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便士的读后感推荐5篇

时间:2023-11-22 作者:tddiction

通过读后感,我们能够将书中的智慧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取得实际的收获,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记录下自己的成长和变化,见证自己的进步,下面是365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月亮与便士的读后感推荐5篇,感谢您的参阅。

月亮与便士的读后感推荐5篇

月亮与便士的读后感篇1

不久前便拜读了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记忆深刻的是书中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追寻艺术梦想的道路上,表现出对人情与人性的摒弃和过分自私的态度。也总是想起里面的一句话“只有诗人同圣徒才能坚信,在沥青路面上辛勤浇水会培植出百合花来。”

斯特里克兰德生活过三个地点:英国伦敦、法国巴黎、塔希提岛,也在这三个地方分别经历了三个女人:妻子艾米、朋友的妻子布兰妮、土著少女艾塔。

伦敦,土生土长生活了四十几年。有一份在证券公司稳定且收入不错的工作,一双聪慧乖巧的儿女,妻子艾米贤惠且知书达理。留下一张纸只字片语,就轻而易举抹掉了前面走过的人生轨迹。

巴黎,凭着对绘画的一腔执念,沉迷于梦想一发不可收拾。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变得不近人情,一切与己无关。病重时得到了朋友妻子布兰妮的悉心照顾,恼恨的是凭着自己无所谓心理下毁掉了朋友的生活甚至布兰妮的生命。他还能摊摊手说,这与我有什么关系呢?不堪一击的生活,以及被生活压迫下人性的丑陋。梦想又是什么呢?

之后经过马赛到达塔希提岛,这是他灵魂出窍之后得到升华的地方,在这里他与心中的梦想毫无阻隔。有着一个默默守护他,忠诚于他梦想,叫做艾塔的土著少女。即便是他快到生命终点,也无损他绘画才能的发挥。梦想可以实现,但原来如此艰辛!

看完这本书后,我的心绪一直久久不能平。这样的男人不是典型的渣男吗?他的出走,做丈夫做父亲的责任去了哪里?抢走朋友之妻,人性的底线在哪里?这些让我感到愤怒,任何对梦想的追求都不应该是自私甚至脱离道德的借口。

文末描述了斯特里克兰德病死后盛名,把视角又重新拉回到了他结发妻子与一对儿女身上。她们心里压根没有想过要关心斯特里克兰德这些年的遭遇,倒是因为他的盛名,极力标榜曾经的关系,假装付出和理解。如果没有盛名,他们是否还愿意提起这个曾经丢弃她们的人?如果没有原谅,何必假装美好?人性的碰撞果然脆弱,道貌岸然的面具在现实对比下显得如此不堪一击。

思至为什么思特里克兰德非要去画画呢?文中他说:“我必须画画。我身不由己。”对潦倒的处境、刻薄的蜚语、拮据的生活都能泰然处之,这也许是信念的魅力了吧,引领着纯粹的灵魂一路前行。

梦想人人有,在现实中有多少人能够坚持呢?生活中渐行渐远,很容易就忘记了初心,很容易就有理由说服自己放下,很容易就把别人的看法筑在自己好不容易建立的壁垒里……也许这辈子都没有这么大的魄力与自己决裂,但生活给予的馈赠本就是独一无二。做自己想做的,内心真实快乐就好。

月亮很美很孤独,看上去很近却那么远,要做的就是清醒的活着!

月亮与便士的读后感篇2

初识这本书的时候,是在一个阴沉沉的无所事事的午后。内心有些烦乱的我漫无目的的在一排排书架上浏览。而过,最终选择了它是因为被书封上的一句话给吸引了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到了月亮

嗯,这很文艺,很符合我当下想要追求诗和远方的心境,于是便取书,付钱,拆封皮,然后读了起来。

对于阅读比较慢的我来说,这本书是我在几次出差的过程中在机场候机和飞机上阅读的。

书的前面五分之四的内容,让我觉得男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兼职就是个无耻混蛋,为了自己那个画家梦,冷酷无情好不拖泥带水的抛妻弃子;朋友好心的将因为生病而生命垂危的他带回家让妻子帮忙照料,他竟然心安理得的霸占了自己朋友的妻子以及朋友的家(虽然这事是一个巴掌拍不响),最终朋友的妻子以自杀结束生命,他却不曾有任何表情。

