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物的作文范文7篇

时间:2023-04-12 作者:dopmitopy

作文有很多的体裁可以写作,作文本身是一个说写结合的过程,365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写景物的作文范文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写景物的作文范文7篇

写景物的作文范文篇1

迈进平湖县少年宫的大门,最吸引你的是什么?欢乐的电子游艺场?幽静的图书馆?不,不,应该是那座美丽的喷水池!

喷水池周围,是椭圆形的、白蒙蒙的水泥栏杆。池正中,耸立着一尊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塑像。瞧,一条欢蹦乱跳的大鲤鱼翘着尾鳍,挺着胸脯,那一片片鱼鳞,在阳光下忽闪、忽闪,真像一颗颗晶莹的珍珠哩!

一个小男孩背着大鲤鱼,撅着屁股,使劲拖住鲤鱼的胸鳍。望着他那专注的神情,我仿佛还听到了他那“吭唷吭唷”的号子声呢!左旁,还有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她踮着脚尖,一只手拖着鲤鱼的背鳍,一只手向大家招手,好像在说:“这条大鲤鱼真重,你们快帮帮我们的忙吧!”

塑像座落在红褐色夹带着白点的底座上面。那展开的六角形,恰似一朵励开的荷花。底座的下端,好像是一座六面体宝塔,扎根在清澈的池水中央,看着看着,我仿佛看到小池中,几条调皮的小金鱼跳出水面,给池水划出了几个大大的波纹圆圈。

圆嘟嘟的鲤鱼嘴里,喷着六股水柱,射向空中,撒下来时,就像一幅大珠帘挂下来,又像节日的礼花洒满天空。水,溅在小男孩头上,那么悦耳,那么悠扬,多像“摇摇铃”发出的声音:“叮咚叮咚”。水,洒在小池里,那么清脆,那么动听,多像音乐家弹拨《泉水叮冬“的奏鸣曲!水,洒在女孩的头上,小女孩似乎更可爱了;水洒在大鲤鱼身上,大鲤鱼也似乎欢快地跳跃起来……

我望着这喷出来的清清水柱,似乎水也洒到了我的身上,钻入了我的脖子里,顿时觉得那么清凉,使人心旷神怡,格外舒畅。蒙蒙的水雾在阳光下映出五彩缤纷的虹霞,给喷水池增添了无比神奇的色彩!

写景物的作文范文篇2

?设计意图】

1、本单元的写作是学习描写景物。要培养学生学会调动所有感官观察景物的习惯,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地描绘景物的方法,提高写景的水准。

2、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使他们在写作中感受自然的美好,培养亲近自然的习惯和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审美的情趣。

导入语:

美好的景色描写,能让人如身临其境,神游其中。它是春赏百花夏观雨,秋品金菊冬踏雪的浪漫;它是临池照影、望月思亲的感怀。一切景语皆情语,能渲染气氛,可烘托心情,会镌刻年轮,可铭记时光。完美的景色描写,能把读者的心牵入作者笔下的情境中。

四季风光流转,时光荏苒消逝,你我俱在其中,走过的路,路过的桥,看过的风景,就请你,尝试着用笔来写就美文吧。

本次活动,我们以通关为形式,逐级打通,掌握写好景物的秘籍,练就自己的生花妙笔吧!

第一关、突出特征

?美文欣赏】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朱自清《春》

作者抓住春雨细密、轻盈、绵长的特点。从静景写到动景,由近写到远,勾勒出一幅南方傍晚春雨绵绵的朦胧剪影图,意境深远,十分诱人。

?写作秘籍】

抓住特征细描绘,笔下景物有神韵。

世间万物皆有个性,自然风景各具神韵。写出景物的特点与特征也就是要写出该景物与其他景物的不同之处,写出个性,写出神韵。只有这样,才可以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在描写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增色。准确、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有助于把景物写得更生动形象,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美好感受。

