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有我作文8篇

时间:2023-06-03 作者:Brave

需要写一篇精彩的作文,肯定少不了我们平时的努力,在写作文之前,我们需要认真审题,并且列好相应的提纲,365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传承有我作文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传承有我作文8篇

传承有我作文篇1

当我们沐浴着阳光游玩时,你可曾想起他们?当我们和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时,你可曾想起他们?当我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时,你可想起他们——用血肉之躯换来这片美好和祥和的烈士们!今天,在这里我要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缅怀先烈们,向他们表达我的哀思。

清明节前,学校组织我们四年级全体师生去烈士陵园扫墓。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头顶烈日排着整齐的队伍举着花圈来到了烈士陵园。一踏入烈士陵园里,我们的心情立刻变得沉重起来,松柏仿佛向我们发出悲叹,仿佛正给我们讲述着昨天血雨腥风的故事。

我们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站在英雄纪念碑下,人民英雄纪念碑高高地矗立在陵园中央,看起来十分壮观。碑上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显得十分庄严、肃穆,四周长满了青松,在微风的吹拂下,翠绿的青松随风飘拂,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我们静静地默哀了一分钟,深深地缅怀着我们的哀思。

接着陵园的工作人员带我们去了第一个展览馆:三线学生连。展览馆的墙上都挂着烈士们的照片以及文字资料,其中我看了两条,一条是:“女生连的队伍比男生整齐,歌声也比男声嘹亮”,看到这里我仿佛看见女生连走着整齐的队伍,唱着悦耳的歌曲。另一条是:“1972年5月,5847部队12连完成了月城洞50。08米,为了修建襄谕铁路,119名战士长眠秦巴山中”,看完这句话,我又仿佛看见他们年轻的身躯挥汗如雨的场景,为了安康的建设甘洒热血却长眠在了这里,我心里的沉重又多了一份。老师又把我们带到了第二个展览馆:牛蹄岭战斗展览室。进去后,几乎所有男生都去了展览柜,里面有烈士们生前穿的衣服、鞋子和手榴弹、匕首等物,工作人员又给我们介绍了符先辉叔叔,他出生于1918年,1998年去世,一半骨灰在烈士陵园,另一半在他的故乡陕西。我们在里面又看了看,直到老师叫我们,才恋恋不舍得走了。临走前老师带着我们去了纪念碑,把我们亲手做的一朵朵小白花放在那里的台子上,就陆陆续续的回学校了。

回来的路上,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我想这些英雄是为了解放和建设安康而牺牲的,在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中,我要好好学习,将来一定把安康建设得更美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强大。我忘不了这壮观的烈士陵园,但更忘不了那些沐血抗战的革命烈士们!

传承有我作文篇2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主席如此评价万里长征,而事实真这么简单吗?跋山涉水,冰川、草地、长江……一切都充满危险,但何曾有一个战士喊过累、叫过苦?寒假里,我阅读了张鹰的作品—《爸爸的雨花石》。

这是一个孩子1937年的南京记忆,里面包含着战争、家、爱等多种元素。主要讲述了康家小姐—康攸宁随保姆方妈和她的儿子柱儿在南京城内求生的故事。大宅被毁、父亲去世、恶病缠身、方妈去世、寄人篱下……一路磕磕绊绊,受尽世间冷暖。这在我们这个时代再也不会发生,但我们也不能忘记,这就是这本书的亮点—真实反映了战争的可怕和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之大,更突出了军人、战士的伟大。

五年级时,学校组织大队委员到烈士陵园扫墓。陵园内,气氛浓重,庄严肃穆。我们之间没有一个人敢多说一个字,甚至连平时十分活跃的几个也异常安静,神情严肃。纪念碑前,鲜花如山,花圈如海,高大的纪念碑的碑身、基座和四周的石栏上,都雕刻着战争的场面,仿佛把我们带回了那个时代,向我们诉说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

正如太奶奶所说,那是真的苦,平民百姓有哪个吃的饱的?草根,树皮哪样不吃呢?更不要说战士了,可能土都吃不上,更别说草啊树的了。但十多年的战争,中国人不都挺过来了吗?而这背后支撑他们的是什么?是他们浓浓的爱国情啊!从古至今,中国从来不缺的就是爱国人士,而我们更要将这红色精神传承下去,因为中国人绝不向他人低头!

