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也是一个反思的机会,我们可以思考自己在阅读中的成长和变化,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探讨作品的背后意义,深入挖掘其中的智慧,下面是365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红星照耀的读后感最新7篇,感谢您的参阅。
红星照耀的读后感篇1
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民主的道路上,曾经有很多国际友人对中国给予过各种形式的帮助,比如埃德加斯诺。
毛主席曾经说过,斯诺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作为一个美国记者,斯诺是第一个把中国共产党、红军介绍给全世界的人,让更多的人知道,在东方的大国有着这样一个政党,这样一只队伍。
?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不只是向外界介绍了中国的革命情况,它还是一部详尽的历史资料。
一九二七年之后,由于国民党的突然反目,血腥清洗,导致大批共产党人的牺牲,蒋介石撕碎了伪装合作的面具,意欲致年轻的共产党于死地。全国各地都在搜捕共产党,甚至敢于同情共产党的行为也会导致死刑的惩罚,但是,仍然有更多人冒着掉脑袋的危险,义无反顾的追随在共产党的红旗下,这些人的目的是什么、理想是什么、斗争的方向是什么,并不为当时的大多数人所了解,在国民党的宣传机器的恶意诋毁下,共产党被说成一小撮反动的暴民,而红军则是为数不多的、衣衫褴褛的土匪罢了。
但是国民党无法解释的是,如果真如他们所说,共产党是暴民土匪且人数少得可怜,为什么一直无法被消灭?相反还继续扩大着根据地?共产党真的是反帝的么?或者如国民党支持者所说的,他们激烈的抗日口号只不过是争取公众的同情和绝望的挣扎,是亡命的汉奸和土匪最后的呼号?
总有些人愿意追求真相,即使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斯诺无疑是这种人。
尽管心中忐忑,斯诺还是在张学良将军的东北军帮助之下,毅然决然的踏入了这个被蒋介石政府描绘成是充满血腥、野蛮、土匪当道的红色根据地,而他所能依靠的,只是一封写给毛泽东的介绍信。
然而怀着冒险心情的斯诺很快就知道了自己的担心毫无必要,这些红色区域绝不是国民党政府所说的那样恐怖,正相反,在这里,有着人民真正支持、信任的政府。
由于外界的封锁和造谣,共产党领导人的情况一直不为外界所熟知,国民党不停地在炮制他们的“恶行”,并且讽刺的是,在多次报道毛泽东、朱德等共产党领袖死亡的消息同时,他们又悬赏对这些人进行缉拿。
按斯诺自己所说,他只不过是一个好奇心强、敢于冒险的洋鬼子,但是在红色政权的所在地,他不但受到了贵宾的待遇,而共产党的领导人们也对其坦诚相见,为其的采访报道提供一切便利条件,这和国民党的遮遮掩掩、欲盖弥彰、颠倒黑白是截然不同的。
通过和共产党、红军的接触,斯诺终于明白,为什么会有成千上万的人不惜牺牲生命而依然加入共产党,为什么红军在人数、装备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能够转战南北,为什么人民群众会如此的支持着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才有希望,因为红军是真正的人民。
红星照耀的读后感篇2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血的历史图册,它可以让我们知道,中共及其军队所经受的苦难、牺牲。我们今天的幸福来自昨天中共党人的每一次浴血奋战,多少人的鲜血铸就了我们的今天,可想而知今天的幸福是用鲜血凝结而成的。《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这不得不使笔者想到《青春之歌》中的主人公林道静毅然离家出走,投身"地下革命"事业,为革命付出自己的青春和热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为党的革命事业倾尽一生心血,鞠躬尽瘁。在为党的事业而奋斗的路程上,面对重重挫折打击,不管是林道静还是保尔,他们都不曾放弃,尽管前行的路充满坎坷,尽管他们知道这条路艰辛异常,可他们只当这些打击、坎坷是丰富人生的元素来对待,从没有放弃自己的命运,这种不服输的、大无畏的精神,在现在当是一笔无价的财富了。
以上的种种,不得不使笔者在深有感触与热血激情的情况下,去阐发感慨:这是怎么样的党,多么伟大的党!纵有千万文字的追捧也捧不"红"这样的党,文字是多么苍白无力,但有林道静、保尔以及本书的作者埃德加。斯诺这样血淋淋的人物存在,他们愿意为党的胜利倾注一切,就连出身在美国在生活背景、语言、习俗各方面有差异的埃德加。斯诺都从中国革命和它的领导人身上,感染了火一样的热情,在艰苦斗争时用自己的笔进行战斗,只为了他开始"信仰"的一切党。
