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教案模板7篇

时间:2022-08-25 作者:couple

如果没有教案的辅助,我们的教学是很难获得一定成功的,随着新学期的开始,为了做好教学工作,相信教师一定都提前制定教案了,365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美术课教案模板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美术课教案模板7篇

小学美术课教案模板篇1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中国龙的文化、历史。通过观察,认识龙造型上的变化,以及在中华民族传统中龙的特殊地位,知道龙的各部位的动物原型与象征意义,体会龙的精神,能自己或小组合作完成一幅中国龙作品。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都说中国是龙的故乡,我们是龙的传人,这中间包含人们对龙的尊重、崇拜,人们借龙的精神来树立自己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搜集有关中国龙的资料,初步了解中国龙的历史。了解龙的象征意义,欣赏其造型。抓住龙的特点,画一条龙。

教学难点:

在绘画中表现出龙的精神、气势,抓住龙的特点、造型及动态。在“欣赏.评述”中请同学讲述龙的象征意义并体会龙的精神。

学习材料:

课件、计算机、彩色笔、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段动画片,让我们来看看动画片中有什么好吗?

[播放动画片]

2、你们喜欢龙吗?谁能说说你第一次见到龙时的感受?龙是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形象,它因为造型威武,身材强健深得大家喜欢。下面我们就带着崇敬的心情感受一下中国龙。[板书课题]

二、认识中国龙形象:

1、孩子们,真正的龙我们都没见过,但龙的传说已源远流长,龙的形象出现于远古时期,新石器时代6400年,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的结晶。

[课件出示龙形象出现的时间]

2、龙的形象已出现了六千余年,它现在的形象经过了三个时期的演变,让我们来看看好吗?

[课件出示龙演变的三个时期]

3、虽然经过时间的磨砺,龙的造型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但是龙是中国人造的理想化动物形象,是中华民族独到的精神文化,它身上具有很多动物的特征,你愿意和老师一起来找找吗?

[课件出示寻找龙与其它动物的相似之处]

4、我们知道自然界中并没有龙这样的神奇动物,但在人们的幻想中,它腾云驾雾、翻江倒海、千姿百态,大家想看看中国龙到底有哪几种动态吗?

[课件出示龙的动态]

三、寻找生活中的中国龙形象: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龙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谁能来说说你都在什么地方见过龙的形象呢?

四、感受身边和艺术中的中国龙形象:

1、在今天,中国龙文化上下八千年,龙的精神无处不在,龙的形象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龙的影响波及了文化的各个层面,来,让我们瞧瞧吧。

[课件出示龙与艺术的图片]

2、我们欣赏了这么多有关龙的形象图片,那么龙主要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

[出示龙的主要组成部分]

3、龙是一种内在的符号,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让我们来看看这些龙有什么不同呢?

[出示各种不同的龙的图片]

4、龙是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是自强不息的炎黄子孙,大家想不想看看小朋友是如何表现中国龙的呢?

[课件出示小朋友的画]

五、表现中国龙形象

1、看了这些小朋友的画,大家是不是也心动了吧!小花猫看我们学习得这么认真,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让我们看看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出示作业提示]

2、你们小组想表现一条什么样的中国龙?小组里商量一下。

3、哪个小组能把你们的想法告诉大家?

4、我们小组里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就让我们用自己的智慧把它表现出来吧。

5、学生作画,教师辅导,放音乐。

a、辅导不能表现龙特点的小组。

b、辅导画面单调的小组。

六、展示中国龙、体会龙精神。

在小组里说说你喜欢哪一条中国龙,为什么?

七、 延伸龙精神。

我们是龙的传人,就让我们致力于繁荣龙的文化,弘扬龙的精神,昌盛龙的故乡。

小学美术课教案模板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

课时:

1课时

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2.学生准备学具:水彩画工具。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因为三年纪的学生对水彩画接触的不是很多。所以有必要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然后,让学生挑选两个最喜欢的颜色,调一调。再说一说变成了什么颜色。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由调配颜色,但要有两个要求,只将两种颜色相调,并且要记住它们调出的第三个颜色。(可以做一些笔记)。然后交流。

2.发展阶段

让学生认识三原色。并且真正理解“原色”的含义

将纸弄湿,将调出的色彩涂抹在作业纸上:让学生用两个指定的原色调出教师出示的那个间色。学生调出颜色胡色相一定会有差异,让学生比一比。说说原因。教师分别出示两个间色。让学生自己寻找两种颜色调出它。学生继续尝试调出喜欢的颜色并填在画面的空白处。

3.收拾与展评

可以留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主学生将水彩画工具清洗好,然后再进行作业展评。

三、课后拓展

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做以下练习:绘出七色彩虹,绘出春天(或夏天,秋天,冬天)的感觉,表达心情,天气,味道……

小学美术课教案模板篇3

课时:

一课时

目标:

1、学会用黏土表现车的方法。

2、感受用黏土表现车与画面表现的车之间不同的美。

3、让学生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重点:学会用黏土表现车的方法。

难点:做出别具风格的作品。

准备:教师:黏土、范作、垫板

学生:准备好各种制作工具

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讨论

1、欣赏黏土作品。

2、讨论:你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

三、讨论、示范

1、泥片的做法?泥条的做法?

