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蚂蚁活动教案6篇

时间:2024-05-12 作者:Fallinlove

通过教案,教师可以安排好课堂评价和反馈的时间和方式,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提前准备好教案,能够更好地把握课堂节奏,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以下是365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蚂蚁活动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小蚂蚁活动教案6篇

小蚂蚁活动教案篇1

设计意图

童谣简短明快、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幼儿喜爱。童谣的内容大多源于生活,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具有良好的教育意义。小班童谣《虫虫蚂蚁在搬家》共四句,每句七字。教师用四川方言开展教学活动,让幼儿理解“耙、旮旯”意思,明白“蚂蚁搬家要落雨”的生活经验,同时让幼儿感受童谣的趣味与魅力。

活动目标

1.理解童谣内容,感知方言词汇“耙、石旮旯”。

2.通过“开火车钻山洞”游戏,进一步体验童谣的趣味性。

重点难点

重点:激发幼儿学习童谣的兴趣,感受用四川方言朗诵童谣的趣味性。

难点:理解童谣内容,借助游戏使幼儿较准确的朗诵童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会说四川话,看过蚂蚁搬家的现象。

物质准备:图片、纸板。

活动过程

(一)师幼听赏童谣《虫虫蚂蚁在搬家》(普通话)。

1.教师出示图片,引出主人公——蚂蚁。师:孩子们,看看这是谁?

幼儿:蚂蚁。

师:对的,那你们听过关于蚂蚁的童谣吗?

幼儿:

师:接下来郭老师念首童谣,听听蚂蚁在干什么?

2.教师有情感和节奏地朗诵童谣(四川话)。

?虫虫蚂蚁在搬家》天上落雨地下,虫虫蚂蚁在搬家, 问你搬到哪里去? 搬到对门石旮旯。

(二)通过问答形式,帮助幼儿理解童谣内容。

师: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

幼儿:蚂蚁。

师:蚂蚁在干什么? 幼儿:搬家。

师:是的,虫虫蚂蚁在搬家(教师出示第二幅图片,贴上)。蚂蚁为什么要搬家呢?

幼儿:下雨了。

师:你的小耳朵听得很仔细,天上落雨了。那你们晓不晓得天上落雨,地下会变得啥子样?

幼儿:湿的。

师:是的,落大雨地下会湿。郭老师请你们摸一摸天上落雨过后的地下是啥子感觉。

教师拿着第一幅图片快速的让每个幼儿摸一摸,并说出摸上去的感觉。师:摸上去是硬的还是的?

幼儿:的。

师:天上落雨后地下是的,原来:天上落雨地下。

师:看到蚂蚁搬家,你们猜小朋友会给蚂蚁说啥子话呐?(教师出示第三幅图)

幼儿:

师:我听听小朋友给蚂蚁说了啥子,原来大哥哥说的和你们说的一样呀:问你搬到哪里去。我们学一学小朋友说的什么?

幼儿:问你搬到哪里去。

师:看看,蚂蚁搬到对门哪里去了?

幼儿:石头

师:对的,石头的缝缝头,四川话叫“石旮旯”。原来是搬到对门石旮旯。告诉你们哦,这首童谣的名字叫《虫虫蚂蚁在搬家》,我用绿颜色的纸表示题目: 幼儿:《虫虫蚂蚁在搬家》。

(三)通过多形式(师幼合作、幼儿分组)朗诵,进一步加深幼儿对童谣的理解。

1.师幼共同朗诵童谣。

师:你们会不会念这首童谣了?我们一起试一哈,要不要得? 幼儿:要的

2.幼儿分组朗诵童谣。

先请 6 个小朋友到前面朗诵,剩下的小朋友来当小老师,然后互换角色,看哪一组念的又大声、又有劲儿。

(四)“火车过山洞”游戏,感受童谣有趣好玩的特点。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示范玩法。

师:你们晓得不?《虫虫蚂蚁在搬家》这首童谣跟“火车过山洞”游戏一起,少好耍,你们想不想耍? 幼儿:想。

师:那就听清楚规则:紧紧拉住前面一个小朋友的衣服,大家一边开火车一边大声的念童谣,念到“问你搬到哪里去?”的时候,山洞就会关上,只有大家一起念“搬到对门石旮旯”,山洞才会打开,火车才能继续开起走。明白了不?