?习作展示】

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绿。我揉了揉眼睛望着通往家门口的一条乡间小路,那幽幽的小路已经被绿色小草覆盖,嫩嫩的枝条沾了些小小的水珠,在微风吹动下闪烁着光芒,就像晶莹剔透的小珍珠。我顺着这条小路慢慢地向前走,小路两边垂杨柳已经长满细细的枝叶,我摘下一片嫩叶放在手掌心感受着春天的生机,嫩叶是绿色的,渗透出一点淡黄的颜色,它是那么的娇嫩。

——王佳浩《我爱春天》

老师:王佳浩抓住了春天充满生机的特点来写,生动细腻地描绘了一幅绿意盎然、生机勃发的景象。

部编版八上第三单元写作教学设计

第二关、多感并用

?美文欣赏】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春》

最难描绘是春风。

朱自清以多种感官感受春风,把春风写得有感有情。

从触觉上感受,“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轻柔、温暖,充满了爱意,让人依恋;从嗅觉上感受,新翻的泥土湿润,青草味清爽,花香,湿润、清爽、淡香由轻风融在一起,使人沉醉;从听觉上感受,轻风中传来了一曲鸟鸣、流水、短笛相和的和谐悦耳的春之圆舞曲,令人入迷。

?写作秘籍】

听触嗅味多感官,立体展示全方位。

自然景物有颜色、味道、质地、形状等各方面的特征,而要把它展示出来,给读者立体的感受,就要善于多角度描写,从不同的侧面入手描绘。如在写景时,很多人只习惯于描绘看到的事物,这样难免单调。其实,我们不妨充分调动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从多个角度描写景物,从而构建一幅立体的图画,带给读者真切的感受,让读者如历其境、如见其景。

?习作展示】

秋天,瓜果飘香。风里带来些湿润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野菊的清香,和甜丝丝的成熟的果实的味道酿在一起,愈酿愈浓。瞧,果园里,一个个黄澄澄的梨像金色的小灯笼挂满枝头,好像在庆祝秋天的丰收。卸去纸袋的红彤彤的苹果像一个个圆滚滚胖乎乎的小球,有的两个凑在一起,似乎在说悄悄话,还有的三五成群,仿佛在开丰收大会。葡萄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绿的、深红的、淡黄的、深紫的……熟透的石榴忍俊不禁似的咧开了嘴,露出了光滑莹润的石榴籽,真是让人唾液潜涌。我掰下一粒石榴,放进嘴里,哇,又酸又甜,回味无穷。

——樊石林《我爱秋季》

老师:樊石林这段文字以嗅觉感其香气,以视觉观其色状,以味觉品其滋味,展现了一幅立体的果园的丰收的景象,读来不觉让人神往。

部编版八上第三单元写作教学设计

第三关、写之有序

?美文欣赏】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这一段围绕“妙”字,突出“小”字,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层层铺写,把各个细部的色、态、光一一展现出来。写得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笔法活脱,又不失参差错落之致。

?写作秘籍】

写之有序条理清,重点突出层次明。

我们观察和描写景物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或按空间顺序,以一点观察点的转移为线索,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或由中间到四周等等有次序地描写,要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或按时间顺序,写出同一景物在不同时间的特点,使文章富于变化,摇曳生姿。

?习作展示】

一夜细雨。清晨,被一阵啁啾鸣啭的鸟声叫醒耳朵,慢步走至阳台,推开窗户,清新

冷冽的空气扑面而来,让人心清神淡,怡然自得。雨已经停了,但见窗外树木棵棵挺

立,精神抖擞;近处原野,未成熟的庄稼绿意葱茏,青翠宜人;远处横亘的嵯峨山肌

理明媚,格外清新,给人以无限遐思。

——杨宸《秋晨》

老师:杨宸这段文字以空间为序,由近及远,依序描写了窗外树木、近处原野、远处嵯峨山,像是一幅层次分明,远近景相映衬的水墨画。

部编版八上第三单元写作教学设计

第四关、动静结合

?美文欣赏】

例1:

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素湍”即为白色的急流, “绿潭”则是碧绿的深水,“回清”回旋的清波,而“倒影”又为倒影着山石林木的影子,“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动静交叉,有张有弛;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

例2

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肥。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的漂在那里。我曾在某一本诗话上读到两句诗:"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

——季羡林《清塘荷韵》

在捕捉自然景象的时候,作者把"动"的感受融和到"静"的景物中。在池塘畔,四周静得人们可尽情地吮吸缕缕的清香,即使一片莲瓣落入绿肥红艳的水中,也未打破宁静,真静得出奇!这就是智者与自然的对话,是心灵与自然的交融。

?写作秘籍】

先静后动是规律,动静结合有灵性。

一味绘静,则呆板;一味写动,则嘈杂。

自然万物,有的相对静止,有的不断变化。因此,描写景物,既要写出静止时的优美景色,又要写出运动变化的动态美,静态与动态搭配,形态与姿态配合,写活写动,景物才能笔笔生辉,形象起来。

写这类文章,一般是先采取静态描写,然后再根据事件的发展和需要,进行动态描写。这样写,文章才会灵动起来,既有生命,又有灵性。

?习作展示】

秋天,虽然一些娇嫩的花儿枯萎了、凋谢了,但那菊花却迎着灿烂的阳光,肆意怒放。黄的似锦、白的如雪、紫的像霞。那一棵泼泼洒洒,像龙飞凤舞;这一朵热热烈烈,像节日焰火;那一株晶莹美丽,像精致的珊瑚;这一枚丝丝缕缕,如飘扬的发丝。一阵微风吹过,朵朵菊花又似摇曳着精美的裙摆,优雅又婀娜地起舞,让人目不暇接,不知看那一朵才好。

——惠勇蕾《我爱秋天》

老师:惠勇蕾笔下的菊花,既有色之缤纷,又有形之多姿;既有静态描摹,又有动态描写,生动优美,灵动鲜活。

总结语:

本节课我们以通关升级的方式学习描写景物,请牢记我们的写作秘籍:

抓住特征细描绘,笔下景物有神韵。

听触嗅味多感官,立体展示全方位。

写之有序条理清,重点突出层次明。

先静后动是规律,动静结合有灵性。

人的一生,就是一段永不返程的旅途。比目的更重要的是沿途的风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林一天地,一水一乾坤。且让我们边行走,边记录,写出属于你自己的山川林海、四季风光。

?优秀习作】

我爱冬天

耿佳敏

盼到了,终于盼到了,冬天来了。

冬爷爷迈着缓慢而沉重的步子来了,他像是在担心我们生他的气,还为我们带来了好多好多礼物。

看呀!他为小草盖上了洁白的羽绒被,给树姑娘穿上了晶莹的白纱裙,给房屋盖上了一顶温暖的白线帽,为远山带来了量身定做的一套雪白的狐皮大衣。放眼望去,玉树琼枝、粉妆玉砌,大地上充满了诗情画意,好一个洁白无瑕的世界!

当然,和蔼可亲的冬爷爷也给人们带来了礼物-----漫天雪花。雪花像美丽的舞蹈家,在天空中轻盈地翩翩起舞;又像冬爷爷派出的使者,温柔地告诉人们冬天到了,忙了一年了,该休息休息了。

上学路上,我伸出手,接住一朵雪花,仔细观察了一番。小雪花共有六个瓣,是一个个透明的小冰晶,如同玉屑琼渣一般,又精美又可爱,只是一忽儿就化了。路上满是松软的雪花,踩上去咯吱咯吱作响,有趣极了!

