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应该明白,教案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老师们一定得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来设计教案,下面是365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四年级猫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四年级猫教案篇1
一、交流见闻,导入新课
1 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
2导入新课: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社会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二、自读自悟
1、 师生共同制定阅读目标。
(1)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流利、读正确。
(3)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致怎样的母鸡?
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个有哪些特点?
2 、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
三、汇报交流
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1、 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1)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
(2)作者分别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写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
(3)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4)句子辨析: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
2 、全班交流。
3、 同组合作,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分辨褒贬,积累词语
1 、思考讨论: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感情变化的过程中,遣词造句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2 、分类摘抄词语:把自己欣赏的词句按褒与贬两类,摘抄在“采蜜本”上。
五、反复回味,走近老舍
1、 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赏析名篇的方法。
2、 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阅读体会。
课后小节:
当我读这一课时,被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的精神所感染,因此我并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抓住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为主线,进行交流、体会,最后我还推荐了课外阅读《麻雀》《柱子上的母鸡》。
四年级猫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欣赏玻璃版画作品及其制作的过程,感受玻璃版画丰富的造型美和色彩美,初步了解其制作方法的多样化。
2、认识制作玻璃版画的工具材料,初步学习基本制作方法。
3、喜欢玻璃版画,对制作玻璃版画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玻璃版画作品。
2、玻璃板,宣纸(大于玻璃板,数量多于幼儿人数),各色颜料,小勺。
活动过程:
1、出示玻璃版画作品,引导幼儿欣赏。
(1)教师:画上画了什么?像什么?你见过这样的画吗?你知道这样的画是怎么画出来的吗?
(2)教师引导幼儿自由表达自己对玻璃版面的初步认识和感受,并告诉幼儿这就是玻璃版画。
2、出示玻璃版画基本的工具和材料,引导幼儿认识和了解。
(1)教师:你认识这些工具和材料吗? (玻璃板、颜料、小勺、宣纸)猜猜看,用这些工具和材料怎样画出玻璃版画来?
(2)教师示范最基本的制作玻璃版画的方法:用小勺挖上自己喜欢的各色颜料,放在玻璃板上,然后用宣纸(白手帕)盖存有颜料的玻璃板上,印出好看的手帕。
(3)教师:你知道在印手帕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吗?(用宣纸盖在玻璃板上不要移动,并来回抹平,揭开宣纸的时候要按住玻璃板,轻轻地将宣纸揭开)
3、鼓励幼儿大胆喾试制作简单的玻璃版画。
要点提示:
(1)活动中所需的工具材料不要太多,主要让幼儿感受宣纸和玻璃板结合后印出作品的过程,并让幼儿掌握最基本的操作步骤和方法即可。如可用语言提示:“轻轻地抹一抹,慢慢地揭开来。”
(2)可以根据班级幼儿的情况更换印制的内容,例如印花布、印围巾等。
4、交流制作玻璃版画的体验,相互学习好的方法。
教师:你的手帕上有什么好看的颜色?你在印的时候发现了什么问题?怎么印才能把手帕印得清楚好看?
活动建议:
日常活动欣赏幼儿第一次制作的玻璃版画,交流在制作过程中的发现和问题。
区角活动在活动区角中为幼儿提供玻璃版画材料,让幼儿继续学习制作玻璃版画。
四年级猫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课文,学会质疑。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3、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讲读第二部分
三、拓展,深化主题
四、总结
五、听写生字、新词。
1、抽读词语卡片。
扩词。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你读懂了什么?
找出你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
小蓝裙带来了哪些变化?
你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吗?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事情?
人的双手可以让世界改变,只要努力工作,一切都会变得更加美好的`。
3、听写生字
读词语卡片。
扩词。
4、分段朗读课文。
自主学习3——8自然段。
小蓝裙给周围带来了许多变化,小姑娘更漂亮了、家里焕然一新、房屋整洁亮丽了、街道整齐清洁了......
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5、自由发言。
这些变化都是经过人们努力,用双手改变了自己和周围的环境。
自由发言。
四年级猫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檐饰冠捣谐),会写14个生字(棚饰冠菊瞧率觅耸捣搬巢谐眠辛)。正确读写“棚架、风趣、装饰、顺序、照例、瞧见、率领、觅食、捣衣、向晚、归巢、和谐、辛苦、鸡冠花、大丽菊、催眠曲、房前屋后、天高地阔、月明人静”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建议背诵段落:1—3节或4—7节,由学生自由选择)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一是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特别是从未接触过农村生活的城市孩子);二是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课前准备】
借助网络资源,收集整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并制作成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题
1、指名背诵(齐诵)古诗:《游山西村》、《乡村四月》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诵读的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乡下人家”生活的情景。《游山西村》,生动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一片欢悦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农民淳朴、好客的性格;我们即将要学习的《乡村四月》(第23课)则描写了江南初夏时的景象。今天,我们就和作者陈醉云一起,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吧!