幼儿:明白了。

2.游戏结束,教师小结。师:游戏好玩不?

幼儿:好玩。

师:待会请你们回到教室,把今天的童谣和游戏分享给你们的小伙伴,一起玩,要不要得?

幼儿:要的。

附:小班童谣《虫虫蚂蚁在搬家》天上落雨地下,

虫虫蚂蚁在搬家, 问你搬到哪里去? 搬到对门石旮旯。

活动总结

平日的教学活动老师们都是使用的普通话,而童谣本身具有很强的地域性,要用当地方言才能感受到童谣的趣味性,因此用方言进行语言教学活动的机会孩子们表现的特别好奇、兴奋。

在第一环节,让孩子们理解“耙”,我用棉花涂成咖啡色,尽可能的`贴近泥土颜色,

孩子去摸的时候,感受到了软软的,这个教学策略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由于教师全程是采用四川方言教学,孩子很快就适应了语言环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诵(师幼朗诵、幼儿分角色朗诵),加上本首童谣内容比较短,孩子学起来比较快,很快就学会了童谣。

小蚂蚁活动教案篇2

活动目的:

1、幼儿能够根据指示手脚着地变速和变换方向爬行。

2、增强了幼儿四肢肌肉力量。

3、锻炼了幼儿动作的灵活性与协调性。

4、对国际象棋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铃鼓、垫子、蚂蚁头饰、棋宝宝家。

活动过程:

1、故事引入

老师:今天,我们来当蚂蚁,老师做蚂蚁妈妈,小蚂蚁跟妈妈一起去散步”给幼儿带上蚂蚁头饰,说:今天天气真正好,蚂蚁蚂蚁起得早穿上漂亮花花衣,跟着妈妈去散步,东闻闻,西闻闻,发现一粒小豆豆,跑跑跑,喊来朋友一起抬,扛着豆豆回家喽!

2、找朋友

老师:小蚂蚁有许多好朋友,看看他们是谁?车,马,象,兵

蚂蚁妈妈做示范,在垫子上分别爬到车,马,象,兵 那里问好。

幼儿模仿老师动作。

3、听指令变速和变向爬行

会根据蚂蚁妈妈的指令朝不同的方向爬,向前爬,向后爬等。

4、送棋宝宝回家

每个幼儿找一个棋宝宝送回家,直到送完为止。加强巩固练习手脚着地爬和摆放棋子。

小蚂蚁儿歌歌词:

小蚂蚁,真有趣,

头上长对小胡须;

小蚂蚁, 有情谊,

见面点头很有礼。

小蚂蚁活动教案篇3

教材分析:

在户外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常常对场地上的小虫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睁着明亮的眼睛观察那些最小最小的动物。户外草地上、花丛中小朋友被那些飞舞的小虫所吸引着,《指南》的学习告诉我们,中班的孩子有亲近大自然,有观察、了解动物的兴趣与意识。因此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运用多种手段设计这一活动,也是非常有趣的。

活动目标:

1、通过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2、产生了解更多昆虫的兴趣

3、帮助幼儿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认识

活动准备:

活动课件

活动重难点:

通过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产生了解更多昆虫的兴趣

活动流程

一、小蚂蚁过生日了,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

1、出示海报:请你们来猜猜海报上写了些什么?

2、教师念海报:小蚂蚁明天要过生日了,请所有的昆虫朋友都来参加。

3、教师提问:小蚂蚁要过生日了,他想邀请哪些朋友来参加呢,谁会来呢?

二、昆虫朋友都来了,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1、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讲故事(开始至蜈蚣和蜘蛛只能回去了)

2、提问1:哪些好朋友来参加小蚂蚁的生日会了?

提问2:为什么小蚂蚁要请蜈蚣和蜘蛛回去?小蚂蚁是怎么说的呢?(小蚂蚁说:昆虫只有六条腿,你们的腿太多了,所以不是昆虫)

3、出示蚕宝宝,教师提问

(1)、蚕宝宝来了,它能参加生日会吗?为什么?