到了学校,就听见孩子们欢乐的叫喊声。下课了,一群群孩子在操场上堆雪人、打雪仗,衣服上、头发上、手套上,到处都沾满了雪,他们也不在意,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玩得开心极了。我跑出教室,立即加入到打雪仗的行列中。我迅速团了一个雪球,可是这雪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故意跟我过不去似的,偏偏团不紧,可能是雪太蓬松的缘故吧!还没等我团完,一个老大的雪球向我飞来,我哪里来得及躲,雪球不偏不倚正好砸在我头上。我猛地抬起头只见同桌在一旁诡笑。不用多说一定是他!我抓起一把雪向他扔去,他哪里肯吃亏,又来反击我了。上课铃响了,同学们才依依不舍地回到教室。

望着窗外飘飘扬扬的雪花,我不禁想起一句农谚:"瑞雪兆丰年"。这场大雪来得很及时,一定会给明年的小麦带来丰收。

我爱冬天,因为冬有着冷若冰山的严峻,长天一色的苍茫,更有着包容万物的慈悲,无私馈赠的慷慨。

早春生机勃发,盛夏激情热烈,金秋收获累累,我却独爱这昭示希望的寒冬。

部编版八上第三单元写作教学设计

校园一景

王美琪

我在张家坳学校就读已经七年了,在这七年里,我每天基本就是上学,上课,下课,放学,真的好不惬意。

我最喜欢的就是校园的风景,要说校园的风景,那真是别具一番风味。树木郁郁葱葱,绿草青青翠翠,繁花芬芳馥郁。一到夏天,我就特别喜欢走在操场上深吸一口气,好轻松的感觉。

要说校园风景哪处最好,唯有刚进校门,左右两旁那两片小花园,从远处看,绿草丛生,用石砖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真有点“曲径通幽处,squo;校园squo;花木深”的意境。

右边的花园,地面长满了如茵如绒的绿草,还有一棵高大的棕榈树,伸展着大蒲扇一般的叶子。棕榈树前面是一排茂盛的月季花,从春到秋,娇美的月季花次第绽放、繁花似锦。说实话,好多同学都喜欢去里面摘月季花,但是我从来都不想进去,因为我不忍心去踩踏那些青翠欲滴的小草儿。

左侧的小花园里有垂杨婀娜,修竹挺拔,青葱可人。顺着弯弯曲曲的小路走进去,在一丛茂竹的掩映下,静卧着一块粗糙的大石头,上面镌刻着“笃行”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一到春天,这个花园里的那棵小桃树,就开满了桃花,树上仿佛落下了一层绮丽的红霞,树下仿佛铺就了一层粉红的轻纱。花儿芬芳馥郁,好多蝴蝶和蜜蜂都被她那娇艳的花朵和清新的香气所迷惑,上下飞舞,不忍离去。好多小朋友下课之后都喜欢去那里去那里嬉戏,闻一闻花香,捡一捡花瓣,发一发呆,说一说悄悄话,我也不例外。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花甜丝丝的。我觉得这就是最美好的境界了。

还有花园后挺拔的松树,它是那么的高大,那么的精神,无论春夏秋冬,都直直的伫立在那里,像守卫边疆的战士们一样。

校园里的风景虽然不是最美丽、最雄伟的风景,但绝对是我最值得回忆的珍宝,它陪伴我度过最美好的少年时光。

校园风景,永驻我心。

写景物的作文范文篇3

学情分析:农村学生,尤其是七年级学生,作文基础较差,知识积淀不够,语感不强,书面表达欠缺,作文平铺直叙。七年级第一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是写景的经典美文,本单元的写作活动为“走进四季,我心中的美景”,据此我决定从景物描写入手布置一次作文:家乡的秋天。我知道,初学写景作文,学生会觉得无话可说,无物可写,或是心中有景却无法表达。农村学生少有机会游览名山大川,但却置身于绿色的自然环境中,山水树木是他们最熟悉不过的了。如果指导得法,一定会比平时有所超越。

设计说明:《课程标准》指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新意的表达。”本课题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感观,让他们耳听、手动、心想。结合季节环境,引导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汲取相关的语文知识和艺术营养,学会借鉴、模仿、创新,学以至用。学会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景物,表达感情。以读促写是语文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用心感受,一定能触发他们的灵感和激情。