出示课件,板书课题:21、乡下人家(陈醉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朗读。出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
(瓜藤攀檐图、鲜花绽放图、雨后春笋图、鸡群觅食图、群鸭戏水图、农家晚餐图、月夜虫鸣图)
要求:学生一边听朗读,一边做记号,并想像一幅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
2、疏通字词,扫清学习障碍。
⑴课件出示新词,引导学习生字新词。
棚架、风趣、装饰、顺序、照例、瞧见、率领、觅食、捣衣、向晚、归巢、和谐、辛苦、鸡冠花、大丽菊、催眠曲、房前屋后、天高地阔、月明人静
正音:①结(jiē)出了青、红的瓜。②门前的场(chǎng)地上。
③一群鸭子扎(zhā)进水里。
正字:“率”字中间部分的笔顺是从中间到两边。“巢”字上半部分为三个撇点。
⑵指名轮读课文;学生表演性朗读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
3、师:同学们,我们都是农村的孩子,如果你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的话,你定会感到,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课文中所描写的一幅幅画面,仿佛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
(齐读)课文最后一节:“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那么,课文中描绘了哪些“独特、迷有的风景”?请同学在认真朗读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交流自己学习的体会。
三、自读品味,合作交流
1、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小组展示讨论:
①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②为什么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教师巡视,适当指导点拨。
四、课堂作业,巩固新知
1、给下列带点的字注音。
①藤上结( )瓜张灯结( )彩②场( )地打场( )
③扎( )入水中挣扎() ④散( )步散()漫
2、比较字形,组词。
棚( )冠( )瞧( )檐( )谐( )搬( )
绷( )寇( )樵( )瞻( )楷( )般( )
3、自由朗读《在天晴了的时候》(阅读链接p104)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复习检查
1、听写新词(互评互改)
棚架、风趣、装饰、顺序、照例、瞧见、率领、觅食、捣衣、向晚、归巢、和谐、辛苦、鸡冠花、大丽菊、催眠曲、房前屋后、天高地阔、月明人静
2、指名轮读课文
二、情感品读,赏析画面
1、师:同学们,在前一节我看到大家朗读课文都读得很认真,很有感情!你们是否是这样一种感觉,读着读着,眼前似乎浮现出一幅幅农村生活的优美图画?
2、生:是——
3、那么,能否把你最感兴趣的画面说给大家听听吗?
生:老师,我最感兴趣的是农家房前瓜架上挂着的一个个青、红的瓜了。那可真是一幅优美的图画!
生2、其实,我也有同感,每当读这段文字的时候,我就想起了自家的小院,每到夏天的时候,什么豆角啦,丝瓜啦,它们的藤蔓都沿着树爬上去,藤子上挂满长长、青青的果实,非常爱看。
师:看来你还会产生联想,真的很棒!我们读课文就应该这样,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4、品赏“瓜藤攀檐图”。出示课件。
5、品读“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的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点拨:对比描写的方式使人感到别致生动、亲切可爱。
6、课文中还描写了哪些画面呢?请同学继续交流吧!
生:老师,在读第2自然段的时候,农家的门前一年四季百花争艳;屋后翠竹青青。
生:读第2自然段时,给我留印象最深的是这段话:“还有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生:我也有相同的感觉。我觉得这里的一个“探”字用非常好!
7、出示课件,品赏“鲜花翠竹图”
⑴指名朗读“鲜花轮绽”部分(第一句)
“时令”,是季节的意思。“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说明了什么?(一年四季鲜花盛开,百花争艳。)
⑵情感朗读“翠竹青青”部分(第2、3句)(指名读;全班齐读)
师:前面有些同学说,在描写竹笋的时候,一个“探”字用得特别好,那么它到底好在哪里呢?
生:“探”在字典的解释为,头和上体伸出。我觉得这个“探”写出了嫩笋出土时活泼可爱的样子。
生:我认为一个“探”字,把竹笋拟人化了。
师:你们的理解真的不错!
