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是为了帮助我们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写教学反思我们找出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下面是365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口语交际,教学反思5篇,感谢您的参阅。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篇1
今天上了口语交际一,交流的话题是景观的奇特之处。考虑到我们的学生大多为进城务工子弟,见识比较少,备课前,我担心这一课非常难上,第一担心学生说不出什么,第二担心学生不知道怎么说。于是在备课的时候,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一是把主题定为我印象中最美的景物。二是搜寻自己的回忆,也来说一说我心目中最美的地方。
一开课,我就把主题亮出来,我让孩子们读:我印象中最美的景物。接着,我让孩子们闭上眼睛,仔细回忆。过了一会儿,李贵升同学举手了,他的答案让我惊喜。他说他印象中最美的'景物是日落,我没想到小小年纪的他这么会从生活中发现美,马上随机表扬了他。之后同学们开始活跃了,纷纷说出了自己印象中最美的景物。有山,有水,有雪景,有家乡的景色等。趁着孩子们反应热烈,我试机说了我心目中最美的景物,并出示了图片。一看到图片,孩子们全都哇的一声,我知道他们直观感受到美了。接着我出示了一段文字,美美地把我心目中最美的景物表达了出来。
阳朔的遇龙河,有着蓝得空灵的天空,白得像棉花糖一样的云朵,清澈见底的水,形态各异的山。映衬着蓝天白云,环绕着青山绿水,遇龙河美得就像一幅画。
伴着和煦的阳光,迎着轻轻的风,撑一支竹筏,在遇龙河逆流而上,仿佛置身大自然美丽的山水画卷。弯腰,掬一汪清水,那天空,那山,那水,清晰地倒映在水底,一切都那么和谐,那么自然,让你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浑然天成。
接下来到了展示部分,我让学生说出为什么觉得这个地方最美,美在哪里。我要求学生学着我的样子去描述,可以实说景物是什么样的,也可以说游览感受。有了教师的引导,学生说景物美的时候,不再只是一个劲地只会说很美,很好玩,而是会说一些具体的景物或者感受了。比如颜诗文说夜晚的珠江很美,在五颜六色的灯光照耀下,珠江的水仿佛给人一种神秘莫测之感。微风一吹,水好像皱起了眉头,有了动感,美极了。这让我想到昨天我们学的一副对联“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想不到她马上学以致用,真不错。还有说长隆欢乐世界的,比喻句一串一串的,还有说荷花池的,突出了池的美与好玩。因为昨天我没有布置孩子们准备口语交际,所以今天课堂上的一切都是当堂想的。虽然孩子们稚嫩的话语,还不那么有文采,但是能初步感受到美了,这节课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希望在接下来的习作一,他们能把美具体生动写下来,不是像三年级那样初略写,而是能写得具体,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通过这节课,我反思口语交际课,主题非常重要,要选择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有话可说的点让学生展开教学,并为习作准铺垫。二是老师的下水文很重要,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去说,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也参与了学习,学习热情自然比较高涨。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篇2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口语交际中的内容。
我在设计本节口语交际课时,首先烦恼的是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毕竟“文化”是个很大的范畴,“传统”又是个很抽象的词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专门找时间向孩子们简单介绍了一下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并把抽象的传统文化分成了五类,分别是传统节日、传统服饰、传统艺术、神话故事、传统美食,让孩子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项进行探究,并且自己推举组长、副组长,定时交流。由于选择传统美食的同学人数太多,又不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拆散他们,于是干脆分成两个传统美食组。
