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可以把实践中的主观感受用文字书写下来的重要文体,优秀的心得体会一定是我们通过认真思考后写出的,下面是365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多读书心得体会优秀5篇,感谢您的参阅。
多读书心得体会篇1
2月11日,我又一次观赏了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的美国影片《乱世佳人》。记得上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在十年以前,在中原文化宫和几位朋友一起看的,虽然十多年过去了,可在我的心中,对这部影片的喜爱却是有增无减。喜欢它,是因为喜欢影片中的女主人公斯佳丽(由好莱坞著名影星费雯丽扮演),更是因为自己喜欢读《飘》这部小说。
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的小说《飘》自1936年问世以来,就受到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人们喜欢它不仅是因为故事中美丽女主人公斯佳丽,还有它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也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位读者,它把人们带到那战火硝烟的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斯佳丽是美国南部一位庄园主的女儿,原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梦想能嫁给她心爱的阿希礼,然而美国南北战争的战争不仅粉碎了她的梦想,而且使她两次成为寡妇,生活上一落千丈,面对残破的家园和巨大的困难,她没有倒下,而是勇敢地站起来亲自种地,并想方设法让家人过得更好。读了这部小说打动读者的不但是她的美丽,还有她的坚韧和顽强的生活态度。当然故事还塑造了其他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如拥有绅士风度而又脆弱的庄园主儿子阿希礼,善良大度的玫兰妮,亦邪亦正的瑞德?巴特勒船长……等等。小说还展现了规模宏大的南北战争场面。
读这本书,让人仿佛进行了一次异国旅行,对人生又有了新的认识。
多读书心得体会篇2
我国的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中,我最喜欢的是施耐庵的《水浒传》这部书。
?水浒传》写了一场包括各个阶层百姓在内的武装斗争,这场斗争的起因是乱自上作,大批英雄豪杰报国无门,聚集梁山,最后尽忠殉义。这本书里有一百零八位英雄,他们先后与朝廷势不两立,和朝廷做抗争。他们不怕困难,不惧牺牲。特别在《梁山英雄舍命平叛乱》这一回,梁山英雄被招安,在路上,一百零八将只剩下三十六位了,因为在路上要捉方腊、徐宁、宣赞等人,发生了一次次的争斗,牺牲了很多的人。李俊、童威、童猛等人各奔东西,只剩下一部人又被奸细害死了。
这一百零八将里面我最喜欢混江龙李俊。他是一位水军头领,能在水里呆很长时间,而且游泳速度非常快,这就是我喜欢他的原因。他曾立了不少功劳,比如他用他的水下功夫,多次将敌军头领捉住;又多次从水里进攻,来个趁其不备,消灭敌人。可是后来,他不愿意做官,就和童威、童猛去了他们刚结拜的兄弟费保处,从此逍遥自在。
?水浒传》真是一本好书。那一百零八位英雄为了除掉朝庭败类,与他们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每次故事不论胜利与失败都很精彩。吴用的超人智慧,宋江的领导才能,还有大家的英勇表现,让梁山这支队伍逐渐壮大起来,可是因为宋江的一次招安,让这支队伍变得七零八落。如果没有那次招安,那他们就能除掉奸细,大获全胜了。
读了这本书我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历史,这的确是一本非常耐人寻味的书。
多读书心得体会篇3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不是用一两句话就可以概括的,而我从中学到的,也不是短短一篇文字就可以完全写出的。我想,每个看过这本书的老师,也跟我有一样的体会。但是现在,我主要想对陶行知先生关于师范生的一些文章,发表一点自己的想法。
是的,师范学院的学生,就是要学会改变,在学校里面一直学习的,就是怎样从一个学生,变成一个先生。上大学的时候,我们学习的,都是教书的方法,都是怎样教别人学习的方法。但是,作为一个老师来说,我们应该先去研究一些学习的方法,先研究一下,怎样才能变成一个好的学生,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篇》中《师范生的第一变变孙悟空》就是这样告诉我的。只有先知道怎样做一个好学生,才能培养出来许多好学生。可是为什么是变成孙悟空呢?文章中,陶行知先生指出,孙悟空有目的、有远虑、有理想,它是抱着一种目的去拜师的。这无形之中就是告诉了我们如何做一个好学生。
做一个好学生,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在老师的心目中,自己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好学生。杨校长就经常跟我们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先生。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目的,我们要根据他的目的,他的性格,来研究对他应该是采取怎样的措施。我们学校的很多老师老师,对于这点都把握得很好,值得我去学习,他们对于每一个学生都很细心,去研究他们的思想,不仅做他们的师长,更重要的是去做他们的朋友。他们兢兢业业的工作,对学生爱护有加,他们的这些精神,值得我这个初生之犊好好学习。