让我们追随烈士的脚步,传承爱国情怀。

传承有我作文篇3

关于家风,我们家没有成文的规定,更不会把“家风”这个词挂在嘴边。靠的是祖辈的言传身教,把优良美德潜移默化、深远持久地延续给下一代。的确,家风并不一定是书面化、固定化的文字,它也可以是一种延续——精神与品德的传承。

从妈妈身上,我知道家风是“诚信”。有一次,因为自己上课不专心,被“罚”了很多作业,我一冲动就把当天的家校给撕了,重新抄了一页,给自己的家庭作业“减负”。第二天“阴谋”被拆穿,本以为老妈会痛骂我一顿,没想到她却心平气和地说:“小乐,你说做人最基本的是什么?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了错误不改正,反而去掩盖啊!”瞬间,眼泪夺眶而出,我一时语塞。我宁愿老妈打我一顿,图个痛快。可她这么一问,我反而更加难受。第三天,我回到学校,诚恳地向老师道了谦,老师也原谅了我。那一刻,我意识到了“诚实”的重要。

从爸爸身上,我知道家风就是“孝顺”。“孝顺”可能是许多家庭的家风,“孝”这个字在我爸身上有着很好的诠释。爸爸是个在外打工的男人,但他时刻都不忘关心自己的父母。每两天他总给他们打个电话,嘘寒问暖。每逢周末还会和我一起去外公家陪长辈。爸爸能撇开休息时间关心陪伴自己的爸妈,我觉得是十分可贵的,我也要向爸爸学习,让“孝顺”之花开在我最真实的内心深处!

说实话,家风这个东西是说不完也道不尽的,而且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家的家风会被不断充实与更新。这些规矩需要每一个成员去践行,并且代代相传。千千万万条家规的传承会使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传承有我作文篇4

“清明时节雨纷纷”,我们怀着悲痛而沉重的心情来到郑州烈士陵园,缅怀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安宁而英勇牺牲的战士,瞻仰他们的丰功伟绩。烈士陵园是那么庄严、肃穆,迎门两侧的松柏是那么挺拔、青翠。我们身上的校服,胸前的红领巾,显得格外鲜艳。

我们排着队来到烈士陵园门口,随着人群进入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纪念碑上“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我们开始了祭扫仪式:首先由校长讲话,然后由大队干部代表发言,再由辅导员带我们宣誓,最后为革命先烈默哀。在那三分钟里,我想了许多许多:我们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都是由革命先烈为我们创造出来的,也是血红的鲜血换来的。于是,我的心中起了一个念头:要继承先烈遗志,发奋学习,努力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

到了烈士墓前,我行了个队礼,双手把白花献给了烈士。就在这一刻,我思绪万千,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在心里默默念叨:“安息吧,先烈们!祖国和人民永远怀念你。”

我们走进纪念馆,见到了烈士生前用过的东西,有模型、字迹、图片等。其中我能清楚记得名字的是吉鸿昌和杨靖宇烈士,他们是我们河南人的骄傲!

我们要珍惜这金色的童年,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让九泉之下的烈士们安息!

传承有我作文篇5

壮士头颅为落,好汉身躯为群裂。四月五日清明时节,老师带领我们来到芜湖县烈士陵园。陵园内庄严肃穆的氛围使我不敢大口呼吸。一座高耸的纪念碑上一颗布满灰尘却依然绚烂夺目的红星,红星下是用行草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指尖触及这坚硬的纪念碑,耳边回响起战士们响彻云霄的喊杀声

风萧萧兮易水寒,护国心切血未寒。革命家们爱国的情,此刻依然是鲜明的。依然在沸腾、在传承。他们不求与天地长存,但求死得其所的精神似一缕明光,驱逐着四周黑暗;又似山峰,风雨后沉着坚定。他们以振兴中华为志,先人后己、保家卫国、自强不息。

龙城春雨润,乡音久未闻;岁月相逝去,何处觅忠魂?在我的家乡也发生过英烈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1949年4月21日黎明,中国人民解放军中路渡江部队的第七、九兵团突破了芜湖间的防线,乘胜追击南逃之敌。二十五军七十四师在师长张怀忠的指挥下,以一个师的兵力,击败全副美式装备的国民十二军,缴获大批武器和物资

