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和吨教案7篇

时间:2024-12-05 作者:Kris

优秀的教案能够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有方向感和目的性,教案的细致撰写能够帮助我们在课堂上更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学习,以下是365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千米和吨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千米和吨教案7篇

千米和吨教案篇1

教材分析

1.对千米的认识;本节学习对长度的客观认识:毫米、厘米、分米然后才是千米;本节内容在教材中与前面的毫米、厘米、分米相邻长度单位的进率是10不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所以认识难度较大。

2.本节主要学习对千米长度的具体认识,联系实际生活中的距离。

学情分析

1. 通过作业练习和复习课对学生的了解表明学生对前面学习的毫米、厘米、分米、米已经完全掌握。

2. 学生已经掌握了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和实际长度,但千米和前面所学的长度单位之间进率较大且不能直接拿出1千米的实物,所以要多借鉴现实中的具体情境认知千米的观念。

3. 本节学生主要的认知障碍是不能最直观的认知1千米有多长。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千米,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千米的实际长度,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为了使学生对1千米的实际长度有一个初步的观念,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2、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就是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本课是系统学习长度单位在小学阶段的结束,学生能在已有知识对米的认识上,通过学习,找到米与千米的内在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教学策略的选择:

1、汇报课前实践活动,试图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如走、跑、看等),经历想象、推测等思维过程,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2、通过录象、照片,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比较长的长度引出千米。接着,再次展示录象中1000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直接感受1千米。然后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距离大约是1千米,怎么估计或是计算的,从而在学习4个长度单位的基础上构建出一个新的千米的'长度单位,使学生在旧知的回顾中找到新理知识的连结点。

3、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结合图片出示,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并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1千米的实际长度和千米的空间认识。

教学难点:千米的简单换算。

千米和吨教案篇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7-8及练习二第1、2、4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知道千米在实际中的应用,认识日常生活中和千米有关的标志。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长度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填一填

1分米=()厘米1米=()分米=()厘米

1厘米=()毫米1分米=()毫米

2、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二、认识千米

1、情境引入:出示p7例3主题图1

爸爸妈妈开车带小明和小叶出去旅游。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2、分析信息的含义,找出图中的一个新单位千米

叶镇21千米就是指离叶镇还有21千米,灵山23千米指离灵山还有23千米。

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3、小结:千米(它的.另一个名字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单位。

4、你们以前在生活中看到过千米(或公里)吗?与大家说一说。

比如出租车打表、车站的里程表等

三、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小明和小叶来到了叶镇。在体育场,看到了小朋友们正在举行运动会。(出示p7例3主题图2)

2、你们知道体育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吗?

3、现在进行的是1千米的决赛,可是他们却不知道1千米有多长,你们能当小老师教教他们吗?

1千米(公里)=1000米

让学生初步感知千米与米的关系。

4、活动找千米

(1)千米是我们生活中常常用到的长度单位,和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比如小汽车1小时行驶80千米、马拉松比赛的长度是42千米195米等等。你能从生活中找到千米吗?

(2)4人小组交流自己生活中知道的千米,组长向全班汇报交流。

老师对学生找出的千米给出评价,从合理性方面考虑。

四、感受1千米

1、量一量

小组合作测出100米的长度,并在50米处做上一个记号。

2、走一走100米和50米。

a、睁开眼睛看,走一走

b、在头脑里记下100米的长度,闭上眼睛走一走大概到什么时候会走到100米

3、估一估

a、闭上眼睛想像一下,2个100米有多远,3个100米有多远10个100米有多远

b、估计一下从学校门口开始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

c、对结果进行测评

五、练习巩固

1、练习二第1题

这是一道巩固长度观念的练习,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试做,然后再校对。

2、练习二第2题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3、练习二第4题

根据不同的距离选择不同的出行方式,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

千米和吨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学习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千米慨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

米尺、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前几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场上进行了测量。下面请同学们边看屏幕,边想:我们是用哪个长度单位测量100米的?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厘米)

(2)测量硬币的厚度。(毫米)

(3)测量课桌的高。(分米)

(4)测量教室的长。(米)

4.师:如果要测量小圩到大圩的距离,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

二.课题提出,新课学习

师:用米测量太麻烦了。小圩到大圩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

1.学习千米的认识,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

2.提出学习目标:

(1)千米的实际长度,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千米的应用。

设计意图:从测量本地两个乡镇距离引出新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可以帮助人类理解周围世界,从而增强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目标进一步体现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认识1千米的实际长度