原本我以为他只是对别人无情,可是细细一想他对自己更加的无情。年逾不惑放弃丰足的物质生活,孤身一人在异国他乡的巴黎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为了买画布和画具不得不去做一些在之前看来不入流的工作,甚至一度沦为靠救济生活。

一个原本生活富足,事业有成,嗯,在别人看来也是个家庭幸福的男人,究竟是什么让他着了魔?对绘画的追求难道竟然有这么大的魔力么?

当书翻到后面五分之一的时候,我似乎渐渐能够理解他了。

尤其是当作者从其他人嘴里听到他人生最后年头与自己的最后一任妻子过得满足而自在的生活的时候,才发现原来那时候的斯特里克兰只是社会人斯特里克兰,在塔西提岛上原始丛林里和土著妻子生活的斯特里克兰才是本我的真正的克里斯特兰。

他从前表现的行为那么的离经叛道,无非是一个不合适的灵魂呆在了一个不合适的环境,而灵魂本身与环境的矛盾被周围给无限放大;而塔西提岛的斯特里克兰是被周围环境所接纳和包容的,即时他棱角犹在,却也被周围的环境包裹的温润而柔软。

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在寻找的无非就是那个能够包容自己,理解自己的心灵故土。

就如作者所说,我们很多人也许终其一生都找不到。但每个人的内心总有那么一个地方,可以让我们脱下伪装的戾气,放下强撑的尖锐,忘却物质的艰难,没有格格不入,也无需刻意融入,你只需静静的感受内心的平和与喜悦。

那个地方便是我们的精神故土,心灵家园。

你找到了那个地方么?

月亮与便士的读后感篇3

?月亮与六便士》声名在外,好像成了不得不读的一本书,但是我不喜欢。毛姆用词很准确,句子也很优美,但是他像任何一个西方作家一样,讲故事啰里啰嗦,每个不相干的甲乙丙丁胖瘦美丑也要用心描述,让人看着厌烦。主人公也不讨喜,甚至真实的有点讨厌,这大概是毛姆最想表达的东西吧,那就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没有一丝一毫的修饰。

“孤独的灵魂怀着不为人知的幻想,终于向他梦寐中的岛屿进发。”这个世界上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在四十多岁放弃稳定的工作和和谐的家庭一心投入到自己的梦想里去。

斯朱兰抛弃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女,从英国走向巴黎。在巴黎他拆散了朋友婚姻,带着德克的妻子住在德克的房子里。逼死德克妻子之后去大溪地,和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举行了婚礼,生了孩子。他对女人的要求就是,不要烦他,为他做家务,挣钱养他。道德在他身上完全起不到作用,除了他自己的绘画,这个世界所有的东西都不能对他产生一丝一毫影响。

斯朱兰是幸福的,固执而专注的人都很幸福。他能完全放下前半生经营的大多数人都会过着的平淡生活去实现自己的画家梦,这种魄力和固执,没几个人能做到。他不在乎穷困潦倒,不在乎别人的评价,甚至不在乎这个世界的道德观,除了画,他对什么都不关心。这种超然境界,恐怕一天工作24小时的最工作狂人也比不上。

也正因为他的固执和专注,使得他的画无与伦比。

一个固执的人想走到终点,全世界都会为他让路的。

月亮与便士的读后感篇4

占据各种推荐书单的榜首。每每被推荐都说是人生必读的经典。对于这样的经典书,自然是要拿来品读一番。看似小小的一本,却很是耐人品味。

单纯看名字《月亮与六便士》,我本以为这是类似于《小王子》之类的童话,然而,从开始读她的第一章,就明白为什么它,能够占据各大推荐书榜的榜首了。

区别于以往小说的人物叙述和塑造,作者在书中构建了另外一个作者。从他的角度,跟我们讲述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传奇的一生。