忽然一阵春风荡漾,将我带回现实。风中含有一丝敬佩,两旁松树随风摆动身躯,花儿在风中飞翔。穿着国旗般鲜红的校服的我们站在那闪闪的红星下庄严宣誓:我决心以实际行动来继承先烈的意志,奋发学习。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为祖国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的声音是含着热烈而深厚的感情。我顿时感到周围一股从我们心中散发出来,想征服一切的壮志。它仿佛在提醒我们要饮水思源、居安思危。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教导我们继承曾在战场上泼洒热血的烈士的高尚精神;督促我们振兴中华、努力奋斗、贡献自我。

红花无情笑东风,青山有幸埋忠骨。曾几何时,烈士们的鲜血,染红了这片大地。他们为人民利益而死,死的重于泰山。他们与大地共存,是炎黄子孙心中一座晶莹的丰碑。我想对你们说:感谢你们那时的冲锋陷阵,使我们笑迎今朝幸福生活!华丽的语句和煽情的诗句来表达不了我对你门的崇拜之情!你们舍小家为大家的品质是我鞭策自己蓬勃向上的动力。你们的事迹使我震撼,我要、激发潜能,燃烧青春的热情。将来奉献自我,振兴中华!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的抗战不歇!

传承有我作文篇6

在这个物流纵横,世风日下的时代,“家风”俨然成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每每提及,总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一言以蔽之,家风之不传也久矣。

那么,家风究竟是什么?“家风”看到这两个字让我联想到的是种种严厉的家规!依我之见,家风是一些列在纸上的条条框框,是一把约束人做事情的戒尺!家风,顾名思义,是一个家庭的风气、习俗,是一个家庭代代相传的规矩,是每一个家庭成员都需遵循的祖训,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规则,它不需要列举,更不需要背诵,但是它需要我们的传承。

百善孝为先,我们一直在传递。12岁农家少年张俊,8岁那年爸爸因车祸身亡,妈妈离家出走,从此与年幼的弟弟和体弱多病的姥姥相依为命。“姥姥,我来替爸爸养活你”。"每学期必须拿到一张奖状,回去让姥姥高兴;在学校坚决不能犯错误,免得姥姥伤心。”这些是小张俊对姥姥的承诺,他希望姥姥快乐!在张俊的家里,熏黑的墙上画着一张评比表,上面写着张俊和弟弟张旭的名字,名字后面画的是五角星的图案。张俊说平时他和弟弟谁帮姥姥干一件事就在谁的后面画颗星,每月一评比,看谁得到星星多。这个少年在用真心演绎孝的家风,孝根植我们内心,我们一直在!

励志奋斗,我们一直在行动!“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你嘲笑我一无所有不配去爱,我可怜你总是等待;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这是陈欧的正能量,也是我们的率真和勇气!我们会带着社会的历练,奋斗终生。不离不弃,我们一直在!

诚实守信,我们一直在弘扬。不说谎话,不说大话,实事求是,是家里人从小对我的教诲。原来家风一直都在!

家风需要传承。历史上“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良言、家风古训仍为世人尊崇。但如今多少富家子弟、官员子女啃老骄奢;多少人因为不想吃亏,争名誉地位甚至可能为争一个公交车座位而“斗智斗勇”;多少人为了利益而制假售假……如果有严格质朴的家风,这样的事情会不会减少一些?

如今的社会岁月改变了时代的面貌,却拭不去铭刻至今的家风。我们承载着祖先的基因,流淌着祖先的血液,享有着祖先的姓氏。祖先能成就的美德,我们是否可以将其延续下去?俗话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要齐家,就要我们传承良好的家风。

好家风,我们一直在;好家风,我传承!

传承有我作文篇7

中国自古就有世家传世的好家风为人所赞颂,良好家风的构建与传承是一种利家利民利国的行为,相反则害己害人害社会。所以,好家风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缩影,是父子相继的一种传承。

