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美术课教案5篇

时间:2024-06-27 作者:loser

有了准备充分的教案,我们可以更好地与学生互动,教案编写需要教师不断查阅资料、探究教学理论,提高教学研究能力,365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八年级下册美术课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八年级下册美术课教案5篇

八年级下册美术课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欣赏评述活动,初步了解外国宗教、历史绘画作品的概况,初步了解不同艺术画派的艺术特点。

2、过程和方法:通过欣赏与评述,感悟、体验和发现外国绘画作品的艺术性和艺术魅力,初步了解他们的,社会、历史价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欣赏与评述的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讨论、合作、互动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尊重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文明行为。

【学习内容】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外国宗教与历史画,涉及到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德国、法国、西班牙、荷兰、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在外国美术发展史的各个重要时期,占重要地位的国家、画派、著名画家及其代表作品。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背景中体验外国绘画作品的艺术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启发学生尊重人类的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外国历史、宗教绘画作品的概况及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1、评价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

2、各画派的造型表现手法。

3、体验外国绘画作品的艺术美。

?教学安排】

1.复习、提问:上学期的外国美术欣赏课中,有哪些著名的'画家及其代表作?

2.欣赏、评述。

(1)媒体展示《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自画像》、《雅典学院》 等:

a.提问:这些作品是哪个国家、哪个世纪、哪些人的作品?

b.评述:同学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及时作出点评与补充。

c.讨论:你能看出十二个门徒中谁是犹大吗?为什么?画家采用了哪些手法来突出画面的主要人物耶稣的?

(2)欣赏:《荷马史诗》、《伊苏之战》、〈亚历山大的胜利〉

教师简介作品,同座同学可议论,各组派一名同学上台评述。老师点评、补充。

(3)欣赏<马丽 美第奇的生平>以及鲁本斯的一些名作,《阿尔卡迪亚牧人》(教学挂图、投影仪、幻灯片等)。

a、教师简介巴洛克艺术。

b、教师简介后同学分四人小组讨论,教师点评、补充。

3.巩固、拓展。

八年级下册美术课教案篇2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及作用

1.教材编写使学生初步了解古代笔筒文化,了解现代笔筒丰富多彩的样式学会用剪贴、绘制等方法装饰笔筒。

2.学生通过观察带来的笔筒实物,从形状、内部构造、颜色和图案、用途等多方面了解生活中千姿百态的笔筒,体会艺术在生活中的运用。通过学习,学生学会巧妙地运用塑料瓶、纸盒等材料,制作出实用的、设计新颖的笔筒。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习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笔筒,师生共同关注瓶筒的多种造型及如何利用彩色纸对瓶筒进行美化装饰。

2.学会用彩色纸剪贴的方法装饰筒形。

教学重点、难点

1.用废旧材料制作、装饰实用的笔筒。

2.装饰设计的美感与创新。

【学情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通过以往的教学我发现孩子们非常喜欢用废旧物做手工,通过感官体验各种媒材、工具的特性,运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尝试简单的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设计、制作的方法,学生在尝试操作过程中不断地动脑,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交流,不断地找到新的`方法进而解决问题。

【教学策略】

本课的课题是《做笔筒》,我结合教学环节将课题调整为《笔筒博览会》,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作热情。本课教学以自编谜语(桌上有个大肚婆,彩色铅笔装满它;形态各异巧装饰,学习写作需要它——笔筒)作为导入,以“笔筒博览会”作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通过自己的奇思妙想,亲自动手设计笔筒,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谜语:桌上有个大肚婆,彩色铅笔装满它;形态各异巧装饰,学习写作需要它。

学生预设:笔筒。

(设计意图:谜语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揭示课题。)

2.出示课题:笔筒博览会

老师希望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奇思妙想,动手设计一个笔筒,在这个博览会上大家共同来学习、欣赏。

二、探究学习

1.考一考笔筒小知识

①笔筒的用途。

②笔筒的材料。

③笔筒的外形。

学生展示课前准备好的笔筒实物,介绍材料、外形、图案与特别之处。

(设计意图:促进学生交流,了解有关笔筒的相关知识,拓展视野。)

2.介绍笔筒的历史

古代的文人雅士们把书桌上的笔、墨、纸、砚、称为“文房四宝”,而书桌上的第五宝就是笔筒了,它也有很悠久的历史,早在明清时代已经盛行。古代能工巧匠的杰出创造为世人留下了大量精美的笔筒作品,它们大多是瓷制品,也有用玉、竹、木雕刻而成的。它们的形态各异,花纹也各不相同。

(设计意图:了解有关笔筒的历史文化,丰富学生知识。)

3.寻找制作材料

你觉得笔筒的主体可以用什么来做?你在身边找到了哪些废旧材料可以进行制作?

学生预设:卷纸芯、奶盒、塑料瓶、薯片盒……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科学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养成废物利用的好习惯。)

4.欣赏作品

师:那么如何利用这些废旧物品制作漂亮的笔筒,变废为宝呢?

展示图片,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进行描述与讲解。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

5.学生利用实物合作演示制作方法,纠正错例

(1)如何用手工纸包装主体?

(2)如何能制作出立体的效果?