笔者阅读红色书刊并不甚多,但仅凭以上几个鲜活的人物以及《红星照耀中国》中所述的党在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时的艰辛与牺牲。我们就可以体会党在困难时期的艰苦卓绝;体会党在斗争中的峥嵘岁月;体会党在领导人民走向胜利时的无限伟大!心系这样的党,我们应该感到荣幸与自豪。
红星照耀的读后感篇3
书柜里,有一本开始泛黄的书,风吹起,如同枯叶;如同蝴蝶;如同秋天……
这本书的名字叫《红星照耀中国》曾名《西行漫记》是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写的,介绍了红星长征时的经历、故事。
“红小鬼”大家都应该知道吧!文中的有些孩子才十岁就踏上了长征的路径!几曾何时,十岁的我们仍然是不懂事的孩子,都是少先对对员,而他们已经成为不怕牺牲,顽强博斗的男子汉!比起他们,我们是幸福的。
在长征的路上,不少的人是饿死的。为了革命事业、为了中华人民、为了我们的今天,他们没有半点松懈!我们对这无忧无虑的生活中,条件优越。可是他们,对于他们来说:红米饭、南瓜汤、水就是美味了,他们想吃一个苹果都是奢望!我们现在却在浪费。在饭店里,豪气的点一大桌菜,吃不完的就扔掉。如果这些东西没有浪费,可以送给他们吃,就会拯救很多人,为我国而奋斗
信念,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做,尽力做,不能松懈。那时年纪都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却承受了和大人一样的责任!他们经历了些我们不曾经历的苦难。为革命事业而献出了自己幼年的童真,青年的青春。难道我们的幸福不正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吗?
红星照耀的读后感篇4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是历史老师常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多少英雄志士为了中国的解放,鞠躬尽瘁、壮烈牺牲。留下撼天动地的英雄故事,如果想知道这些故事,那就请读这本流芳百世的著作——《红星照耀中国》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作者——埃德加。斯诺,由于对红色中国的好奇,而去探寻、采访红色中国写下的一本著作,可以说是概述了未解放的中国历史。其中也介绍了各具特色的红军战士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这些英雄的形象,感染了我。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毛泽东,他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是他带领我们的中国走向光明。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片段——毛泽东
不厌其烦的为一个外国人,也就是作者,一一解开他心中的谜团。这让我感受到毛泽东是一个没有民族偏见、一丝不苟、乐于助人等精神品质,这让我对他更加敬佩、喜爱!
红星照耀的读后感篇5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本记录红军的书。是一位美国人写的。我虽然对外国人有些偏见,但对于这本书的作者是心怀敬佩的。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作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记事性强、报道性强的作品。作者斯诺真实的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得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作者斯诺向全世界真实的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真实情况。
一个外国人,在一个混乱的国家,深入西境,不远万里来采访中国革命者,这一点是我值得敬佩的。
我觉得他可以去采访采访蒋介石。让他谈谈对毛主席的'看法,形象。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加的了解,认识毛主席。全书精致的刻画了红军领袖的形象,细致的描写红军领袖的故事。读完这本书我体会到了红军与国民党的斗争多么不容易。同时还要打小鬼子。可谓“腹背受敌”啊。这本书写的是红军与国民党的斗争,对我们以后学历史有一些帮助。
中华上下五千年之余,封建千年。始于秦皇,腐于满清。有高祖斩蛇起义,有汉之明君,有强盛之唐,有元之疆阔,亦有昏庸之清皇。如若不是满清之废庸,人权之不等,怎生会使华夏大地饱受沧桑焉?
人民起义,自有其理。中华大地,千年之余。尔等倭寇,速速退去!
