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5篇

时间:2023-01-25 作者:Lonesome

认真制定一份教案,促使接下来的教学工作顺利,教案是教师为了更有力把握知识点事先拟订的书面文稿,以下是365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数学教案5篇

小学数学教案篇1

学情分析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本节课是学生在认识了圆锥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圆锥高的概念仍是本节课学习的一个重要知识储备,因而有必要在复习阶段利用直观教具通过切、摸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透彻。学生分组操作时,肯定能借助倒水(或沙子)的实验,亲身感受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间的3倍关系。但是他们不易发现隐藏在实验中的等底等高的这一条件,这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个盲点。为凸现这一条件,可借助体积关系不是3倍的实验器材,引导学生经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层层逼近的过程,进行深度信息加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孕伏

1.(电脑出示一个透明的圆锥)仔细观察,圆锥有哪些主要特征呢?

2.复习高的概念。

(1)什么叫圆锥的高?

(2)请一位同学上来指出用橡皮泥制作的圆锥体模型的高。(提供刀片、橡皮泥模型等,帮助学生进行操作)

评析:

圆锥特征的复习简明扼要。圆锥高的复习颇具新意,通过动手操作,从而使抽象的高具体化、形象化。

二、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1. 电脑呈现出动画情境(伴图配音)。

夏天,森林里闷热极了,小动物们都热得喘不过气来。一只小白兔去动物超市购物,在冷饮专柜熊伯伯那儿买了一个圆柱形的雪糕。这一切都被躲在一旁的狐狸看见了,它也去熊伯伯的专柜里买了一个圆锥形的雪糕。小白兔刚张开嘴,满头大汗的狐狸拿着一个圆锥形的雪糕一溜烟跑了过来。(图中圆柱形和圆锥形的雪糕是等底等高的。)

2. 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

问题一:狐狸贪婪地问:小白兔,用我手中的雪糕跟你换一个,怎么样?(如果这时小白兔和狐狸换了雪糕,你觉得小白兔有没有上当?)

问题二:(动画演示)狐狸手上又多了一个同样大小的圆锥形雪糕。(小白兔这时和狐狸换雪糕,你觉得公平吗?)

问题三:如果你是森林中的小白兔,狐狸手中的圆锥形雪糕有几个时,你才肯与它交换?(把你的想法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再向全班同学汇报)

过渡:小白兔究竟跟狐狸怎样交换才公平合理呢?学习了圆锥的体积后,就会弄明白这个问题。

评析: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教师在引入新知时,创设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情境,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学生在判断公平与不公平中蕴涵了对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体积关系的猜想,他们在这一情境中敢猜想、要猜想、乐猜想,在猜想中交流,在交流中感悟,自然地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从而引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强烈欲望。

三、自主探索,操作实验

下面,请同学们利用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分组操作,自己发现屏幕上的圆柱与圆锥体积间的关系,解决电脑博士给我们提出的问题。

出示思考题:

(1)通过实验,你们发现圆柱的体积和圆锥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2)你们的小组是怎样进行实验的?

1. 小组实验。

小学数学教案篇2

设计说明

本节课复习的是百分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常见的百分率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基础之一。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有如下特点:

1.创设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复习百分数的意义。

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地给学生营造一个生活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索新知。复习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并在列表对比中,明确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2.巧用图示,有序地复习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备受关注,因为它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考过程,把知识要点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有序地复习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时,结合学生的回答,把三者之间互化的方法用图示表示出来,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并轻松掌握三者之间的互化方法以及相互间的可逆关系。

3.重视迁移,培养学生类推的能力。

根据百分数与分数的密切关系,百分数问题在解题思路和方法上与分数基本相同这一特点,联系分数知识复习、理解百分数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使学生能够正确解答百分数问题。这样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沟通分数、百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情境激趣

(出示课件)一件绒衣的成分如下:

羊绒:14.8%

超细羊毛:73.5%

天丝:11.7%

读出这件绒衣成分的相关数据,并说出这些数据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情境,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复习热情,为高效复习作铺垫。

⊙复习百分数的相关知识

1.复习百分数的意义。

(1)什么叫百分数?它的意义是什么?(板书:百分数)

(像14.8%、73.5%、11.7%…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2)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有什么不同?

(结合学生的回答,用课件展示,列表对比)

百分数

分数

意义

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1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区别

百分数通常只是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

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又可以表示一个具体数量。

联系

百分数可以看作分母为100的特殊分数。

2.复习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

(1)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是什么?

①小数与分数的互化方法。(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

②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方法。(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

③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方法。(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

(2)巩固练习。

①把下面各数化成百分数。

0.625= 0.2= 0.6= 3=

②把下面的分数化成百分数。

= = =

③把下面的百分数化成小数或整数。

42%= 108%= 5.4%= 200%=

3.复习百分数应用题。

(1)复习常见的百分率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116页12题)

取小麦500 g,烘干后,还有428 g。计算出这种小麦的烘干率和含水率。

烘干率=×100%

含水率=×100%

(解决问题,然后复习其他常见的百分率)

(2)复习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课件出示教材113页3题第(3)、(4)、(5)小题]

①一件衬衣原价125元,现在降价20%。现在售价是多少元?[125×(1-20%)=100(元)]

②一件衬衣降价20%后,售价为100元。这件衬衣原价是多少元?[100÷(1-20%)=125(元)]

③一件衬衣售价为100元,一条长裤的价钱是这件衬衣的150%,这条长裤的价钱又是一双皮鞋的。这双皮鞋售价是多少元?

