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教学反思通用7篇

时间:2023-04-17 作者:Iraqis

写教学反思不应该成为我们应付完成的任务,我们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写,为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老师们都需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365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詹天佑》教学反思通用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詹天佑》教学反思通用7篇

《詹天佑》教学反思篇1

?詹天佑》这篇课文以人物姓名为题,重点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主持修筑了

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说明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表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学习文章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

在课上,我围绕文章的中心词“杰出”、“爱国”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探索,让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这样在学生的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探究的能力,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在学生互相讨论、合作、欣赏中增强学习自信心。在课堂上,我力求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与参与者。比如在与学生探讨两种开凿法时,既注意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又注重适时的点拨,学生在读读、说说、画画、看看中明白了两个隧道的掘进方法,体会到了詹天佑工作的细致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他深入实践、新的思维。通过画图,再现了火车在“人“字型线路行驶的情形。就这样,学生的疑难全在读书和动手实践中水到渠成地解决了,课文的重点也得到了突出。在第四自然段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

程中边读边做标记,并提出问题,在读中理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质疑、解疑的能力,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回顾一节课的教学,还存在问题需要改进。例如,因为前面用时过多,所以在面对詹天佑的铜像说出你想说的话这一环节上,没有放开来谈,只是分别找了三名同学代表三个方面的人物发表了见解。

《詹天佑》教学反思篇2

9月22日在黄海影院剧聆听了特级教师吉春亚老师执教的《詹天佑》一课。吉老师的设计、组织显示了一位特级教师的风采,让我们有许多学习与借鉴的地方。但对于《詹天佑》文本的处理,我也有两点不同的理解。

第一,既要感受詹天佑的爱国之情,又要感受他的爱国之才;

对于《詹天佑》一课吉老师以感受詹天佑的爱国主义思想为主线,这条主线在课文中非常明显,学生也比较容易抓主。但我认为,如果教师在处理詹天佑这一人物形象时,仅抓住他的爱国之情是不够的,还应该突出他有爱国之才。詹天佑1872年7月8日年仅12岁的詹天佑作为中国第一批官办留美学生留学美国,在美国先后就学于威哈吩小学,弩哈吩中学,1881年又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耶鲁大学。回国以后,他参加并领导多项重要工程的建设。但中国政府当时要想独立修建铁路,在各个方面都有困难。特别是技术水平上,英国人、俄国人想不出中国还有修建铁路的人才,但他们没有注意到中国已经有了詹天佑。这些内容在文本中比较零碎,但我们只要用心,抓住一两处片段与细节,就可使詹天佑的形象丰满起来。

第二,自主探究,也需老师做好预设。

詹天佑一课在介绍铁路建设中有提到了三段工程:居庸关、八达岭、青龙桥。这三个工程詹天佑分别使用了不同的施工方法。如果让学生理解这三种不同的人施工方法的特点,吉春亚老师在教学时让学生根据文本画出示意图,然后进行“记者会”,既交流对文本的理解,又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吉老师的教学设计很新颖,目标也很明确。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一部分的处理显得很苍白,没有到位。我个人认为,在这一部分对文本的自主探究中,缺少必要的预设。既然是让学生画出示意图,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地形草图,就是这三处施工地点不同的地形地貌,这样学生才能比较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詹天佑》教学反思篇3

今天在课堂上讲授《詹天佑》。当我和学生一起围绕“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将课文一一挖掘透彻时,课堂上还剩下了十五分钟,这时我问同学一个常规问题“课文学习到这,谁对课文内容或其他还有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一起来帮你解决。”同学们这时齐刷刷将目光投向我,似乎在说:“老师,我们都解决了,没有不明白的。”有的甚至还以肢体语言向我“摇摇头”。还有十多分钟,这怎么办?这时,我顺手翻到了课后有一个问题“评价詹天佑的创新精神。”突然,我升腾起一个念头:

于是,我说:“咱们同学没问题,那老师有一个问题:回顾我们对詹天佑的了解,对课文的学习,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评价一下詹天佑。”

同学们开始正统的发言了,“詹天佑是一个爱国、认真、仔细的人”;“詹天佑是一个认真、一丝不苟、爱国的工程师”;“詹天佑不怕困难,热爱祖国,是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人”。

同学们对詹天佑的评价很中肯,看来,他们对课文的了解很透彻,可是,我觉得似乎还少了点什么?