这节课如果上成常规课,在一节课内进行所有的内容,孩子们的认识会很肤浅,停留在表面,效果就出不来。我上网查找了一下资料,觉得这次口语交际课可以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来进行。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如何指导学生整理搜集到的信息,如何有条理,有感情地向别人解说就成了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建议每个学习小组要定时交流,把交流到的资料整合成成幻灯片,根据幻灯片的先后进行解说。幻灯片的使用,无疑是给孩子一个说话思路,交流起来就更有条理了,同时也锻炼了他们小组合作的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为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交际活动,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才能,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都交给孩子们,由孩子自己去邀请别人提问,进行解说,或者邀请别的孩子进行补充发言,老师退居幕后,偶尔点拨一下。本节口语交际课,课前准备花了较长的时间,但三年级的孩子毕竟年纪尚小,口语交际上还是会存在不够自信、说话不够条理等地方,这就要求上课的老师要创设较为轻松地氛围,多鼓励、多引导孩子去说、去交流。有时孩子说得不够完整,教师也要通过适当提问的方式鼓励他说完整,在这方面我还要更加努力。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篇3
习作要求:
仔细观察这组漫画,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和同学交流交流。如果你还看到过其他发人深思的漫画,也可以带到班上介绍给大家。然后根据自己介绍的漫画写一篇习作。写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如,可以直接写漫画给自己带来的启示;也可以根据画意编一个故事,让读故事的人自己去体会漫画的含义。(教材在习作要求前面编排了一组四幅图的漫画,大意是:垃圾箱前被人丢了很多垃圾。小男孩看到了,去写了一幅“离文明只差一步”的字样贴在了垃圾箱上,以此来指责乱丢垃圾的人,提示人们要讲究文明,不要乱丢垃圾。与此同时,一个小女孩也看到了这种情况,她弯下腰将丢在垃圾箱外面的赃物一点一点捡进了垃圾箱。漫画通过两个小孩的对比,讽刺了某些人“光说不做”的现象,其实人们对待现实问题应该从我做起,从解决问题做起,而不应该停留于喊口号。)
教材分析:这是一次看图想象作文训练。但是,跟过去学生接触过的看图作文相比所不同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读漫画。孩子们是否会读漫画呢?如果对“漫画”这种艺术形式不了解,学生的习作就会打折扣。
教学设计理念:
根据孩子们喜欢漫画的心理特点,将本次习作与研究漫画、了解漫画、推荐漫画结合在一起,使写作成为学生感兴趣和活动的重要工具。
教学活动流程设计:
第一步,漫画搜集剪贴。
在班上开展一次“把我最喜欢的漫画推荐给你”漫画推荐欣赏活动。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指导学生进行漫画搜集、剪贴──让学生从自己能够找到的各类报纸、书籍杂志上面,搜集自己喜欢的漫画,把它们剪贴下来。对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剪贴到的每一幅(组)漫画,都要认真分析思考:“漫画”画了一个什么的故事,告诉人们什么意思?
学生搜集到一些漫画以后,教师开始引导学生对这些漫画进行分类。先引导学生查阅资料,看漫画该怎么分类。然后,同学之间交流一下,综合大家的意见,想一想自己搜集的漫画怎么分类比较合理。然后,让学生按照类别,把搜集到的漫画贴在日记本上。每贴一幅,都要在下面标明类别、题目和作者。如果有时间(或者挤时间),还可以要求学生把漫画的`大意、表现出的意义、情趣和自己的思考些在下面。
第二步,漫画知识了解。
在学生自己剪贴了一些漫画后,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漫画与普通的绘画有什么区别?画家怎么给漫画进行分类?漫画可以给人们、给社会带来些什么?漫画跟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尽自己最大的可能,从自己能够找到的所有的资料中去了解。然后,班上以“我对漫画的了解”为主题,开一个交流会,各自交流自己的研究心得。
第三步,推荐你最喜欢的一幅漫画。
让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漫画向大家做推荐。可以是教材上给出的,也可以是自己搜集剪贴的。