(2)、到底小蚂蚁有没有让蚕宝宝参加生日会了呢?听完故事你就知道了。

4、教师边操作图片并继续讲故事,请幼儿进一步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1)蚕宝宝有没有参加生日会呢,为什么?(出示蚕宝宝变成蚕蛾的过程)

5、请你说一说:小蚂蚁请的昆虫客人哪些地方和小蚂蚁长的一样呢?(都有六条腿)

6、教师以儿歌总结昆虫特征:小蚂蚁,过生日。昆虫朋友来参加。一二三、四五六。我们都有六条腿。不能多,不能少,千万不要数错了。

三、小蚂蚁送蛋糕,产生了解更多昆虫的兴趣

“小蚂蚁今天真高兴,它还准备了香喷喷的蛋糕请大家吃。可是还有许多昆虫朋友也要来参加生日会,小蚂蚁来不及送蛋糕,你们愿意帮助它吗?”

1、介绍玩法:(电脑上出现参加生日会的小客人)如果你觉得这位客人是昆虫朋友,能送蛋糕给它,就请你拍三下手,如果你觉得这位客人不是昆虫朋友,不能送蛋糕给它,就请拍一下手。

2、请你边找边说说,为什么蛋糕要请这个昆虫吃呢?

四、活动结束,祝小蚂蚁生日快乐。

我们一起来和昆虫朋友们一起来送一首《生日歌》给小蚂蚁,祝它生日快乐吧!

设计意图

出示了海报,让幼儿猜一猜,吸引了幼儿的目光,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利用课件,讲述故事,并出示昆虫图片的形式,加深幼儿对昆虫的了解

运用图片,使孩子们了解了蚕宝宝变成蚕蛾的有趣过程,也知道蚕宝宝是不是昆虫。

利用儿歌总结了昆虫的特征,这样幼儿知道了昆虫的特征,也是使他们对昆虫产生了兴趣。

列举动物,让幼儿说一说是不是昆虫,并让他们说出为什么,更加深了幼儿对昆虫的认识。

附:故事《小蚂蚁的生日会》

明天小蚂蚁要过生日了,它想请昆虫朋友来参加自己的生日会。

第二天下午,大树下热闹极了,蜜蜂来了,蜻蜓来了,蝴蝶来了,瓢虫也来了。小蚂蚁热情地招待他们。这时,蜈蚣和蜘蛛也来了。小蚂蚁礼貌地对它们说:“对不起,你们不是昆虫,请下次来玩吧!”蜈蚣说:“我们也是昆虫,为什么不能进来?”蚂蚁说:“昆虫只有六条腿,你们的腿太多了。所以你们不是昆虫!”蜈蚣和蜘蛛只能回去了。一条蚕宝宝一扭一扭地过来了。小蚂蚁说:“对不起,你的脚太多了,也不是昆虫呀!”“在一旁的蚂蚁妈妈赶紧说:“孩子,你错了!蚕宝宝长大会变成一只蚕蛾,那时它就有头、胸、腹,还有六只脚和翅膀,它也是昆虫呀!”

小蚂蚁和许多昆虫朋友过了一个快乐的生日会!

小蚂蚁活动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 学习歌曲《蚂蚁搬豆》。

2. 愿和老师、同伴一起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3. 感受本歌曲的欢快气氛,初步学着用动作来表示歌曲中的意思。

4. 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5.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 贴绒:蚂蚁、豆 背景图一幅

2. 场地布置:蚂蚁的家、大球一个

活动过程

1.出示蚂蚁,提问;"这是谁呀?”(蚂蚁)引入课题。

2.引导幼儿回忆上次课对蚂蚁的观察。

3.教师用故事的形式引起幼儿对歌曲内容的回忆:小朋友,它们是谁,一只蚂蚁在洞口看到了什 么? 它想把豆搬到洞里给大家吃,它用力搬呀搬呀,怎么也搬不动。又来了一只蚂蚁,两只蚂蚁一起搬也搬不动,身体晃来晃去的。三只蚂蚁搬豆,轻轻一抬,搬进了洞里。

4.老师亲切为幼儿表演唱歌曲《蚂蚁搬豆》,并引起幼儿表演歌曲的兴趣。

5.教师运用整体教唱教会幼儿。

6.听歌曲《蚂蚁搬豆》的音乐伴奏,幼儿边唱歌曲,并随歌声自己自由表演歌曲。

7.教师采纳幼儿的动作进行加工,教幼儿表演。

8.音乐游戏《蚂蚁搬豆》

(1). 以游戏方式表演唱增进幼儿唱歌的兴趣及理解记忆歌词。请一位小朋友扮演“豆子”做在椅子上,另一位幼儿扮演找豆子的小蚂蚁,一边唱一边做动作,唱到“请来许多好朋友”时。另外几个小朋友赶快跑过去围在豆子周围做抬豆子动作,“豆子”这时也随音乐一起走动。

