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的我教案8篇

时间:2024-07-29 作者:pUssy

提前准备教案可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老师们在书写教案时,要注意加入启发性的问题和讨论,以下是365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长大的我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长大的我教案8篇

长大的我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些工具,感知工具与人们的关系

2、学习正确使用卷笔刀、刨笔器、订书机、扫帚、簸箕等工具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与幼儿共同收集一些常用的工具,如:榨汁器、鞋刷、起子等

2、和幼儿一起准备分组活动资料:小订书机6只、刨笔器3只、卷笔刀若干、扫帚6把、簸箕6把、纸、铅笔若干、起子、小榔头、木板、铁钉等

3、课件

活动过程:

1、说说工具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请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工具:它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用?讨论:人们为什么要发明工具?

2、使用课件,让幼儿知道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和幼儿一起看看几种工具,讨论这些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重点了解卷笔刀、刨笔器、订书机的正确使用方法

3、幼儿分组活动,联系使用各种工具

(1)用订书机修补图书或制作图书

(2)练习刨铅笔

(3)练习用扫帚扫地

(4)练习用鞋刷为同伴刷皮鞋

(5)练习使用起子,榔头等工具进行木工小制作

4、教师观察幼儿活动情况,予以帮助指导,注意安全

活动反思: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因此,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现象”日常生活中,幼儿已接触很多工具(铅笔、橡皮、水果刀等)对它们十分感兴趣,但幼儿对工具的认识仅是一些感性经验,对工具的具体用途、种类还不是很了解本次活动我让孩子通过操作、观察及其讲述等手段,让孩子在自主活动中增添一些科学知识

长大的我教案篇2

学习内容:

认识更大的数

学习目标:

1、巩固上节课知识,加深学生对数的理解。

2、使学生能对较大数产生兴趣。

3、为以后数的读写与比较打下较好的基础。

学习重点:

1、明确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

2、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学习难点:

1、明确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

2、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10个一是( ),10个十是( ),十个百是( ),

10个千是( )。

2、数数

(1)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

(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

(3)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4)从20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3、个、十、百、千、万,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 )。

4、搜集有关大数的信息。

二、合作探究

1、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是( )。

思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 )。

2、请学生一万一万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是( )。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

十万是( )10个一百万是( )10个一千万是( )

学生在计数器上数数。

4、阅读教材第3、4页,完成下题。

(1)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进率是( )。

(2)一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都是( )。

(3)每个计数单位都要占一个位置,按照我国计数的习惯,每( )个数位是一级,个级、万级、亿级都

是( )。

三、达标检测

1、13819000中的8在( )位上,表示8个( );3在( )位上,表示( )。

2、个级包含的数位有( )、( )、( )、( );万位、( )、( )、( )在万级上。

3、一万一万的数,按顺序填数96万、( )、( )、 ( )、( )。

4、十万十万的数,按顺序填数70万、( )、( )、( )、( )、( )、( )。

四、课时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还存在什么问题?

长大的我教案篇3

设计思路:

本活动取材于中班主题活动《我们的身体》。中班的孩子对自己的身体充满了好奇和探究的欲望。但是,由于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尚弱,对五官的认识也比较粗浅,还停留在关注外部特征上。同时,生活中,孩子对耳朵的保护意识也不强。因此,预设了本活动,使幼儿在认识耳朵外形特征的同时,引发幼儿了解耳朵的作用,从而产生保护耳朵的意识。

活动目标:

1、了解耳朵的基本特征,并知道其用处。

2、初步掌握保护耳朵的方法,有保护耳朵的意识。

活动准备:ppt、听诊器一个

活动过程:

一、看ppt。,观察耳朵的外形特征

1、(出示图片)看一看,这些是谁的耳朵?哪一个是人的耳朵?它像什么?

2、摸一摸自己的耳朵,你发现什么?

(软软的是耳垂,硬硬的叫耳廓)

二、说说玩玩,了解耳朵的作用

1、耳朵有什么用呢?(听声音)你听到过哪些声音?

