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读后感,我们可以探讨书中的情感和情感共鸣,写读后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想法,下面是365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甜月亮读后感推荐7篇,感谢您的参阅。
甜月亮读后感篇1
今年寒假,我读了一本优美而发人深省的童话故事,名叫《鼹鼠的月亮河》。
这本书的作者是王一梅,故事是这样的:主人公鼹鼠米加一家住在美丽的月亮河畔。米加的爸爸是一位了不起的,人人称赞的挖掘家。米加的爸爸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跟自己一样成为出色的挖掘家,但小米加不喜欢爸爸给它选择的人生道路,他喜欢搞机械和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有一天,他怀揣着一块月亮石离开了家乡。去拜魔法师咕哩咕为师,在学艺的过程当中找到了自信,看见了目标,最后实现愿望,衣锦还乡,从而得到父亲的认可,成了乡亲们的骄傲。
我喜欢故事里的米加,他是活泼可爱、爱幻想、爱思考、爱发明、爱创造的鼹鼠。米加有一颗坚持不懈的心,为达到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想想自己真觉得脸红,一年级时,看到其他小朋友有的学画画、有的下棋、有的跳舞......我非常羡慕,便缠着妈妈也要学跳舞,心想:长大了当个舞蹈家。妈妈知道我有点跳舞的天赋,再加上我那股热情,她想也没想就答应了,还特意带我到少年宫去报了名。一开始我很有兴趣,可不到一年我就坚持不了了,一到星期日要去跳舞,我不是说头痛,就是说肚子不舒服,妈妈见我那样,也没办法了,就让我半途而废了。
看完这本书,我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像米加一样,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到底,因为,只有这样,梦想才能实现!
甜月亮读后感篇2
?月亮与六便士》声名在外,好像成了不得不读的一本书,但是我不喜欢。毛姆用词很准确,句子也很优美,但是他像任何一个西方作家一样,讲故事啰里啰嗦,每个不相干的甲乙丙丁胖瘦美丑也要用心描述,让人看着厌烦。主人公也不讨喜,甚至真实的有点讨厌,这大概是毛姆最想表达的东西吧,那就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没有一丝一毫的修饰。
“孤独的灵魂怀着不为人知的幻想,终于向他梦寐中的岛屿进发。”这个世界上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在四十多岁放弃稳定的工作和和谐的家庭一心投入到自己的梦想里去。
斯朱兰抛弃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女,从英国走向巴黎。在巴黎他拆散了朋友婚姻,带着德克的妻子住在德克的房子里。逼死德克妻子之后去大溪地,和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举行了婚礼,生了孩子。他对女人的要求就是,不要烦他,为他做家务,挣钱养他。道德在他身上完全起不到作用,除了他自己的绘画,这个世界所有的东西都不能对他产生一丝一毫影响。
斯朱兰是幸福的,固执而专注的人都很幸福。他能完全放下前半生经营的大多数人都会过着的平淡生活去实现自己的画家梦,这种魄力和固执,没几个人能做到。他不在乎穷困潦倒,不在乎别人的评价,甚至不在乎这个世界的道德观,除了画,他对什么都不关心。这种超然境界,恐怕一天工作24小时的最工作狂人也比不上。
也正因为他的固执和专注,使得他的画无与伦比。
一个固执的人想走到终点,全世界都会为他让路的。
甜月亮读后感篇3
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毛姆对女性存在着偏见,但是仔细想想就大部分女性,写的还是一针见血。早期不明白为什么斯特里克兰非要抛弃家庭才能追求理想,严格意义上这两者并不冲突。
斯特里克兰夫人失去斯特里克兰绝望过后能坚强面对生活而布兰琪则绝望到自杀,人之间真是相差太大。最困惑的是布兰琪在斯特里克兰来之前和德克可以说是相亲相爱,相濡以沫,而斯特里克兰来后却完全是相反的,难道说他们之前的表现出来的爱都是假的,都是布兰琪虚假的表现?