“或者可以说说今天你这节课的学习收获,詹天佑的突出创新意识是什么,可以具体再说说。”

“詹天估是个杰出的工程师,他最突出的创新设计是设计了“人”字形线路。”丰满了一些。

“詹天佑能在重重压力之下,敢于接受任务,他非常热爱祖国。”

“通过学习课文,我觉得詹天佑非常聪明,非常爱国,我觉得我要向他学习。”

“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时敢于创新,这就告诉我,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才会有所成就。”

有点意思了,我意犹未尽,“那当时在中国那样的情况下,面对詹天佑的杰出贡献,作为一个中国人,你还想点说什么?”

还没等我说完话,一双双小手争先恐后举起来了:

“詹天佑在重重压力之下,勇于接受任务,而且还富有创新地设计了“人”字形线路,我觉得他真了不起,我为他自豪!”

“詹天佑是我们的骄傲,我今后要向他学习。”

……

学生智慧的火花生成了,如何保存这份火花并将之升腾起来?我渴望我的课堂拥有灿烂!于是我趁热打铁:“同学们今天的发言真不错,可惜刚才有同学还没机会展示……”“老师,我们写吧。”他们主动要求写了!我兴奋极了“那将我们刚才所说的这些,你可以理顺一下,写一个片段,如何?”话音刚落,便见有的同学马上奋笔疾书了起来。

至此,我才感觉到,课堂上真正生成了灿烂的智慧火花!现将同学们写的一些精彩片段摘录如下:

读了《詹天佑》这篇课文,我知道了他是在重重阻挠之下修筑了京张铁路。我为他有这样不畏艰险的精神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也知道了他是一个爱国,对工作态度认真,对国家的事全力以赴的人。──赵龙飞

詹天佑是个爱国、杰出、有责任感受的人。他设计的“人”字形线路告诉了我们,每个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我们遇到困难只要细心思考,敢于挑战,勇于实践,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王恒飞

詹天佑是个杰出、爱国,对工作认真负责,勇于创新的工程师,他在修筑京张铁路时设计的“人”字形线路受到许多外国人的赞叹,我为中国有他这样的工程师感到骄傲,我今后在学习中也要像詹天佑一样,不怕困难,勇于创新。──孙恬

詹天佑是个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感,敢于尝试,敢于创新的人,“人”字形线路是他杰出设计。他不怕困难,对待任何一件事情都是认真、仔细,一丝不苟,为我们留下了京张铁路这伟大的“著作”。我为中国有这样的工程师而骄傲、自豪。今后,我要向他学习,遇到困难努力去解决,不怕挫折!──王森杰

【反思】

很久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老师的头痛之事,现在课本中课文也多,每节课总疲于应对讲解课文,感觉时间都不够,何况作文一周只有2节课,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真是难之又难,通过今天这节课,我感触很多。其实,学生写的能力和机会无所不在,提高他们写的机会也无时不有,上面这四个片段中有两位同学就是在平日写作中并不优秀的同学,但感觉通过这么一个小小环节,搭建一个平台,由难而易每个人都可以写出完整,流畅的一小段话,切实达到连珠成串,精彩自成的境界。每节课来这么一个小练笔,不仅不会过多占用课堂时间,相反它会更让学生系统地掌握了课文,而且如果能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的话,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又有何愁?我感谢同学们在这节课中给我的启示。

《詹天佑》教学反思篇4

?詹天佑》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本文以人物的名字为题,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文章是按照先概括介绍,再具体叙述的方法安排材料的。全文分为四部分,先概括介绍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接着,通过当时的社会环境介绍反映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重大意义;然后,按照工程进展的顺序,从勘测线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个方面来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最后,写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及中外人民对詹天佑的怀念,点明事件的意义──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民的藐视和嘲笑。

詹天佑虽然在我国铁路设计方面是了不起的专家,但是,由于学生对铁路修筑的难度以及当时的现状缺乏一定的了解,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激发学生的对詹天佑的了解兴趣上入手,我富有激情地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被誉为我国的“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詹天佑,是中国首位铁路工程师,为中国近代工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样可以做到先入为主,激发学生对詹天佑的了解兴趣以及阅读文章的积极性。

重视朗读理解的训练,语文的学习离不开朗读,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逐步加深了对詹天佑的认识,对詹天佑遇到的困难以及是如何克服困难的,理解深刻,这也为进一步体会詹天佑的精神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

接下来,还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选材的重要性,课文学完了,应该让学生在语文能力上有所提高,我引导学生,文章的作者,为什么选了詹天佑的这几个事例来写呢?这就引导学生在选材方面要细心琢磨,要选最能表现人物品质的事例来写,还要做到不重复,有代表性。

