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老师为了掌握课堂节奏预先整理的文字报告,优秀的教案是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更加顺利的开展的,以下是365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笨老鼠小班教案模板6篇,供大家参考。
笨老鼠小班教案篇1
设计背景
春天到了,天气暖和了,小朋友们换上了轻松的春装,也到了小朋友长身体的时候,游戏活动可促进幼儿骨骼生长,‘猫和老鼠’,的游戏节奏感强,适合小班朋友,营造快乐泼的学习氛围,培养幼儿对于音乐美的感受。
活动目标
1. 使幼儿通过活动,感受节奏快慢不同的音乐。
2. 引导幼儿根据音乐节奏的不同,表现老鼠的不同形态。
3. 在猫和老鼠的游戏情境下,让幼儿体验活动的快乐。
重点难点
1. 注意游戏秩序和安全。
2. 幼儿要按节奏进行。
活动准备
老鼠的胡须,猫的头饰,【请个子高的同学扮演猫】幻灯片,cd盘,一副鼓槌。
活动过程
开始:教师敲击鼓槌入场,幼儿根据鼓点 坐并步走 坐在椅子上。
步骤一:播放音乐,,幼儿辨别动物。
步骤二:播放幻灯片,表现老鼠走路的形态,幼儿模仿老鼠走路。
步骤三:播放音乐【老鼠夜间偷食物急促的跑步声】
步骤四:播放幻灯片,幼儿模仿猫捉夜间偷食物的老鼠【老鼠脚步要轻】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操作性强,但对情感倾向较少,随着幼儿的成长在必要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难度:比如,要求幼儿一拍一动或俩拍一动。猫和老鼠的游戏历来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同时也需要教师加以适当,及时的引导,否则容易导致场面混乱,将游戏变成闹剧。活动需要改进的是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如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应暗示幼儿,师生配合要连贯。
笨老鼠小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喜欢玩体育游戏,能灵活的钻、爬、跑、跳。
2、能修改游戏规则,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在游戏中加入器械或废旧材料。
活动重点:在游戏中能按自己的兴趣和想法修改规则。
活动难点:能使用器械或废旧材料增加游戏的挑战性。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过改编游戏的经验
2、材料准备:
拱形门、纸箱、大小不同的沙包、呼拉圈、各种粮食、猫的头饰等场地布置:设置两个老鼠的家,不同的路线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1)听着音乐和老师一起做准备活动:
(2)猫来了,幼儿四散灵活躲闪跑。
(3)加深难度:猫来了,小老鼠们要往相反的方向跑。猫从前边跑过来了,小老鼠就要往后跑;猫从左边跑过来了,小老鼠就要往右跑。提示幼儿跑得时候主要安全,不要碰到别的小朋友
2、游戏活动
(1)玩游戏:猫捉老鼠(黑猫警长的音乐)
提好要求:咱们前两天玩了猫捉老鼠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什么?
猫要想办法去捉老鼠,但是只能在粮仓的周围,不能追到小老鼠的家里。小老鼠要想办法躲过猫,偷到粮食。被捉到的老鼠要停止一次游戏。玩2遍。
(2)谁还想当老鼠?小朋友都喜欢当老鼠,那咱们想一想能不能换一种玩法,让小朋友都能加入到游戏当中呢?
小朋友都想当老鼠去钻,那谁来当老粮仓呢?
启发幼儿可以利用操场上的材料来做粮仓。
(3)幼儿尝试寻找材料做粮仓。
(4)玩修改后的游戏:提示幼儿游戏规则
(5)发现问题,并讨论解决的方法。
(6)解决问题后再玩一遍游戏。
3、放松活动
分成两组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粮食。
4、结束回班
笨老鼠小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歌曲的内容,学习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表现歌词中老鼠的不同动作及猫与老鼠角色的变化。
2、借助观察的经验及教师的动作提示,尝试根据歌词内容创编老鼠的不同造型,有节奏的做老鼠跑、老鼠吃米等动作。
3、在老师提醒下,能遵守游戏规则,知道扮演老鼠时,蹲下后不随便移动,等大猫唱完最后一句时,才能跑回座位。
活动准备:
1、生活中见过小老鼠,并用动作表现过他们的造型。
2、图片
3、幼儿用书:《猫和老鼠》。
4、音乐磁带、录音机,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
1、教师出示小老鼠的图片。
t:小朋友们,看,这是谁呀?