(2).结伴歌表演。一个大球扮演大豆。一位小朋友听音乐出场,唱歌,老师启发幼儿用着急的表情唱歌。学会互相配合抬豆子,一起合唱“回洞请来好朋友抬着一起走”。

9.幼儿学蚂蚁走路出活动室结束。

小蚂蚁活动教案篇5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户外散步时,两名幼儿为鱼池内蚂蚁爬上叶子这一现象发生争论,并围绕“蚂蚁会不会游泳”讨论不停,这一争论引起许多小朋友的好奇。为满足幼儿对蚂蚁探究欲望和好奇心生成了此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提供不同材料,创设不同情境,激发了幼儿探究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蚂蚁,培养幼儿自己寻找科学答案的能力,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培养幼儿喜欢对身边现象大胆猜想、主动探究的好习惯。

3、鼓励幼儿在活动中互相帮助、友好协作。

【活动准备】

1、小碗、水、小棒、石头、纸等。

2、蚂蚁较多的场地。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能够带着问题参与实验并寻找出答案。

难点:幼儿运用多种现场材料救助蚂蚁。

【活动过程】

1、讨论:蚂蚁会不会游泳?

师:有的幼儿认为蚂蚁会游泳,有的说不会,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呢?

幼:小蚂蚁不会游泳,它停在叶子上是求生呢!

幼:蚂蚁会游泳,不然它怎么会游到叶子上去呢?

大家各抒己见,并且争得面红耳赤,不过多数幼儿赞同蚂蚁会游泳的看法。

2、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幼儿带着疑问拿着小碗开始进行探索。

“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我们怎么样才能知道呢?”我问幼儿。小朋友说:“我们捉它看看。”“捉了放在那里呢?”我反问,幼儿说:“拿个小碗吧。”于是幼儿带着疑问拿着小碗来到操场上迫不及待地开始实验了。他们将蚂蚁轻轻放在自己的碗巾看看蚂蚁会怎样。

幼:小蚂蚁爬得太快了。

幼:是呀!它们和在地上爬得一样快。

幼儿全神贯注地关注自己碗中的蚂蚁,并且边观察,边和旁边幼儿交流着……我问幼儿这样看,能知道小蚂蚁会不会游泳吗?幼儿说,“不行,碗里没有水。”我又问:“那怎么办呢?”幼儿轻轻地说;“我们在碗里放上水就知道了。”于是……

3、把蚂蚁放在装水的碗中再次观察寻找答案: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

教师引导幼儿在碗里加一些水,然后再观察蚂蚁的活动。看着,看着,一名幼儿激动地把小碗举到我面前说:“老师你看,小蚂蚁会游泳,它们正在水里快乐地扭动着身体呢。”

另一名幼儿挥着手招呼旁边小伙伴:“快看,我的蚂蚁会潜水,它们在水底爬呢。”果真小蚂蚁在水底爬呢。

于是,几个幼儿聚集在一起讨论着:“小蚂蚁肯定会游泳,你们看它e水里游得多自在呀,再看水,有点像放大镜,蚂蚁变大了,看它的身体有六条腿,嘴像镰刀一样,眼睛小小的,没有睫毛。”

之后,多数幼儿激动地呼应起来:“我们赢啦!小蚂蚁会游泳。”

这时一名幼儿皱着眉头说:“我的蚂蚁不动了,快死了,我要放它出。”他的一番话,提醒了其他幼儿。于是,大家纷纷都去看自己碗中的蚂蚁,似乎都不动了。最后,大家把碗中的水和蚂蚁都倒出来了。

4、引导幼儿一起探索救助蚂蚁的好办法。

师:刚才我们看到蚂蚁快要死了,我们小朋友都把蚂蚁和水倒出来,帮助蚂蚁逃生,那如果蚂蚁在湖中、海里落难了,又没有办法把水0出来,咱们应该用哪些办法来帮助落水的蚂蚁呢?