2、如何搓?如何捏?如何压?如何卷?

3、具体做一简单的形象,体现上述技法和制作。

四、学生作业

1、努力表现出车的结构特征。

2、做出别具风格的作品。

五、巡回指导

1、具体介绍黏土的特性和制作。

2、具体指导部分学生的搓、捏、压、卷等方法。

3、鼓励学生制作的作品大胆,有趣味。

六、

1、展评作品。

2、作品放于教室一角,布置教室。

小学美术课教案模板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美在生活中处处存在。

2、使学生学会制作方法,学习一些有关望远镜造型的知识,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望远镜的制作过程和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设计制作出各具特色、花样百出的望远镜。

教学准备:剪刀白纸水彩胶水等。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导入。

1、欣赏几张有关望远镜的图片资料。

2、老师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望远镜多么神奇啊!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做一做望远镜呢?可是我们怎样才能做出那样的“望远镜”呢?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望远神镜》。(板书)

三、传授新知。

1、了解制作材料。

我们制作“望远神镜”的材料是剪刀、白纸和彩色水笔。(展示给学生看)

2、讲述“望远神镜”的制作过程。

①设计“望远神镜”的形象。

a、请小朋友说说自己喜欢的形状。

b、请几个小朋友上台来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一画,其他同学在下面试一试。

c、展示一些设计较好的作品。

四、教师示范。

a、先估计整体轮廓(一张长方形的纸张)大小。

b、上色。

c、裁剪,并将纸张卷成桶状,最后用胶水固定。

1、作业要求:动手制作一个有趣的色彩鲜艳的“望远镜”,可以分成小组制作。

2、教师行间辅导。

五、展评作业。

1、先让学生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再自己评,然后让大家一起评。

2、: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不但训练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做出了很好玩的玩具,真有意思。

小学美术课教案模板篇5

课题:曲曲直直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a)能够说说曲、直线及物品带给自己的感受。

b)能够用绘画、剪贴、综合等方法表现曲线、直线的画面。

2、学习策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3、通过收集不同的直、曲材料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留心生活细节与自主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引导通过反复欣赏、观察使认识直、曲线在画面中的作用

2、利用身边的材料的曲、直特性巧妙创作一幅图。

教具学具:“曲”或“直”的物品和胶水、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师:“这节课我们谈论‘曲’与‘直’。”(教师板书“曲曲直直”。)

2、师:“在课前老师先带你们一起去看看线条家族中的曲曲直直”。播放课件《线的认识与表现》,了解直线与曲线的类型及它们给人们的感觉。

绘画中的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线有许多的变化,这些变化使线的美感具有无穷的魅力。线的种类大体有直线和曲线两类。直线有:垂直线、平行线、斜线、折线和交*线等。曲线有:弧线、波浪线、螺旋线等。不同的线给人的感觉不一样。

欣赏范图:这是幅山涧流泉的照片,流水形成的优美曲线会给我们柔和、流动、轻快的感觉;而另一幅岩石图,挺拔的直线会给我们明快、简洁、力量的感觉。垂直线给人庄严、挺拔、高洁、希望和正直的感觉;霍克纳作品《更大的水花》使用许多水平线,水平线有平和、安定、静止的感觉。螺旋线则有变化、运动、紧张和不安的感觉。规则的曲线、使人感到明朗、整齐圆滑有序;自由曲线则显得活泼、优美、生动、柔和。

3、师:你们也带来不少曲与直的物品,互相观察、细心触摸、再跟同组的同学介绍,一起感受一下,特别要讨论一下这样的直或曲的物品带给你什么感觉。

学生小组讨论,师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交流讨论习惯。

学生分组介绍,讨论。

4、直与曲物品展示。

5、图片欣赏,分析:作品中的曲线、直线或材料用得好吗?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师:用你们手中的材料,想一想可以组成什么样的作品?