总之,语文的学习不光既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一定的阅读与习作的方法,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真正提高。

《詹天佑》教学反思篇5

今天上《詹天佑》这是一篇难点较多,如何较好地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地探索学习,实现旧教材新教法,确实值得探讨。

上课后,我没有急于介绍时代背景,而是直接问孩子:“通过昨天的预习,你们有什么收获?”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争着发言,一个孩子站起来说:“我知道詹天佑是个对工作十分认真负责的人。”我很惊奇(因为孩子一般会说詹天佑是爱国、杰出的工程师),我鼓励他继续说下去。他说:“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詹天佑对工程人员要求十分严格,可见他对工作是一丝不苟的。”说得太好了,我因势利导,再请其他同学补充,从课文哪些地方,还可以体会到,詹天佑对工作十分负责?是什么精神力量支撑着他这样做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从詹天佑的工作态度,讲到詹天佑为人谦虚、平和(请教当地老农民,与工人同吃同住);从詹天佑的勇气(受命令于危难之中),讲到詹天佑的非凡才智(设计“人”字形线路……)。讨论十分热烈,即使是平时很少发言的同学,也能说上一两句。特别是当谈到设计“人”字形线路时,许多孩子上台充当了讲解员,又是比,又是画,通过他们生动的讲解,形象地演示了火车爬上青龙桥的情景……不时,有同学质疑,马上有同学为他解答,从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知识,孩子们交流着彼此的情感和经验,学得不亦乐乎。在这堂课上,人人是老师,人人是学生,我,也成了他们中的`一员了。

我不敢说,这就是一堂成功的课,但我却十分肯定地知道,这堂课充满了感情的交流,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在这堂课上,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孩子需要这样的课堂,因为,在这里,他们个性飞扬!

《詹天佑》教学反思篇6

教学目的:

1、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学习他热爱祖国的品格,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严谨认真的态度。

2、培养学生把话变画的理解能力和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的能力,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3、指导学生感悟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詹天佑的“杰出”表现在哪些方面?能够独立发表自己的见解,朗读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弄懂两种开凿隧道的方法及人字形铁路是怎么回事?

教学准备:查阅相关资料文字投影片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詹天佑

2、谈话:你对詹天佑都有哪些了解和认识?

引导学生交流课前参与所掌握的资料。

二、新授

1、默读课文,进行批注,尝试填空,并找出相应的句子,练习朗读。

打出投影:

詹天佑是一个的工程师。

2、学生反馈,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詹天佑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那些困难?

理解:阻挠要挟轻蔑等词语。

4、理解两种开凿隧道的方法和人字形铁路是怎么回事?动笔画一画。

5、想一想当时获得成功以后,帝国主义者会怎么说?中国人会怎么说?如今人们赞叹不已,又会说些什么呢?

6、写感叹句,也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或板书创作小诗指名读,有选择地指名到黑板上写。

三、课堂作业(也可留作家庭作业)

我们国家历史悠久,杰出的爱国人物众多,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四、板书:

詹天佑(根据学生的总结概括相机板书)

小练习:把话变成画

小练习:我用我笔写我心

1、如今,人们到青龙桥参观,总不忘瞻仰詹天佑的铜像,中外游客不停地赞叹:“。”

2、让我来创作一首小诗,表达我对詹天佑敬慕的情怀。

这是一条由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这是一条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这是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打击。

阻挠阻拦,想办法破坏。

要挟强求,有所仗恃而强硬要求。

轻蔑轻视,小看,极端地看不起。

藐视

《詹天佑》教学反思篇7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重视感悟和体验。强调为了追求共同的教学目标而谋求高效合作。共生共创,协调发展的交往互动,从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交往共事的能力和学会合作探究、资源共享,分享吸纳的能力。

基于以上教学理论,设计本课教学时,我组织学生积极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协作探究,讨论交流,师生互动,真正理解课文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而达到获取知识,激发情感,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本堂课我力求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与参与者。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既注意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又注意适时的点拨。另外我觉得本节课的合作学习还是比较突出的,通过小组合作(读读、议议、画画、演演)等形式,很好地攻克了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得到了体现。本课所在的单元训练重点是”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虽然课堂上注重了这方面的训练,但还不能贯穿始终,还有在教学中过多强调了去挖掘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卓越才能,没有延伸到对中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崇敬之情。今后,我要不断充实新课程理念,潜心钻研教学教法,使专业能力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