幼:上次在池塘里我看见小蚂蚁爬上了叶子,往水里放些叶子,蚂蚁不会累也不会淹死了。(随后孩子们开始找叶子往里放)

师:这个办法不错,可是如果没有叶子怎么办呢?你们再仔细想还有没有别的好办法来救助小蚂蚁。

第二轮的探索活动开始了,幼儿有的放小石头(让蚂蚁在上面休息),有的放纸,有的放木棒……

幼:老师,我想到一个好办法,把一根长的小棒放在小碗中,棒一头在水里、一头在外面,蚂蚁顺着棒往上爬就死不了啦。

对于这个建议,大家都比较赞成,于是,幼儿再次投人救助蚂蚁的活动中。

5、小结:老师和幼儿一起讨论。

师:蚂蚁刚到水里是什么样子的?

幼:能够自由自在地游泳。

师:蚂蚁在水里待了一会儿之后又是什么样子的?

幼:做挣扎,然后动作就慢了下来、运动小了。

师:如果放进一片叶子(纸、棒等)会怎样?

幼:蚂蚁会自救。

师: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回去后,通过上网、看图书等方式寻出答案。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此次探索活动源于幼儿一次意外现象的发现,产生了“蚂蚁会不会游泳”的疑问。由于问题是幼儿在活中发现的,所以幼儿探索时兴趣浓厚。老师能适时引导,通过猜想、动手实验、验证猜想,使幼儿从刚开始以自我为中心的无依据猜想到根据客观依据进行猜想,培养了幼儿求真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

2、活动中的不足:

幼儿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发现蚂蚁在水中待一会儿后,活动越来越少。由于怕蚂蚁死,于是就把它们放生了,为了保护幼儿纯真的爱心,因此探索活动也就此停止。因此,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幼儿还是没能通过本次实验找到科学的答案,最后只能引导他们通过上网查资料、从书中寻找答案。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遗憾。

主要内容:

1、质疑:到底该不该拿小蚂蚁做实验?

有的教师认为:如果可以这样实验,幼儿以后对什么发生兴趣,就对什么进行探索、实验,那么,是不是会有很多的小动物会丧生或残疾?可以通过一些资料、影像来解答幼儿的疑问。

有的教师认为应该让幼儿去探索,当幼儿发现蚂蚁不能在水中待长时间,他们也是有爱心的,立刻便把蚂蚁放生了。这不是一次爱心教育的契机吗?

2、幼儿获得知识的过程,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要提供亲自动手的机会,但是也要重视爱心教育。

只有幼儿亲自参与探索,才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这次不让幼儿实验而直接告诉他们答案或看一些资料,幼儿只是对蚂蚁有一些肤浅的了解。但通过幼儿自己探索、实验,他们可以从中寻找出答案还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知识。教师利用幼儿的好奇心理,引发幼儿为探索确立目标。尤其所探索的内容是从幼儿的疑问中来,所以幼儿的探索兴趣浓厚,以至于每个幼儿都能够参与其中。

幼儿对万物都感兴趣,充满了好奇,教师应该鼓励幼儿进行探索,还要相信幼儿有能力探索出答案,不能因幼儿小或其他原因阻止幼儿。但在有一定难度的探索活动进行前,老师要讲出注意事项,如在探索蚂蚁到底会不会在水中游泳之前,教师可以提出“如果蚂蚁在水中不会游泳,快死了,我们该怎么办?”从而让幼儿心中树立爱心意识,必要时候还可以请老师帮忙。

综合评析:

“发现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发现新的问题”这一过程和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相一致,幼儿发现池塘里蚂蚁爬上叶子,便对这一现象产生兴趣,纷纷就蚂蚁会不会游泳进行猜测。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亲自拿实验工具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在此过程中,又延伸出探索救助蚂蚁的好办法。由此可见,教师这一选题对幼儿有意义,不仅培养幼儿科学的探究精神,而且也培养了幼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本活动很好地体现了预设和生成的结合,事先预设的目标本来是通过观察探索并寻找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这一答案,但当幼儿发现蚂蚁在水中快死的时候都把水倒出来时,教师马上引导幼儿探索救助蚂蚁的好办法,并提供了相应的材料,虽然没有实现预定的目标,但生成的活动对幼儿发展有更大的价值。

