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5篇

时间:2023-07-13 作者:Gourmand

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我们一定要将教案制定完善,通过教案的制定可以完善我们的教学内容,下面是365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202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202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5篇

202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篇1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掌握边读边思考的方法,概括三、四、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学会用读来理解文章思想脊髓,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后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学会把搜集的资料按要求整合。

设计理念: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

设计思路:

1、创设情境,诱发探索自然的欲望。

2、扎实训练,培养亲近自然的情感。

3、重点引悟,研讨探索自然的秘诀。

4、课外延伸,激发探索科学的奥妙。

5、奇思妙想,激励探索创造的志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探索自然的欲望。

1、由课题导入,紧抓题目中的“老师”一词,让学生说说: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当我们的老师?

2、让学生意识到本课所说的老师并不是平常的老师,而是自然界的种种生物。它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呢?那就请大家带着好奇心去读一读课文吧。

(二)、扎实训练,培养亲近自然的情感。

1、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分小组朗读课文并在小组内评议、正音,不熟的地方再多读几遍。

3、展示朗读。(指名分节朗读)

4,课文读到这里,大家一定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了吧?谁愿意来告诉大家?(指名回答)自然界种种生物(板书)

5、你是从文中的哪句话了解的?

6、齐读最后一句。

(三)重点引悟,研讨探索自然的秘诀。

为什么说自然界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细细地体会,可以把关键的词句圈圈划划,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还可以做上记号,最后概括每小节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体会理解。

2、学生交流讨论。

读懂并讲述清楚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三个方面向生物是如何学习的?

(1)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

(2)科学家研究鸟儿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

(3)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4)建筑师根据“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5)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

(6)人们模仿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

3、解决学生疑难问题。

惨祸:惨重的灾祸。

流线体:流线是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象水滴的形状。具有这种形状的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所受到的阻力最小,所以汽车、火车、飞机机身、潜水艇等外形常做成流线型。

……(薄壳结构暂时不讲)

4、重点学习第三自然段。

(1)人类为什么要想发明飞机?人类是怎样发明飞机的?

(2)出示: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

(3)指读句子。

(4)是啊,人类有了梦想,就积极地向自然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最后终于发明了飞机。为科技进步作出的贡献。可见鸟儿就是人类的——(读题)

(5)30年以后,人类在飞机上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么向动物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的呢?(学生回答,指名读句)

(6)投影蜻蜓的图片:教师解释,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所在。所以,人类从蜻蜓身上找到了防止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方法,避免了机毁人亡的惨祸,可见蜻蜓是(指课题)——人类的“老师”。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7)投影句子: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8)指导朗读,读出惋惜、感叹的语气。

(9)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又注意研究了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又为科技进步作出了哪些贡献呢?(学生回答,指名读句)所以说苍蝇、蚊子等昆虫是人类的——‘老师’。

(10)小结:课文第三段从人类遇到了难题,到向鸟儿、蜻蜓等昆虫学习,最后找到解决的方法,写得非常具体生动。这样的写作方法就是——(板书:具体介绍)

(11)现在,让我们来仔细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吧!一起读。

5、研读第五自然段。

(1)做一个实验:请学生代表上台捏鸡蛋。(三个人)

(2)为什么小小的鸡蛋这么难捏碎呢?投影出示句子: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

(3)这是一句因果倒装句,你们能用“因为…所以…”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原来这就是鸡蛋壳所拥有的薄壳结构的特点啊。(出示词语:薄壳结构读好!)

(4)从这种“薄壳结构”特点中,建筑师受到了什么启发?(指名读)

(5)投影图片:看,这就是人民大会堂,正因为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这些建筑风格是既坚固又美观,还大大节约了建筑材料。其它采用“薄壳结构”的建筑还有许多:白宫、克里姆林宫:、圣路易斯拱门:、太空针塔,就连我们学校的接替教室也是采用这种“薄壳结构”建造的,其实这样的建筑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课后不妨去调查一下。

(6)下面我们拿好书一起把第五自然段来读一读,记住人类从蛋壳中获得的启发,进行建筑设计的例子。(板书:建筑设计)

(四)课外延伸,激发探索科学的奥妙。

1、按要求(人来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仿生学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2、大家搜集到的资料很丰富,看来人类以生物为师的事例还真不少。正是由于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了启发,所以才有了很多发明创造,他们成为人类的“老师”真是名不虚传啊!让我们来赞美一下他们!

(出示: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生读

3、他们身上的特点给人以启迪,给人类的发明创造提供了依据,我们必须真诚地感谢他们!

4、亲爱的同学们,大自然多么奇妙啊!经过对许多生物的研究,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但这还远远不够,更多的奥妙还有待于我们去发现。

(五)奇思妙想,激励探索创造的志向。

1、平时你一定观察过许多动物,从它们身上有没有受到些启发?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好吗?

2、看来,大家一定有许多奇思妙想,能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吗?

3、亲爱的同学们,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以自然界的生物为师,在走进自然的同时,一定会获得更多的启示,产生更多的发明创造!

