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有助于读者深入思考文学作品中情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写读后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下面是365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00字5篇,感谢您的参阅。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00字篇1
如果希望有颜色,那么它一定红色。
?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当我看到这本书的作者时,激发了我的好奇心,一本书写中国奋斗史的书,怎么会是外国人写的?
作者埃德加·斯诺,以一名外国人,一名记者的身份写下此书。冲破了国民党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对中国革命的严密的.新闻封锁。它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做出的不懈努力,表现了他们乐观向上,勇于面对的红军精神。作者在书中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朝气满满一颗光华璀璨、熠熠闪光的“红星”中国。
谈到《红星照耀中国》,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过程。红军长征中强渡大渡河、过大草原等艰难英勇的事迹,可以说,红军在长征路上的经历是千难万险的。身后有追兵,头上有敌人的飞机,还要空着肚子,光着脚走没有路的“路”。而中国红军战士表现出的对革命的必胜信念和一往直前、不怕牺牲的红军精神,可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作者在书中写道:“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如一颗闪耀的红星照耀着中国的西北,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的确,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如果希望有颜色,那么一定是红色。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00字篇2
在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肆的迫害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和革命群众,与此同时与中国共产党红军有关的消息也被严密封锁,但是有一名美国记者为了解答自己心头对苏区和红军的疑问,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找到了答案。然后他便写出了这本举世闻名的作品——《红星照耀中国》,这名记者就是埃德加。斯诺。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一位位伟人形象毫无掩饰地向读者展示出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伯渠、邓发、徐海东等等,这些人物从未如此鲜活,我最敬佩的人就是毛主席了,而这本书使我更加了解毛主席,了解他的家庭背景和青少年时代。
在《苏维埃掌权人物》《一个共产党的由来》中,我读到了年届不惑的毛泽东。他的童年、在长沙的日子、革命的前奏、国民革命时期、苏维埃运动、红军的成长,不仅呈现了他个人的成长轨迹,而且呈现了红军的成长历史。
毛泽东是个非常精明而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是个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人;是个生活俭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的人,毛泽东代表了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他是当时人民心中的精神支柱。
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今天这安逸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是那闪耀的红星照亮了全中国!那些红星永远闪耀在人们心中,永远不会消失……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00字篇3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有一篇的名字叫做“造反者”。当时,我一看见这三个字,心中诈一愣,造反者?难道是混在红军中的“奸臣”?翻开书一看,原来是我仰慕已久的周恩来大人呀!的确,这造反者的称号还真是实至名归呢!在斯诺的笔下,周恩来这一人物形象,更确切的说是他的另一面实在是让我大跌眼镜。
周恩来是中国人中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父母皆是两位深爱阅读的人,从而他本人似乎注定要做个读书人。但在1919年的学生运动中,周恩来做为学生领袖,遭到逮捕。如此年轻的他从此踏上了革命的道路。尽管他是那样的年轻,却又是如此的好强,他简直是把自己的生命都搭了进去啊!
因为他未受过正规的军训练,在工人阶级的很少干活,所以他到上海的时候唯一的武装是他革命的决心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之后他任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他在南方进行了多年的艰苦斗争,用步枪,机枪等装备对付作为敌人后缓的大城市的全部财力。而他的这一切努力都仅仅是为了保住小小的苏维埃共和国,它没有海诺,没有盐吃,不得不用人民铁的意志来代替。
更令我吃惊的是斯诺竟称他为“狂热”分子。他背弃中国古代的基本哲学,中庸和面子哲学,无可比拟的吃苦耐苦的能力,无私于一种思想和从不承认失败的不敢不挠精神。
在斯诺与周恩来漫步在乡间的时候,他显得轻松愉快,和对大自然的向往,在他的胳膊爱护地搭在那个“红小鬼”的肩上的时候,他好似返朴归真了,给人的不是一往常态的领导风范,他仿佛在逐渐拉拢他与乡下人们的距离。而那一刻在斯诺看来,他面目英俊,身材苗条,像个姑娘,不过仔细一品味他的动作,也真是如此。
也许正是这份轻松的精神才是他能够依然理智和微笑着去面对各种困难局势的吧!
