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细致撰写能够帮助我们在课堂上更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评价的教案能够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促进教学效果的持续提升,365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千米和吨教案模板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千米和吨教案篇1
教材分析:
?千米的认识》是人教版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千米,明确千米与米的关系,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并通过实际测量、走一走等活动感受1千米的长度,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分米”、“厘米”、“毫米”,对这些单位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将学习长度单位中的“千米”,通过学习,学生会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节内容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或距离的长度。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
难点、知道米和千米的关系,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三单元的知识:测量。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那你们能不能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你们能从中选择一种长度单位,用你的手去比划一个这样的长度单位是多长吗?比如说,一毫米是……
你们会用这些长度单位吗?那好,老师就来考考你们。
在下面的x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书桌的高度为80x。
(2)书桌的高度为8x。
(3)数学书的厚度为8x。
(4)我们学校的跑道是50x。
(5)北中小学距太湖县城约88x。
师:我们在选择不同的长度单位时,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呢?要看什么?
师生一起总结方法:要看数字的大小,再结合物体的实际长短判断选择大单位还是小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我们一般用米。
师:那要测量更长的距离呢?比如从学校到我们的太湖县城,用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合适吗?那么也就是说,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就小了,我们需要更大的长度单位的出现,这就是千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发现生活中的千米
1、师:在平时生活中,你若是一个善于发现和观察的人,你就已经留意到这个长度单位了。
说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指路标、里程碑、时速表等)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例子。你能说出每张图所表示的意思吗?
图一:公路上的里程碑或里程牌
图二:汽车的速度表盘
图三:限速标志,理解时速不超过的意思。
图四:安徽地图的线段比例尺。
2、师:同学们继续往下看,读出下面的信息。
马拉松比赛的全程长约为42千米;长江全长约为6300千米;磁悬浮列车最高时速可达500千米以上;杭州湾跨海大桥长为36千米。
总结:在测量道路、河流等比较长的距离或交通工具一小时行使的路程时,通常我们用千米作单位。千米可以用符号km来表示。千米又叫做公里。
(二)感受1千米的长度,学习单位间的换算
1、师:公里是平时生活中我们常听到的长度单位,1公里就是1千米,那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板书:1千米=1000米)虽然使用的长度单位不同,但表示的实际长度是一样的。
提醒: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分清读的是几千米还是几米。
2、师:你能用手比划出1千米的长度吗?(不能)但是我们能比划出1米的长度是……因为1千米就是1000米,所以我们需要量几个这样的长度才能量出1千米?(1000个)这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程。
师:请同学们看,这是我们课前量出的10米长度,用了8个人。如果用这样的`长度去量需要几组这样的同学?(100组)那需要多少个同学张开双臂站成一排才是1000米呢?(800个)只是我们没有这么多三年级的同学啊。那我们还能用什么代替尺去量呢?有句话叫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以我们还可以用脚步去量,这个办法一个人就能完成,相对还是较简单实用。这是我们之前走100米的视频片段,通过测量,走100米,需150步,用时1分半钟,要走1000米就是走几个100米?照这样计算,大约多少步?(1500步,用时15分钟)
3、师:这是一条环形跑道,如果是一条200米的跑道,需要跑几圈才是1千米?为什么?用这样的计算方法,如果是250米跑道,跑1千米要跑几圈呢?400米跑道呢?思考:我们学校只有50米跑道,那要跑几个来回才有1千米?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中走一走一千米,体会一千米的长度,课后请同学们真实地去走一走,看看你真实走的来回数和你刚刚在脑中走的数量是否相同。
4、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了吗?(1千米=1000米)
师:请换算下面的单位。
小组内交流,说说各自的想法。
(三)归纳整理长度单位
1、师:经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把小学里的长度单位全部学完了。谁能按一定的顺序给他们排排位,并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排的?
2、师:相邻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相同吗?不同在哪里?
3、小结
五个基本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四)距离的估算
师:学了这些长度单位,你们说,我们教室的长和宽各有多长,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
师:估计一下,我们教室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吧?在小组内交流,并说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学生先小组讨论,估计教室的长和宽,互说自己估算的方法,全班交流汇报,再测量验证。
三、巩固应用
师:你已经掌握了这些长度单位了吗?
那我们就一起来做一做练习六的第一题。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说说你们现在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用你的方法估一估,从学校大门口到你家大约有多远。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km、公里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1千米=1000米
1000米=1千米
教学反思: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与是比较积极的,参与面也是比较广泛的。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处于学生安全,没有组织学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动,让他们切身感受1千米的距离,只是用一般步行速度走100米所用时间,去想象10个100米有多远,需多长时间,学生对于千米的理解还是不够深刻。
千米和吨教案篇2
教学内容
千米的认识。(教材第26页)
教学目标
1、明确千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2、知道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明确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
难点: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呢?
生:毫米、厘米、分米、米。
师:这些都是较小的长度单位,当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该用什么长度单位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设计意图:借助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关于“千米”这一概念,你们对它有哪些了解呢?