四、:作品展示,评出有创意的作品。

五、环境收拾

小学美术课教案模板篇6

1、了解迷彩服的特点与作用,学习制作方法,让学生学会画并剪的方式,让动物们穿上漂亮又具有保护作用的迷彩服。

2、认识那些穿着很有特色迷彩服的动物,让学生知道穿上这衣服的重要性。通过欣赏与观看教师的演示,学习基本的制作方法,最后完成自己喜欢的作品。

3、通过学习让大家知道动物是地球上的“居民”,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如果保护不了他们,就保护不了我们自己,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爱护动物的意识。

学会给动物“穿上”漂亮又具有保护作用的迷彩服,并剪下来。

用点、线、面等不规则的色彩,给自己喜欢的动物穿上合理的迷彩服。

1课时

课件、范画、展示栏、双面胶等

彩色笔(水彩笔或油画棒等) 剪??

一、导入:

1、(展示教师穿迷彩服的照片)激发兴趣。

2、 (展示各种兵种的迷彩服照片)了解迷彩服的作用:不同色彩的迷彩服适用于不同的环境这样才能更有效的保护自己,消灭敌人。

3、出示课题《迷彩服》

二、教授新课

1、(出示课件:展示各种动物图片)

以“点” “线” “面” “点、线、面”等为主进行装饰的各种动物图片。

2、制作方法:

(1)学生讨论。

(2)教师总结:a、先画出你喜欢的动物外形b、设计迷彩服图案并上色c、沿着动物外形剪下来。

(3)师展示松鼠范画的基本画法。

3、欣赏学生制作迷彩服的作品,拓宽学生思路,激发学生兴趣。

三、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1、提出“动物界迷彩服设计大赛”及大赛要求;画好的作品贴在展示栏上;评出一、二、三名。

2、学生在音乐声中创作,教师巡视并指导。

四、作业展评

1、学生投票产生一、二、三名。

2、学生评价,师总结并评出“最佳评委奖”。

3、颁奖。

五、拓展

1、(欣赏动物图片)看到这么多可爱的动物们,更加激发我们要爱护并保护动物,怎样去做了?最基本从爱护环境做起,保护好它们的家园。我们从现在就开始行动吧!

2、最后(欣赏迷彩的图案在生活中运用的图片),迷彩服的图案在生活中的使用也很广泛,今天大家都学会了设计、制作迷彩服,有兴趣的同学回去后,平时在生活中就可以运用上。

小学美术课教案模板篇7

一. 教学目标

1. 让同学们认识色环,理解色彩在色环上的变化规律。

2. 掌握色彩的三原色和三要素。

3. 经过课堂上的调色练习学会怎样进行调色。

4. 使学生能够感觉暖色系列与冷色系列组成的画面的不同心理感受。

二. 教学重点

体会色彩的冷暖给人产生的心理感受。

三. 学习难点

在色彩联想的练习中,要让学生体会到色彩与联想对象之间的对应关系,学会调出想象中的色彩。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图示法、练习法、讨论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1、 讲解色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出色环的概念。

2、 通过观看图片和色环,讲解色彩在色环上的变化规律。

3、 色彩的三原色和三间色

三原色:红、黄、蓝

三间色:橙、绿、紫

4、 有彩色和无彩色

有彩色:除黑白灰以外的所有颜色

无彩色:黑白灰

5、 对色彩的感受

(1) 冷暖感觉

a.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冷暖感觉的心理经验。

b.通过梵高的《向日葵》与东山魁夷的画作的色彩冷暖比较,还

有课本上学生的《向日葵》与梵高的《向日葵》进行色彩冷暖感觉的比较,使同学进一步了解色彩的冷暖。

c.观看一些梵高的其他作品,同时讲解他的色彩的冷暖特点。

d.进一步举例说明色彩的冷暖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以及他给我们心理感觉上的区别。

e.举例说明冷色和暖色给我们带来的其他感受。

f.颜色引起的心理错觉,被艺术家和设计师利用,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举例说明)。

(2) 色彩心理

a.我们长期生活在一个色彩的世界中,积累了许多视觉经验,??

旦这些经验与外来色彩发生呼应时,就会在心理上引出某种情绪。

b.色彩能够充分地表达情感,举例梵高等例子来说明。

c.让同学观看一些色彩心理作业,给他们分析用色的道理。

(3) 色彩的表情

分别说明红色、橙色、黄色、绿色、兰色、紫色、黑色、白色、灰色、金属色的特性和他们所代表的含义。

(二)、讨论

通过前面对色彩冷暖和色彩心理以及色彩表情的讲解,然后来给书上的色彩心理作业命名。

注意事项:要考虑到不同色彩的表情和他们代表的不同意思,以及他们给人心理上的不同感受。

(三)、练习

练习调色,完成一张12色相环。

材料:铅笔、直尺、橡皮、圆规、毛笔、水粉颜料、水、调色盘、白卡纸。

(四)、教师巡回辅导

(五)、点评并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