点拨: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这句话形象地呈现了“雨后春笋”的美妙画面,尤其是一个“探”字,拟人化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迅速的长势,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8、品赏“鸡群觅食图”、“群鸭戏水图”
①师:在四年级上册,我们曾学习过老舍笔下的《母鸡》,作家笔下母鸡是那么“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
②生:是呀,本课中所描写的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正是体现了它负责、慈爱的品质。
生:我更欣赏的还有这只大公鸡了,你看它耸着尾巴,“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好不威风!
点拨:“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俨然一位将军在阅兵,半志昂扬,又如同一个尽责的丈夫在保护着自己的家人,守护着自己的家园,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③师:母鸡带着它的孩子们觅食,大公鸡在一边保护着它们。多么生动形象的画面!那么作者又是怎样描写乡下人家的鸭的呢?
④品赏群鸭戏水觅食。
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捣衣,它们也从不吃惊。
师:同学们,刚才的深情朗读,在我们眼前浮现出了这样一幅幅乡村图画:屋前瓜果爬满架,门前盛开美丽花,屋后翠竹投浓阴,满院鸡鸭叫嘎嘎……这是多么独特的乡村呀!那么,你们想了解纯朴善良的乡下人吗?就请大家在感情地朗读课文第5节。
9、品赏夕阳下的农空晚餐。出示课件
⑴指名有感情的朗读第5自然段。
⑵师: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归巢的鸟儿……好一幅美丽的田园风景画。夏天的傍晚,乡下的人们在都把桌椅搬到门前,在这如诗如画的情景中吃晚餐,这样生活也只有乡下人家才能尽情享受!
⒀生1:读了这段话,我眼前就自然的浮现出我们村子里夏天时晚餐的情景来。在吃晚餐的时候,我们小孩子可端着碗走东家串西家,看见谁家有好吃的菜就夹上一筷子,主人也好,我们小孩子也好,总是笑呵呵的。
生2:最使我难忘的是我们小孩子吃罢晚餐后,捕捉莹火虫,做游戏……那情景真的好不快活……
⑷是呀,这就是乡下人家最独特、迷人的风景!你们听——纺织娘叫了起来,那歌声真好听,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就在这歌声中甜甜蜜蜜的入睡了……
(课件:纺织娘)
三、重点研读,体味情感
1、学习最后一自然段,明确课文主旨。
⑴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⑵合作交流:“独特、迷人”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一句话的?它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⑶点拨:这是文章的中心句,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集中概括了乡下人家美丽迷人的生活环境和朴实欢快的美好生活,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和语言的美。
四、延伸拓展,升华情感
1、阅读《在天晴了的时候》。想一想,议一议:试着画出作者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自己有哪些感受。
2、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见教材p103“综合性学习”要求)
附:板书设计
21、乡下人家(陈醉云)
屋前搭满瓜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
门前绽放鲜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依时令开放)
屋后翠竹挺拔(绿的叶,青的竿,鲜嫩的笋)
鸡群到处觅食(母鸡率小鸡觅食,雄鸡高傲威风)
河中群鸭戏水(即使……也……)
傍晚夕阳晚餐(高谈阔论、自然和谐)
秋夜纺织娘唱(织,织,织……甜蜜进入梦乡)
独特、迷人的风景
四年级猫教案篇5
教材简析
?猫》这篇讲读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大花猫性情古怪和它刚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我紧扣本单元的读写重点,引导学生有层次地、反复地朗读课文,从读中理解、读中品析、读中感悟。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猫的可爱和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增强了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侯的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2、理解文中写得具体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细致观察和真实、具体地记叙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家有猫吗?你们家的猫是怎样的?(学生自由说)
老舍家也有一只猫,他家的猫又是怎样的呢?大家有兴趣去看看吗?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5课,一起去认识一下作者老舍家的猫?
板书课题:猫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想:这只猫有什么特点?
板书:古怪
课文中哪句话概括说出了它的特点?(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过渡:大花猫到底有多古怪呢?课文分三个自然段给我们作了介绍。
2、精读第一自然段:
⑴默读这段,思考:这段写了大花猫的哪些古怪性格?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老实、贪玩、尽职
⑵再请大家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这段:用不同的线段画出描写猫老实、贪玩、尽职的句子。
⑶其实猫就是猫,白天睡觉,晚上抓老鼠,没事就东奔西跑的,根本谈不上什么老实呀、尽职呀的,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因为他很喜欢这只猫)
那怎样才能把作者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呢?
⑷大花猫真逗!你最喜欢它的哪种性格?为什么?
