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

时间:2024-12-10 作者:Animai

书写教案是教师有效传授知识的策略和方法集合,提前撰写教案,有助于我们明确教学目标,从而更好地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下面是365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从贺龙想出的办法中体会他的聪明才智,思考草帽计成功的几个重要因素。

2.通过对成语的理解,体会敌人麻痹大意、丑态百出的愚蠢。

3.学习用尽量少的文字概述草帽计。

4.认识生字9个,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板书“计”字。师:“计”什么意思?你能用“计”组词吗?你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特别善于运用“计”的人?(学生自由说。说多少不限制、不要求。)

2.板书:草帽。师:我们今天来学习《草帽计》。看到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学生提出的问题大致是“草帽计是谁想出来的?”“草帽计是什么?”“运用了草帽计,结果怎样?”“草帽计好在哪里?”等)

二、自学生字

1.提出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想想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字词和问题,准备质疑。检查自学情况。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出示词语:湘西 贵州 蒋介石 嗡嗡 侦察 葫芦山 土坊 匪军 丢盔弃甲

(指名读——齐读——比赛读——“开火车”读)

4.指导写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重点指导“州”、“匪”的.笔顺。)

5.在地图上找到“湘西”,“贵州”。你们对二万五千里长征有什么了解?

三、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

四、巩固练习

1.抄写词语,查字典了解课文中成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板书课题)昨天,大家针对课题提出了很多问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解决这些问题。(齐读课题)

2.首先,通过学习,你们认为“草帽计”是谁想出来的?

二、精读课文

1.了解故事起因。

(1)读课文1、2自然段,思考:贺龙根据哪些情况设下草帽计的?找出相关语句,用“________”划出来。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①哪些句子体现了当时天气炎热?(指名读——齐读)

②哪些句子体现了当时情况紧急?为什么要选择在平坦的场地丢草帽?

③贺龙看到这些情况,心里是怎么想的?用“贺龙看到_________ ,心想_________ 。”的句式说一说。

小结:面对天气的炎热,面对敌人的追击,贺龙不仅没有慌张,反而运筹帷幄,利用地形特点和敌人的心理想出了草帽计。

2.重点学习实施草帽计的经过。

(1)默读课文3、4段,小组交流:

①军为什么会中计?说明了什么?

②白军最后的结局怎样?文中哪些成语讽刺了白军的丑态?

(2)教师点拨:

①白匪先是晒得眼冒金花,后来是得意忘形,那么我们在朗读时应该注意什么?(指名读——评议——齐读)

②白军为什么会被自己的飞机轰炸?(男生读课文第4段)

③你能用尽量少的文字来概述一下草帽计吗?

④你觉得贺龙的草帽计“神”在哪里?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⑤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红军战士听到白军自相残杀的消息后,肯定有许多话想对贺龙说,会说些什么呢?

小结:贺龙在上有敌机、下有追兵的情况下,沉着冷静、及时应变的聪明智慧真值得我们学习。

三、拓展延伸

1.你知道贺龙用的计属于历史上“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吗?

2.讲历史上的“金蝉脱壳计”。

3.阅读《三十六计》。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处处、时时、慢慢”等词语在文中的作用。积累“撕心裂肺、死去活来、挣扎、呻吟”等描写病人痛苦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像华佗和抬汉子的人会有一番怎样的对话,再写下来。

3、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医华佗在行医中总结经验,反复试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华佗发明麻沸散的经过,感受华佗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优秀品质。

教学用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

媒体出示: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二、导入新课

1、我们学习12课,指名读,跟老师写课题,注意:“醉”左边西里面有一横。

2、齐读课题,读了后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

(1)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是谁?

(2)麻醉剂有什么作用?