教学目标:1、初步学习写景的方法,能运用多种感观和修辞手法描写景物。

2、通过写景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抓住景物特征和多种修辞方法写景。

课前准备:观察校园秋景和家乡秋景。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营造学习氛围,体会古人对不同景物的描绘,学习和积累古诗写景的名句)

1、多媒体出示下列几句古诗: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孤舟衰笠翁,独钓寒江雪。

提问:以上几句古诗各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2、导入:在作家眼里,春有春的妩媚,夏有夏的热情,秋有秋的魅力,冬有冬的神奇。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面对名山大川,四时美景,挥笔写下了精美的篇章,他们的创意、笔法都值得我们玩味揣摩、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观察和描写景物。

3、出示课题:如何进行景物描写

二、学生互动(检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情况,激活课堂,提高赏析能力)

1、多媒体出示下列语段描写,要求学生从修辞、语言方面进行品评。

深秋到了,今天早晨我走进空旷的校园,一阵冷风吹来,让人感到一阵凉意。秋天的校园别有一番风彩。绿化带的树依旧那么翠绿迷人,它们随风摇动,好象在向你招手,欢迎你的到来。一些不知名的花儿竞相开放,招来了蝴蝶在那儿翩翩起舞。跑道上的一些树开始飘飘落叶……

2、检查几天前布置的任务:以组为单位观察校园秋景,并将其用文字描述出来,小组共同协商,将其修改到最好。

3、每组选一名代表朗读自己的作品。

4、交叉评价:他们描写了哪些景物?怎样描写的?用词恰当吗?

三、合作探究(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学习描写方法)

1、学生朗读品味《春》中描写春风春雨的段落

讨论:作者抓住春风春雨的什么特点?用什么方法描写景物的?

学生交流发言后教师总结:①调动多种感观(视觉、触觉、嗅觉、听觉)。②动用多种修辞手法。

2、什么是描写?(多媒体出示)

它是指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文字,对人、景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刻画的一种表达方式。

3、景物描写的方法有哪些?(多媒体出示)

①抓住景物的特征(形状、颜色、声音、气味)

②要观察细致,用词准确,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③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用心感受,因为“一切景语皆情语”)

补充:有些同学观察细致了,但找不到语言来描述。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阅读、多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丰富词汇,炼词炼句。

四、美文欣赏:《家乡的秋天》(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赏析和描写)

本文抓住了家乡秋天的哪些景物来写的?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品味练笔:(能力迁移)

1、多媒体出示几幅秋景的画面,学生认真观察,试选取其中自己的一幅进行描写。写好后进行交流。

2、品味下列写景的句子。

看到:所有结满籽粒和果实的植物都谦逊地向大地低头,因为是大地养育了它们。

听到:晴朗的天空中传来阵阵大雁的叫声,它们是在商量南飞的路线吧!

闻到:累累果实飘散缕缕清香,醉倒了如蝴蝶般飘落的黄叶。

触到: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它是最纯净的,凉爽地轻轻掠过了脸颊。

六、总结,布置作文(学以至用)

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写景,那么请同学们回去后认真观察自己家乡的秋天,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触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用我们学过的方法,用心灵去感悟,写出家乡最美的风景。

板书设计:景物描写方法 按一定的顺序,适当引用诗句

抓住景物特征(形、色、味)

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方法

调动各种感观

融情于景

反思:通过这堂作文课,一些平时作文较差的学生也有内容可写,而且还有条理。平时写作好的学生还真写得不错。可见,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需要教师精心投入,耐心引导。教师要设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兴趣,作文题材要贴近他们的生活,他们才会写出有真情的文章。但是我们的学生由于基础差,受地域条件的限制,思维还是很单一,未能产生更好的联想和想象。很多学生语言缺乏精炼和生动,今后在阅读上还要加强。

写景物的作文范文篇4

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摘录课标相关内容)