那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1.师:老师手里拿的米尺是1米长,用这把米尺连续量几次是1000米? 板书:1000米

1000米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千米作单位就是1千米。

板书:1千米

板书:用米尺量1000次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请看屏幕:上次我们量出了100米的长度,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板书:10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3.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一圈200米)走( )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板书:沿操场(一圈200米)走5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圆大约用了几分钟?(3分钟)

那么沿这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15分钟)。 板书:走15分钟的路程,长约1千米。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唤起对行走本地区实践活动的回忆,以情激情,既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又助于抽象“千米"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1千米等于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人一听就明白。

(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千米和吨教案篇4

教学内容

教材p26-p2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也叫公里,知道1000米=1千米。

2.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知一千米的长度,建立一千米的长度概念。并通过观察、推究等方法明确1000米=1千米,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并且通过教学内容能够喜欢体育,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积极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及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身体验1000米长度,建立1千米的空间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建立联系

1.在之前的学习中,咱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呢?能从小到大背出来吗?并且用手表示每个小单位。

教师板书: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

2.我们一起用手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

二、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1.同学们,观看过体育盛事--奥运会吗,在奥运会中有些什么比赛?

学生思考回答。

2.那么跑步比赛中有一些什么项目呢?

学生列举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等。

3.跑步比赛中都是在规定的跑道内完成,你们试跑过这些长度的锻炼吗?在跑步比赛中最长的运动是什么项目?

教师简介马拉松比赛。马拉松为什么用千米作为单位,而千米是比米更大的单位,大多少呢?

4.学生推想:1千米=1000米,通过孩子们已知的知识构架能够清楚地推出此公式。

三、切身体验,感受长度

1.联系实际,提示咱们学校的操场一圈大约是200米,那么如果我们要跑1000米的话需要跑几圈呢?

2.估想:1000米是多少个100米,那么在操场上会跑多久就是1000米了呢?

(学生快速的思考,有的在草稿本上计算,有的自己默默的想)

3.总结出正确的圈数:200+200+200+200+200+200=1000(米)

4.那么平时我们在操场上跑操正好是5圈,也就是1000米的真实长度,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四、分享感受,继续探究

1.全班共同分享感受。

先让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教师组织班上交流。

2.那么我们再次来从小到大把咱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整理一遍。

教师板书: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总结:在计量比较远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千米(公里)作为单位。

3.算一算

6000米=( )千米

5千米=( )米

( )米=7千米

9000米=( )千米

3500米=( )千米+( )米

五、看书质疑,巩固练习

1.看一看书,想一想还有什么地方不懂或是有疑问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2.我们一起把今天学过的知识再巩固一下,看看今天我们班上谁最勤劳,回答的问题又多又正确,我们将给予奖励哦!完成练习六有代表性的题目。

千米和吨教案篇5

重点难点: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认识公顷的含义,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教学准备:

(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1公顷=10000平方米

一、导入

二、新授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你知道教室的地面有多大吗?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学校的'占地面积有多大?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2、出示例1图片

先请同学们欣赏下面的图片,自己读一读图片中的文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公顷这个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1、认识公顷的含义

谈话:100米有多长?你能结合实际说一说吗?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指出:这样大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2、1公顷有多少平方米呢?先独立算一算,再与同桌交流。

得出:1公顷=10000平方米。

3、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提问: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1公顷,下面我们实际感受一下。

(来到操场)让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要求估计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再要求推想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

(来到草坪)让学生观察并推算大约多少个草坪的面积是1公顷。

4、单位换算

出示试一试,提问:你能计算这块平行四边形菜地的面积吗?请同学们自己用计算器算一算,完成后,要求学生把解答过程和单位换算的方法与同学进行交流。

小结:把以平方米作单位的数量改写成

三、练习

四、总结

以公顷作单位的数量时,可以用原来的数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来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

1、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讨论这个足球场的面积是不是1公顷。

2、完成第2题

先让学生分组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并计算出面积,统一数据后再用计算器算一算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地面的面积是1公顷。

3、练习十三第1、2题

(1)第1题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醒学生在进行单位换算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

(2)第2题,学生完成后交流。

小结:进行单位换算时,要先想清楚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如果把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要乘进率,把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

4、练习十三第3、4题

(1)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结果和过程。

(2)第4题先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将已知道的面积1公顷和底80米写在相应的字母下面,高用□

表示,引导学生理解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除以底,求出高。提醒先要把1公顷换算成10000平方米。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千米和吨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平方千米的实际含义,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能进行单位换算。

2、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培养主动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1平方千米。