小结:耳朵可以听各种各样的声音。

2、听听身体里的声音。

3、如果耳朵听不到声音,可以请什么东西来帮助我们听到身体里的声音?

(出示听诊器,邀请幼儿做小医生,听听身体里的声音。)

4、如果我的朋友在很远的地方,我该怎么和他联系呢?

5、(出示图片)这是谁?(飞行员)飞行员耳朵上戴了什么?(耳机)用这个耳机听什么呢?(听指令)

小结:机长耳朵上戴的耳机很重要,他们的耳朵非常灵,非常重要,要听清指令。

6、游戏:听指令开飞机。

7、耳朵除了听,还有什么作用?

(1)方便戴眼镜

(2)戴上耳环

三、交流分享,知道保护耳朵的方法

1、耳朵可以听声音,给我们方便,让我们变得更漂亮,用处真多。可是你们知道吗,耳朵也会生病,那我们应该怎么保护它呢?

(看电视声音搁轻、不乱挖耳朵、小东西不塞进耳朵里等等)

小结: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自己的耳朵。

长大的我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喜欢观察周围的花,懂得花儿好看不能摘。

2、用旋转的方式把圆点变大,表示越开越大的花。

活动准备:

画有草地,大树背景的画面。观察过各种花,花开放过程的照片,各种花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观察与欣赏

1、教师:春天到了,小花园里的花开了。(出示各种花的照片)

说说各种花朵的.名字和颜色,找找自己喜欢的花。

2、观察照片,了解花儿从小到大,慢慢开放的过程。

小结:春天到了,各种各样的花长出了小花苞,花儿越开越大,变成了大花朵。

二、创作表现

1、教师示范用蜡笔将小花苞变成大花朵,用旋转的方式把圆点变大,表示越开越大的花,然后在花的下面添画茎和叶子。

2、幼儿创作,教师指导,提醒要让小花园里的花全部开放。

3、引导幼儿边画边说这是什么花。

三、欣赏交流

1、看看哪些花都开了?(幼儿互相欣赏作品)

2、教师做摄影师,为每朵花朵拍照。

四、延伸

花儿还可以用手指点画的方式表现,并逐渐丰富春天的景象。

长大的我教案篇5

设计思路

3月适逢春天,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特别是花儿竞相开放。对孩子们来说,春天的花是最吸引人的。于是,我结合小班《学习活动》中“小花园”主题中的内容,设计开展了“越开越大的花”的美术活动。

活动目标

1、尝试沿着花心的外形一圈一圈不断扩大的方式表现花儿越开越大。

2、感受发现春天的美。

3、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各种不同形状(圆形、三角形、三角形)的花心、淡绿色的彩纸的、炫彩棒、固体胶

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

师:春天到了,花园里的花都开了,可美了。我们一起了去看看吧!

(观看花儿开放视频)

师:哇,美不美?花是怎么开的啊?

小结:原来花是慢慢地一点点地开大的,真美啊。

二、故事导入:

师:今天,张老师在花园里也发现了一朵小花,看看是一朵怎么样的小花呀?(出示花心)这朵圆圆的红红的小花它好小,它很想快快长大。

三、情景化演示:

(观看微视频)

太阳公公看见了小花,对小花说:“别急,别急,我来帮帮你吧!”太阳公公发出暖洋洋的光照着小花,小花儿吸收着阳光,它长大了一圈。小花开心地叫着:“谢谢您太阳公公,谢谢您帮我长大!”(教师在花心外面画一圈)

听,又有谁来了呀?呼呼呼,春风姐姐吹来了,他对小花说:“小花,小花,我也来帮你长大吧!”春风姐姐轻轻地吹着,小花被春风吹过又长大了一圈。小花真高兴,说:“谢谢您,春风姐姐,谢谢您帮我长大。” (教师再画一圈)

还有谁会来帮助小花呢?你听,滴答滴答,下小雨啦!雨点落在草地上,落在山坡上,小花喝着雨水,挺直了胸膛,越长越大了。小花太高兴啦!“谢谢您,春雨哥哥!谢谢您帮助我长大。” (教师再画一圈)

师:小朋友,你们看,在他们的帮助下,草地上的花儿都开放了!春天的小花可真美啊。

提问:小花是怎么样长大的?谁愿意帮小花长大?