①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②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③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④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2.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感情丰富,对待生活热情积极,审美观正在形成。美丽的景色,漂亮的服饰,形象气质好的明星等等,都能吸引他们的注意。不过,他们的观察能力还不够完善,欣赏角度比较单一,知识积淀不够,语感不强,书面表达欠缺,觉得无话可说,无物可写,心中有景却无法表达,或是描绘的景物角度单一,缺乏生动形象的美感。但是他们置身于绿色的自然环境中,山水树木是最熟悉不过的了。如果指导得法,一定会比平时有所超越。本堂作文课就是要教学生学会描写景物。

3.教材分析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自然山水,或清幽, 或雄奇,或秀丽,均显造化之妙。深入其中,总能让人流连忘返,引起无限的情思。本单元为自然山水单元,是写景的经典美文,从长江三峡高猿长啸,到苏轼与故友共赏明月淡雅;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到“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返”,奇异的自然山水,总能让人流连忘返,引起无限情思。阅读这类作品,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描写景物,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调动所有感官多角度观察景物的习惯。

2.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地描绘景物的方法,提高写景的能力。

3. 在写作与交流评改中感受自然的美好,培养亲近自然的习惯和热爱自然的情感,提高审美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1. 培养学生观察景物的方法。

2. 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细致地描绘景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1: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景物。

评价任务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评价任务3:通过交流与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读与评的过程中体会写景的方法,提高写景的能力。

评价任务4:描写景物时恰当地融入情感。

?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东升的旭日,斑驳的树荫,陡峭的山峰,潺潺的小溪,水底的游鱼……世间万物,千姿百态,四季景色,美不胜收。多少文人墨客,面对名山大川,四时美景,挥笔写下了精美的篇章,他们的创意、笔法都值得我们玩味揣摩。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观察和描写景物。

二、方法导引

观察事物,要运用感官。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舌头尝,用鼻子嗅……调动身上所有的感官来感知事物,了解事物的特点。

1.朗读品味《春》中描写春风春雨的段落。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讨论:作者抓住春风春雨的什么特点?用什么方法描写景物的?

学生交流发言:

①调动多种感官(视觉、触觉、嗅觉、听觉)。(春风图:作者借助多个感官,如触觉、嗅觉、听觉等,将春风和煦温暖的特点都描绘了出来。)

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拟人、比喻、排比等)。(春雨图: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抓住春雨“细”“密”“亮”的特点,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进行描写。)

2.展示《三峡》中写春冬之景的一段文字。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学生朗读,合作探究:这段文字如何将三峡“春冬之时”“良多趣味”的特点写出来的?

引导学生总结:

①静态与动态相结合;

②俯视与仰视相结合;

③近观与远望相结合。

3.展示《雨的四季》中的有关段落。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

啊,雨,我的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

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学生朗读,品味探究:这篇文章为什么能够感染人心?

作者在描绘雨景时融入了自己对雨的感受,这种感受感染了读者。春雨驱走冬天,改变世界的姿容;夏雨热烈而粗犷;秋雨端庄而又沉静,使人静谧、怀想、动情;冬雨自然、平静、给人特殊的温暖。作者用极富情感的描写,既展示了四季的雨的客观特征,又主观地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和内涵,使它们更有生命气息,更有感染力。

结论:

描写景物时恰当地融入情感,能使客观的景物鲜活起来,更具有感染人心的力量。我们在作文中赋予景物不同内涵,融入我们的情感,相信我们的作品会更有感染力。

4.思考归纳:景物描写的方法有哪些?

总结:

①调动多种感官,抓住景物的特征(形状、颜色、声音、气味)。

②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多角度描写。

③写景还要注意融入情感,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用心感受,因为“一切景语皆情语”)

补充:有些同学观察细致了,但找不到语言来描述。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阅读、多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丰富词汇,炼词炼句。

三、小试牛??