长裤:100×150%=150(元)

皮鞋:150÷=180(元)

(3)小结。

解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解题思路与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一样:单位“1”已知,求比较量用乘法计算;单位“1”未知,求单位“1”用除法计算。

设计意图:在系统复习百分数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复习应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解题方法,使学生利用百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114页5题。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都进一步理解了哪些知识?

⊙布置作业

教材116页13题。

板书设计

百分数(一)

1.百分数的意义

2.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

3.百分数应用题

小学数学教案篇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3册《快乐的动物》。在整节课中运用做、说、练三个主要环节,探究 有关等分与除法之间的知识。

课时目的:

1、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感受倍的含义,使学生逐步体会倍与等分之间的联系。

2、在理解倍含义的基础上,会用除法算式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倍与等分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学生每人10个彩色小圆片,白纸一组8张;挂图1幅;动物数只;幻灯片若干;奖品若干。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创设情境:

(过渡语言):(放音乐)春天,气候温暖,动物王国欢聚!森林中的许多小动物都来到

河边玩耍!它们是谁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提示:展示挂图。

(过渡语言):谁来介绍一下?在什么地方?都有谁?它们有多少只各在做什么事情?a同

学你来。(能说完整话吗?)

(评析语言:)(你成功了!回答得棒极了!)我们现在来填填已知条件的数量是多少!

谁来试一试!h同学你胆子大一些!试试看!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把每种动物的只数填在方格里。

鸭□只 小松鼠□只孔雀□只

猴子□只小鸟□只 小鸡□只

(用惊喜的语气肯定,我们大家向他学习!)

(反思):这一个环节,遵循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物

王国欢聚、许多小动物都来到河边玩耍为题,这时学生都乐于玩耍。在探究性学习里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让学生感觉非常有趣,在一种兴奋、积极的心态下学习数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二、探究性学习

1、体会除法与等分活动的联系

(过渡语言:)玩耍既轻松又愉快是很好玩,现在我们边看他们玩耍边学习数学好吗?你能

用学过的知识来提数学问题吗?(请其他同学口答)回答妙极了!

(教学语言:)现在我们来学习新的知识---用除法解决的问题!请同学们分别用圆片代表猴 子、小鸭,摆出它们的数量。

猴子:○○○

小鸭:○○○ ○○○

(讲解语言:)现在我们按3只一组,在小鸭右边的圆片图上圈一圈。注意观察:6只小鸭里面有(多少)份3只小猴那么多。(订正:2个)

(教学语言:)请再好好想想!想一想上面分的过程和结果用算式怎么表示,A同学你来一说:

板书:63=2

(评析语言:)猴子有3只,小鸭有6只,按每3只为一组,通过在小鸭的数量上圈一圈,

我们发现6只小鸭里面有(2)份3只小猴那么多。因此,我们可以说小鸭的只数是小猴只数的2倍,

用算式表示就是63=2。

板书:小鸭只数是小猴只数的(2)倍。

(讲解语言:)现在要注意的是倍不是单位名称,得数2后面不要写倍字。

(反思):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

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学生不再作为知识

的接收者,被动学习,而是能与教师一样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带着自己的兴趣、需要与客观世界

对话,从而使学习与探究统一。

2、做一做,生生互动

每个小组发一张表。(小组活动)(评出这节课听得最认真、发言最积极的同学以及合作最好的小组。分别奖励小红花、小红旗。)

教学语言:请同学们注意,现在要求前后桌合作,用手中○代表,摆出松鼠、小鸡的数量;

过渡语言:然后圈一圈,观察8只小鸡里面有( )份2只小松鼠那么多;最后,填空列

式。

小鸡的只数是小松鼠的( )倍。

□○□=□

教学语言:B同学你来回答。

(小结性语言:每2只一组,8只小鸡里面有4份2只小松鼠那么多,所以小鸡的只数是小松

鼠的4倍。)

(反思):可惜这里没有留多一点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比如你问我答、我问你答。

3、说一说,师生、生生互动

实物投影出示问题。

小结性语言:我们通过前面的应用题的练习知道了这样的应用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份另一个数那么多?用除法来计算!下面我们再来看下面的几道应用

题;教师读题一遍。

(1)鸭子数是松鼠的( )倍。 □○□=□

(2)猴子数是孔雀的( )倍。 □○□=□

(3)你还能提出什么除法问题?

教学语言: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活动,争取每位同学都来说说是怎么想的?有困难的同学别泄

气,先用学具摆一摆,再说一说;

(讲解语言)然后推荐一名同学说一说!(你回答得棒极了,哪组还有更好的?)