2、幼儿根据图片回答。
二、了解歌曲的内容,学习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表现歌词中老鼠的不同动作及猫与老鼠角色的变化。
1、t:小朋友们,小老鼠平时会做些什么呢?
2、t:老鼠会跑、会吃米,会睡觉,那谁也来学一学小老鼠的样子呢?
3、教师出示图片。
t:小老鼠在干什么呢?
4、t:那小老师出去到底干什么呢?让我们来听听歌里面是怎么唱的?
5、教师通过提问歌词内容,学习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和力度表现歌词中老鼠的不同快慢。
t:小老鼠出去干什么?应该唱快些还是唱慢些?吃完米干什么?应该唱的快点还是唱的慢点?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6、教师带领幼儿边唱歌曲边表演,并引导幼儿用创编的动作表现歌词的内容。
7、启发幼儿猜测第四段歌词。
t:老鼠睡觉了谁来了呢?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8、t:猫和老鼠哪个身体大?猫的动作是轻还是重?该怎么唱?我们来唱一唱吧!
三、师幼练习歌曲,活动结束。
笨老鼠小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中老鼠“跑、吃米、睡觉”的动作。
2、初步体验按规则进行游戏,感受同伴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猫、老鼠(即时贴)、音乐《猫捉老鼠》
2、课前学唱儿歌《猫捉老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师:“今天天气真好!小老鼠宝宝们跟妈妈一起去散步吧!”进入活动室。
二、鼓励幼儿运用肢体动作表现老鼠“跑、吃米、睡觉”的动作。师:“哇!天气这么好,出来玩的小老鼠可真不少,听听它们在干什么?”(播放音乐前三节)
1、小老鼠跑来跑去的动作。“小小老鼠是怎么走路的?”(第一节音乐)
2、小小老鼠吃米的动作。
“小小老鼠吃米的动作是什么样的?”教师小结:小眼睛东张西望、轻轻地走。(第二节音乐)
3、小老鼠睡觉的动作。“哎哟哟,吃得肚子饱饱的,真想睡一会儿,小小老鼠你们是怎样睡的,看看哪只小老鼠睡着了?”
4、把前三节一起表演一次。
5、(播放第四节音乐)“喵”一只大猫看见了,它要跑来抓老鼠了,小小老鼠要怎么办?(躲藏)
三、引导幼儿按规则进行游戏。
1、师:一老师扮演大猫,请宝宝们扮演小老鼠,我们来跟着音乐做游戏。
2、重复交代游戏规则,再玩一次。
3、师:这次和刚才有点不同,当唱到最后一句时小老鼠们要快快地躲到自己的座位后面或者是桌子下面都可以,可别让大猫抓住了。(大猫没有出现)
四、结束环节师:“大猫没有出现,我们可以高高兴兴地玩游戏了,妈妈和我的宝宝们玩捉迷藏吧!”
笨老鼠小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了解小动物们运用身体不同部位猜测礼物。
2、愿意猜测故事情节,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课件《老鼠阿姨的礼物》、礼物盒、礼物。
活动过程:
一、聚焦礼物,激发兴趣。
1、出示漂亮的礼物盒。
师:这是什么呀?对,这是漂亮的礼物盒,你们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
2、这是谁要送礼物呢,引出故事《老鼠阿姨的礼物》
师:今天,有阿姨也来送礼物了,看她是谁呀?(出示老鼠阿姨的图片)。
师:这是老鼠阿姨,和她打个招呼吧!
师:老鼠阿姨拿了几分礼物啊?我们一起来数数。
师:有四分礼物,会送给谁呢?
师:到底是谁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小动物图片)
二、突显局部,引导观察。
1、观察图片,长长的耳朵,是谁呢?
2、观察图片,扁扁的鼻子,是谁呢?
3、观察图片,灵巧的小手,是谁呢?
4、观察图片,大大的嘴巴,是谁呢?
三、蒙上眼睛,大胆猜测
教师:这个盒子里面会藏着什么礼物呢?请你来猜猜。(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动物的习性猜测礼物)
教师:你们猜了这么多,小动物也很想知道到底是什么礼物,但是老鼠阿姨和他们玩了一个“猜礼物”的游戏。
教师:哎呀,老鼠阿姨在干嘛啊?眼睛都蒙上了会怎么样啊?(出示老鼠阿姨为小动物蒙住眼睛的图片)
教师:那怎么知道是什么礼物呢!我们来看看小动物们用什么好办法的哦!