请个别幼儿示范

四、幼儿操作。

师:我们小花园里面的花儿都很小,它们也想快快长大,你们愿不愿意帮帮它们呀?

重点指导:

1)鼓励幼儿沿着花心一圈圈不断地将小花画大,留意连接点。

2)鼓励幼儿画更多的花。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花心贴在纸上,并不断画大,使花儿越开越大。

小结:小花从花心一圈圈的往外长,越开越大,越长越大。

五、作品分享展示

师:在你们的帮助下,小花园里的花儿越长越大了,真漂亮呀!花儿真高兴。

1、现在我们来找找,哪朵花儿最美?看看花儿是否是越开越大了?

总结:原来花儿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外形和五彩斑斓的色彩,春天的花可真好看!

活动反思

这次的美术活动和以往的美术活动略有不同我们在绘画的基础上还要求幼儿结合用粘贴的方式来制作花心,这个小小的操作让孩子们可是忙坏了,在粘贴完花心后孩子们小心翼翼的开始操作,一圈又一圈,小花在阳光、风、雨露的帮助下慢慢长大。孩子们可开心啦,收获满满。

长大的我教案篇6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以及比较数的大小。

3、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改写方法。

4、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意义,能自主探索、掌握近似数的方法,能对更大的数进行估计。

单元教学建议:

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掌握更大数的读写,并能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认识近似数。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大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数数的过程中,感受大数的意义

本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一般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少。为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教材中多次安排了数一数的活动。第一次数数,通过数人民币的过程,认识十万。人民币是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能直接感受的。教材中安排的一叠人民币是一万元,那么九叠人民币是几万元呢?当再增加一万元后,又是几万呢?对于这些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交流,从中逐步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当然,在课堂教学中不可能直接请学生数这么多的人民币,因此,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制作一些卡片来替代,如1张卡片代表一万元,那么9张卡片是多少元呢?第二次数数,通过卖轿车的活动,认识百万、千万、亿。教材中安排的1辆轿车卖100000元,目的是提供给学生数的机会,通过逐步数的过程,认识百万这一计数单位。如果学生的基础比较好,就不需要逐一数数,也可以跳跃式的数。如1辆轿车卖100000元,那么2辆、3辆是多少元呢?6辆、7辆是多少元呢?10辆是多少元呢?由于学生有了前面两次数数的经验,认识千万、亿这两个计数单位就可以精简一些,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第三次数数,练习过程中的数数。练习中安排的多道题目都是需要学生数一数,力图通过数一数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体会到十进制计数的特点。

学生在数的过程中,及时地进行概括是本单元学生的重点环节。如学生在第一次数的时候,把数直观的人民币与计数器上对数据的认识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抽象能力的举措。通过计数器上珠子的拨一拨,促使学生能将直观的数数与抽象地数数统一起来。同样,后面两次的数数,也应与计数器上拨数结合起来。

2、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掌握大数的读写

在学生生活的环境中,经常可以接触到比较大的数。对此,当学生初步认识了大数后,可以组织学生到各种媒体上收集一些数据,并能说一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以提高学生感受的程度。接着,可以把学生收集的一组数据进行讨论,从而引出大数的读写方法。教材中安排的人口普查的一些数据,仅表示数据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这些数据开展活动,也可以直接讨论学生收集的数据,然后引出读法与写法。本册教材将多位数的读法与写法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因为这两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当然,在教学中,可以先突出读法,在学生掌握读法的基础上,然后再讨论写法。

加强对数据实际意义的理解,能用数学的眼光分析身边的一些数据的意义是本单元着重渗透的思想。不论是数据的收集过程,还是解释数据的意义,都是为了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背景下进行学习,这一点在教学时需要格外地重视。如第6页上的说一说内容的安排,其重要的一点是通过学生对这些数据的读写过程,既能巩固他们读写的方法,更能体会到数据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