斯特里克兰德,一个证券经纪人,与人合作,开创办自己的经纪公司。又拥有一位善于交际、温柔惠美的妻子操持家务,帮着他养育着两个懂事可爱的孩子。这样的场景,让每一个人都会觉得,每天活在蜜罐里,周身洋溢着幸福感。其实,放在现如今的社会里,也会让人羡慕不已。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让人羡慕的家庭,男主斯特里克兰德却毫无征兆的一封信,毅然放弃了妻子,孩子,家庭,事业。

平日里懂事的妻子,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一时间难以接受。却瞒着孩子们找到了“作者”,希望能够帮她找回她曾经的那位丈夫,重新给孩子买一个美满的家庭。她不明白自己到底错在哪里,她以为丈夫可能是爱上了别的女人,她选择原谅他,渴望男主能看在孩子的面子上回归到家庭中来。

读到这里,你会看到一个不负责任的男人,放弃自己美满的家庭所带来的伤害。作者在书中,对于斯特里克兰德太太情感描述,至深动情,让你可怜一个女人失去了自己的丈夫之后的悲恸和无助。也气愤男主,如何亲手断送了一个美好的家庭。

随着“作者”的一步步探究,发现了男主斯特里克兰德并不是因为爱上了其他女人而放弃了贤惠的妻子,而是选择了一项他从未有从事,却坚称自己热爱的绘画事业。仅仅是去夜校上,过几节绘画基础的课程,便声称自己爱上了绘画,并出走巴黎,说只有在那里他才可以进行自己的绘画,并成为一个画家。

“作者”将自己探究的始末,告诉了斯特里克兰德太太,她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如果他爱上了别的女人,我觉得我还有挽回的余地。但是如果他是说。他是为了绘画事业而放弃了这个家庭。我觉得我也可以放弃他了。”一个美满家庭,到此就彻底的分崩离析了。

读到这里,你可能觉得这是一个描述家庭伦理的小说。那你就错了,这只是这部小说的一个前提铺垫而已。

“作者”怀着可以说是厌恶的`心情在巴黎偶遇男主,也让他开始慢慢了解了男主,一个不善言辞却又在灵魂深处激情澎湃的追寻自己热爱的事业。他放弃家庭,不是因为他不想承担这份责任。而是他觉得,相比较于他所热爱的事业,他追寻的,女人,只是他泄欲的工具而已,他根本不会在意。那虽然过着贫穷的生活,靠打散工或者朋友的救济,勉强维持自己的日子,这些他都不以为然。

直到,几经辗转,他来到了塔希提岛,一个隔绝社会的海上小岛,他觉得找到了自己生来就属于的地方。人就是这样,你生在一个地方。就觉得自己属于另外一个地方。一生都在苦苦追寻着。忽然某一天你来到了一个地方,你莫名的倍感亲切,觉得这里才是真正属于你的地方。

这座小岛,没有城市的繁华,没有富裕的事物,没有舒适的床,但是男主却恬然自适,每晚听着海水拍打河岸,感受海风拂面,放空自己,将灵魂放浪于浩瀚星空。然后,将他看透的人世间的丑恶和欲望,全部投影到他的画布上。创造出一幅幅,让后人惊叹的画作。

即使在他生命的最后,身患重病,最后更是失去了画家的眼睛。他都并不在意,因为他觉得相比与他所要追寻的,身体上的疼痛并不算什么。没有画布,他在自家的墙上画,看不见了,他就在心里画,因为在他心里,他已找到自己想追寻的那个月亮。

合上书,开始慢慢理解《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名字,我们现如今的很多人,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理想,学生梦想成为学霸考上理想大学,商人梦想自己可以一夜暴富,画着梦想自己成为画家功成名就。

人之常情,功利的世界,谁不想着自己能有一天名利双收,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都是为了我们的那几“便士”,去努力去奋斗。又有几个人,为了真谛,为了艺术,真真正正的追寻过一次,一天,一年,乃至一生。

通读本书,刚开始你可能还男主的荒诞无稽的行为不理解,你义愤填膺,更想去指责他的不对,但,随着“作者”的一次次探寻,慢慢的你开始理解一个一心追寻心中“月亮”的男人,一个想看透世间善恶美丑的灵魂,他根本没有时间去理会,更不会在意些什么。

最后,斯特里克兰德病死在他的“故乡”,塔希提岛,一个让他留恋不舍的地方,一个让他灵魂的得到释放的净土,留下的每一幅画作,给予世人的都是惊叹的美!

