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中生活学习,大家对于作文一定也有了自己的写作方法,认真梳理好相关的写作框架,我们才能将作文写得更出色,66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国文化传统作文优质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文化传统作文篇1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多种多样:家家户户庆团圆的中秋节,端午节,还有登高望远的九九重阳节。今天,我就说说春节吧!
每年春节家家户户不仅要贴窗花,都要放鞭炮!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从前有个叫年的怪兽,每年大年三十就来到村子里来危害村民。村民大惊失色,吓得魂飞魄散,却什么办法也没有,只有躲一天是一天,因为年它可以吃掉村子里所有人,搞得村子里人心惶惶。有一年,这个叫年的怪兽又来了,天渐渐黑了,村民吓得逃到了山林里,可是有一位大胆的老人点起火堆,火熊熊烧起,火堆就要灭时,突然一个小孩找到竹节扔进火堆,当年要吃人时,突然火堆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年吓得狼狈得逃走了。年虽然不来了,但人们怕它来,就这样,过年放鞭炮的习俗就这样形成了。
春节的时候,旱晨爸爸用胶水把春联贴到大门上面和两边,上面贴横批。姐姐把福字倒贴在门口,就是预示着福的倒来。
晚上,放完鞭炮,该吃年夜饭了,妈妈从厨房间里端出我喜欢吃的'鱼肉,鱼肉表示年年有余,除了鱼,还有红烧排骨,糖醋里脊,可乐鸡翅,丰盛的年夜饭开始了,我们一边吃饭,一边举杯彼此祝福。开始发红包了,奶奶说“只要你们好好学习,除了红包还有别的奖励,发完了压岁钱,我们准时打开电视机,看春节联欢晚会,那美妙的歌曲使人陶醉,那精彩的相声小品,使人哄堂大笑……
我爱过春节,这就是美好的春节习俗,如果每天都这样,那简直是太棒了!我要努力学习,希望每年学习都棒棒的,每年都更上一层楼。
中国文化传统作文篇2
我在电视里看到过外国有喝下午茶的习惯,也想试一试。
今天,妈妈正好出去买东西,她让我待在家里。我干什么好呢?对了,喝个下午茶。于是,我把一张小桌子收拾干净,铺上一块漂亮的桌布,还在周围放了几把小椅子。接着我拿出奶茶、饼干、糖果等食物放在桌子上。然后打开音响,放着《友谊地久天长》的英文歌。气氛“制造”好了,我还把窗帘拉上了。
我做完这一切时,已到了四点。差不多是喝下午茶时间。于是,我准备“开餐”。可又觉得少了点东西。哦,一个人喝下午茶寂寞了点。于是我把两个最心爱的洋娃娃拿出来。一个是用红头发扎成马尾辫的,穿牛仔衣牛仔裤的洋娃娃,我把她放在了紫色的椅子上。另一个金黄色长发,穿着一条花裙子的洋娃娃被我放在黄色的椅子上。弄好后,我便坐在一张蓝色椅子上,手里各拿着奶茶和饼干,闭上双眼。脑海里慢慢地浮现出这一幕来,我和两个长得特像我的洋娃娃的外国朋友一起喝下午茶,还边喝边聊天……我沉浸在美梦之中,突然想到了妈妈,妈妈天天那么辛苦,该和妈妈一起分享这份快乐,于是,我开始了等待。一会儿门开了。是妈妈回来了。妈妈拿着买了的东西,看着正发呆的我,笑着说:“我一路回来在想你在家干吗,原来在享受呢。”我笑着说:“是呀,我在等你喝下午茶呢。”妈妈听了哈哈大笑,坐在了我的对面的一张红色椅子上。
我和妈妈美美地喝了一顿下午茶。
中国文化传统作文篇3
书,一种意境。茶,一种品位。我不知道为何人们总喜欢在写书的时候,带上茶。也许,是一种相似的魂让它们走到了一起。
我喜欢在冬日暖阳的书桌前,品一口茶,读一卷书。享受那伴随着书中一丝淡淡的忧伤,细细品味茶的苦涩与甘醇。
书,是一种世界。茶,是一种来自心灵的感应。每一本书,都是作者所创作的世界,每一种茶,都蕴含着来自种茶人心灵的寄托。
书,是一种具有多样性的东西。伴随着每本书,所表达的意境,所展现的故事,都是不同的。茶也不例外。每一种茶,都是不同的,每一种茶,都带着不同的人,不同的手,所赐予的生命,所给予的心情。
不知你有没有在意过流水的声音,那水流所拥有的清幽与宁静,是人心所能达到的极致。每一种茶的品质,与和它结合的水有着重要的关系,也与品茶的人有着重要的联系。书的质量,既与作者的文笔、品质有关,又与读书的人有关。