(3)他是怎样发明的?等等。

3、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里。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初读课文媒体出示:勉强、凑巧、挣扎、大夫、折了腿、撕心裂肺出示图片,介绍:动手术的病人喝了这种药,便会昏昏入睡,手术结束后才慢慢苏醒。

出示:一千七百多年前,我国有一位的大夫叫华佗。由于他医术高超,被人们称为“神医”。

出示:“高超”泛红。初读课文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从文中找找答案。

正音,读准词语:勉强、凑巧、挣扎、折了腿、撕心裂肺

重点解决(1)、(2)问题

1、解释“麻醉剂”。课文中指的是什么?找找句子,再看看它对病人有什么作用?文中指麻沸散——一种中药麻醉剂。动手术的病人喝了这种药,便会昏昏入睡,手术结束后才慢慢苏醒。读句。

2、谁是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华佗)用书上的句子介绍华佗。

a、什么叫“高超”?能不能给它换一个词?

b、谁能变换一下句式再来介绍一下华佗?研读课文

出示:表格着(),华佗心想。出示:看着这醉汉,华佗沉思起来:如果有一种药,让病人吃下去,也像醉了一样,动手术不就没有痛苦了吗?

出示:华佗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他看到()。

出示:华佗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他看到()。又想起()。出示:第二次手术做完后,病人竟没有一点儿痛苦,人们十分惊讶。华佗也觉得很奇怪,就问抬汉子的人:“?”抬汉子的人回答道:“ 。”

出示:8、9小节的内容。出示:从此,华佗时时留心,处处搜集单方进行试验,终于合成了一种中药麻醉剂——麻沸散。动手术的病人喝了这种药,便会昏昏入睡,手术结束后才慢慢苏醒。

出示:这样,华佗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他的发明比外国早了一千多年。

出示:华佗,三国时,东汉沛国谯(今安徽毫州)人,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鼻祖”。华佗从小就喜欢读书,通晓各种经书和养生的学问。他立志以医救世,为民众解除病苦。华佗行医遍及很多地方,深受群众的爱戴。

三、研读课文

学习2—7小节

1、师过渡:作为一个“神医”,华佗也有深感不安的时候。课文向我们写了华佗两次动手术的过程,分别是:给小孩动手术、

2、给喝醉酒的汉子动手术(出示表格)。华佗在给这两个不同的病人做手术时分别看到什么?听到什么?结果怎么样?又想到什么?请你们静心读课文,并完成课后表格。手术看到听到想到给小孩割去毒疮乱蹦乱跳给跌折腿的醉汉做手术

4、读课文第四小节,完成练习。

(指导学生先用课文中的说法说,然后再换一个说法说。)

5、这句话是什么句?

(1)指导朗读。

(2)你能不能抓句子中关键词语提问?预设:沉思是什么意思?华佗沉思什么?他为什么会这样沉思?

(3)根据问题提出讨论。联系上下文,完成填空。(指导学生给“任人摆布”换个说法)

(4)华佗这样想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在前面的句式上加上:“又想起()。”

(5)从中看出华佗是个怎样的人?(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

7、师生合作读2—7小节。

8、展开想象,练习说话:当第二次手术做完以后,病人竟一点儿痛苦也没有,人们十分惊讶。想象一下,这时,华佗和抬汉子的人会有一番怎样的对话,练一练,说一说。 小结:前面我们通过读读句子、抓住重点词语提出问题及深入思考的方法理解了课文、体会到华佗是一个能为病人着想的、有良好医德的人。

学习8—9小节

1、华佗究竟是怎样发明麻醉剂的呢?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默读8、9小节,用学过的抓重点词语提出问题的方法先找出这句话中的重点词,然后根据词语提出问题,并设法解答。

2、先交流第8小节,根据学生交流,点出重点词语:时时、处处。

(1)华佗时时、处处搜集,这说明了什么?(写出华佗随时随地都注意观察,注意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2)说话练习:开动脑筋,想象华佗在发明麻醉剂时是怎样时时留心,处处搜集单方进行试验的?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

(3)“终于”这个词语说明了什么?(写出了这项发明是极不容易的,华佗为取得理想的效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交流第9小节

