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是一种培养思维敏捷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方式,写作文是一种表达自我情感的方式,只有将真实的情感融入其中,才能打动读者的心灵,365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写鲁迅传的作文优秀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写鲁迅传的作文篇1
鲁迅是谁?他是干什么的?为什么大人们都知道“鲁迅”而我却不知道?……带着诸多的问题,伴着丹桂的飘香,在金秋十月我来到了鲁迅故里——浙江绍兴。
站在鲁迅故居的前坪,我便猜想着:鲁迅的家怎么会这么大?他家以前一定很有钱,说不定他小时侯还是个“小地主”呢!我的脚步在不停地前行着,它们把我带到了鲁迅家人的卧室区,我看到了鲁迅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以及其他家人的住所,等级鲜明的住房和房内的红木家具充分表明主人家的富有;光是鲁迅读书游戏的地方就让我大开眼界:上早读的地方叫“三余书屋”,白天上课的地方叫“三味书屋”,游戏玩耍的地方是“百草园”……如此看来,他们家一定很重视教育,并且特别注重对鲁迅的培养。如果当时的人们家家的环境都有那么好,家家都能这么重视教育的话,肯定就能多培养出几个像鲁迅一样的人才;如果把鲁迅以前的学习条件放到现在,小孩子不成材才怪呢!
最有意思的是在“三味书屋”了:书屋的一角摆放着鲁迅小时侯读书用过的桌子,桌面上刻着一个“早”字;书屋的侧面还留了一个小圆门,据导游介绍说,鲁迅小时侯上课时常常趁老师不注意从这圆门溜出去……哎,我以为就我们现在的孩子读书苦读书累呢,没想到名人小时侯读书也会迟到、早退,还会爬树掏鸟蛋、摘桑葚,挖地抓蛐蛐,下河坐乌蓬船,赶集看社戏……
在鲁迅博物记念馆里,我看到了鲁迅生前的一张张手稿;看到了大人们在“百草园”里寻找“高大的皂荚树、光滑的石井栏、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葚…”的文章;看到了由鲁迅亲笔题写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等等名言警句……看着一张张记录着历史的照片,一件件鲁迅生前用过的实物,我深深地知道了:鲁迅,他小时侯也曾经像我们一样淘气过,也有过像润土一样的朋友,他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凡人;鲁迅,他是作家、医学家、革命家、艺术家,他用他的文章唤醒了当时已经麻木了的民众;鲁迅,他是一面旗帜、一种精神,就像毛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里写的“他的骨头是最坚硬的…”一样,他的身材虽然并不高大,可是他的精神和气节却感召着整个中华民族!
站在鲁迅爷爷的塑像前,我庄严地敬了一个队礼:我也会像大人们一样读着鲁迅爷爷的文章茁壮成长!
写鲁迅传的作文篇2
追星缘起
我是一个追“星”族,但与众不同的是,我追的不是现代的那种小鲜肉,而是那个我可以将他的名字自豪的从嘴中说出。可是我又怕提及他的名字,因为那来自深入骨髓和血液的敬畏,因为惭愧于自己内心的荒凉与粗糙。在那个腐朽的年代,在那个人吃人的社会,自私自利,唯利是图。鲁迅就在这个“乱世”之中觉醒。
初识
记得第一次了解到鲁迅,是在小学课本上,老师在给我们讲到鲁迅,那语气中的尊敬和自豪,令我对鲁迅起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我就回家问问我的父母他们说:“鲁迅是一个伟大的人,我们也希望你可以成为这样的人。”随后我经过一系列的调查知道了鲁迅究竟是何许人也;他是在封建社会用笔直接将这个黑暗社会公之于众,这在当时是得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智慧啊!当他看到中国人的软弱无能,背信弃义时说了八个字: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八个字既清楚的体现出他浓浓的爱国之情,也提现出他对国家衰弱,国人叛逆时的伤心气愤,令人感慨万千,而我几乎在一瞬间就崇拜上他了!
琐事与英雄
我崇拜鲁迅,也爱听他身上发生的种种琐事,而时间越久,我就越看见了不一样的鲁迅,在审美上,他领先了很多人,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他是走在时尚链顶端的人人,在别的中国人还在留辫子时,他已经剃了平头,再别人还穿着繁琐的古装时,他已经开始穿衬衫外面套一个小马甲了;鲁迅极爱吃糖,即使他因为吃糖牙坏了,在医生的叮嘱之下,还偷偷吃饼干,把饼干藏在内衫中临睡觉时悄悄拿出来吃,而这样导致了他牙更坏了,把医生气的抓狂…还有更多的例子,而这些例子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鲜活的鲁迅,这更是他的个人魅力。
鲁迅也有很多的代表作,例如:《狂人日记》、《呐喊》、《仿徨》、《故事新编》……在读到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中那些写桑椹,蜈蚣,还有拔何首乌这些在现实中理我很遥远的事,不禁让我浮想联翩,我通过这段朴素而又诱人的文字,进入了别人的童年。只能说是极好了。
乱世之中出英雄,他们将人民的力量汇集起了,形成了一把枪结束了战争,我们更应守护好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守护先人用鲜血和身躯堆积成的新中国!
