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类作文7篇

时间:2024-09-10 作者:Brave

作文可以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多种形式,作文水平不高,可能是因为平时没有重视素材的积累,以下是365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国风类作文7篇,供大家参考。

国风类作文7篇

国风类作文篇1

好一派北国风光!

上午,小雪花欣欣然地张开了眼。雪花是银屑状的;雪花是银针状的;雪花是纤巧的。滑落到大地上,不久就会融化了。小雪花在空中肆意地飘着,发出“沙沙”的声音,仿佛蚕宝宝在吞吐桑叶,仿佛音乐家的指尖触摸琴键的声音。使这大地多了一份清新的味道,一份甘甜的味道。

下午,大雪花飘飘然地飘落人间。雪花是棱状的,雪花是一团团的,仿佛一个个胖娃娃,雪花是一个个轻盈的舞者,在这银白的舞台上挪移着欢快的步伐。风仿佛是雪花的指挥者,雪花则随着风的指挥飘着,雪花在天空中呼唤着冬的真谛。雪的到来,整个世界似乎变亮,变得更加清朗。雪是银白色的,是淡雅的白,清新的白,妖娆的白,超凡脱俗的白。雪拉着风的手,时而疾,时而徐,时而缓,有时飘到我的身体里,凉沁沁的。

诗人虽然吟诵:“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但我认为雪的香并非是诱鼻的香,而是“暗香浮动”。雪在灯光的照映下,变成了浅黄色,仿佛一只只萤火虫,为这大地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雪,我认为它是超凡脱俗的。它不像淡妆浓抹的西施,它有它独特的韵律美,那种美默默的,清新的,洁白的,更是无私的。

好一派北国风光!

国风类作文篇2

会为之沉醉,会为之沦陷,再是一片酡醉愁际,也不见了恐惧。色白花青独到的静谧,消释了沉寂;美文传序别致的字体,赶走了孤寂;婉约潇洒独特的魅力,暗淡了焦虑。只有,独到中国风。

锦鲤跃色白花青

只身细望,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淡淡的初妆,透着檀香,亦透着沧桑,锦鲤跃然于碗底,临摹宋贴落款时,却惦记着你,珍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素釉滑颈,如孩童润白的肌肤,笔锋浓转淡,黛青色的图纹,是你恬淡的笑靥,久久不能忘却,了解你独到的美,给予心的陶醉。

翻墨洒美文传序

应是独倚亭子,伴着花下黄鹂的脆鸣,应是独执徽笔,挥着风中墨迹的骨体,应是独坐门前,摆着黄酒小菜又几碟,不见了远处的喧嚣,只闻得横吹的牧笛声悠悠,门童研磨,浓泼墨挥洒,夕阳余晖,忙不迭,难拓你的美,你脚步碎,如针针怨怼,若花怨蝶又会怨着谁。只好无关风月,题序,任浮华沧桑如绸难断,久久不能弥漫。品味你别致的美,给予心的沉醉。

璃璎现婉约潇洒

透着江南气息,杵衣声扰破静谧。油纸伞下的细腻,是旗袍的赋予,曲线的和谐,脚步的韵律,映衬中国风采的祥古,圆滑,是少女肌体完美的体现,再落英缤纷,再杨柳依依,怎敌她,柔美旖旎。朦朦胧胧的烟雨,染绿了芭蕉,惹门旁铜绿,而我路过江南小镇惹了你,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隐去,久久不能远走,品味你独特的美。