良好的家风是优良品质在家庭中的积淀和传承,是家庭留给每个成员的宝贵精神财富,古有仁智礼义信,今有勤孝谦和思,良好家风因背景各异,也各有千秋:或仁爱宽厚,父慈子孝,兄弟和睦,邻里友爱;或克勤克俭,常怀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之念,靠勤奋兴家聚业,讲节约精打细算;或本分做人,不为富动,尽职敬事,诚信待人。以上种种,在无形中影响着家人,让子女终身受益,其价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良好家风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淀,应该加强教育,反复训练,注重养成,成为每个成员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在我家的家风总结下来就是一句话“多看多做少说”。我曾祖母在世的时候就经常教育我们多看书多做事少说话,所谓多看书可以增涨知识,多做事可以熟练技能,少说话可以减少争执。所以从小我就被如此教导,才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练就了动手的好能力,就是少说话没能做到,在与人起了不少争执之后才悔悟过来当初曾祖母的教导之意。

多看书的意义不用我多说,大部分人都能明白。但是如果不是从小培养的良好的阅读习惯,等真正长大了之后我想大部分人都做不到安安静静的坐下看书了。快节奏的生活已经改造了我们,浮躁的风气也影响着我们,已经失去了看书的良好氛围,在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情况下,人们大多会选择去看电影电视或者上网来打发时间而不是选择看书。阅读这一培养人们精神灵魂的方式已经不再常见到了。所以为此我很庆幸我的家风给我带来的这一好习惯。我在努力培养我的孩子的阅读习惯,现在他也成了一个爱看书的小家伙。

多做事会让人变得勤奋,变得受到别人的欢迎。谁不喜欢一个勤快爱干活的人在身边啊。有人觉得多做事多累啊,相比其他人少干活来说自己吃亏了。其实多做事并不意味着就吃亏了,多做事可以让你保持一种时常准备良好的状态,这种状态可以使你在遇见突发事情的时候不至于手忙脚乱。这个现象在你懒散较长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发现,长时间休息不做事后,在做事情是就会发现自己突然不会做事了,干什么都会出错。这就是状态下降了,俗称的手生了。所以这个习惯我也传承了下去,让孩子学会习惯与做事。

少说话则是一种处世态度。当年在老家生活的时候,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曾祖母的口头禅“寝不言饭不语”。这句老话说的就是睡觉吃饭的时候不要乱说话。这点在以后的生活中我才逐渐体会到了其中的真谛,睡觉时候说话大部分是在宿舍,交流的内容大多是编排一些老师同学的传闻笑话不满,容易招人嫉恨;而吃饭时候说话大部分是喝酒误事,胡言乱语,容易产生误会。所以少说话能减少争执。另外少说话也能减少自己无意识的炫耀,减少他人的敌视。

好家风就是一所好学校,其教育的方式就渗透在方方面面的密切接触里,谆谆诱导,亲切教诲,热情鼓励,严格要求,无不影响着家庭的每个成员,并且影响到邻里和社会。让大家都来关注家庭文明建设,给社会留下一片和谐、一片温馨。

传承有我作文篇8

我半岁时,我家从四川搬到了荆门,刚到荆门,日子十分窘迫。爷爷、奶奶打起了退堂鼓,想回老家。太爷爷沉默良久,说了一番话:“当年的延安,缺衣少粮,毛主席号召根据地军民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多年下来,根据地军民不仅没有饿垮,反而越来越团结、强大。现在条件比那时强多了,只要我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还怕不能闯过难关?”一番话拨云见日,让一家人定下心来在荆门安家落户。

5岁时,太爷爷去世了,换成爷爷给我们讲太爷爷的革命经历,讲革命时期那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故事。这几年爷爷渐渐老了,爸爸又成了讲述者。他们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牢牢记在了心里,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们家盖起了楼房,开上了汽车,日子越过越好。

别人家的客厅挂的是优美的风景画,而我家客厅挂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几个大字。每当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这几个字便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指引我战胜困难。

去年暑假,爷爷奶奶回四川老家了,父母也因为有事要出门一个星期,他们给了我200元,要我每天去餐馆解决吃饭问题。爸妈走了后,我像离了笼的小鸟,吃饭有现成的,上网没人管,太自由了。可才过了两天,我就觉得心里空荡荡的,坐卧不安,难道这个星期就这样过下去吗?忽然客厅那八个大字映入眼帘,像一道闪电照亮了我迷茫的内心!是啊,我为什么不能“自力更生”呢?

说干就干,我买回面条、青菜,鸡蛋等,学着妈妈的样子煮面条,做米饭,炒青菜……吃着自己做的美食,心里美滋滋的。几天后,爸妈回来了,听到我的思想情况汇报,高兴地直夸我长大了。

是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已成为我们家的家风,我会让它一直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