(反思):这个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活动,争取每位同学都来

说说是怎么想的?;如果采用以小组为单位活动、汇报的形式,让学生考教师、考学生;教师考学生等多样活动,学生的积极性会很高,活动面会更广,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

4、过渡语言:质疑:你还能提出什么用除法解决的问题?

学生口头提问,教师板书:

小鸭的只数是小松鼠的( )倍。

小鸟的只数是小鸭的( )倍。

小鸟的只数是小猴的( )倍。

教学语言:现在我们来看问题口答,D同学你说一说用算式怎么表示。

三、课时练习。

1、教学语言:翻开教科书p47找到练一练第1题。

老鼠数是小猫的□倍。 蜻蜓数是蝴蝶的□倍。

□○□=□ □○□=□

教学语言:⑴先自己仔细看第一图和第二图,通过看图你知道了这道题告诉了我们什么条件,要

求的是什么?

⑵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同学呢就用学具画一画,圈一圈。

⑶评析语言:

2、 教学语言:现在找到练一练的第2题。

淘气的身高是机灵狗的□倍。

□○□=□

教学语言:⑴先自己仔细观察图,通过看图你知道了这道题说了什么条件,要求的是什么?

⑵独立填空列式。

⑶评析语言:用8个小圆片代表淘气有8个南瓜那么高,用3个小圆片代表机灵狗有3个南瓜那么

高。~~~

3、教学语言:找出练一练第3题。

讲解语言:气象组调查了近日来的天气情况,见下表。

⑴下雨□天,晴天□天,多云□天。

⑵晴天的天数是下鱼的□倍。

⑶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①独立完成。

②组内口头提出问题,并口头解答。

四、课堂评价。

评出这节课听得最认真、发言最积极的同学以及合作最好的小组。分别奖励小红花。

反思):在评价中采用,教师评、学生评,评个人、评集体等多种评价方式,也是想达到对学

生的一个促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由于课前就强调了最后要奖励小红花,所以,整节课学生的秩序井然有序,即使在活动中也没有出现混乱状态。

五、课堂小结。

小结性语言:今天,我们学习了新的一种除法应用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想求??

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那么多?所以用除法来计算!好了以后我们又多了一个本领,就是提出用除

法解决的问题并学会了解决。

五、(附)板书设计:

快乐的动物

1、小鸭只数是小猴只数的( )倍?

( 想:6只小鸭里面有(多少)个3只小猴那么多?)

□○□=□

2、小鸡的只数是小松鼠的( )倍?

(想:8只小鸡里面有(多少)个2只小松鼠那么多?)

□○□=□

小学数学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认真审题,正确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法:

自主探究法

学法:

合作学习法

教学用具:

挂图、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都喜欢玩什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公园玩,好吗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出示自学指导

1、自学课本第54页内容

2、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再给同桌讲一讲;

3、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问题!

三、反馈交流

1、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2、谁愿意解决她刚才提出的问题

3、重点讲解一道乘法题:

例如:3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

12×3=36(元)

4、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小组交流、组际解疑)

四、精讲点拨

结合学生自学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加以点拨。

五、当堂训练:(小黑板出示)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12×3

12×4

12×5

2、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12×5 18×3 15×6 27×3 43×3

(组内检查、全体交流)

六、总结

小学数学教案篇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8页。

教学案例

师:说一个你最喜欢的100以内的数,并说说为什么?

生1:我喜欢60,因为我们班有60位小朋友。

生2:我喜欢7,因为我今年7岁了。

(老师把学生说的数字一一写在黑板上。)

师:大家说了这么多喜欢的数字。那么,你们能不能选择+其中的两个数字组成一道加法或减法算式?能的话将它写在卡片上。

(把学生编好的算式卡片贴到黑板上。)师:看着一黑板乱七八糟的卡片,你现在最想对它们做什么?谁愿意帮这个忙?

生1:给它们分类。

生2:按顺序排一排。

师:小组内讨论一下,按什么顺序排?理由是什么?

组1:我们组认为按得数大小排比较好。

组2:我们组认为按计算方法排比较合理。

组3:我们组同意2号组的意见。我们还把加法计算题分成两类:一类是进位加法,一类是不进位加法;还把减法计算题也分成两类:一类是退位减法,一类是不退位减法。

师:说得真好!就请你上来帮老师来归归类。

师: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道题说说你怎么算出来的?

生1:我来说进位加法36+8。我是这样想的,先把8分成4和4,先算36+4得40,再算40+4等于44。

生2:30+58,先算30加50得80,再算80加8等于88。

生3:95—40,先算90减40得50,再算50加5等于55。

师:每个同学都有自己最好的方法,真了不起。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

教学反思:

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条件。这个课例就本着这一理念为指导,创设了一个个“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说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字,并用卡片写下自己所编的算式题;小组讨论分类的标准、依据,各自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开放思维空间,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还可以改善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做学问”的素养。本节课,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