吾,自豪为之炎黄孙,来世还做华夏儿!
红星照耀的读后感篇6
1905年,斯诺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城的一个贫苦家庭。他年轻时当过农民铁矿工人和印刷学徒。大学毕业时,他开始从事新闻工作。1936年6月,他由北平出发经过西安,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陕甘肃地区。在西北红色区域4个月的经历,给斯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用半生的时间写出了《红星照耀中国》这一经典著作。
?红星照耀中国》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神秘面纱,澄清了有关中国共产党的流言蜚语。斯诺以四个月的经历为依据,用客观真实的态度向世界介绍了中国共产党。
有一次共产党开了联欢晚会,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一些高级干部将领同群众一起坐在草坪上,毫不在意弄脏了裤子,让草沾到身上去。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亲切和蔼。在这些领导人中我最喜欢彭德怀将军。他聪明敏捷,吃苦耐劳,还很活泼。既有身为将军严肃的一面,又有孩子气顽皮的一面。作为将军,彭德怀深得军心,非常有影响力。六千英里的长征旅途,彭德怀将军大部分是靠步行走过来的。身为将军,必定有马匹可骑,可彭德怀将军宁愿自己步行,也要把他的马让给走累的或受伤了的同志骑,不让一位将士掉队,可见其对将士的关心体贴。彭德怀将军有一件衣服让他很得意,那是在长征途中打下敌机后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彭德怀将军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都不佩戴军衔领证,这就体现出将军和将士的平等,一视同仁。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真实记录了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历史,是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纪实经典。
红星照耀的读后感篇7
在春意盎然的季节,当我们出门踏青,享受美好阳光的时候;在骄阳似火的季节,当我们吹着空调,吃着冰淇淋的时候;在硕果累累的季节,当我们享受丰收带给我们喜悦的时候;在白雪皑皑的季节,当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火锅的时候……谁又想过这样的幸福生活都是怎么得来的呢?读完《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我知道了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通过不懈努力为我们创造的。
这几天我认真品读了这本书。本书详细介绍了工农红军如何用智慧和毅力战胜国民党的故事。工农红军在失败中不灰心,不气馁,调整战略进行艰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并在途中帮助过许多百姓,深受百姓的爱戴,内容非常精彩震撼,感人至深。
这本书有很多故事感人至深,至今印象深刻。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官帽山上的300多名红军被敌军重重围困。红军团长许光达突然看见有一条长长的藤萝,马上带领300多名红军战士用藤萝顺利下官帽山。红军战士用智慧和勇敢突围了。还有一个故事:夏明翰,1928年,由于叛徒的出卖,夏明翰不幸被捕。夏明翰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起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从这两个故事中让我知道了红军战士们以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胜利的凯歌,为中国人民事业立下了不朽功绩。
那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取得历史性的胜利呢?这也是有章可循的。
通过本书的阅读,我认为:首先,这是一支老百姓的部队,他们虽然来历不同,但是同普通中国军队相比,是真正的“全国性”的军队。他们非常团结,作文他们帮助穷人救中国,打地主和白匪,而且是抗日的。也就是说他们一心想着老百姓,是有群众基础的。其次,他们有严明的纪律,书中提到红军采摘野杏,但没有人碰私人果园里面的果子,他们在村子里吃的粮食和蔬菜也是照价付钱的,农民对他们非常满意。再次,他们遇到困难时,积极调整战略。长征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途中他们宣传“自由、平等、民主”,没收卖国贼的财产分给穷人,他们解释了土地革命的目的和他们的抗日政策。虽然在漫长的艰苦征途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倒下了,可是另外又有成千上万的农民、学徒、奴隶、国民党逃兵、工人、一切赤贫如洗的人们参加并充实他们的部队。这帮助他们把原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这是杰出的政治战略。
总之,通过对本书的阅读给我很多启示:我们不能辜负战士们对我们的期望,要勤奋学习,做一个祖国的栋梁,为祖国做更多的贡献。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在学习中百折不挠,奋勇拼搏,把这些红军精神发扬光大,让红军精神代代相传,激励着更多的中国后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