继续沉醉、继续沦陷,再是一场寂寥惆怅,也不见了彷徨,随风舞罢,沉浸在独到中国风的世界里……

国风类作文篇3

今天我带了一群外国朋友去民俗博物馆参观中国结。看着那火红的中国结,我向外国朋友介绍说,中国结,渊源久远,早在远古时代,当所有浪漫的传说都还在酝酿着的时候,人们就用丝绵绳带编成回环连绕的结子来传情达意,名曰“同心结”。据记载,春秋时代用组缇束腰时所扎系的结饰已有多种形式;秦朝则形成了“衣有桧,带有结”的服饰文化,至于“披帛结绶”的盛唐女装,更使结饰演绎出绝代的风华;到了清代,结饰品在造型、配色、工艺,以及与器物匹配等方面就更加完美了。中国结是龙的传人,龙神的形象,老师告诉我们,“结”字是力量、和谐、充满情感的意思,无论是结合、结交、结缘、团结、结果、还是结发夫妻、永久同心,‘结’与偕音。中国结又叫盘长结,还有其它的结,比如、方胜结、同心结,等等,“中国结”,带着古朴的风韵,带着浓郁的民族色彩,带着前人的深情与祝福,隔着长长的岁月永远透出幽古的暗香。

有一天,当乡愁化成一杯浓浓的酒时,这点染着我们民族痕迹的“中国结”或许可以让人的心温暖起来,因为这维系着中国人情感,牵扯着中国人心灵的结扣,锁住的是千百年来只属于中国人的爱恋——对中国的爱恋悄悄地中国风刮了起来,于是,街头港尾,我们常常会看见时髦的小女孩子身穿着传统式衣;精致的盘扣,非常美丽。外国朋友都想买—个中国结带回去 ,介绍给家人听。他们异口同声的说,中国结,ok!

国风类作文篇4

说起中国的美丽,大家一定首先想到的就是蜿蜒于崇山峻岭间的长城,巍峨耸立于北京的故宫,还有那波涛汹涌、气势宏大的长江、黄河。

但这些,都只是外在美。真正的美,是在内心的深处。不再仅仅是山美水美了,而是这里繁衍了几千年的国人祖祖辈辈所创造的文化之美。

在古代,有大思想家孔子,周游列国,游说自己儒家的教育思想。在千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在学习他的伟大思想,现在就连国外也设有孔子学院。还有马可波罗,17岁就随父亲、叔叔来到中国,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留他在元朝做官,他当时游览各地,记录了许多地方的风土人情,地形地貌特征。回国后,还编成了《马可波罗行记》一书,受到当时外国人的重视。听说外国人在制世界地图时,还拿它做参考。古代日本还多次派学生到中国来学习当时的科举制度、天文历法、医学等众多学科。这些都证明中国文化不仅对国人影响深刻,就连外国人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大家都一定知道唐朝提寺吧?那是在唐朝,我国的鉴真大师冒死三过大洋,终于到达日本,仿照中国寺庙而建的,这座寺庙虽远在日本,但它却体现了中国的文化,凝结了中国人的智慧。

因此,我觉得中国的美,不仅体现在它的壮丽山河,更美、更灿烂、更耀耀生辉的是中国上千年来的文化,它才是作为我们国人真正值得骄傲与赞颂的东西,这便是我心中美丽的中国。

国风类作文篇5

我们美丽的祖国,疆土辽阔,风景如画。陆地面积960平方公里,有数不尽的山川河流。其中珠穆朗玛峰海拔8846米;是世界第一高峰;长江长6300千米是中国第一大河;有桂林“甲天下”的山水,水平如镜的西湖,波澜壮阔的大海……

桂林的山是那样稀奇,是那样翠绿。桂林的象鼻山虽然不是很高,当却很形象,象鼻山山上长着葱郁的树木,山顶有一座宝塔。其实,桂林的骆驼山也挺稀奇的,“骆驼”的脖子直直的,嘴有点儿突出,眼睛注视着前方。桂林漓江的水是那样清,清得可以清楚的看见山的倒影;漓江的水是那样的绿,绿得就像一块巨大而又美丽的玉佩。

不说到那么远去,就说说我们汕尾吧。汕尾是一个海滨小城,有凤山妈祖,红工红场,莲花山森林公园,红海湾……当然,汕尾最好看的要数大海了。一看见波澜壮阔的大海,每个人都会急忙向大海奔去,就连我们汕尾人也不例外。大海的水很清,清得你躲在海水下面都可以清楚的看见海底的“路”;大海的水又咸又苦,你只要不小心喝到一小口海水,就会让你感到很难受;大海的水很凉,大热天,你只要在大海里完久了,就会冷得直发抖。不过,人们还是喜欢到海里玩玩,因为大海的海水可以帮人“消毒”,大海可以让你有凉爽的感受,大海还可以使你心胸开阔。