四、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理解故事情节。
1、小动物的好办法。
(1)小兔子用长耳朵。
(师出示小兔子在听礼物的图片)
教师:小兔子在干什么呀?它把礼物放到了耳朵旁边干什么呀?听,它用什么听啊?
教师:你们有耳朵吗?你们的耳朵在哪里啊?那我们来帮帮小兔子,跟她一起听听。
教师:嘘!小兔子说,我用耳朵听到了盒子里有东西滚来滚去,你们听到了吗?(拿起礼物盒晃一晃让幼儿听一听)
教师:可是小兔子还是猜不出来,它说,小猪、小猪你知道吗?
(2)小猪用大鼻子。
教师:看看小猪在干嘛?用什么闻啊?
教师:你的鼻子在哪里呀?你用小鼻子闻到什么味道呢?
教师:小猪说,用鼻子闻到了一股香香的味道。咦,什么东西是香香的?
师:小猪说,我还是不清楚,小松鼠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3)小松鼠用小手。
师:小松鼠用了什么好办法?小松鼠在用它的手摸礼物,小松鼠小心的用手摸了摸,为什么要小心点啊?可能礼物上面有尖尖的东西会伤到手,所以要小心的摸。
师:我们也来学学它的样子,把小手拿出来,东摸摸,西摸摸,摸到没有?小松鼠摸到了,它摸到了很多一颗一颗的东西,摸到了什么啊?(一颗一颗的)会是什么呢?
师:还是没有猜到呀!
(4)小青蛙用大嘴巴。
师:小青蛙直接把礼物怎么了?小青蛙说,哎呀,好甜呀!这样东西听上去是咕噜咕噜会滚的,闻起来是香香的,摸上去是一颗一颗的,吃起来是甜甜的,会是什么呢?
(5)小结。
师:到底是什么呀?我们数一二三,一起来看看吧(出示糖果图片。)
师:哇!是什么呀?香香甜甜的糖果,收到礼物要跟老鼠阿姨说什么呀?
师:真有礼貌,收到礼物或者得到帮助一定要记得跟声好听的“谢谢”哦。
五、游戏——变魔术,分享大盒子里的礼物。
师:今天老鼠阿姨还给我们小五班的宝宝准备礼物了呢!哝~!!在这里,想不想要啊?老鼠阿姨也要来考考我们小朋友了,请你也用小动物们的办法来试试,猜是什么礼物,猜对了就送给你。那我们先用小兔的办法试试吧……(教师和幼儿一同玩猜礼物的游戏,提醒幼儿说礼貌用语)
活动延伸:
在语言区投放材料进一步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笨老鼠小班教案篇6
设计意图:
动物活动是幼儿感兴趣的,用形象的“老鼠”,“猫”来贯穿整个活动,将富有童趣的故事情节和对比鲜明的音乐融合在一起,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体验快乐。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猫捉老鼠”的旋律,能有节奏的做老鼠跑、吃米等动作。
2、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3、增强幼儿与同伴合作的游戏的意识,体验游戏的快乐。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重难点:
能有节奏的做老鼠跑、吃米等动作。
活动准备:
猫头饰三个、老鼠头饰若干、《猫捉老鼠》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音乐律动《欢迎你来我家》,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并表示对客人老师的欢迎。
(二)、基本部分:
1、欣赏音乐游戏中老鼠的音乐,引导幼儿有节奏模仿老鼠跑、吃米等动作。
2、欣赏音乐游戏中猫的音乐,模仿猫走路的动作。
3、提问:这是谁和谁在玩游戏?讲解老鼠跑、吃米、睡觉等动作要领。
4、尝试第一次音乐游戏。(带头饰)张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当小老鼠,某老师当猫?咱们跟着音乐来玩一个猫捉老鼠的游戏。
5、被猫抓到的小朋友当猫,进行第二次音乐游戏。
6、第三次音乐游戏,幼儿自己随音乐表演。
(三)、结束部分:
随音乐《跟着我来》,自然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幼儿爱游戏,活动中,幼儿情绪很高,他们在生动、活泼、愉快的情绪中积极、主动地进行锻炼,充分体现了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活动量适中,是一节成功的游戏教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