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对生活有了新的想法和感悟,不妨拿起笔认真写心得体会吧,心得体会是一种把学习或者生活中的反思内容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书面表达,以下是365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读好书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读好书心得体会篇1
这本《儒林外史》是清朝作家吴敬梓在南京居住之时写的,他把体验的世情、经历的人事、经受的冷暖等统统倾注到《儒林外史》的创作之中,成就了我国古代讽刺小说的一大杰作!
?儒林外史》写的是发生在明朝的事,实则是描绘清朝广泛的社会生活,这故事反映清朝同作者一样的文人在科举制度中遭受的厄运。
开篇描绘了两个历尽辛酸的老童生,一个是一头撞贡院号板还号啕痛哭的周进,一个是中举发疯的范进。他们两个都经历了大半辈子二十多次科考才中举,但内心严重崩溃,真是悲剧。
作者还进一步揭露了科举制度的虚伪及不公平。在第三回中,那童生跪下道:“求大老爷面试。”学道和颜道:“你的文字已在这里了,又面试些甚么?”学道变了脸:“当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须讲汉唐!像你做童生的人,只该专心做文章,那些杂览,学他做甚么!况且本道奉旨到此衡文,难道是来此同你谈杂学的么?那你这样务名而不务实,正务自然荒废,都是粗心浮气的说话,看不得了。左右的,赶了出来!”一声吩咐,两傍走过几个如狼似虎的公人,把那童生叉着膊子,一路跟头,叉到大门外。从这可以看出清朝重八股,假托明朝,实写清朝的_。书中还提到了两个“优贡”。一个是医超人,专干送什么包揽词讼、假造文书、冒名_之事,不仅如此,他还在_中抽头得利。这样一个忘恩负义的儒林恶少,却被温州学政“把他题了优行,贡入太学肄业”。另一个是我们熟知的吝啬鬼严监生,横行乡里,无恶不作。这样一个劣绅,竟被推举为“优行”。这俩个臭名昭著的儒林败类,是对科举制度虚伪性鞭辟入里的有力揭露和讽刺。
书中也歌颂了一些理想人物,如王冕和杜少卿。王冕为人磊落,为了养家当了放牛娃,放弃了读书的机会,但他很励志,自学画画,引得县官请他画画,朝廷请他做官。但他不为名利所动,深山隐居去了。杜少卿,是作者以自己为生活原型来塑造的人物,他不甘受礼法拘束,也不和庸俗生活妥协,言行上带有离经叛道的色彩。还有待人厚道的虞育德,以及一门著书,不愿做官的庄绍光,他们追求“以礼乐化俗”,“以德化人”,活出人生的真境界。
在《儒林外史》中,作者无情地鞭挞丑恶事物——“泥”,热情地歌颂那些正面人物“莲”,两者是交错的混杂。书中展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既有翰林、进士、举人、贡生和秀才,也有官吏、乡绅、衙役、书办和豪奴,还有地主、盐商、艺人、医生、侠客、和尚道士等等,林林总总,堪称中国十八世纪一幅全景风俗图。
读好书心得体会篇2
有一个人,虽生活在动荡不安的年代,却没有在那个腐朽的社会随波逐流,而是利用手中的笔,同整个封建社会斗争,他就是大文学家鲁迅。有一本书。它反映了在封建社会时麻木不仁的统治者和贪婪迂腐的国民,它就是《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这本书里面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散文。这十篇散文读起来引人入胜,令人手不释卷。字里行间还包含着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但是这本书还有很多隐晦难懂的地方我还是不能理解透彻。
鲁迅本来应该快乐的童年,却因为笼罩在那个封建社会,不时透出了一些迂腐的气息,所以鲁迅就要去骂,去骂那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虽然从文章表面看,鲁迅似乎都是用了些温情的文字,但其实,他把愤怒藏得更深。有人说柔软的舌头是最伤人的武器,也许鲁迅先生正是想达到这个目的吧!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看的就是《藤野先生》,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比如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散文中的这个对比手法,其实能让我们体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和鲁迅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自然是低能儿……”看到书中日本学生的这句话,我的心就像是被锋利的刀子狠狠地刺了一下。那个年代是中国历屈辱的岁月。
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场场强加给中华民族以深重的灾难。近百年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对中国发动过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战争。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战;有单独入侵,也有合伙劫掠,强迫中国签订了数以千计的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国人民为摆脱外国资本主义和该国封建主义的压迫,进行了长时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而这本书正是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
而在当下,我们新时代的少年,又该怎么去做呢?是继续成为不进取不乐观的人,还是立志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在家就要听长辈的话,在校就要听老师的教导,从小事做起。相信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后者,我也相信你们一定做得到。
虽然鲁迅的那个时代渐渐久远,现在祖国也慢慢繁荣昌盛。但我们也时刻不能不铭记国耻,应该好好学习,争做新时代好少年。长大后报效祖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为建设祖国付出自己的一份力!