对同学们来说,最熟悉的地方莫过于校园了。想一想,你所在的校园有什么风景?校园里的风景有什么独特之处?围绕“校园一景”写一个片段。300字以内。

1.写作指导

细致观察校园景物,根据下列问题构思:

①校园中哪一处景色让你最难忘?

②观察此处景色,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嗅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

③哪些景物是静态的?哪些景物是动态的?高处、远处有哪些景物?低处、近处又有什么?

④身临此景,你心中涌现了怎样的情感?

?思维导图】

2.学生写作

提示:

①“校园一景”,意味着不能面面俱到,而是要选取校园的一个局部进行细致具体的描写。

②除了描写景物外,还可以写一写师生在其中的活动,展现出校园景色的特点。

③写作时可按一定顺序,例如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等。

3.学生小组交流,互评与修改(有没有抓住景物的特征,有没有从多个角度写景,有没有融入感情),进一步体会写景的方法,提高写景的能力和审美情趣。

4.推荐分享,作品展示

5.教师点评

结语:

景物描写是一种综合的语言艺术。各种手法综合运用,才能成就一段具体生动的景物描写。我们写作实践,预先全面考虑,再灵活运用,细致修改,才能点石成金。

四、实战演练

课后,请同学们两题任选一题写作:

1.你留意过自家窗外的景物吗?或许是车水马龙的道路,或许是花木茂盛的园圃,或许是小伙伴们玩耍的场地……以《窗外》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2.“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致。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季节,以《我爱________季》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附:【板书设计】

学习描写景物

多种感官,抓住特征

多种修辞方法、多角度描写

融入情感

教学反思: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以四幅美丽的景物图片导入,首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学生带入将要学习的内容当中;随后又用已学过的课文《春》《三峡》《雨的四季》中的三段文字引导学生学习写景的方法;掌握方法之后,让学生小试牛刀写一个小片断,在学生写、议、评、展的过程中,再进一步领会、熟悉描写景物的方法;最后,再布置一篇课外写景的大作文,让学生再行巩固课内学到的方法。从总体上来看,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兴致盎然、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基本上掌握了从多个角度去观察、从多个角度去写景、抓住景物的特征、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顺利完成了学习目标。

不足之处是,课堂上给的写作时间和展示时间太少,很多学生的作品没得到展示,只能在课后点评。作文课重在多练笔,以后课堂上要多留时间给学生写作和展示。

写景物的作文范文篇5

悄悄地、静静的……春姑娘的脚步近了,一片欣欣然的景象,生机勃勃的新生命悄然声息的从树枝间抽出来,河水奔腾着向前……

那些小草,那么绿油油的小草们,正在努力着生长着,他们沐浴着阳光,春雨滋润着他们,太阳温暖着他们,生长成了一片绿的海洋!瞧!那而一棵棵竹笋正静静地生根发芽,拔地而起,不畏风雨,成了一棵棵笔直的竹子世界,一刻不倒挺拔在那而。看那!花朵们早都迫不及待的从泥土里钻出来,争先恐后的竞相开放,一个接一个的开花,露出粉红的小肚皮、纤细的腿,得到只人们的爱宠,好不一片生机勃勃、热闹非凡的新景象、美丽得新画卷!

早春二月,一副快活的新场景。一只只大雁由南方飞来,一群群可爱的生灵们在天空中无拘无束的翱翔,加入了这烂漫无比的春天,好不快活,接着,那群小机灵鬼就勤劳着忙着去筑巢了。看啊!俗话说的好,沙暖睡鸳鸯,没错,一群群鸳鸯妹妹们正懒洋洋得在沙堆里悠闲的趴着、呼呼大睡起来。再看看那片森林,一只只可爱的小蜜熊们正慢吞吞的树上跳下来,他们有的在聊天,有的在线散的散步,有的在吃着甜甜的蜂蜜!真是个既快活有热闹的大场面!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没错!一群群小孩们正坐在教室焦急的等待着,叮铃铃!放学铃声一响,一群小孩子们就像小鸟们冲出教室,他们飞快的回家拿着风筝,在狂风时,放上他们一片片花花绿绿得风筝。蜈蚣的、小白兔的……看!我的风筝最高,有个小孩叫道。那些风筝寄托着他们的梦,飞向天空,自由风翔。

春天是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我爱春天!