作推荐准备的时候,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自己选择的漫画,想一想:漫画画的是什么内容?想象一下,这幅漫画表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能讲一讲这个故事吗?对这幅漫画你有怎样的想法?你为什么要向大家推荐这幅漫画?学生想好以后,可以先在小组内作交流,互相启发。
准备好以后,要求学生以“我最喜欢的一幅漫画”为题,先列个提纲,准备动笔把漫画的内容和自己的思考写下来。文章的提纲可以包括如下几个部分:介绍漫画的内容;由漫画想到的故事;自己看了这幅漫画产生的思考;向同学推荐这幅漫画的理由。
写的时候,可以通过具体的范例,提示学生:把漫画画面的内容、由这幅漫画想到的故事写得细致一些,让别人读了你的介绍就好像看到了这幅漫画,也因为你的介绍而喜欢上这幅漫画。
写完以后,让学生自己反复读一读,想一想:如果你自己是读者,读了这篇文章知道所推荐的这幅漫画上画了什么吗?了解了漫画所表现的故事是什么内容了吗?被这个故事感动、逗笑了吗?被作者的思考打动了吗?如果自己感觉哪里不满意,修改一下。然后,给要好的同学看一看,请他们提出意见和修改建议,再次修改。
教师批阅学生的习作,从上述几个方面再给以指导,引导学生再次修改。
修改完毕,全班举办一次以“把我最喜欢的漫画推荐给你”为主题的漫画作文展──把作文誊抄在稿纸上面(有条件的可以打印),漫画粘贴文章的前面。全班同学的习作都张贴或悬挂在墙上。同学们浏览,希望地得到这幅漫画的,就在下面签上自己的名字。如果有网络条件,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把文章发到网上,看一看点击率如何、有没有回复。
注意问题:
学生读漫画、理解漫画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所选择的漫画,对漫画本身的意图进行认真思考,做到比较准确地理解漫画表现得的主旨。如果漫画所表现的意义与现实的价值认识有冲突,也要先客观地认识漫画本身表达的意思,然后再谈自己的观点。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篇4
本次口语交际安排的是让学生介绍一件手工作品及其制作过程,旨在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是以听说能力为核心,包括交往能力在内的一种综合能力。小学生在入学之前已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口语交际教学要在学生已有的听说能力的基础上,规范学生的口头语文,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本节课的设计,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二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提出的要求,力求体现“互动”这一特点:在生生互动中激活思维,让学生获得平等交际的.权利,培养合作精神;在师生互动中转换角色,建立平等交流的交际平台;在群体互动中展示成果,培养创新精神。
首先谜语导入,在轻松自在的氛围中打开学生的话匣子,让他们敢说、乐说,为整节的练说创设了一个自在的环境。让小朋友捏橡皮泥,捏自己喜欢的作品,体验动手之乐,积极引导学生从中获取交际材料。学生在畅所欲言时离不开生活,凡是学生自己熟悉的、体会又深的活动,原来我的课堂上没有注意到孩子之间的互动性。平时的课堂,我只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忽略了其实生生间的互动也很重要。
低年级孩子的表达又是狗缺乏条理性,句式颠倒的情况是经常出现的。我们常说“童言无忌”,但随着孩子慢慢大了,他们变得越来越腼腆,也不愿意说。还有一些孩子自身就比较胆小、害羞,没有当众大胆、清楚表达的习惯,所以使得我们的口语交际课变得只是个别孩子的课堂。因此,我们平时教学时要多给孩子丰富的语言,让孩子能自我运用。因此在口语交际时,我们可以根据今天的主题适当的给孩子一些“词语”。使孩子们能根据这些主要的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让孩子们觉得原来我也可以!这样,同学们的思路打开了,做的手工丰富多彩,五花八门。
于是教师先示范说,然后在上课中引导孩子们把自己怎样构思、怎样做的过程的具体经过介绍给大家听,接着,再大家评(声音是否洪亮、叙说是否清楚完整。同时,对听的孩子也要求:认真倾听,及时提问题)。人家说的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为什么?作补充。引导他们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作品,尽情地介绍,注意自己的手、脚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然后因势利导,引导孩子们代表把自己制作的过程具体介绍出来,组织集体评价。同学们有了亲身经历,体验到动手之乐,交际时兴趣可高了,大部分小朋友语言朴实无华,字里行间流露出了真情实感。特别是被评到最佳巧手奖的同学的作品被贴在黑板上展览时,他们的心里是多么自豪呀!