陶行知先生的《师范生的第二变变孩子》一文,正是告诉我,要想真正管理好一个班级,就要融入这个班集体,和每一个学生一样,知道学生在想什么,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就像于顺华老师那样,他所教的班级,三年来,没有一个学生掉队,没有一个学生离开。这样的老师,不正是和同学们融入一体,把每一个同学都当成是自己的朋友。记得有次改卷,正好和于老师一组,他一边改卷,一边还在想着该给学生讲些什么,还想着学了这么久了,考了这么久了,再给学生们做什么练习,他们只会更累更辛苦。他正是一个知道如何变成孩子的老师。
这个暑假,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就一直在我的脑海中徘徊,对我个人来说,这是一次思想的升华,他的思想,在我以后的人生旅途中,将会是一份永远无法用尽的财富。
多读书心得体会篇4
歌德这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安奈特.l.布鲁肖的《给教师的101条推荐》捧读此书,给我很多收获,带给我教学上许多推荐,在原先教学中的许多疑虑一下烟消云散,里面收入了101个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有教师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课堂上意外发生后的随想,有转变观念的体会,有关爱孩子的收获。
读着书中的故事,我不由联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类似的状况,我会如故事中老师一样对待如此的学生吗?当意外发生时,当学生的行为已经超越了底线,我会如何呢?我会和故事中的老师一样一笑了之,灵活的对付,还是会大发雷霆,以自己的威严压载学生个性的闪现?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经在慢慢转变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最为可亲的朋友。
读过此书,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章节:不要放下任何一个孩子。
其中讲到“优秀的老师,让差生变好,让好生更优秀。学生失败的同时,我们也失败了。”反省自己,我所教的班里差生较多,每次上课他们都会思想开小差,跟不上进度,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了我的眼中钉,肉中刺,轻者无视他们的存在,重者惩罚他们,此刻想来感到很惭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都有自己的分工,自己的生存方式,何必强求十指一样长呢?我们作为教师,不是只培养参天大树,而是让每朵小花都开得灿烂。他爱音乐,就让他成为一名音乐家;他爱美术,就让他成为一名小画家。那样,我们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了一切学生。
多读书心得体会篇5
今天我读了《稻草人》这本书,书的作者是作家叶圣陶。这本书里有许多篇丰富多彩的故事,每一篇故事,都有深刻的寓意,让我颇有感触。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就是《稻草人》。
农村的孩子大多见过稻草人,它们一般是用稻草做的,被插在田间地头,用来驱赶麻雀等。而在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稻草人,它既不能走,不能说,也不能动,和现实生活中的稻草人似乎没有什么区别。不同的是,故事中的稻草人有思想,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一心想帮助世上所有受苦受难的人,可惜他心有余而力不足。
正是它的所见所思,向我们展示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恰到好处地反映了社会上统治阶级剥削老百姓,甚至将他们逼上绝路的悲惨现实。
稻草人的主人是个年迈的老太太。眼看庄稼会有好收成,她很高兴,可是稻子的天敌——一种蛾子在稻叶上安了家,丰收是无望了。稻草人想到主人,心如刀割,她多想告诉老太太,可他不会说话;稻草人还看到了一个渔妇和一个病重的孩子。稻草人想给孩子一些温暖和帮助,但他只能一动不动地站着;一位妇女想投河自尽。稻草人想去阻止她轻生,但却什么也做不了……最后,稻草人倒下了!它恨自己无能,不能帮助他人,深深自责,因为伤心而心碎了。
我想,对于稻草人来说,面对这一幕幕的凄凉简直就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呀!在它的心里有急,有怨,有恨,有惭愧,世间的痛苦压得它喘不过气来,它所做的努力却得不到任何效果。这真让人揪心!其实我认为,《稻草人》里面还是有一点光明的,那就是稻草人那颗善良的心,在无边的黑暗里像宝石一样发光!虽然无力,但星星点点的聚集总会撑起一片光明。叶圣陶爷爷一定在想:倘若这个最善良、最可怜的稻草人能唤起人们心底的善良,那我们终究还是有希望的。是啊,他自己又何尝不想解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呢?只可惜自己也像个稻草人有心却无力……
稻草人的精神是多么崇高!他时时为别人着想!如果他有能力改变这世间不幸的一切,那该有多好啊!我们要学习稻草人的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奉献一点爱,即使我们的力量很微薄,聚集起来也会是一股巨大的力量。让冷被暖融化,那样,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