(1)根据学生交流,重点词语泛红。

(2)“第一个”“一千多年”等词语说明了什么?(说明麻沸撒是医学上的重大发明,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超前和发达、古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值得我们自豪。)

(3)齐读句子。(赞美、敬佩)

5、简单介绍华佗。

总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华佗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是因为他具有善于从最常见的和偶然的事件中发现问题并刻苦研究,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因为他具有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的好品质,他不愧是神医。希望大家努力学习,将来也能创造出一个个世界第一来,为国争光,为人类造福。

板书设计:

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华佗深感不安病孩痛得死去活来沉思醉汉任人摆布终于时时留心,处处搜集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泉城泉多,水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涌”、 “汇注”、“喷吐”、 “冒”这几个词分别怎样生动形象地写出泉水的流动。

教法学法:

引导探究 合作交流 讨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些你会吗?我们连连看。

昆明 羊城

广州 冰城

哈尔滨 石头城

济南 泉城

南京 春城

济南作为我们山东省的省会城市人们为什么称济南为“泉城”呢?

出示句子

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泉城》(板书课题)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检查生字识、写。

(1)出示学生预习设计第一题“认写”,组织学生认真观察生字的笔画、笔顺和结构。

检查学生对词语的认识和理解。

出示生词和词组:(重点强调加点的字)

晶莹剔透 秋雨潇潇 昼夜不息 济南 大约 占地

一亩见方 不断 悬崖 洞穴 往上冒 三堆白雪

(1)指名认读,齐读。

(2)指出不理解的词语,在全班交流解决。可让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

三、理清文章脉络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哪几小节具体介绍了济南的四大泉?你怎样给课文分段?

分小节指明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评议。

四、学习生字

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指导容易错的几个生字:约、悬、穴

描红书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美誉的济南,人们还另外送给了她一个美称——泉城(读课题)

说到泉城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今天,让我们走进泉城,近距离地感受一下泉城她那独有的魅力。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轻声地朗读第一自然段,济南的泉水给你留下了什么美好的印象?

交流

u 泉的美。

(1)(出示句子) 板书:美

“这些泉有的``````秋雨潇潇” 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个别读)真美!

① 你在哪儿见过白浪翻滚?(大海)从白浪翻滚中你体会到这泉水怎样?(大、有气势)

② (洁白的浪花上下滚动,不断地翻腾,多有气势呀!

③ 那你又见过晶莹剔透的东西吗?说说哪些东西是晶莹剔透的?(露珠、钻石、水晶、雨滴、水珠…)

④ 你又从晶莹剔透中体会到这泉是怎样的?(透明的,细腻的,纯净的'…)

⑤ 生动的比喻让你感受到泉水的什么美?

(板书:形态美。)

⑥ 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来向大家展现泉的形美吗? 指名朗读

(2)除了这形态美,如果你闭眼倾听,泉声也带给你别样的感受。(出示句子) “ 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自由读)

① 泉声带给你什么感觉?

② 你从哪儿感受到泉声的大?(点红“洪大”“虎啸狮吼”并体会意思)

③ 引读:这声音洪大,如同—(个别读) (虎啸狮吼)

④ 有的声音还很小呢,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 (秋雨潇潇)

⑤ 低细得如--(点红“低细”“秋雨潇潇”)(个别读)

⑥ 个别读,评价指导。

⑦ 看来,聆听着来自泉城的声音,也足以令人陶醉!(齐读)

(板书:声音美。)

(3)通过对这一段的学习,现在你对济南的泉水有什么印象?(泉多、泉美)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仔细体会一下泉水的美丽,神奇,把体会融于课文的朗读之中。

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泉的美丽让你们陶醉了。济南的泉,还有什么让你们感触颇深?

u 泉的多。 板书:多

(1)你从哪里体会到的?(“72泉”)

(2)济南泉水多如繁星,七十二泉只不过是其中著名的一部分而已。在这七十二泉中,又以“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最为著名。