学生1:我喜欢它老实,因为我觉得他很乖,睡觉的样子像小孩,很可爱。
学生2:我喜欢它贪玩的性格,因为我家的猫也是这样的,很淘气。
学生3:我喜欢它的尽职,它多负责任,多认真啊!这种精神很值得我学习。
那好吧,加上你的感情,把你喜爱的地方读出来,注意要读得生动。
?学法指导】多种形式进行练读、让读得好的学生领读、表演读。
⑸老师引读,感情升华。
3、小组合作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总结方法,出示提纲,小组学习:
①初读:了解猫的古怪性格。
②细读:画出猫的各种动静。
③品读:朗读理解你喜爱的动静。
④赏读:读出喜爱之情。
⑵检查自学效果:让学生读出体会最深的句子,从读中理解、感悟。
⑶比较句子:
①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几朵小梅花。
②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几个脚印。
哪个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在文中再找出这样的例子。
⑷读到这里,你想说什么?
这只猫很淘气;很可爱;作者很喜欢他的猫……
好,让我们一起朗读这个自然段,再次体会一下猫的可爱和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4、同样方法小组学习第三自然段:
指导这段朗读时,要注意读出猫的勇猛、读出作者的自豪。
三、小结
1、读了这部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还像知道些什么?
2、大花猫这么可爱,我们写首小诗送给它好吗?
板书设计
猫
说它-老实-可是-贪玩
贪玩-尽职
古怪-温柔可亲-一声不出
什么都怕-勇猛
四年级猫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过程,初步认识自然数。
2、使学生经历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的过程,掌握包括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在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3、使学生感受到数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体验数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自然数和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2、掌握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老师:同学们,想一想平时在生活中,我们做什么事情能够用到数。你们知道古时的人们是怎样记数的吗?你们了解数的产生和发展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数的产生
(1)讲述数的产生:古时候的人们在劳动生活中有了记数的需要,但开始不会用一、二、三、四……这些数字数物体的个数,因此只能借助其他的一些物品来记数。如第一幅图中,人们出去放牧时摆放小石子,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放出多少只羊就摆多少小石子。放牧归来,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若两者同样多,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第二幅图说的是用木板或在石板上刻道的方法来记录所捕获的鱼或其他猎物的数量,也可以用来核对打猎前后武器的数量是否一致。第三幅图中结绳记数的道理也是这样。
小结:人们无论采取哪种记数方式,都是要把实物和用来记数的实物一个一个对应起来,后来,随着语言的发展,人们发明了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也不同。
(2)介绍各个国家的数字。
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还有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它先由印度传入阿拉伯,而后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这样人们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所以才叫阿拉伯数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又逐渐统一成现行的阿拉伯数字,即:1、2、3、4、5……
(3)认识自然数。
自然数是人类的生产劳动中逐渐产生的,人类认识自然数的过程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我们数出的`1,2,3……都叫做自然数。“0”是最小的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设计意图】
通过多媒体呈现古人记数和不同地区的记数符号,以及今天的使用的阿拉伯数字,让学生的学习更加丰富有趣。
2、学习十进制计数法。
(1)填一填。
①与百相邻的计数单位是()和(),与万相邻的计数单位是()和(),与千万相邻的计数单位是()和()。
②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百是(),10个千是()。
③10个万是(),10个十万是(),10个百万是(),10个千万是()。
(2)提问:通过上面的填空,你发现什么?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小结: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3、认识数位顺序表。
(1)认识数位顺序表:呈现数位顺序并提问,从右往左,第五位是什么数位?第九位呢?
(2)数级: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位是一级。
(3)提问:从数位顺序表上看,依次有哪些数级?个级有哪些数位?万级有哪些数位?亿级呢?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4)你发现每个数级的数位排列有什么规律吗?请你按数级从右边起,说说每个数级各有哪些计数单位。
?设计意图】
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扩建”数位顺序表,再通过系统整理计数单位、数位、数级等知识,让学生理解“十进制计数法”。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亿位左边是()位,千万位左边是()位,26705000000
中“6”在()位。
(2)()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2、判断。
(1)没有最小的自然数。()
(2)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3)0是自然数。()
(4)自然数的个数可以数出来。()
3、下面的数各是几位数,按数级分各有哪几个数级?你是怎样分的?
3248 143248 1263248 41263248
4、先把下列各数按数级分一分,再说说各有哪些数位,最高位是什么数位。
4253643 62538 234567321 4561732150
四、作业练习
练习二第1、2、6题(学生独立完成)。
五、归纳总结
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