美丽的祖国山美水美人更美。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改革开放奔小康。去年发生非典型肺炎,医护人员为了照顾好病人,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病人离开了医院,可有些医护人员却染上了非典型肺炎,还有些牺牲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防非典,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我们的祖国美丽而富饶,我们要共同建设她。

国风类作文篇6

“各位旅客请注意,由温州飞往北京的飞机,由于雾霾天气的影响,致使航班延误……”“唉,又要等啊!”随着一声叹息,一个个问号爬上我的心头:雾霾是什么?好看吗?带着一串串疑问,我踏上了北京的土地。

刚下飞机,小北风像刀割似得刺着我的脸。缩了缩脖子,紧了紧领口,拉了拉围巾,跟着人流出了机场。只见人们穿着羽绒服,戴着帽子。有些怕冷的人,把领子翻得高高的,缩着脖子,耸着肩,两手插进口袋里。他们的鼻孔里,冒出了两股白色的气柱来。哎,我发现很多人都戴着口罩。那些口罩形态各异,有最常见的像医生戴的蓝色口罩,有的口罩上印着卡通人物,还有一种最奇怪,中间突出来,像只大公鸡。怎么回事,是太冷了吗?可那种口罩好像也起不到保暖作用啊?抬头望望天空,雾气腾腾。太阳羞答答地,像个蒙着面纱没有见过世面的深闺少女,既吝啬又羞涩,让人看不见面孔。有几辆停在路边的车上布满了灰色的“雪”。咦,北京的雪怎么是灰色的?一问才知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雾霾,据说这东西还有毒,怪不得人们都戴上了奇形怪状的口罩。我忍不住捂住鼻子,加快了步伐。

第二天,居然下起了雪来,这使我这个南方小孩不禁手舞足蹈起来。大雪纷纷扬扬地落下来,片片雪花在空中舞动着各种姿态:或飞翔,或盘旋,或直直落下。铺在地面上,脚踩上去,发出“沙沙”的声音。脚到之处,留下一串串大大小小的脚印。我忍不住捏了一把雪,握得紧紧的。雪水一滴滴地往下掉,我的手冰冰的,凉凉的,甚至有些发紫,可是我舍不得扔掉,直到它完全在手上融化……

这多变的北国风光啊!

国风类作文篇7

中国自古视节约为美德。陆游有一句话说得好:天下之事,常成于节约而败于奢靡。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美德往往被忽视了,很多人视节约为吝啬小气,人们与之渐行渐远。而最近,这一传统美德又重现我家,其中的大功臣便是我的奶奶。

奶奶的衣服上几个大小不一的补丁,随处可见。妈妈常常劝奶奶:“妈,您看这衣服都破成什么样了,又不是没衣服穿,您就扔了吧!”而奶奶每次都微笑着说:“又没到不能穿的地步,你看这料子多好啊,扔了怪可惜的呢!”就算有新衣服,奶奶也舍不得穿,除非把旧衣服穿破了,奶奶才会穿上新衣服。奶奶还将破旧衣服“变废为宝”呢!如:抹布、靠垫、包……

奶奶不仅穿衣节俭,在饮食方面也非常节约。尤其是奶奶对待每一粒米,每一盘菜的珍惜深深地打动了我。奶奶常常把吃不完的饭菜,热一热继续吃,有时甚至会热两三次。我对奶奶的这份节俭感到了不解。那次,我便问奶奶,而奶奶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奶奶意味深长地告诉我:“在六七十年代的时候,人们都吃不上饭,吃了上顿,愁下顿的。为了填饱肚子,人们就啃树皮、吃野菜,有时还会吃虫子,总之,为了生存什么都吃……”听着听着,我仿佛已经明白奶奶的这份节俭了。

我想正是奶奶的这种经历,才让她对所有的事物都格外珍惜,才会对那一件衣、一粒米产生这样浓郁的情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