三、学习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一)学习第五自然段“趵突泉”

过渡语

在泉城, 其中,趵突泉又被称为“天下第一泉”,名列七十二泉之首。它又有什么过人的魅力而获得此殊荣呢?让我们一起去“趵突泉”领略一下吧。

(出示文字)请大家以自己的方式读读第五自然段,感受趵突泉作为“天下第一泉”的魅力,在有关语句上圈圈画画。

谁来说说看,趵突泉有何魅力?

u 趵突泉“大” 从哪里感受到的? (点击“占了大半个”)

u 趵突泉泉水的“清”

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了泉水的“清”? (点击“很清”“清清楚楚”)

(2)(点击图片)哦,连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这泉水可真清啊。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指名——齐)

(3)如果当你面对的是一池清泉,你的内心会产生什么感觉? (美)是啊,泉水的清也是一种美,让我们在一齐读好这句话。齐读。

u 趵突泉的“美”

(1)(点击)“三堆白雪”图,你看到了什么?

(真的和雪一样白)(洁白无瑕,真美啊) 三股清泉犹如“三堆白雪”一般洁白美丽,谁能读好它?指名读。

趵突泉泉水的“多” 你从哪里感受到泉水的多?

(点击“比吊桶还粗”“冒”“三堆”)

(2) “咕嘟咕嘟”地从泉底往上冒,如同三堆白雪。这个 “冒”字,你能感受到泉水是怎样从泉眼中出来的吗?(老师做动作让学生体会“泉水出来速度的慢”) http:/

(3)让我们再把这句话读好,读出泉水的多,泉水的美。齐读。

(二)学习第二至第四自然段“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

趵突泉正是以“大”“清”“美”以及泉水的“多”成为了七十二泉之首。其实,其他的泉也各具特色。请你自己到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去欣赏欣赏,它们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自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自由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泉水。

l “珍珠泉”

(1)“泉水很清”——“清澈见底”

(2)“泉水很多”——“涌”(老师通过做动作让学生体会“泉水不但多而且流得快)与“冒”比较。

(3)“泉水很美”——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好像一串串珍珠。在阳光的映照下,那串珠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它们拎到了水面上来。

(景象真的很美,除了美,你还体会到什么?——神奇)

指名读——齐读。

l “五龙潭”

(1)“泉多”: (理解“汇注”——从各个方向汇集而来) 新课 标第 一 网

(周围还有“月牙泉、悬清泉、古温泉等,组成了五龙潭泉群。”)

l “黑虎泉”

(1)“泉水多”

(不断地喷吐出来,理解“喷吐”——泉水流量多而且流势猛。)与“珍珠泉、趵突泉”又不一样,(点击看图——这就是黑虎泉喷吐的景象。)

(“水声喧腾”——声音大,也是因为泉水多而且流得快、猛;“昼夜不息”——泉水的多。)

(三)做导游,介绍四大名泉

1、趵突泉、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是济南四大名泉,它们各具特色,各有各的魅力。刚才大家去游览了这四大名泉,对四大名泉肯定了解。现在,又有一批新的游客来到了济南,请你以导游的身份为他们介绍这四大名泉。(自由选择一个景点)

要求

(1)你要把你介绍的泉所处的位置向游客介绍清楚。

(2)要把泉水最大的特点介绍清楚,以便游客更好地了解。

2、上台介绍。(点击图片)下面的同学就是游客,你们一边看景一边听介绍。

3、拓展欣赏:刚才,我们一起跟着导游游览了济南四大名泉。他们只是济南泉水中的一小部分,大家还想不想去看看其他的泉水?(欣赏组图)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济南就是以泉水而享誉中外,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

2、齐读。

五、作业

请你为泉城写一条宣传语。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学会书写10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语言文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为什么要敬畏汉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方块字所营造出的神秘意境;感受诗歌中文字创造的奇迹;理解方块字的含藏不尽的意蕴。体会作者对中国语言文字热爱的感情。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认读生字词,教师准备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由文章题目入手,引发学生思考:“敬畏”是什么意思?“敬畏”是“敬重、畏惧”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