写鲁迅传的作文篇3
这是一幢普普通通的三层楼石库门房子,位于虹口公园附近——山阴路132弄9号。它与周围的房子差不多:坐北朝南,红砖墙,黑铁门。若不是铁门右边挂着“鲁迅故居”的牌子,真想象不到伟大的鲁迅曾在这里住过。
推开铁门,有一个小小的空地,就是鲁迅《给颜黎民的信》中提到的“四尺见方的一块泥土”。走过窄而短的通道,便进人了客厅。
客厅里的东西都很陈旧了。正中是一张西式餐桌,周围有6把椅子。会见客人时,鲁迅总是坐在那把靠近门口、背朝外、面朝内的椅子上,为的是遮挡铁门外反动特务的视线。客厅里还有缝纫机、书橱、书桌等。书桌上方挂着一张我们最熟悉的鲁迅晚年的照片:瘦削、苍白的脸上显示出倔强和坚毅,深邃的眸子里透露出对敌人的毫不妥协、对革命的无比忠诚。
往北走过客厅后面一间用餐室,向左转,踏上几格楼梯,便到了二楼。再向右拐,走过一间小小的贮藏室,就看见鲁迅的卧室了。
卧室也是鲁迅的工作室,不到20平方米,靠东墙有一张可以挂蚊帐的老式铁床、一只书橱;靠北墙有一只衣柜;靠西墙是藤椅、茶几等。朝南有一排窗子,窗下放着一张普通的写字台,上面放着老式台灯、眼镜、笔墨纸砚等,其中最珍贵的是一支极普通的“金不换”毛笔,当年,鲁迅就是用“金不换”写下了一篇篇使反动派和“正人君子”胆战心惊的文章。靠窗的墙上还挂着一本日历,上面一张是“1936年10月19日”,靠墙桌上台钟的指针停留在“5时25分”上——这是鲁迅逝世的日期和时间,它是鲁迅战斗一生的最后见证。
三楼南面是鲁迅儿子海婴和他保姆的住房,隔壁北面的小房间曾是鲁迅秘密会见和保护共产党人的地方。
解放后,为了永远纪念鲁迅,鲁迅故居经过彻底整修,从1951年起对外开放。现在,每年都有许多人来这里参观,表达他们对伟大鲁迅无比热爱、敬仰之情。
写鲁迅传的作文篇4
你站在时代角峰,犀利的眼神道出鹰一般的尖锐,那些人们热爱的,热闹的话语,人类的悲欢本不想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一席灰情色的长袍,在削弱的肩膀上,若隐若现的是历史沉沦的余孽,彷徨在冷漠与风中,那些笔尖上一跃而过的是片刻的沉默,看着一旁考取的医学证书,心里却满是厌恶,无知与麻木充斥在这个国度的每一处角落,阳光下,阴影中,都透出”吃人“的血腥味,面对此景,你深知精神迂腐的可怕,所以宁愿孤独旅行,在沉默中爆发,也不肯在沉默中消亡。
从“迅哥”到“老爷”究竟是什么让鸿沟变得如此之深,你清楚却又不明白,你想要再去回味儿时的快乐之时,又不得不看着沉重的事实叹气《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庆幸自己的快乐,向直冲云霄的麻雀,虽然仅仅是麻雀。或许是愤怒到极点,《狂人日记》里你无情的指出“吃人”社会的罪恶,刀锋笔尖直指封建传统。从阿q到祥林嫂,你痛心人们的对美好生活渴望却终日拘禁在麻木无情社会。你尊敬改革人士,但痛杀先驱,以血为药的行为,像股清冷凶煞的寒风,在造就百孔疮痍的心上割除深深的疤痕。“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敌人的挑衅,使你笔下的文字更加铿锵,更加坚强,行行言语中无不透露着对危难国情的的深深呼唤,字字着笔中无不隐喻着对民族振兴的希望。
在无数沧桑的故事中,鲁迅先生好像离我很远,却好像时时浮现在眼前。看到人情的冷暖与共,你的精神也在不停滴激励着我,每每当我无所事事,苦苦思索为何他人文笔之精巧,你说”那有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作了写作!“简短的几句,直截了当地指出学习的懒惰,只说不做的行为不值得提倡。你不羁的浴血奋战的精神,在文字中流传,在精神中共享。如今疫情肆虐,站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正如当年的你一样,不顾个人危险,毅然投身于水生火热之中,所展现出来的正是无与伦比的高尚精神!也如你所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埋头苦干的……他们就是中国的脊梁!”