而现在,书与茶的知己是极少的。与它们真正能够建立心灵上沟通的知己也是难能可贵的。在如今,尘世中的诱惑与霓虹,蒙蔽了世人的双眼,再难找到一个李白,一个苏轼。再难找到一个如同水那样的人。
书如水,能洗涤人的心灵,茶本源于水,也就包含了水所拥有之品性。于是,带着一丝心中的苦涩,我继续在这美好的日子里读书、品茶……
中国文化传统作文篇4
春节,“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彻云霄,人们有的走亲访友,有的欢聚在一起吃吃喝喝,热闹极了。不过在我的“小电脑”里,最有趣的要数大年初一夜晚放烟火了。
那一天夜晚,我们刚吃过晚饭,外面就响起了烟火爆竹的声音,震耳欲聋。于是,我也毫不犹豫地搬出了“大导弹”。老爸拿出一个打火机点燃了导火线。只听“嘘”的一声响,一条巨龙窜上了天空,可是它没有游多久就迅速地消失了,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啊;紧接着,一位好看的花仙子飞上了天空,她慢慢地洒下一片片金色的花瓣,那花瓣纷纷扬扬地落下来,煞是好看。正当我们看得如痴似呆时,她没了踪影。老天爷呀老天爷,它为什么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们呢?
我们的烟火放完了,于是就欣赏起别人的烟火来。一位邻居小弟弟拿着一根长筒烟火,只听“砰”的一声,一团烟火蹦上了天空,一只雪白的小兔子不知道从哪里跳了出来;接着又出来了一个孙悟空的头像,真是奇怪;最终一响的时候,天空出现了“万事如意”四个字,我不禁拍手叫好!正看得高兴,旁边又来了祖孙两位,爷爷抱着可爱的小娃娃正在放烟火。只听见“砰砰”两声,无数的小星星闪烁在天空中了,不一会儿还出现了一串字,仔细一看,是“一帆风顺”!呵呵,真是有趣。这些形态各异、五彩缤纷的烟火把漆黑的夜晚点缀得真好看啊!
中国文化传统作文篇5
风筝是一种中华传统文化,下面听听我的介绍吧!
风筝源于春秋时代,至今已有20xx余年。相传“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就是说,墨子研究了三年,终于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这只木鸟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鸢”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至东汉期间,蔡伦发明造纸术后,民间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最早的风筝并不是玩具,而是用于军事、通讯上。唐代晚期,因为有人在风筝上加入了琴弦,风一吹,就发出像古筝那样的声音,于是就有了“风筝”的叫法。
山东潍坊是我国著名的风筝之都,那里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国际风筝节,可热闹了。
我还知道风筝是怎么做的呢!首先准备好工具:浆糊,纸、刀,用的材料是:竹篾,纱纸条,马拉纸。
先将竹篾浸水,令竹篾软身,再用刀将竹篾破开,约三份之一粗度,然后修半形,因为稍后要将竹篾贴在马拉纸上,如果太粗,竹篾会拉破纸张,同时竹篾太粗,纱纸条就贴不稳。将修好的竹篾裁成两条长短适当的长度,约为(16吋及23吋)。下一步,就将马拉纸裁成一个四方,长约24吋,马拉纸是一种非常粗糙的纸张,最适合作风筝。
此时就可以将竹篾贴在纸上,但要记住,将长长的竹篾,用纱纸扎在短的三份之一,然后慢慢屈曲,直至长竹篾两端触到纸的对角之上将它贴好。
最后一步就将风筝的尾巴贴在风筝的下方,较好线与风筝的角度后,就可起放。风筝的尾巴是平衡风筝的主要工具,当风筝乘风而上之时,如果一方较重,风筝就会偏向这方,而尾巴最好比较长,因为越长就会有一个重量令风筝头部升起,使全身受风,平衡了斜的一方。风筝的丝线可以用牛皮线,棉线,玻璃线等线辘可分圆线辘及排辘将线扎在风筝上,要成一斜角。
看了上面的介绍,你是否对风筝有了许多了解呢?你也去做一做吧,非常有趣的哦!