202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学会本课的生字,认清字形,读准字音,学会运用。

3、理解关键词,理解课文,感悟作者情感。

4、能仿照诗歌结构,语言风格进行仿写。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体会诗中蕴含的大地母亲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能根据关键词,理解诗意并仿写。

课时布置:

两课时

教具准备:

小黑板自制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读准字音,了解字形,学会运用。

2、初读诗歌,交流感受。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春天到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到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面对此情此景,你最想说什么?

引出课题《大地的话》,板书课题。

2、分析课题,提出问题

文章介绍的谁说的话?对谁说的?都说了些什么?

归纳同学提出的问题。

(二)带着问题读课文

要求

1、边读边圈画生字。

2、根据自身的学习方法,学会生字。

3、自学汇报,课堂反馈。

(1)找出注音有误的读音并改正过来。

花蕊(ruì)嫌弃(qiān)坠落(duì)

(2)借助字典学会课文中的生词。

(三)报交流

1、理解“清脆”“精灵”的意思。

2、本文共几小节?每小节都讲了什么?赞扬了大地母亲什么精神呢?

3、再读诗歌,回答问题。

4、小组讨论,指名代表回答问题。

(四)带感情朗读,试着背诵诗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地母亲广博的胸襟,母亲般的宽容与慈祥以及无私奉献的情怀。

2、朗读、质疑,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和感受诗歌的意思。

3、积累语言,能仿照诗歌结构,语言风格进行仿写。

教具准备:

自制小鸟、草、鱼、种子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复习引入

拿着自制的卡片上讲台朗读喜欢的小节,看谁读的最棒!

(二)讨论

1、拿着你手中的卡片,假如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想对大家说什么?跟俺们讲讲你的烦恼。

2、大地对他们说了些什么?分别读相关小节。

考虑:哪些词语,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感受。

(1)标出重点词句。

(2)说一说你的感受。

(3)有感情地读一读。

重点点拨

(1)请到俺的怀里睡,这里有新鲜的空气,软绵绵的被。(平安、舒适)

(2)任你在俺胸前飞,这里有落脚的大树,清清的湖水。(激励)

(3)俺也要给你足够的水。(关心、保护)(感受不同,答案不)

3、 导读出真情实感。

4、师生一起合作仿写。

假如俺是落叶

(三)学习结尾段,提高认识。

(1)读本小节,你有什么感受?

(2)联系上下文补充省略号内容。

(四)带着感情,大声朗读课文。

以第四小节为例仿写,同桌互读,谁仿写的最棒!

202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格罗培斯设计路径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悟做事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的思维方式。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格罗培斯。

教学时间:1课时

一、 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路径》,这节课我们提前进行了预习,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检查学生读生词:格罗培斯 精美的杰作 焦躁 微不足道 任其选择 路径 覆盖 伦敦

2、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板书:精美的杰作,微不足道)

3、这篇课文我们提前布置了预习,谁能用书中的语言来介绍一下格罗培斯?迪斯尼乐园就是格罗培斯为我们留下的精美的杰作之一,下面同学们就随着老师的幻灯片一起去迪斯尼乐园来看看。(教师课件)

同学们是不是大饱眼福了,有什么感受?“精美的杰作”什么意思?“微不足道”什么意思?结合精美的杰作来解释一下微不足道。这些词语中还有不懂得吗?

二、 精读课文

1、“路径”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提出什么问题?

教学预设:路径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这条路为什么被评为路径?等

2、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探究问题的答案。“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动笔是学习语文的好习惯,同学们要边读边勾画,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3、学生读书动笔

4、全班交流

(一)路径是怎样设计出来的?(学习课文4、5段)

教师引导:如果你刚好经过这里,你愿意买哪边的葡萄?为什么?

格罗培斯和你们一样,他也摘了一篮子葡萄,但令他收获的是这种卖葡萄的方法还带给了他灵感,他可能怎样想?

同样是“给人自由,任其选择”葡萄园主和格罗培斯的出发点相同吗?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格罗培斯的什么精神?

让我们再读这一段,体会格罗培斯的创新思想。

(二)为什么被评为路径?

教师引导:“给人自由,任其选择”什么意思?

如果是你去参观提前开放的迪斯尼乐园,你会怎样选择?

游人地选择和你们的选择是一样的,从文中的哪个词语我们可以看出来?

“有宽有窄,优雅自然”说明什么?

从中你感受到格罗培斯这位大师大在何处?

在读这一部分,体会格罗培斯的人本思想。

(三)感受格罗培斯的创新精神

过渡:格罗培斯在葡萄园主的启发下,以“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思想设计出了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成就了有一处精美的杰作。但在此之前,在这微不足道的路径设计上,他却经历了50多次苦思冥想,之前他是怎样做的?读读!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如果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你想用哪一个?

用上“精美的杰作”“微不足道”这两个词语来说一句话,来赞美一下格罗培斯这位建筑大师。

从这位大师身上你受到什么启发?

三、 总结升华

过渡:格罗培斯不愧为世界建筑大师,他用他的创新思维方式,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对微不足道的地方精益求精的追求的精神,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处处精美的杰作。

如果你是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的评委,你会怎样为格罗培斯撰写颁奖词?