3、结合实际背景,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一些比较大的数据,由于书写的不方便,需要将一些较大的数据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这样既方便书写,又便于读数。教材中安排的国土面积中的一些数据都是比较大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改写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改写的必要性。因此,数据改写的活动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安排在一定的背景下进行,从而使学生体会改写所带来的方便。

数据的改写是对数据表示形式的变化,它的大小并没有发生变化。对此,在改写过程中应向学生说明改写后为什么要写计数单位的道理。如9600000=960万,等号左边的数是以个为单位,一般以个为单位就不写计数单位了。而等号的右边是以万为单位,如果这个计数单位不写,那么就会变成以个为单位,这样两者之间就会相差很大。这些道理,可以结合具体的情景加以说明,以便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减少错误。

4、在观察比较中,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近似数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运用的数,它与精确数不同,表示的仅是某一对象的一定范围。对于近似数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也已接触到,不过没有出现这样的概念。而本单元的学习是相对系统一些,同时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主要是以四舍五入法为主)。

教材中安排的森林面积活动,是一些有关植树的题材,这些题材的数据中有些是精确的,有些是近似的。出示这组数据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并讨论为什么会形成这些近似数,从而让学生明白近似数产生的过程,以加深对近似数概念的理解。接着,让学生自己举例说一说生活中的近似数。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进行辨别,区分精确数与近似数的差异。

求近似数方法教材采用观察思考的方法,把一组不同的近似数放在一起,根据不同的要求,得出不同的近似数。教学时,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将这一组数据整齐排列,然后请学生进行观察,接着再进行讨论。如精确到千公顷:约是224319千公顷,那么千位上的9是怎么出来的?通过一组数据的比较,相信学生能发现求近似数的方法。

近似数在具体的运用中,将根据不同的需要取不同的精确值。教材第11页第2题安排的练习,就是一道根据实际情景需要选择不同的近似数。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进行选择,然后再进行分析,寻找其中的规律。一般说,是以对应的方法来确定。如第⑴题中,全国造林是以万公顷为单位,那么比较内蒙古自治区的造林也应用万公顷为单位。第⑵题2000年内蒙古自治区造林是以千公顷为单位,那么比较2001年的造林数也应以千公顷为单位。

第1课时数一数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并能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大数的必要性,体验达数的实际意义。

2、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计数器若干个。

活动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认识十万。

小青妈妈在银行上班的情境,学生读图,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1、出示1张100元的人民币的图片,以下均可采用图片代替),让学生说说它的面值。

2、说一说10张、100张人民币是多少元?

3、在此基础上,引出一叠人民币(100张百元的人民币)的概念。然后按照一万、二万、三万、的顺序,让学生数一数9叠人民币是多少元?

4、在数的过程中,用计数器上的珠子拨一拨,以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5、当学生数到九万时,教师可以提出:再加上一万是多少?的问题,以供学生思考。

6、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中,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

设计思路:十万是一个比较大的计数单位,在学生的生活范围内一般较少接触,没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基础,本活动创设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活动二:认识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

推理活动中认识百万、千万:第3页一辆轿车卖十万元,那么2辆、3辆卖多少元?10辆卖多少元?同样,10个十万是多少万?10个百万是多少元?

1、在学生认识亿的计数单位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地想象。当说到10个千万是多少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命名新的计数单位,在学生各种命名中,教师然后才引出亿的计数单位。

2、在计数器上进行操作,并把每一次认识的新的计数单位都与计数器对应起来。这样,既可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又能较直观地认识计数单位的大小。

活动三:练习活动

1、说一说,拨一拨。

让学生认识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关系,通过学生的拨珠活动,既可以巩固对较大数的认识,又能使他们进一步理解十进制计数方法满十进一的计数原则。所以,这一活动应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在多次尝试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满十进一的方法。

2、第2、3、4题是直接对抽象的数进行数数,在数的时候首先需要学生审题,明白数数的要求;其次学生在数到满十进一时,教师作一些追问,以明确什么时候进位,什么时候是按顺序数。