中国文化传统作文篇6
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与中华传统文化携手。在不少作文里,作者们为中华民族永不改变的传统文化拼命呐喊,竭力控诉着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漠视。我与中华传统文化携手。在我国传统节日里,我“遥望”古代诗句而感慨。传统文化在我的脑海里似乎已转化成了一串串饮食文化的符码,为我品尝中华“小吃”划定了时间表,我津津有味的咀嚼着传统文化的结晶,我不论在什么时候,都察觉得到它的存在。正月十五元宵节,我知道吃汤圆的时候又到了。“汤圆呢?今天可是元宵节啊!”餐桌上的面包既让我惊讶又让我纳闷。汤圆汤圆,就是一大家子人要团团圆圆的意思。传统文化在不同的节日里,用不同的东西告诉我们。它没有消失,就像大家春节一家要团聚在一起,吃着年饭。
不同的人用它们不同的眼光看待它,它的重要性也随之改变。传统文化不仅是流动时间的凝固剂,更是民族个性的烙印。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用自己的个性情感,仿佛群体无意识般地充实着传统文化。内敛含蓄,善良仁义,乐观信赖,天人合一……这是一种纯粹的情感,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洗礼一路走来,不同时代的人们赋予了它不同的形式,有的至今为人们所熟知,有的已湮没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中,而现在的我们,尽管奋力追溯着一切传统文化的习俗,争相效仿,但同时并存的,却是日渐冷漠的人情,有的人可以为了工作利益而挤压出更多的时间,却从不为自己的亲友,家人甚至是自己的心灵留一点空间。渐渐地,他们看不见世间的大象,听不到世间的大音,他们与传统文化分手,他们与人间真情绝缘。我们回忆着传统文化,那我们何时能回味传统文化呢?莎士比亚曾经说过:我们所谓的玫瑰,如果换一个名字,不也一样芳香吗?传统文化需要我们的传承,但花谢了无关紧要,我们所必须做的!
中国文化传统作文篇7
中华传统文化有独特魅力,总那么使人着迷,吸引了无数的人:诗词读着儒雅,昆曲听得沉醉,对联用得巧妙……我们都有责任传承属于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而我与传统文化的紧密接触,是一段在淡墨浓墨,点染河山中的难忘故事。
七岁那年,我第一次接触到了国画。爷爷对国画情有独钟,每次都手把手教我国画。我那时不懂事,总觉得画画这种东西谁还不会?便总想挣脱爷爷的大手“任意妄为”。爷爷也不恼,依旧慈祥温和地告诉我:国画的精髓便是静和谦,每一笔都是静与动的中和。我那时当然不懂,只是之后安分了许多,在爷爷苍老与温暖的手中,体会着运笔的温和与缓急,静下心来。
后来,我长大了些,爷爷更苍老了,而他与我最难忘的联系,仍是国画。爷爷八十大寿时,我亲自画了一幅红海棠送他。看着那笔墨,我才发现国画的红是隆重而不轻浮的,绿是沉静而不黯淡的,恰如那红海棠静绽芳华。这幅画装裱后一直放在爷爷的卧室里,将庄重与沉静的魂带入我和每一位家人的心灵。
小学将毕业,我仍成长着,国画也算我的一技之长了。一次艺术节我报了国画,却因没有时间,直接将过去我的得意之作中的一幅交了上去,却并未得奖。爷爷听后教训我:国画虽古,也是有人格的,不准被人侵犯它的尊严。再好的画技,若没有认真的灵魂作支撑,便是黔驴技穷,也不尊重自己。我在这一次教训中领悟,国画也有作为高雅艺术的尊严,从此我不再轻慢,在任何事上都认真对待,尊人尊己。
而在去年暑假,爷爷过世的消息却突然传来,让我几近心碎。我独自坐在屋子里,看着墙上挂满的我成长的痕迹,它们都有爷爷爱的影子。我又想起了那静静绽放的海棠,此刻它定还将美留于笔纸,静静展现它的美吧?它随时都是孤独的侠客,人间的仙子,它的情怀挥之不去。我突然明白了爷爷的用意,国画的美是永恒的,它用爱感染我,于笔墨间教我谦和,教我沉静,教我庄重,教我正直。这些,都在将我培养成一个真正内外兼修的中国人!经历人生沧桑的爷爷,明白这笔墨丹青的真谛,而我,也通过这明白了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不论何时,我都应将国画的魂,将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传承下去,因为这,也是每一个有爱有灵魂的中国人的心愿……
世事变迁,唯有一个民族最本真的文化之美能传承下去。也许丹青背后无关你我他,无关发生了什么,总能让我们受真善美的熏陶,自发做些什么。这就是我与国画,与传统文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