最可怜的是德克,但是最富有的也是德克。他的善良、热情、仁慈、富有同情心…,他对布兰琪说,不是因为斯特里克兰是个天才画家才把他接到家里照顾,而因为他是一个人。超感动,他是本书的.超级大好人。
斯特里克兰不善言辞,不遵照社会规则行事的怪人艺术家。我个人觉得爱上了一个不爱你的人是可悲的,强行介入他的生活是不值得同情的。我不喜欢斯特里克兰但是敬佩他,如船长说的追求美,他为了追求心中的那份美可以抛弃一切、放弃一切、摒弃周围一切。
甜月亮读后感篇4
“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
人世总是充满着矛盾,所以也充满了抉择。有人仰望星空,有人脚踏实地;有人乘风破浪,有人安身乐业;有人高瞻远瞩,有人心如止水。一念之间,一世之别。梦想与现实、艺术与生活、精神与物质,这些该作何选择?翻开《月亮与六便士》,我找到了答案。
一部精彩的小说除了会展现出高超的文学技巧外还必须拥有一个会讲故事的作者。显然,毛姆就是个会讲故事的作者。不同于其他现代主义文学,他抛去夸张、荒诞、极端的文学手法,如同冬日篝火旁边与你谈话的老先生,像一个温暖的讲述者,将故事内容娓娓道来。而学医的经历,也使得他的作品被蒙上了一层理智与沉稳的美。
?月亮与六便士》正是这样一部作品,毛姆用第一人称“我”作为叙述者,讲述了证券经纪人斯特利克兰因为追求绘画的艺术热忱而放弃事业、抛弃妻子,奔赴巴黎受尽苦难折磨后,最终登上了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在那里与一个土著女子结婚生子并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令世人震惊的画作。当他创作出一幅最伟大的表现伊甸园的作品后,麻风夺走了他的生命,离世前他的最后一个决定是命令土著女子把这幅画付之一炬。
小说通篇都用第三者的视角去带领观众阅读,语气轻松,有时还会用“所知甚少”“不确信”等词汇向读者讲述故事,但却使得读者更加觉得真实,这便是一种最真实的虚构。不得不说这样的作者是聪明的。既然是聪明的作者,就一定懂得平衡的美妙。毛姆除了会扮演温柔的讲述者,还会扮演冷酷的手术医师。他用笔杆子作手术刀,对人性进行剖析,“刀法”独到有力,既有足够的深度感,又有保留的神秘感,不作说教和批判,一切留给读者自己判断。
所以,阅读的过程仿佛是在做一道道选择题,拷问着你的内心、你的思想、你的灵魂。如同主人公在现实的鞭笞下一点点走向理想世界,我们也在精神的鞭笞下一点点走向觉醒。斯特里克兰的性格迥异,无视社会道德良知,蔑视感情,他抛妻弃子,破坏恩人的家庭,鄙视为他自杀的女人……这些行为令人难以接受,甚至读者不会太喜欢这个角色。但是,没有一个人会不承认他的执着与才华,也没有一个人会否认他的高超艺术境界。借用作者的话说:这是“一个惹人嫌的人,但我还是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人”。正是这样一个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才得以让故事的精神内涵更加深刻。
因此,我们在读到斯特里克兰令人不舒服的行为以及不太一样的价值观时,就会开始思考自己的情感。这便开启了对理智与感情的探索,作为人世间的平凡人,我们都需要爱来包裹自己,温暖自己。然而斯特里克兰却说他不需要爱情。他只知道欲望。他的爱情观在正常人眼里看来是难以接受的的,但再作分析,又不能说它毫无道理。爱本就是矛盾的,它既充满了欲望地占有也充满了无私地付出。毛姆或许借此强调感情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也道出了爱的矛盾本质。
人们总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但艺术最终都脱离了物质而以精神形式存在。这或许就是斯特里克兰最后要烧掉画作的原因。绘画的美是他毕生的追求,而等到他真的找寻到最美境界也就不再需要用任何物质作载体了,所以也只有最伟大的画作脱离了物质的载体形式,才得以真正圆满。小说对艺术的探讨是深刻的,却也是隐晦的。毛姆的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对生活的思考,但小说中却又写了这样一句话:“生活不过是一场混乱,充满了种种荒谬与污秽,只能引人发笑,未免乐极生悲”正是这种多变的矛盾的笔调,让精神内涵得以越发深刻。
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曾满腔热血,却被生活的磨难压低了头颅,从此只能低头看那“六便士”;而又有多少人能走出荆棘,踏上广阔的平原,抬头仰望那皎洁的“月亮”。
岁月匆匆人生如梦,我们不如枕着月亮睡。
甜月亮读后感篇5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看到了月亮。
凡是谈到英国作家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基本都会首先引用这段话。六便士指的是现实世俗生活。月亮,则代表着梦想。