学生创作交流

教师总结:希望同学们和格罗培斯一样,培养创新思想,做事精益求精的追求,寻找到学习和生活的路径。

202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篇4

一、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学生,经过两年的生物学学习,学生已经储备了很多生物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本节课主要讲述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生理特性,教材对酶的本质和特性作了重点介绍。本章本节课内容是高二生物教材的重难点内容。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现象皆与酶的活动有关。在本章节中通过探索验证酶的特性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精神。

首先,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酶的发展历程、特性、作用等都已经知道并理解。这些都与接下来的酶的特性紧密相关。也一定程度上反馈了上节课的上课质量和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且为接下来的教学作为指导。其次,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比如说加酶洗衣粉,学生都可能接触过,那么他们就会有很多问题出现了:加酶洗衣粉添加了什么类型的酶呢?酶在洗衣粉里是怎样工作的?在使用加酶洗衣粉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等等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学生会形成无意注意,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欲望,学习效果也大大提高。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从这方面下手,收集资料,增大信息量,活跃课堂气氛。再者,酶的生产应用的引入,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觉得生物对他们来说,不是只是抽象的某某技术,某某发现,某某科学家等等,而是贴近日常生活的,很常见的东西,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我掌握了这个,那我是不是就相当于令人羡慕的科学家了呢?”这样,也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也为以后的择业多一个选择。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在这节课中,我打算先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酶的本质,作用。然后问大家一个问题:“生活中你遇到酶了吗?”其次,给大家展示几张酶的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看大家反应,并尝试总结。再者,就用几个案例来一一说明酶具有哪些特性。

2、本节课的生物学概念:

1、酶的特性:酶特别具有的。与众不同的性质。

2、酶的专一性:酶对所作用的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一种酶仅能作用于一种物质,或一类分子结构相似的物质,促其进行一定的化学反应,产生一定的反应产物。

3、酶的高效性: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率的催化能力。

4、酶的作用条件温和: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其代表是温度跟酸碱度。

三、学习动机的唤起和保持

1、通过提问一些看似跟学习无关的,其实大有玄机的问题。比如说:“你们家用什么牌子的洗衣粉?你们喜爱的牛仔裤是怎样子做成的呢?”当然,在众多的答案中,教师要绕回主题。

2、展示一些能够引起注意的图片,比如说面包,啤酒。也能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也能激发他们的有意后注意等等。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

3、教师的语言当然也要适当地调整,尽量使用贴近学生的,但又不失专业的语言。也一定程度上引起注意。

4、可以尝试布置学生去查阅关于酶的资料,并综合汇报展示。

四、落实课程目标

本节课要实现的高中生物学课程内容是: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二、酶的特性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案例分析:酶的特性

收集酶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并加以分析运用了酶的哪些特性,再综合汇总,然后汇报。

202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篇5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渎课文,弄懂三个主要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过程】

说话:大家一定知道许多有关“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立远大志向”的格言,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揭题激趣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读题。

2、激趣 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人类的老师是谁?它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 过渡:那就请大家带着好奇心去读一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分小组朗读课文在小组内评议,正音,不熟的地方再多读几遍。

3、同学们刚才读得真热闹,谁愿意来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指名分节朗读)

4、课文读到这里,大家一定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了吧?谁愿意来告诉大家?(指名回答) 自然界种种生物(板书) 齐读最后一句(你是从文中的哪句话了解的?)

三、精读课文

师:为什么说自然界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细细地体会,可以把关键的词句圈圈划划,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还可做上记号。

1、学生自读课文,体会理解。 师:怎样?有收获吗?可能也有疑问吧!请同学们把你的收获在小组里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当然,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来,在小组里提出来,讨论讨论,行吗? 好,畅所欲言吧!

2、学生交流讨论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讨论的十分热烈,十分投入。那么,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为什么 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联系课文把你读懂的体会到的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3、集体交流 读懂并讲述清楚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三个方面向生物是如何学习的?

(1)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

(2)科学家研究鸟儿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 从蜻蜓那找到防止机毁人亡事故的方法。 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动物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3)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4)建筑师根据“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5)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

(6)人们模仿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

4、拓展延伸

(1)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只有这些吗?你是从文中哪看出来的?“......”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2)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你还知道有哪些?

5、理解最后一句话

(1)齐读最后一句(文中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的确是人类的好老师。)

(2)学到这,你对这句话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能用自己的话说吗?

(3)齐声朗读,再来赞一赞这人类的老师

6、小结 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啊!经过对许多动物的研究,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但这还远远不够,更多的奥妙还有待我们去发现。

四、奇思妙想

1、平时你一定观察过许多动物,从它们身上有没有受到些启发?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好吗?

2、看来,大家一定有许多奇思妙想,能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吗?

五、课外迁移 作业超市

1、课外自己寻找并阅读介绍人类向生物学习的儿童科普读物。

2、观察大自然中某些生物的特征,写观察日记,有兴趣的可做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