月亮与便士的读后感篇5

塔西提是个巍峨的绿色岛屿,岛上有许多葱郁的线条,大概是安静的峡谷吧,那些幽深的沟壑散发出神秘的气息,谷底有这潺湲的冰冷溪流,你会觉得在那些林荫茂密的地方,人民依然按照古老的方式过着古老的生活。

一不小心,看完了《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早就听说,而且也放在我的图片架上,但一直没看。原因是近来的时间的碎片化,和越来越懒惰的生活作息,不想去触及长篇。另外从多个角度看来,觉得这是一本好书,不能象看武侠一样草率,随手翻翻,看完所有文字,就认为自己看过了,所以一直没翻页,甚至连尝鲜就没有,怕不小心看了几页,如同没准备好约会样,没有准备得妥帖,就与思慕已久的恋人相会,失去了应有的情调与滋味。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看完最后一章的前夕,我停顿了好久(一二天),对比之前看书的节奏而言,我慢了许多。因为有之前的经验,我没有象之前,用尽一切闲余,如饥似渴地看完它,反而是信手在一周之内的缓缓地看完这个中篇小说。看完后,没想到它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长,也没想到它的内容会比我想象中的更精彩。我再一次手不释卷地看书了。如同我之前看《红楼梦》或者《二月河的三部曲,雍正,康熙,乾隆》一样,而且在心中赞不绝口,并时常沉思掩卷,自以为感触良多。

文字的优美的确是出人意外的,没想到译本也有这么好的文辞。很多时候,我竟然沉浸在文字所描绘的优美的风景中,沉浸在文字所描绘细致感受里,去体味文字中我的非凡体验。毛姆的确有着非凡的表达水平,就如同《文心雕龙》所言述的一样,作者可以言人心中所感,但口不能言之语,阅读时有一种畅尽的欢快达意的感受,对就是这个意思,我也想这样说,然后他就表达清晰了。这样的文辞表达,让人倍感贴切。同样因为文字的优美,所描述的风景纯净芬芳,人物鲜活光亮,我徜徉其中,如同真实旅行了一番,感受到新鲜和沉浸,回头看来,意味深长。当你看到某篇某章时,你一定会同感这一句,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当然,最最重要的阅读体验,不在于文字,而在于文意。对于文意的阐述,我先讲几个我熟悉的其它人物的联想。首先,bbc记录片《人生七年》中的布鲁斯,在七岁的时候,就充满了梦想,将来去南亚某个岛国去教学传道。没有为什么,在他35岁的时候,大学毕业,真到了孟加拉去支教,生活显现出贫穷,杂乱,但安详平和。如面容一样朴实的他就实现他儿时的朴实的梦想。看到那一集的时候,我心思杂乱的,他们在追求什么,而我呢?接下来我想起了《明朝那些事》中的最后一章节,徐宏祖,也就是我们深知的徐霞客。在那本诙谐欢快的小说里面,【那年明月】在跌宕恢弘地撰写一部帝王将相的大传后,只是平铺直叙地讲了徐霞客的一生,从小就不爱好功名,但爱读书,而且突然就爱起了驴行,反正哪里好看,就去哪。就这样,家境并不十分富裕的徐宏祖,穿着俭朴的衣服,没有随从,没有护卫,带着干粮,独自前往名山大川,风餐露宿,不怕吃苦,不怕挨饿,一年只回一次家,只为攀登,一直到终老,无家无子而亡。图什么,没说,作者只是悠悠地说了一句台历的文字:最完美的结束语: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而另一个名篇,阿甘呢,你们自己去看看。

最后我还是不落俗套地说一句:满大街都是便士,为何只盯着月亮。致敬这本伟大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