小说以后印象派的高更大师为原型,描述了一个名叫思特里克兰德的证券公司经理人。在中年拥有了不错的事业、优渥的生活、美丽的妻子和可爱的孩子后,他被理想或者说命运的闪电打中,抛家弃子,在巴黎一边过着流浪的生活一边绘画。他看不起当时的艺术家,没有老师,全靠自己摸索。理所当然的,画作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甚至他自己也不认可自己的作品,他总是不停地画画,却又在画完作品后毫不在意地把作品丢弃。“我必须画画,就像人活着必须要呼吸一样。”
这个落魄三流画家的生活基本是食不果腹,全靠几位资助人朋友过活,但他毫不在意生活物资的匮乏。这家伙是个忘恩负义的流氓。一个对他最不计回报、最慷慨大方的朋友被他弄得家庭破碎。朋友之妻爱上了他,朋友出于善良还把自己的财产和家让给了他们。可像他这样的家伙是不需要爱情的,他热爱的只有画布和颜料。面对得不到回报的爱,女人最后选择了自杀,朋友则是备受摧残最终远走。这个家伙面对这些丝毫没有内疚,他不在意牺牲自己,更不在意牺牲别人,是个对待人情世故全然不在意的人,一个人类社会的异端。
所以最后他不得不离开文明社会,逃到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屿,在土人的原始社会中生存。即使这样他也不能适应,只能住在岛屿的偏僻角落,依靠种地和采摘椰子维持最基本的生活。这个男人最终死于麻风病,在文化符号中,这是上帝用来惩罚恶魔的。病逝前,他用画笔在木屋里画出了生平最具有艺术感染力的画作,然后他烧掉了木屋。因为没有钱去买画布,这个男人最后的作品画在了木屋墙壁上。
以上就是整个故事。
如果你看这本书的缘由是和我最初一样,想通过本书认识高更大师的话,那你肯定要失望了。毛姆在这个故事里,仅是借鉴了高更从事艺术生涯的动机,虚构了一个叫思特里克兰德(这个名字巨难记)的人类社会妖怪。他的人生经历倒是大致和高更相似,但个人情感性格方面完全不同。本书是作者心目中理想主义的拟人化。
理想主义、绘画、艺术家,这些都是些很浪漫的字眼。初看上去,这样的人应该在生活中充满诗意,擅长在生活中发现美好。毛姆却在本书中近乎冷酷地戳破了幻想。月亮的确很美。但美,从来都不是没有代价的。
我特别喜欢毛姆在这本书中对什么是美的评述。美是艺术家通过灵魂的煎熬,才能从混沌中创造出来的美。而每一个想要认识美的人,也必须经历同样的灵魂煎熬才能认出什么是美。凭什么美这种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会像沙滩上的贝壳一样,被随便哪个路过的张三李四都能轻易发现,然后放进口袋带回家中呢?
高更的美来自他的生活。他在南美度过的童年,在欧洲向印象派大哥毕沙罗的学习,在妻子娘家遭受过的白眼,面对付不出儿子学费时的精神崩溃,布列塔尼时的悠然生活,在阿旺桥带领年轻画家自成一派,与塞尚梵高等人从惺惺相惜到彻底对抗,以及最终在塔希提直面内心,这些塑造了这个创造美的男人。
但是这样的美很残酷,充满了牺牲。
高更自己从一个衣食无忧的证券经理人,最终成为了一个梅毒,不得不在荒岛上孤独等死的可怜虫。他的妻子度过了独自抚养孩子的后半生,孩子则饱尝苦涩的童年。他是不值得社会同情的。他是自我选择走上了这样的道路,即使他的老师毕沙罗明确告诉他这是怎样的一条苦路。这个男人点燃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只为创造出社会理解不了的'美。对于绝大多数的普罗大众而言,他的艺术,叫做“小孩似的乱涂乱画”。
我想毛姆要是遇到高更肯定成不了朋友,人不都是最讨厌那些和自己一样的人了吗。这位英国绅士从来没放弃过优裕的生活,他总是衣着得体,透着萧伯纳、王尔德似的英国式辛辣。他讲故事的手法有种站在第三人称视角上透视的冷冽感。开头部分,大量穿插印象派及巴比松画派的绘画及画师,有的是各种含义,对艺术了解的读者读到时难免会心一笑。书中人物很难让人爱的起来(或者说恨得要命,反正这是一回事),虽然他们在理念上都脸谱化的纯粹,但是行动上却有充满生活的矛盾性。思特里克兰德这个人物就和他名字一样怪的要死,脸谱化的要命,但他就是那么有吸引力。就故事的叙述而言,也该给毛姆个大英爵士。
本书是难得写出理想主义残酷性的作品。我看的版本后面写着,“我是为了不愧自己而不顾一切,就让那热情与梦想的熊熊烈火,烧掉所有道德与社会的原则羁绊,烧亮我穷尽一生的追寻!”话说的很漂亮,故事很苦涩。毛姆即使到书的最后,也没给思特里克兰德留下什么愉快的经历。甚至他穷尽燃烧一切所获得作品,只能被岛上的土人妻子,和一个难称懂得绘画的医生看到。他的作品震撼了医生,医生自称从未看到过如此表现力的绘画。然后毛姆安排让土人妻子执行画家的遗嘱,烧掉了满屋的壁画。这个永恒的悲剧性结尾很有希腊式的风格,很贴合思特里克兰德,或者说高更,或者说人类的命运。我很喜欢。
在星像学中,月亮代表的含义,是灵魂。愿你在六便士的生活中,能常常抬头看看月亮。愿你在凝望月亮的时候,能永远记得回归六便士的生活。
甜月亮读后感篇6
当满地都是六便士时,你是否有勇气抬头望向月亮?