您再次站在命运的.角斗场,用一生的孤傲和带血的文字,在泛黄的纸上,飘展出独属于你的一份孤独,在徐徐偏转的崛起之光,您,鲁迅正是中国的脊梁!正是我心中当之无愧的英雄!
写鲁迅传的作文篇5
拂开历史的迷雾,我们看到了一个伟岸的身影,伫立在思考的悬崖上,冷眼对世间的玷辱污蔑,用一枝悲凉而又锋利的笔,写着世态沧桑。
童年时的他,家境还算殷实,无忧无虑地过着公子哥儿的生活,后来父亲病重,家道中落,他苦心为父亲治病,却仍不足以与死神对抗,后来他去了日本仙台留学,遇到了此生的恩师——藤野先生,在留学过程中,他意识到中国之所以如此衰败,根本在于人心,在于思想的落后,由此,他毅然决然地放下手中用来解剖动物的手术刀,拿起了另一把更为锋利的匕首,解剖着中国人落后已久的的思想,他用这支匕首,插进了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的心脏,他用这支匕首,呼唤着中华民族的崛起与振兴。
从鲁迅的身上,我感受到了一种精神,那是一种顶天立地,山海所不能摧之的精神,那是他对祖国的热爱,渴望祖国振兴的强大精神,是他对光明灿烂的美好生活理想的追求,和坚持在昏沉的黑夜里同黑暗势力抗争的勇猛顽强的精神。
从鲁迅的文中,我看到了他的期盼,他对光辉灿烂的黎明的期盼,他对国人觉醒的期盼,他对祖国振兴的期盼,因而,他用他的笔,毫不留情的表述国人的劣根性,他的第一部白话小说,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满纸的“吃人吃人”,满纸的荒唐言,浸透着一把辛酸泪,他渴望以此来使国人觉醒,以此来使人思想进步,以此来使国家振兴。
走进鲁迅,看看鲁迅的一生,他的作品给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作品被誉为“投枪与匕首”插进了封建主义的心脏,其文,言辞辛辣,描绘人间百态,其人,铁骨铮铮,彰显民族精神,其文,其人,值得千万万后辈景仰。
写鲁迅传的作文篇6
国庆节刚放假,爸爸就让我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阿q正传》、《祝福》这几篇文章。我撅着嘴接过书,不情愿地翻看起来。看着看着,我渐渐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住了,这时,妈妈悄悄告诉我,假期里我们全家准备到鲁迅的故乡绍兴游玩。
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抵达了绍兴。不必说醇香的黄酒、甜美的龙须糖、闻着臭吃着香的臭豆腐,也不必说江南水乡的乌篷船、沈园流传千年的动人故事,单是鲁迅故居的百草园就让我迫不及待、心驰神往了。穿过堂屋,我终于站在了鲁迅儿时的乐园——百草园中了。高大的皂荚树、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无限趣味的泥墙根似乎在向我讲述鲁迅小时候的淘气。百草园不远处就是三味书屋,看着屋里画着梅花鹿的古画和古朴的桌椅,我耳边似乎听到了人声鼎沸的.读书声,”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在这里,文坛巨匠鲁迅迈出了第一步。
第二天,我们去了根据鲁迅文章所描绘的内容修建的鲁镇。在这里,我参观了狂人日记馆,又到当铺当了一回伙计,还在土谷祠看到了阿q的栖身之所和祥林嫂捐的门槛。当我随着人流走到风情街时,一抬头便看见赌场的屋檐下站着一个人,穿着破衣烂衫,戴着一顶破毡帽,神气活现的,哈!”阿q !“我连忙走上前去,学小d一样揪住他的辫子和他嬉闹。告别阿q,没走几步,在路旁的咸亨酒店里坐着的不是”孔乙己“吗?他穿着长衫,戴着眼镜,青白脸色,一脸乱蓬蓬的花白胡子,一手端着酒一手拈着茴香豆。我跑过去,拿了他一颗茴香豆,他连忙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摇头说着:”多乎哉,不多也!“”阿毛!阿毛!“只听见一阵呼唤,原来是”祥林嫂“拄着竹棍在找阿毛呢。正当我一愣神的工夫,”祥林嫂“一把拉住了我,原来她把我当成阿毛了……快乐的时间总是过得飞快,这次绍兴之行很快就结束了,它让我离文坛巨匠鲁迅先生那么近,它让我离鲁迅先生的文章那么近,它让我离鲁迅先生文章中的人物那么近,我觉得非常充实、非常开心、非常有意义!