小组合作反思紧紧围绕“该不该拿小蚂蚁做实验”这一问题展开,中心突出,研讨较深入,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表达出充分的理由,形成鲜明的两种对立观点:一方认为只有亲身实践,幼儿的认识才会更深刻,所以应该让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小蚂蚁探究。另一方则认为,不能因为幼儿对什么感兴趣就对其进行探索、实验,否则会有很多小动物丧生或残疾。通过深入探讨,大家最后形成了基本一致的看法:应支持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探究,但在必要情况下,教师应在之前做一定的价值判断,并对探究内容做一定筛选。不仅有聚焦的问题,又有交锋的过程,最后又形成一致的认识。这是一个观点碰撞及同伴互助的过程,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和研讨。

小蚂蚁活动教案篇6

活动目标:

练习单臂匍匐向前爬行,让幼儿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锻炼幼儿身体的灵活性以及动脑能力。

活动准备:

1、蚂蚁头饰每人一个,垫子4组,平衡木4条,拱形门4个。

2、粮食背袋大、中、小若干,布置好场地。

3、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节奏随教师做热身运动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跟老师一起来做运动,随音乐节奏把你们的小手小脚动起来吧!

幼儿积极性很高,模仿性很强,在音乐声中放松身体!

二、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运送粮食

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场地,出示蚂蚁头饰,引起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师:“你们想不想当蚂蚁啊?”

幼儿:“我想当蚂蚁,我也想……”

师:“当蚂蚁可是有很重要的任务需要你完成!你们要帮蚂蚁运送粮食(指着场地,从这头运到那头)。”

幼儿:“我可以,我也可以,我能完成蚂蚁的任务……”

师:“你们能用什么方法运送粮食?”

幼儿:“把粮食驮在背上运过去。”

2、教师重点示范单臂爬行动作。

师边示范边讲解要点:一只手臂要伸直用力,另一只手要扶好粮食袋,不要让粮食袋中途掉下来,如果中途很累,可以换手爬行,但一定要注意安全。

3、下面请小蚂蚁们自由练习爬、走、钻的本领,看看谁先把本领练好!

幼儿认真观察,分散练习,每个幼儿在不同的地方,自由练习爬、走、钻的本领,着重练习单臂爬行,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幼儿带头饰集体游戏。

师:“请练好本领的小蚂蚁过来戴头饰。”

幼儿:“我练好了,我也练好了……老师给我戴上头饰吧!”

师讲解游戏规则:从“家”出发找“粮食”,途中钻过山洞(拱形门),爬过草地(垫子),走过小桥(平衡木),发现小袋“粮食”,每只“蚂蚁”各背一袋,沿原路跑回家。

幼儿分组进行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5、第二次出发找粮食,发现“粮食”较大,引导幼儿想办法,合作抬回家,抬的过程中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解决,启发幼儿两人互相配合,搬运“粮食”回家。

师:“这次我们发现的粮食袋可能比上一次的大(沉)一些,你们可要有好的心理准备啊,千万不要被吓倒!”

幼儿:“我们会用上很大力气的。”

师:“如果你们还是背不动怎么办呢?”

幼儿:“可以2个人抬啊,3个人也可以啊……”

师启发幼儿在抬的过程中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解决,互相合作的蚂蚁要配合好,把粮食“搬运”回家。

师讲解游戏规则:

从“家”出发找“粮食”,途中钻过山洞(拱形门),跳过草地(垫子),走过小桥(平衡木),发现较大袋“粮食”,两人合作,搬运粮食,每组“蚂蚁”背一袋,沿原路跑回家。

继续游戏,挑战更大的粮食袋。

师:“如果你们发现更大的粮食袋,还能把它们搬运回家吗?”

幼儿:“应该能吧,如果多个人一起搬一定能搬回家的。”

师:“小蚂蚁们真聪明,真勇敢,那我们就继续游戏,看看你们能不能完成任务。”

师讲解游戏规则:

第三次出发后,从“家”出发找“粮食”,途中钻过山洞(拱形门),跳过草地(垫子),走过小桥(平衡木),发现“粮食”很大,可以找伙伴一起搬,3人或4人协同配合,运送“粮食”回家。

三、游戏结束,教师

1、把运来的“粮食”堆好,“小蚂蚁”围着“粮仓”狂欢,教师同幼儿共同随音乐做放松运动。

2、教师:引导幼儿要学蚂蚁爱劳动,爱团结的。

3、与教师一起将垫子、平衡木、拱形门、背袋运回活动室去。

寿光市羊口镇中心幼儿园 刘爱玲 吴洪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