3、第5题让学生自己填写,交流自己的想法。

第5题是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有直观的图像结构作支撑。所以,在开展本题的活动时,可以运用计数器的直观性特点,从计数器上前后两档珠子所代表的不同含义,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活动四:实践作业

1、阅读你知道吗?小组交流想法。

2、每人收集5个生活中的大数,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3、在计数器上拨数、读数。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大数

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亿亿亿万万万计数单位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长大的我教案篇7

【设计意图】

小班下学期的幼儿还处在涂鸦期即将向象征期过渡的阶段,尚未有丰富的绘画经验与绘画技能,还存在有的幼儿不怎么敢动笔、害怕绘画活动的现象。因此,培养小班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通过贴近生活的艺术活动,让其“感受并喜爱生活中的美”;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绘画、点彩和手工制作巧妙的结合的.形式,生成了本活动,更好地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增强幼儿对活动的参与兴趣和积极性。

【活动目标】

1、尝试沿着花心一圈一圈的扩大作画。

2、能简单地表现出花儿越开越大的情景,并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沿着花心从小到大一圈一圈表现花儿盛开的样子。

【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准备:之前有过画花的简单经验(单个圆形和线条组合画花),对花儿的基本特征有一些认识。

2材、料准备:淡色背景纸、水彩笔、各种形状的小花心、固体胶、红黄绿各色颜料、棉签棒、蝴蝶结等。

【活动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趣

1、师:春天来了,我们幼儿园里的花都开了,看!老师也带来了一束美丽的花。

2、你喜欢那一朵花呀?为什么?

3、这么漂亮的小花你想要送给谁?

二、情景操作演示,共同参与

1、出示小花园:看,我这里有很多很多种子,我们把小花籽种到花园里,让它快快长大吧!

2、师:小花籽说:“我想长大,我想长高,它抖了抖身子,哟!小花籽真的长大了一点,小花籽还想长得更大,有什么办法?

3、教师边讲述边进行绘画演示:太阳公公、春风姐姐、春雨哥哥帮助小花籽长大。

4、第二次操作,请个别幼儿尝试作画,并用颜料给小花浇水:喝喝水,舔一舔,走到花园里,浇浇水,上面浇一浇,下面浇一浇,轱辘轱辘喝个饱!

三、幼儿创作,教师观察指导

幼儿听着音乐自由创作,教师观察指导:引导幼儿沿着花心的形状一圈一圈不断扩大。

五、情景相融,共同赏析

1、美丽的小花说:谢谢大家,现在它要给大家变魔术了:卷一卷,贴一贴,系上漂亮的蝴蝶结,变成一束美丽的鲜花。

2、幼儿互送鲜花。

长大的我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尝试沿着固定的形状一圈一圈的扩大画画,简单表现出花儿越开越大。

2.能大胆地运用色彩勾勒花朵,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春天里什么东西是最美丽?可以送给谁?

二、情景化示范画花朵

1.出示背景纸,认识花子的形状。

师:花儿就在这片小花园里,让我们一起把它们请出来吧。

2.学习围着图形画圈。

师:这是一颗多么小的小花籽呀,哎呀,小花籽长大啦。小花还想长得更大更高,太阳公公来帮忙了,发出暖洋洋的光照着小花,小花儿伸伸懒腰,又长大一些了。呼呼呼,风姐姐轻轻吹着,小花抖了抖了身体,又长大了一圈。滴答滴答,小雨点落在小花身上,小花喝着雨水,挺直了胸膛,越长越大了。

3.添画茎和叶。

4.教师示范制作花束。

三、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四、展示欣赏。

老师帮助幼儿将作品卷成花束。鼓励幼儿和同伴以及家长一起分享作品的美丽和成功的快乐。

活动反思:

这次的美术活动和以往的美术活动略有不同我们在绘画的基础上还要求幼儿结合用粘贴的方式来制作花心,这个小小的操作让孩子们可是忙坏了,在粘贴完花心后孩子们小心翼翼的开始操作,一圈又一圈,小花在阳光、风、雨露的帮助下慢慢长大。孩子们可开心啦,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