口语交际是人们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表达情感的重要形式。而如何上好口语交际,仍需要我们的不断学习与探索。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篇5
新课标颁布后,“口语交际”成为新教材的一项教学内容。多年来在语文教学中,我都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训练,所研究的“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被确定为我校(“广西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学校)“校本教研”语文科的研究课题,在七年级新生的第一节语文课上,说话课的安排是必讲的内容。
下面谈谈我的口语交际活动教学的一些反思:
一、切合实际,确定目标
开学一周后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初步制定初中阶段的训练计划。目前所带的146班20xx年秋入学时生源分布较为集中(60%城区,15%厂矿,25%乡村),近半数学生在小学担任过班干部,语文基础较好,但真正上台讲话的'不多,课堂主动发言率不高。因此初步制定这样的三年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目标:
总要求:全员参与。
总目标: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提高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语文课程标准》
学年目标:
年级
目标
要求
七年级
“敢上台,敢说话。”
跟着教学进度每单元安排一节说话课,上学期班干部带头上台说话,三分钟左右,可以拿稿件,内容不限,健康就行。下学期,提出抽签轮流,脱稿说话,学生点评新要求
八年级
“想上台,想说话。”
开学初,在全班同学中征集活动方式及活动方案,教师写好“活动设计”,本学期“设计”附后。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以现任教班级(八年级上册)为例,本学期如期进行了六次口语交际(辩论赛)活动(见“记录表”)
口语交际活动记录表
组号
(抽签)
辩 题
(学生征集,抽签决定)
组 员(抽签组合)
结 果(胜方,最佳辩手)
1
胜者为王,
败者一定为寇吗?
正方: 曾子婷 黄梁晨
樊晓林 黄扬婷 叶展志
反方: 黄芷艺 周晨茜
白翔宇 陆 胜 吴书靖
2
“好马不吃回头草”
这个说法对吗?
正方: 玉映雪 黄振辉
黄 涛 覃志慧 覃岚芯
反方: 汤芷怡 谢明明
潘雪昕 覃皓明 唐 浩
3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哪个更重要?
正方: 韦思宇 谭雨璐
潘广宁 韦 胜 覃 栋
反方: 黄馨慰 黄苑瑜
韦 毅 覃智笈 卢覃楠
4
在初中阶段,家庭和
学校的影响哪个更大?
正方: 罗 绩 黄星威
唐秀翼 韦德祺 兰明明
反方: 蓝方舟 廖毅芳
卢昕雨 韦春花 兰慧慧
5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种说法对吗?
正方: 王春怡 陆铁文
陈 锐 覃鹏飞 蔡 璇
反方: 覃颖翔 唐榆婷
黄周玲 孔得民 杨照俊
6
“脸皮薄好”还是
“脸皮厚好”?
正方: 韦金杏 滕泰然
潘吴羲 韦宇偲 毛旭聪
反方: 覃 鑫 苏雅静
覃仟宇 覃紫依 罗 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学期进行的口语交际活动,均在全班同学中征集而来,“辩论赛”是学生最喜爱的活动方式,辩题是学生最感兴趣也最想弄明白的话题。人员组合、辩论话题、比赛顺序均抽签而定;评奖结果,当堂决出。这种“向生性”的情境创设,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有效激发他们的参与欲望和表现兴趣。
三、团队合作,以强带弱
虽然这个班七年级就开始正常的口语交际能力训练,但是中途有过两次班级学生调整,还有转学来的,约有四分之一的学生是没有上台说话经历的,第一次就来个“辩论赛”,实在为其所难。这就需要团队的合作,为了达到以强带弱目的,“自由辩论”不轮流,不限次数,但每个辩手都要说过话;“点评”先安排邻桌交流,巡视中有意识点拨不敢当众大声发言的学生,活动中注意多为他们提供讲话的机会,并多予正面鼓励。
四、听说互动,师生互动
每次上台辩论的学生只有十人,要达到全员参与“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提高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的要求和目标,必须重视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求助”、“点评”环节的设计就要求所有参与者是“听”和“说”的双重角色,并养成记录习惯。老师担任主持人并作总结性点评就要注意倾听,及时归纳学生说话的关键词,捕捉交流中出现的问题,充分发挥组织、引导及表率作用。听说互动,师生互动,让活动过程始终萦绕着热烈、文明、和谐的氛围。
五、存在问题,努力改进
学生说话中出现语病现象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评议、纠正,对说话时神态的表现力,语言的感染力,表达的说服力等技巧问题,还应加以适当点评、强调,为以后说话艺术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表达能力和说话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