生1:“千米”也是长度单位,1千米=1000米。
生2:“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是测量比较长的路程时选用的计量单位。
生3:“千米”也叫“公里”。
……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看起来大家对千米的了解还真不少呢。不过刚才大家所说的,都是凭自己的主观感觉猜测的,那么,到底1千米有多长,需要走多长时间?你们哪位同学估测得最准确,能不能自己想办法来验证一下?可以跟小组的同学进行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验证方案;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生1:走一步大约长5分米,走20xx步大约是1千米。从学校门口出发,走20xx步,看走到什么地方是1千米,再计算一下时间。
生2: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沿着100米的跑道走10次,就是1千米,并计算一下时间。(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右下方图)
生3: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长400米,沿着跑道走2圈半就是1000米。10 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例4情景图)
……
师:根据自己的验证方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活动。
各小组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交流汇报:走1千米大约需要15分钟。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真正地落实能力教学】
三、总结提升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感受。
?设计意图:既总结本课所学知识点,又促使学生体会收获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
通过完成刚才的课堂作业我们知道: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约长2313千米,那么,你能告诉大家沿着这条铁路线从北京到广州要用多长时间吗?
(考查知识点:对千米的认识;能力要求:掌握并运用千米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要知道沿着这条铁路线从北京到广州需要多长时间,首先要确定出行方式,然后确定这种出行方式的`运动速度。
步行每小时行4千米,用2313÷4,大约用580小时。
火车每小时行80千米,用2313÷80,大约用30小时。
教材习题
教材第26页“做一做”
略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
1千米=1000米
教学反思
1、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因为平时学生不太关注两个地方之间的路程是多少。当然,对此概念学生也并非是一张“白纸”,他们在马路边、公路交叉口、高速公路等地见过“千米”,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以前在哪里看到过“千米”这个单位,还有哪些地方用到过“千米”,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了1千米的概念。
2、考虑到学生对学校附近比较熟悉,所以教师让学生先猜一猜,哪个地方到学校大约是1千米。通过学生的猜测、比较,得到:“从学校到幼儿园大约是1千米。”然后让学生闭眼想一想,1千米有多长。通过猜一猜、说一说等活动,学生进一步感悟到了1千米有多长。再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从而比较自然地认识“千米”。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1千米或几千米有了初步的体验和感悟。
千米和吨教案篇3
课题三、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7~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也叫公里,知道1000米=1千米。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知一千米的长度,建立一千米的长度概念。并通过观察、推究等方法明确 1000米=1千米,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并且通过教学内容能够喜欢体育,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积极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及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亲身体验1000米长度,建立1千米的空间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师:在之前的学习中,咱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呢?能从小到大背出来吗?并且用手表示每个小单位。
板书: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
师:我们一起用手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暑假中有没有观看一场体育盛事——奥运会,在奥运会中有些什么比赛?
生:乒乓球 羽毛球 跑步、游泳、、、、、、
师:那么跑步比赛中有一些什么项目呢?
生: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等等
师:跑步比赛中都是在规定的跑道内完成,你们有没有试过这些长度的跑步
锻炼呢?在跑步运动中最长的跑步运动同学们听过没有?——马拉松小结:对于马拉松比赛,让孩子们有一定的了解,并通过马拉松的长度展开教学。马拉松为什么用公里作为单位,而公里又是千米都是比米更大的单位,大多少呢?
生:1千米=1000米通过孩子们已知的知识构架能够清楚地推出此公式。
三、体验1000米的长度
1、联系实际,提示咱们学校的操场一圈大约是150米,那么如果我们要跑
1000米的话需要跑几圈呢?
2、估想
(1)、1000米是多少个100米,那么在操场上会跑多久就是1000米了呢? (学生快速的思考,有的在草稿本上计算,有的自己默默的想)
3、总结出正确的圈数:150+150+150+150+150+150+100
4、那么我们亲自到操场上去体验一下1000米的真实长度,跑完后我们一起
迅速回教室分享一下大家的感受。
四、分享跑完1000米长度后的感受,继续探究米和千米的关系。
1、全班共同分享感受
生1:1000米真的好长啊!
生2:跑到三圈的时候就很累了。
生3:1000个1米真的好长啊!
生4:1公里原来有这么长!、、、、、、、、、
2、那么我们再次来从小到大把咱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整理一遍。
毫米 厘米 分米 米 千米
总结:在计量比较远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千米(公里)作为单位。
3、想一想
师:如果我们要完成3000米,得在我们的操场上跑多少圈?
生:150米一圈得20圈才能完成3000米
师:3000米有多少个1000米
生:3个
4、换一换
6000米=()千米5千米=()米 ( )米=7千米 9000米=()千米3500米=()千米+( )米
5、总结: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五、看书质疑
看一看书,想一想还有什么地方不懂或是有疑问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六、巩固练习(多媒体课件展示)
师:我们一起把今天学过的知识再巩固一下,看看今天我们班上谁最勤劳,回答的问题有多有正确,我们将给予奖励哦!