?教学难点】

感受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与平方米,公顷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让学生提前预习

?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1、(1)4公顷=()平方米

(2)73000平方米=()公顷

2、填一填

(1)边长为()的正方形面积为1平方厘米。

(2)边长为()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为()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平方米,相当于()

二、讲授新课

(一)创设情景,引入平方千米

1、师:同学们,公顷大吗?其实还有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那就是平方千米,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同学们来认识这位新朋友----平方千米。(板书:认识平方千米)

提问:看到“平方千米”这四个字,你联想到了哪个长度单位?(千米)

2、既然大家觉得平方千米和千米有关,那你能根据已有的知识来猜猜边长多大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呢?(学生交流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讨论并回答:边长为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为1平方千米。

3、推算平方千米和平方米的进率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千米和米有关,还记得是什么关系吗?(1千米=1000米)那么平方千米和平方米肯定也有关系,你能算出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平方米吗?

学生尝试探索后交流。

板书:1000×1000=1000000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4、推算平方千米和公顷的进率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公顷和平方米的关系,是什么呢?

既然1公顷=10000平方米,而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你能根据这些关系推算出平方千米和公顷的关系吗?

学生自己探索后交流。

板书:1000000÷10000=100

1平方千米=100公顷

教师叙述: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也就是1000000平方米,还可以用100公顷来表示。

5、感受1平方千米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填一填

1、让我们走进生活去感受平方千米的大小吧。完成填空,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1)我国著名园林北京圆明园的占地面积约350公顷,合()平方千米。

(2)1997年,珠海建造的圆明新园占地面积约1.39平方千米,合()公顷

面积单位的大小顺序排一排: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板书)说一说: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举例说说各自在那些场合使用。

2、填面积单位

(1)计算机屏幕的面积大约是780()。

(2)学校计算机房的占地面积是96( )。

(3)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面积约是1100( )。

(4)机场跑道约占地20( )。

3、试一试

一架直升飞机在一片梯形松树林(如右图)上空喷洒药水。这片松树林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合多少公顷?

(4 + 2)× 2÷2 =6(平方千米)

6平方千米=600公顷

答:这片松树林的面积是6平方千米。合600公顷

4、自我提升

一个长20xx米,宽1500米的长方形果园,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平方千米?有一平行四边形果园与此长方形果园面积相等,已知平行四边形底为3000米,求它的高是多少?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呢?

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收获。

?作业布置】

数学练习册

?教学反思】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由于平方千米是一个很大的面积单位,不能像平方米那样直接比划,因而教学中采用了想象与转化成较小的面积单位来感受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平方千米的大小。

教学中把推导平方千米与公顷、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与感受平方千米的大小结合起来,既让学生掌握了平方千米与公顷、平方米之间的进率,又同时让学生通过平方米这个面积单位进一步感受平方千米这个面积单位的大小,收到一箭双雕的教学效果。通过这样一些方式把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千米和吨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正确运用千米表示长度,知道1千米=1000米。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掌握千米和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

千米与米的换算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

2.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

(2)测量硬币的厚度。

(3)测量课桌的高度。

(4)测量教室的长。

(5)测量重庆到北京的路程。

师:如果要测量重庆到北京的路程,我们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呢?

3.揭示课题:用米测量太麻烦了。重庆到北京的距离比较远,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边说边板书)

二、探究新知

1.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千米到底有多长?

出示学校操场:这是我们小学的操场,一圈是400米,沿着它跑几圈是1千米?

学生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半圈是200米,2圈是800米,2圈半是1000米。

2.联系生活,再次建立“千米”观念。

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看看有多远。几个这样的'长度是1千米?(10个)

10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1千米=1000米

全班齐读一次。(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

3.实践感知。

我们现在一起去运动场上走去,去感受一下1千米到底有多长。

围绕跑道进行教学,体验1米、50米、100米、1千米的长度。

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的吗?

小组交流讨论。

想一想,你还知道什么物体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或者是几千米?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互相判断其他同学说的是否合理。

在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看看有多远。几个这样的长度是1千米。

10个100米就是1千米。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7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八的第1~4题。

第1题,先说一说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再根据题目作出正确的选择。

第2题,先想一想,再连一连。

第3题,游泳池长50米,游2个这样的长度就是100米,10个100米才是1千米,所以要游10×2=20个这样的长度。

第4题,要学会利用1千米=1000米进行单位换算或简单的计算。

四、课外作业

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教学反思

对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1千米的概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然,学生也并非一张白纸,在平时生活中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发展他们的意见,发挥他们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用他们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