写景物的作文范文篇6

我爱你,大连。

“大海,大海,是我生活的地方……”每当听到这首歌,我就会停下手头的事,静静地听,让这优美的旋律在心里荡漾。因为歌里唱的是我的家乡——大连。

我去过很多地方,比如上海、北京、香港、澳门、海南……但是我觉得没有一个地方能比得上我的家乡——大连。

大连是一座海滨城市,也是一座绿色城市。蓝色和绿色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我喜欢大连的大海。每年夏天,大连人都会来到海边乘凉游泳。蓝色的海水给我家的感觉,白色的浪花给我妈的感觉,而大海上飞舞的小鱼、海带、海鸥给我的感觉是伴侣。因此,我最喜欢在海里游泳。大连的海让人痴迷,所以大连的绿让人陶醉。我非常喜欢大连的绿色。无论是走在路上还是坐在车里,一排排的树和一片片的草,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绿色的仙境。

大连以它的许多大广场而闻名,但我最喜欢的是友谊广场。因为广场中央有一个大水晶球。它重117吨,直径15米。周围是3120镀膜玻璃。球内有7852盏彩灯。夜幕降临,水晶球可以变成红、黄、绿光,效果十分迷人。

大连,我的家乡,你是最美丽的。据说中国是地图上的大公鸡,大连在公鸡的嘴上。相信公鸡的嘴会越来越好看!我爱你,大连。

写景物的作文范文篇7

春暖风轻的季节,山上的桃花,热热闹闹地开了。

在故乡,桃花被当作幸福美满、吉祥喜庆的象征,所以春天里但凡拜神的日子,乡亲们都喜欢折下一两枝桃花,点缀在供品上。

父亲很喜欢桃花,记得小时候,山上桃花盛开时,他常常忙中偷闲,带着我上山去观赏。桃花在枝头春意盎然,父亲流连忘返其中,他是个喜欢读书的人,那时节,我想他肯定是掉进陶渊明描绘的桃花源中去了。而我当时少不更事,不明白所谓的桃花源,心里只想着:漂亮的桃花什么时候才能结成桃子!

父亲在桃树下恋恋难舍,最终下山的时候,忍不住折了几枝含苞未放的桃花,回家养在花瓶里。我每一天做完功课,都要去看看那几枝桃花。我不止一次地问父亲:桃花养在瓶里,能养多久父亲笑着说:“你别小瞧它,它生命力可旺盛着呢。”

我怕它枯萎,每一天都要细心翼翼地去看它好几回。这一看就看了半个月,花儿才渐渐地凋落,桃花的花期算是长的了。

有一年春天,父亲又在山上折了几枝桃花回家,那些桃花大部分含苞未放,仅有几朵是已盛开的。父亲将桃花插养在瓶子里,我照例每一天都去瞧它,当它还在山上的时候,我盼望它快结成桃子,可一旦它养在瓶里的时候,我只盼望着它不要过早枯萎。一天,我惊觉有一朵正要凋落的花儿,竟然结出一颗小小的桃子!这太令人惊奇了,插养在瓶里的桃花,它居然会结果!我跑到父亲面前,兴奋地将这奇迹告诉他,父亲解释说:“可能是在山上的时候,已有蜜蜂为它传过花粉了。”

很多年过去了,我不再是当初那个黄毛小丫头,早已离开了父亲的庇护,离开了那个春天一到,山上就开满桃花的村庄。如今的我飘泊在外,独自应对人生的风风雨雨。

桃红又见一年春,身在他乡的我,格外地想念故乡,想念我的父亲,更加想念那山上开得绚烂的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