读好书心得体会篇3
读书学习能提高人的自身素质,读专业的书能提高员工的技能,那么在学习专业技术的同时再读一本生活中的好书,深刻领会其内涵,基本就达到了双赢,技术提高了,素质提高了,就会真正的成为一名懂技术、有素质的员工。
书中自由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善学习的人爱书、读书、悟书,一本好书倾注了作者的全部情怀,那么在读书的时候,就要融入其中,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最终要明白看过之后有什么收获,学到了那些知识,受到了怎样的教育和启迪。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山有路就是告诉我们,书读的多了,懂得的知识也就多了,把知识融入到工作中、融入到生活中,学有所用,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业务水平提高了,生活质量提高了,自然就会更好的服务于企业、服务于社会。
工会组织的图书进班组活动,大大的激发了员工的学习热情,工作之余,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既陶冶了情操,又增长了知识,可谓一举多得。员工平时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一些生活中的著作,在单位看的也多是一些专业技术方面的书,所以知识面就显得有些狭窄。这次工会组织的活动,受到了员工们的高度好评,一本好书大家互相传阅,互相交流读后心得,既活跃了大家的业余生活,又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闻。古时交通、通讯等都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很多人对世界的了解多是靠书本中所学,所以凡大智者必是读书万卷,方得无事不通。就算在今天看似发达的社会里,人也需要学习,方能掌握其精髓,才会有一技之长,方可立足于社会。
书读千遍,其义自现。读好书、读有意义的书,读懂了,对人的精神素质提高,乃至于人生都是一份帮助。因为人生本身就是一本书,一本在探索中追求进步的书,读一本好书能减少你很多探索中的弯路,使你获得更大的进步。
图书进班组活动是我厂工会的一个创举,也是想职工之所想,既丰富了职工的业余生活又培养了职工的良好习惯,既提高了职工的学习热情又能够增强职工的精神文明素质,既更好的服务了企业又满足了职工的精神需要。
读好书心得体会篇4
我想大家都认识外国海伦·凯勒这位失去光明的强者、《悲惨世界》的作者雨果、小仲马这位《茶女花》的年轻作家、我国以笔做为锋利的匕首指向敌人鲁迅先生……这一个又一个震撼人心的名字如烙印般的印在我的心中,就因为这样,我不由自主的爱上了读书。
?感动中学生的精品美文》这一本书虽然没有冰心奶奶拿如诗般的文字,没有季羡林爷爷有趣的语言,也没有巴金爷爷那令人如痴如醉的梦境。但它却以另类的方式让读者清楚的明白有一种爱在默默的付出着,关注我们的情感、心灵的励志。
我清楚的记得书中有一篇催人泪下的文章,它的题目就是《疯娘》。作者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就失去母爱,直到读小学时,才懵懵懂懂的知道自己拥有一种特殊的爱,你个疯母亲的爱。他一直为这个而羞愧不已,而同学也将此作为玩弄他的理由。直到母亲为了想儿子能吃上鲜甜的桃子,而冒险去悬崖边摘桃子,就因为这意外逝去,作者才明白失去的再也不会在回来了,自己再也不会有这种异于常人的爱,为自己而做的而感到悔!感到恨!难道这也不已足够能使人落泪吗?
这本书令读者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读者能感受到无声的爱、感受默默的爱、感受到感人肺腑的爱……
世界是因为有爱才会不怕寒冷的冬天,是因为有爱才不会在困难前感到无助,是因为有爱,才不在孤独时而空虚。
然而我们就是因为书那甘甜的露珠而快乐,书滋养着我们龙的.传人、世界的各地的心灵。
书不仅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同时,随着也给我们带来重要的知识,给我们的大脑带来了丰富的营养品。
书,散发着诱人的香味;书,可以放飞我们心中伟大的梦想;书,可以带我们遨游于书的海洋;书,可以带我们在蔚蓝的空中展翅高飞……让我们大家一起携起双手去读书吧!
我相信读书的好习惯一定会一直流传下去,诉说着书海的魅力,宣扬从读书获得的乐趣,用作家们真挚的文笔,感动和启迪一代又一代人!
读好书心得体会篇5
近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国学经典,通过学习渐渐的了解了书中的意思。
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
国学经典中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些使国学之精华更接近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让我们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两千多年来,《论语》中“仁爱”的核心思想,始终浸润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光芒,它为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人们所推崇,所向往。原来总以为孔子是离自己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是学术家们才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从没有想到它会如此亲近地来到我们身边。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作为教师,假如我们能感受到这些,那我们的心中肯定会少许多怨言,肯定会是一名快乐而幸福的教师。真正好的老师应像孔夫子这样,平和地跟学生商量把这种天地人三才共荣共生的关系讲透。面对不同的学生,我们老师就需要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
就像孔子所说的那样要“爱人”、“知识”。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对学生多些了解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成绩差的学生应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正确地引导,相信他们一定会在自己的教育下有所转变,只是迟早而已。
国学经典里的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让我们一起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