写鲁迅传的作文篇7
席慕蓉曾言:“明明知道无论花开花落都只是一场寂寞的演出,却仍然愿意倾尽全力来演好这一生。”无非是受到内心的指引,我们来到世上,只为了看看阳光,应该扎根于世故,身随心动,向阳而生。我来到这世上,只为了看看心中的目光——鲁迅。
他不似李白那般宛若九天仙人,不似朱自清那般文采斐然,不似林徽因那般皎如明月,他只是以最平静的口吻,叙述那个战火纷飞时代的悲哀。
幼时,曾因鲁迅晦涩难懂的文章而厌恶于他。长大以后,才发现,他的文章字字入骨。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故乡》中的这一段话,始终让我记忆深刻。二十余载,物是人非,闰土哥和迅哥儿之间,终究还是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隔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在那个烽火连三月的时代,如此平静地叙述,一针见血。以笔为利器抗击时代的晦暗,这便是鲁迅独有的人格魅力。
清者避世,勇者入世。鲁迅如猛兽般闯入黑暗的世界,以自身的光驱散阴云。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他做到了,他是自己的光,是乱世的光,是中国永恒不败的光!
“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鲁迅先生的内心是孤独的,这种孤独是世道喧嚣而先生内心平静,是大众沉醉而先生意识独醒。因此,他的一生常常因特立独行、卓尔不群而孤独。
“学医救不了中国人。”一句话,成了鲁迅一生的执着。“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一季花开,陌上香。我的偶像——鲁迅啊!
?草船借箭》这篇文章,讲的是在三国时期发生的一件关于诸葛亮的事,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诸葛亮。当我读完这篇文章后,深有感触。
在我的心中诸葛亮是一个心胸宽广,宽容大度的人,他不会因为周瑜算计他,设圈套来陷害他,而与周瑜斤斤计较,跟周瑜闹僵,而是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给周瑜看,你是算计不了我诸葛亮的。
在我的心中诸葛亮是个胆识过人的人,他很自信,觉得自己猜测的是对的,所以诸葛亮才会在船上尽情地饮酒取乐,游手好闲,与鲁肃谈天说地。就因为他有胆识,所以才敢在回去的时候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
在我的心目中诸葛亮是个神机妙算、料事如神的人,在《火烧赤壁》中,诸葛亮把从曹操那里借来的箭,又归还给了曹操,诸葛亮还回去的箭,是带有火的,直射曹营,射死了许多曹军;在《空城记》中,诸葛亮用了空城计把曹军退了回去;在《草船借箭》中,他居然能够知道周瑜要算计他,要他出洋相,一心想把他干了,让他下不了台。
他还知道鲁肃的为人是忠厚守信,不会告密的,所以,诸葛亮就是利用鲁肃的这个特点,来对付周瑜,才能造好船,要不周瑜知道了还不搞破环才怪呢,他还算准了第三天会大雾漫天,如果靠近曹操的水寨,不停地敲鼓和呐喊,曹操看雾这么大,是不会轻易动兵的,就因为,诸葛亮识人心,才会最后借箭成功。
诸葛亮,你真是我 m.niubb.net 的偶像,心中的实力派偶像。
写鲁迅传的作文篇8
我国有这样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他,就是鲁迅。
毛主席曾说过:“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正如毛主席所言,鲁迅一生都在为人民、为社会奋斗,他憎恶黑暗如同憎恶魔鬼,并始终冲锋在文化战争的最前线,一次又一次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猛烈的进攻。他不惧迫害、不惧挫折,绝不向敌人屈服,永远也不会被打倒。无论受到多少残酷的折磨,无论尝到多少人间的辛酸,无论多少作品被查封,他始终用笔顽强与敌人作斗争,为人民、社会做贡献。
“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鲁迅对敌人向来是横眉冷对,对人民却甘愿俯下身子当牛马,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寒风刺骨的冬天晚上,一个赤脚的车夫在鲁迅门前摔倒了,鲁迅竟然亲自为车夫上药、包扎,还把家里剩下的药、绷带和一些钱给了车夫。鲁迅临死前,仍不忘关心劳动人民。他生了重病时,对自己的病情毫不在乎,反倒劝他家的女佣阿三多休息,别干重活儿。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是多么难得的一种品质啊!
鲁迅不仅关心劳动人民,而且对下一代关爱有加。他一生接待过五百多名青年,亲自给青年回信三千五百多封,关心过的青年更是不计其数,而阿累就是其中一个青年。虽然他与鲁迅仅仅只有一面之缘,但正是这一面,使他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惧迫害,在逆境中仍勇敢前进。萧红与鲁迅一家更是一见如故,在鲁迅家找到的家的感觉使她心中的冰块渐渐融化了。正是由于鲁迅先生的帮助,一股沁人心脾、清新如朝霞的风才吹进了文学界。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鲁迅还非常珍惜时间,无论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都如饥似渴的学习,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最真实的写照。虽然鲁迅先生早已离我们远去,但他的精神将永驻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