1、完成课件的题
2、完成书上的练习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一、 说教材
?千米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中的第三个课题,从教材编排看是在学习了米、厘米、毫米、分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之后,学生对长度单位就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看对较小的长度单位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且已掌握了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
二、 说教学目标
基于上面的分析,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1、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 体验、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2、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米与千米的关系,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把“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体验直至认识千米, 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三、 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主要考虑:
1、联系生活,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通过奥运会中的比赛项目马拉松展开课题。让学生自己推出米和千米的关系,感知1千米时,实际运用到我们学校的操场上长度,让学生自己到操场上体验一千米的长度。
2、重视估测,力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告知我们学校操场一圈的长度,让学生自己琢磨出1000米的长度应该跑几圈,并切实体会跑完后的感受。
四、说教学过程
在具体的教学中以“引入、感知——展开、体验——巩固、应用——总结、回顾”为主线展开的,分四个环节进行的。
(一)第一个环节:引入、感知
通过对已经学习过的内容进行复习,使学生对要学习的新内容有一定的引导,再
根据实事消息暑假中的奥运会展开对话,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出公里。
(二)第二个环节:展开、体验
再展开了公里和千米的关系后,老师继续提问:米和千米的关系,让学生自己从
已经学过的知识构架中猜想、推究出1000米=1千米这个公式,在知道这个公示后,老师提示咱们学校操场一圈又150米,那么再次让学生自己算出或者推算出要几圈才是1000米。用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到操场上去体验1000米长度。并分享感受。
(三)第三个环节:巩固、应用
分享完感受后继续展开对1000米=1千米公式的学习,掌握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并系统的将所学习过的长度单位做一个清晰的关系概述,让学生整体感知并强化记忆,通过一些有趣、生动的习题巩固所学的新知,从而让学生将内容尽量的吸收。
(四)第四个环节:总结、回顾。
让学生自己来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并完成课后的练习。
千米和吨教案篇4
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千米,明确千米与米的关系,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 用手势表示1毫米、1分米的长度。
2、 口答:
50毫米=( )厘米 5米=( )分米
60厘米=( )分米 9厘米=( )毫米
3、 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铅笔的长15( ) 门高2 ( )
橡皮长40( ) 课桌长60( )
二、探究新知
1、 通过投影出示书本第7页的例3图,“图中的情境大家见过吗?说一说图中主要说了些什么?”找二至三名学生回答。对,图上说的是到叶镇还有21千米,到灵山还有23千米,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2、 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情境大家见过吗?找二名学生说说身边的`类似问题。 你知道千米是个怎样的长度单位吗?(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3、 出示例3的图,如果我们用毫米、厘米、米来作单位好不好?为什么?找一至二名学生回答让学生说说他们的原因。(很不方便)在什么情况下我们用千米作单位比较方便呢?(明确计量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4、 你知道1千米有多长吗?哪个同学能说说?老师:其实昨天同学们就和老师一起跑完了一千米的路程,很多同学都说跑完了很累,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昨天我们跑步时的情境,想想跑完这一千米我们用了多长时间。我们的操作一圈是200米,跑5圈正好是1000米,看来1千米还是很长的。板书:1千米=1000米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二第1、2题
第一题:把每小时行的路程与合适的出行方式连起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反馈。
第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总结。
千米和吨教案篇5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通过猜想和推算,知道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能够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学习生活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在学习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平方千米的含义。
难点:体会平方千米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平方千米
1、谈话引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谁来说一说1公顷有多大?先请同学们欣赏下面的一些图片(呈现四川九寨沟、三峡水库和杭州西湖的画面,并出示相应的文字说明),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图片中的文字。
2、教师提问:这些文字中都使用了什么面积单位?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方千米”这一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一般用于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
二、自主探究,认识平方千米
1、教学例2。
(1)谈话:同学们,猜测一下1平方千米可能是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2)说明: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
引导:1平方千米有多少平方米呢?又有多少公顷呢?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算一算,再与同桌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得出: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2、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1)出示教材第35页天安门广场图片。
(2)天安门广场同学们都熟悉,它的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50米,总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00万人集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
(3)1平方千米比2个天安门广场还要大一些,想像一下1平方千米有多大。
教材第35页“做一做”。
想一想、做一做、集体订正。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教材“练习六”第5题。
先独立填写,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填的,强调填写的单位要与事实相符合。
2、教材“练习六”第6题。
学生独立练习,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比较、体会两种换算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教材“练习六”第7题。
可以用计算器算一算,同桌合作完成,集体订正。
4、教材“练习六”第8题。
同桌两人合作交流完成,集体订正。
5、教材第35页“你知道吗?”
学生读一读。
6、布置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六”第9题查资料。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千米和吨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生:……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板出: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4、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5、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三、认识几分米
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
四、用分米量
1、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五、巩固发展
1、练习一的第三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2)一张床长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3、填空:
5分米=()厘米=()毫米
30毫米=()分米
40毫米=()厘米=()分米
2米=()厘米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教和第五题。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
六、全课: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