1、 默读课文,解决生字障碍。

2、 板书本课生词,了解学生认字的情况。

3、 理解词语。(能直接理解的,直接理解,不能直接理解的,借助工具书理解或读书联系上下文理解。)

告诫:警告劝戒。

积淀:积累、沉淀。

杳无人影:空旷辽远得不见人影。

意蕴:内在的意义、含义。

言简意赅:言语简单而意思概括。

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三、 熟读课文

采用形式多样的读书方法,让学生度自己喜欢的段落。锻炼学生的朗读水平。培养学生对本课的兴趣,但切忌越读越烦。

阅读方式可采取提问读,师范读,评价读,默读体会等方式。

(读出“追忆往事”、“敬重”、“畏惧”之感)

第二课时:

一、 深入课文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熟悉了课文,练习了朗读,明白了一些词的意思,同时我们也初步了解了“敬畏”一词的意思。再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出自己的对“字”的敬畏之情的。

1、小时候受大人的影响——“敬惜字纸”。(2、3)

关于“敬惜字纸”同学们可以阅读一下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材料。通过对课文及阅读材料的阅读,你对“敬惜字纸”有何理解?(古时候人们对字的敬重,崇拜同时也是对文化的敬重!对生命的.敬重。)带着这种敬重把这段话再读一便。师指导朗读。

2、小时候读《聊斋志异》的情景,初步感受方块字的神奇。(5)

我们祖国的方块字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个多么鲜活的生命啊!同学们你们在读书的时候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读书时你有没有过身临其境的感受?读什么书时,你是否也曾随着作者一起哭过?笑过?恐惧过或轻松过……(多指明说说)瞧!这就是方块字的神奇之处哇!让我们再来深入体会作者的这句感慨吧:“方块字啊,你不是神仙,用得好,你也具有呼风唤雨的本领啊。”

3、回忆自己读古诗的经历,感受方块字创造出的奇迹。(6、7)

多么神奇的方块字啊!它记录女歌唱家月光下不绝如缕的歌唱,那声音凄婉苍凉,从一个世纪“响到”到另一个世纪,余音依然在字里行间萦绕,没有消散。这是什么?这是生命的延续,它承载的是女歌唱家的灵魂啊!

指名读最后一句。

4、谈自己对中国文字的认识。(8)

联系全篇内容和自己的学习实际理解为什么作者说:“汉字,在我的眼里是有生命的。”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正是作者层层深入的介绍中国汉字的神奇的生命力的。所以作者才最后感慨道:汉字,在我的眼里是有生命的。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从中学到利用拟人化手法来介绍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方法,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

2、领会本次习作要求,采用“ 的自述”的形式,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得具体生动。

教学重点:

读懂例文,从中学到利用拟人化手法来介绍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方法,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难点:

领会本次习作要求,采用“ 的自述”的形式,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得具体生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闹钟。

2、学生交流:你看到了什么?(小闹钟在说话。)说的是什么?

3.揭题:自述(自己述说自己的事情)。

二、听读

1.听一听:朗读。

2.议一议。听了,讨论:闹钟的自述与我们平时介绍闹钟的有什么不一样?

3.说一说:自愿上台交流。

教师提示:要张开想象的翅膀,想象自己就是这一事物,用第一人称来介绍它的特点,使读者感到很有趣。

4.评一评。你觉得《小闹钟》这好在哪儿?

5.品读《小溪流的自述》,用笔画出写得好的词句,说说好在哪儿?

三、练写自述

1.启发谈话,开拓选材思路。

2、独立选材,分组互议。

出示题目《 的自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印象补充题目,然后分组讨论、交流。

3、练习写稿,教师巡视指导。

4、修改评议。

板书设计:

的自述

要求: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得具体、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