这样的周恩来似乎又使我的心中对他燃起了几分敬畏。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00字篇4
这本书是一位外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中国内战时来中国的报道,他不惧危险,走访前线,与红军同吃,同住,深入体会红军精神。
书中讲到了毛泽东,他少年时就有很强的反抗精神,他不惧强权,他敢于和当时代表很大权利的先生对质,最后还说服了他严厉的父亲,同意他去比较“先进”的学校。这在当时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所以他也成了日后中国最伟大的领导人。
当时的少年毛泽东都有如此大的胆量去对质先生,因为他并没有随着大多数人,而是很有自己的主见。这不仅在当时,在现在也很重要,不能盲目跟随人们,我们应该学习他的这一点。
在书中,还记得一位伟大的人。他是一位大将军,国民党悬赏十万元要他的头,可是他还是丝毫不怕的走在大街上,他就是红军大将军—朱德。他的大鼻子是他的标志,在当时,人们却把敌人叫作“大鼻子”,于是一些小鬼子就说你的鼻子还不够大,不能叫作“大鼻子”。
朱德居住得地方很朴素,只有几件简单的家具,他总是和几个士兵在炕上吃瓜人们一见他总是乐呵呵的,一点也没架子。民间却又很多他的神话,他能“上天,入地,分身,还可以飞”,这当然是夸大化了,不过也突出他深懂兵法。他也很懂照顾将士,一次行军中,他为了7省下些食物,连续二十几天不吃东西,只吃些野果,于是,得了肠胃病。
朱德平易近人,他很爱士兵,对自己却很吝啬,也不自高自大。这里只是朱德一人,但红军中的大将们无一不这样。在如此艰难的时期,能做到这样,是我们这个和平年代的人榜样。
埃德加·斯诺,来的时候并没有感触,但他走的时候,就感觉像“离家”,而不是“回家”,这正是红军所带给他的,也是让我们值得反省的。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00字篇5
初一暑假领通知书时,暑假作业上布置了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并写读后感。看着书名就感觉这是一本关于介绍关于中国有闪亮点的书。因放假后书未到时,我在网上收到了《红星照耀中国》的电视剧,兴奋的我当即开启了观看旅。本打算看完电视剧后,在进行对书的精读、和深读,怎奈,我暑假的散漫和不坚持,直到今天刚完成15集的观后写作。鉴于开学临近,需完成暑假作业的读后感,我翻开了这早已到手而未读的书。
此书的作者是埃德加·斯诺(1905~1972),于1928年来到中国后,带着对中共红军和共产党的种.种疑问,于1936年6月到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采访,同中共领导人和红军进行采访、记录。经过了4个月与共产党人的贴切生活,完成了他的《红星照耀中国》与1937年10月在伦敦出版,而当时国内则以《西行漫记》出版,出版后引起了国内和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并引起海内外的轰动。看了这些序言后,不禁勾起我阅读的欲望,作为我们现在的中学生,更应该去了解这些史实与真相。
在观看电视剧第15集时,其中斯诺和海德姆的一段对话也激起我好好读这本书的乐趣!斯诺说:“来保安已经20多天了,采访了很多重要的人物,和重要的事情,我时常在想,怎么才能把这震撼中国的动荡解释清楚,怎样才能够把真实的红区和共产党描写出来。”海德姆答:“是啊!这里所发生的一切,恐怕和你之前所做的那些报道,都是完全不一样的,过去的新闻你可以一一列举事实,就像开具清单一样,但这里的一切,必须要求你做出公正、还有历史全面的分析,这样你就需要同时具备历史学家、还有社会学家的见解、以及智慧的眼光。”斯诺又答:“我要把故事讲给全社会听,共产党人是值得人们尊敬的。”
看着这些对答,感觉了此本书意义的重要性,他凝聚了斯诺对中国历史的全面解读和用文学家的华丽语言,社会学家的发展见解完成了这本巨著,若我不认真阅读,不了解历史,只看表面的文字信息,相信会失去了看这本书的意义,他是共产党人血泪的写照、是新中国成长的经历,相信我精读才能体会作者的本心。
翻开书本发现和电视剧演义还是有些差异的。书本共分了12章,从开头的探寻红色中国开始,中间穿插了共产党的由来、长征等。看着这些大大的标题,其实都是共产党和红军发展成长的历程!目前我了解甚少,只有在阅读中多做笔记、思考、多查阅史料!以完成对此书的了解、和对中国更深层次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