呢?让我们一个一个玩一玩。

二、开展游戏,寓学于乐

游戏一:小猴摘桃图。

1.学生回忆、复习声母和单韵母

2.在正确、熟练地朗读之后,再出示图画要求学生帮助小猴摘桃。

游戏规则:由两名学生手拉手做山洞状,一名学生手持生字卡片山洞前,一组学生排成长龙由“山洞”下穿过。只有顺利读出生字才能顺过“山洞”,如果读错或发音不标准,就将被困在“山洞”中。

游戏二:拼读音节,给动物明星发奖。

1、先创设情境,“吉尼斯世界纪录”

2、请小朋友帮助找到动物明星,激发学生拼读兴趣。

3、学生拼读音节,做倒人人动口。

4、请学生上台扮演拼音娃娃,带领大家一齐拼读。

5、老师随机指导翘舌音、三拼音、轻声的读音,并进行训练。

游戏三:猜猜我是谁。

1.教师示范。

2.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帮助学生宋理解游戏规则。

教师准备两套词语卡片,一套出示在黑板上,另一套用来随意抽取一张贴在某一学生的背后。例如:教师抽取“母鸡”卡片贴在一男孩背后。

小男孩面,问:“猜猜我是谁?”

一个同学说:“是不是青蛙?”

小男孩说:“不是青蛙。”……

一个女孩问:“是不是母鸡?”

小男孩说:“对,对,是母鸡。”

然后,小男孩背,展示卡片。大家齐读:“母鸡”、”母鸡”。

3.学生进行一组训练。

4.学生进行游戏。

游戏四:连词(字)成句,走出迷宫。

1.教师教学生方法。

句子可以是“谁于什么”或“什么怎么样”;

句子的开头是“谁”或“什么”。

2.提醒学生叠词的走向可以顺着走,也可以逆着走。学生进行一组训练。

3.讲清连词(字)成句的方法,生自由完成。

游戏五:绕口令擂台赛。

1.教师介绍什么是“绕口令”。

2.学生明确这题是训练翘舌音和卷舌音。

3.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准整则绕口令的字音。

4.学生进行游戏比赛。

小学语文识字教案篇5

【设计思想】:

传统的演示性课件从根本上讲并没有打破以教师为主的.老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从教育的发展性上来讲,限制和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及能力的培养。要打破这种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就必须引入一种新的教育手段和技术,真正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在计算机技术高度发展和日趋完善的今天,我们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如何利用和开发这一技术,并把它和我们的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摆在我们所有教育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现今提倡的信息化教育、模糊学科界限等教育新思路,都需要学生从众多的信息中获得教育,得到提高,培养能力。互联网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资料库,我们所有人(包括学生)都可以从中获得各方面的提高,而且网络具有任何媒体所不能替代的交互优势,它可以让学生在获取大量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能力,发展个性,完善人格。

本节《识字2》一课的教学,本着以上原则和思想,利用网络浏览器和教师一部分演示性课件结合的方法进行授课,在教学实际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结果。

【基础目标】:

1.学会生字“峡、宫、运”的音、形,并正确书写。“漓”只识不写。

2.知道我国的一些重要旅游景点。

3.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无限崇敬。

【发展目标】:

1.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搜集信息的能力。

2.让低年级学生了解精彩的网络世界,培养他们网上浏览、搜集信息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将随着识字2的课文(揭示课题)进行一次愉快的假想旅行,你们高兴吗?瞧,它正等待着我们呢!(点击:柔和的音乐声中,一架银白色的飞机正停在飞机场上。)让我们一起乘上这最快捷的交通工具出发吧!(飞机徐徐上升)

二、学文

(一)学习:西湖

1.(飞机缓缓下降)我们的第一站目的地到了。咦,这是到了哪儿啦?(点击:显示西湖风景画面)

2.根据学生回答,贴词语卡片“西湖”。

3.指名读、齐读。

4.从哪儿看出这就是西湖的呢?

根据学生回答,点击词语:三潭印月。

5.“三潭印月”是西湖的一个景点,西湖美丽的地方可多啦!快让我们去亲眼看一看吧!请同学们点击主页中“西湖美景”一项,自己浏览。

6.指名简要说说浏览后的感受。

过渡:让我们继续乘上飞机奔向第二站。(点击:飞机起飞、下落)

(二)学习:漓江

1.出示词语卡片:漓江。

指名读、齐读。

2.(点击:显示漓江美景,并画外配音)美丽的漓江位于广西省桂林市,有一句话说出了桂林山水的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屏幕显示这句话)这里的水说的就是漓江的水。

3.谁读懂了这句话?

4.是呀,有一段文字是这么介绍她的。请你们边听边看。

(点击:画外配音。)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快无暇的翡翠。

5.让我们一起再来美美地读这个词:漓江。

6.在主页上还有介绍漓江各个景点的网页,课后同学们可以细细浏览。

(三)学习:三峡

1.(点击:三峡美景图)看,我们现在又来到了哪儿?

2.出示词语卡片:三峡。

3.指名读、齐读词语。

4.课前,同学们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搜集,“三峡”是什么样的?“三峡”又是指的哪三峡呢?让我们好好去看一看。请同学们点击主页中“三峡”一项,自主浏览。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5.提问:“三峡”指的是哪三峡?

6.根据学生回答,屏幕定格三个画面,分别是标有词语的巫峡、瞿塘峡、西陵峡。

7.学生跟读三个词语。

8.齐读词语:西湖、漓江、三峡。

过渡:游览了迷人的自然景观,让我们再次登上飞机飞向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在那儿更有许多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不朽工程。让我们乘上飞机继续出发。

(四)学习:故宫、运河、长城

1.今天我们要去的有这几个地方。 (点击:显示故宫、运河、长城的定格画面)

2.贴词语卡片:故宫、运河、长城

3.同桌一起读词语,记住字音。

4.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词语。

5.游览开始,请你选择其中一个最想去的地方,点击主页上的地方名,尽情领略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待会儿请你当小导游,向大家介绍。

6.学生自主选择,网上游览。

7.指名学生当小导游,边点击网页上的画面,边口头介绍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教师相机补充:

故宫:清、明两朝的皇宫,又名“紫禁城”,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宫。

运河:又称“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全长2700多公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造运河。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全长6700公里。宇航员登上月球只能看到地球上的两大建筑,其中一个就是长城。

(五)小结

1.今天的这次假想旅行,不仅让我们大大地饱了一次眼福,更让我们增长了许多见识。我们游览了三处自然景观,三个伟大的工程,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2.学生齐读六个词语。

3.在它们当中,你最喜欢那里呢?说说你的理由。(小组交流)

三、写字

1.我们还要学会书写三个生字。(多媒体显示:宫 峡 运)

2.小组学习,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几个生字的。

3.指名说,教师相机范写。

4.学生描红、临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