——题记
莎士比亚在《雅典的泰门》里说:“金子,贵重的,闪光的,黄澄澄金子,不,是神哟,我不是徒然向他祈祷,它足以使黑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邪恶变成善良,衰老变成年少,怯懦变成英勇,卑贱变成崇高。”但是满地六便士时,多少人愿抬头仰望月亮?
查尔斯·特里克夫是一位成功的证券商人,结婚八年后,他突然选择抛弃家庭来巴黎学习绘画,只为追慕心中的梦想。当查尔斯数十年回到家后,面对生活的琐碎,心中是否有那么多时刻想要逃离?是否他也迷茫?眼前的人事那些点滴是真正属于自己?他在做的是那个想要的自我,还是别人眼中的自我。而他的人生到底是活着该活着的样子,还是他自己认为的样子?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斯特里克兰一般的选择时刻,都会在看似安排好的生活里感到惶惑。是否应该放弃眼前的苟且,去寻找诗与远方?安稳是平庸的最大诱惑,是让我们缩手缩脚的关键点。我们害怕赢家通吃,自己落的一无所有。我们愿意屈从眼前的苟且,放弃诗与远方的田野。不是我们不想,只是我们不敢。有多少人拥有非凡的品质,肯在生命的道路上赌一把?斯特里克兰就是其中之一,生意对他来说不是最重要的东西,心中追寻艺术之梦才是他孜孜以求的终极目标。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自认为自己对于他人是多么的不可或缺,其实更多时候不就是想证明自己的存在。当斯特里克兰离开后,他的妻子经历了短暂的痛苦,确认他不会再回来时,便理所当然地背起了家庭的责任,按部就班的生活,似乎他从未存在过。最初的感觉没有错,她只是需要一个角色,以至于他是谁并不重要,只要能满足她的一切虚荣即可。甚至即使没有也不重要,她还可能收获同情,生活安然无恙。
我们用尽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认清生活同时还能热爱英雄主义算不算平凡?放弃一切,选择浪漫主义的方式,却终无所获算不算平凡?像商人一样致死寻找自我而不被世人理解算不算平凡?斯特里克兰想逃离的并不是婚姻和家庭,只是身边人企图的控制、摆布和要求,以及对世俗的标准和界限的摆脱。它需要一个家庭,一个女人,但前提是他必须先是他自己。
正如毛姆所说,你不是成为你想成为的人,而是成为你不得不成为的人。我们很多时候成为了不得不成为的人。可是在此之中或之后,如果还有某个时刻你的心在思考自我,追寻自我,那么,当你想要捡起六便士时,也顺便抬起头看看月亮吧。
也许看着看着,它就在你心里。
甜月亮读后感篇7
米先生是月亮河一带有名的挖掘家,他在挖掘的时候,家里出生了八个可爱的小鼹鼠,第八个鼹鼠颜色是黑的,让米先生和米太太烦恼不已,而且,他还有一个坏毛病,这只黑色的鼹鼠要么不睡觉,要是睡着了,哼哼,那就别想轻易地叫醒他。
晚上,他认识了米先生的孩子,尼里。就在那天晚上,尼里给了米加一个鹅软石,看到尼里每天都要洗衣服,米加就离家出走,去城市里找零件做洗衣机,在路上,他遇见了好心的田鼠,让米加在他家里吃了饭。后来,米加来到了书城,在那里面认识了咕噜咕,接着,他们在黑熊剧院表演,一不小心把米加变成了乌鸦,后来,米加飞到了乌鸦坡,认识了红辣椒和黑炭,接着,咕噜咕把老鹰铁嘴变成了小鸡,最后,米加做成了洗衣机,尼里不用在晚上洗衣服了。
我感觉王一梅阿姨的书不如杨红樱的书好看,可你的书也十分的好看,特别是《鼹鼠的月亮河》,棕色的鼹鼠,呵呵,王一梅阿姨真有想象力。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咕噜咕一不小心把米加变成眼熟的那一部分,我想:能在乌鸦坡遇到那么多好朋友,米加真是太幸福了。要是我也有那么多好朋友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