(3)如何进行组合?如何加底?

(4)装饰彩条不规矩如何进行修剪?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来解决教学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6.思维拓展、疑难解答

(1)你想设计一个什么样的笔筒?它有什么特点?

(2)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老师和同学共同解决。

(设计意图:学生交流感想,相互激发创作灵感。提出质疑,师生共同解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作实践

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一个有特色的笔筒。

(设计意图:明确作业任务,鼓励学生创新设计,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四、作品展评

1.学生将设计制作好的笔筒放在博览会的展台上。

2.自评与互评:

(1)介绍自己设计的笔筒的最满意的地方?

(2)说一说你认为最有特点的笔筒,特别的地方是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评价是互学的过程,在相互借鉴中提高设计与创作能力。)

五、课堂延伸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可以变废为宝的物品,需要我们去发现、去创造,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更有趣!

(展示瓶人作品)

八年级下册美术课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主要艺术成就及其艺术特点,初步学会欣赏中国古代雕塑的方法。

(2)让学生从惑受形象人手,在了解作品社会背景的前提下,加深对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埋解,从而提高欣贯能力。

(3)激励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惑。

【教学重点】

中国古代雕塑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艺术特点。着重介绍秦始皇兵马桶、霍去病墓前雕塑、六朝陵墓雕塑、敦煌石窟、龙门石窟奉先寺等典型地域的代表性作品。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雕塑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中国古代雕塑相关图片若干或制作多媒体。

学生:查找相关文字、图片材料(课前教师可让学生分组查阅有关中国古代雕塑的资料)。

【教学过程】

提问式导人:(提间贯穿整节课,问题解决,即是课的结束。)

什么是雕塑?你认为什么样的作品可以称做是雕塑?

你对中国古代雕塑了解多少?可以给同学们举些例子吗?

关于秦始皇陵兵马桶,你知道多少?

汉代雕塑有怎样的特点?

霍去病墓前雕塑整体凤格是怎样的?谈谈你认为最经典的作品?

南京是六朝古都,你是否了解一些六朝时期的作品?

中国四大石窟是哪儿个?著名的作品你了解多少?

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谈一谈云冈石窟大佛?

龙门石窟奉先寺佛造像建造的历史背景是如何的?

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乐山大佛的简况?

学生回答。

(由于学生查阅过资料,应该可以回答出一部分问题,不完整或需要强调的部分,教师应注意重点解析。在回答问题之前,可以小组综合讨论,拿出一个较为完整的答案,然后推荐一位同学回答,其他组的同学也可以提出意见或不同看法。最后教师点评。)

问题回答及补充。

雕塑是以可塑或可雕刻的物质材料,通过不同手法制作的能表达艺术家思想、观念、情感的具有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按其形态,一般可分为圆雕和浮雕两大类。按用途可分为架上雕塑、纪念碑雕塑和园林雕塑。按材质可分为泥、木、石、铜、陶等。(展示图片,区分不同材质的雕塑,区分圆雕和浮雕。)

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雕塑创作的成熟和繁荣时期。当时的厚葬之风日益普遍和兴盛。因而使各种形制的雕塑殉葬品的制作发展更快。这一时期,数量可观,规模宏大的当数1974年陕西临幢秦始皇陵东侧的重大考古发现——秦始皇陵兵马桶。目前共发掘四个桶坑,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共出土与真人、真马相仿的陶桶、陶马7余件。犹如在大地下面埋藏着一支气势磅磅的地下军队。发现如此庞大、逼真,数量众多的陶诵群震惊了世界,令人惊叹不已,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这一大批兵马桶,不仅显示了昔日秦国的强大与秦始皇的权威,而且让人感到古代雕塑工匠高超的智慧和非凡的雕塑水平。从全局看,尽管军队列降是严整的、肃穆的,但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却是模制与手塑相结合,人窑烧制后再加彩绘。个体形象力求模仿真实,注重细节,如发式、服装等,塑造得都很具体。尽管那个时代距我们很遥远,我们似乎仍然能真实地感受到当年秦军队的雄威。

(多媒体图片:秦始皇陵桶阵图2一3张,局部图片2张,军吏桶、将军桶、跪射武士桶各一张,兵桶头部特写4张。)

汉代厚葬风日盛,封建统治阶级中大小人物几乎邵想把自己生前享受的东西,统统带到他们想像的死后"世界"中去享用,除了日常生活器皿外,还要把难以人墓的家奴、护卫以及仪仗队、乐舞百戏等制成陶佣随葬墓中,供其死后使唤、娱乐享用。这些除了与封建统治者的迷信思想有关外,更重要的体现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恋恋不舍。

在封建社会里,帝王、贵族为了巩固他们的统制地位,炫耀其显赫声势,而盛行厚葬。在他们的`陵墓区里,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制作了大量陵墓雕刻作品。这些作品成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最重要的部分。

霍去病墓前石雕的种类和布置方式,有别于后世帝陵前的石像。石雕充分利用山石的自然形态,依石似形,梢加雕凿求之神似,种类繁多,形象古拙,手法简练,风格浑厚。这些石雕采用不线雕、圆雕和浮雕相结合的手法,以关键部位细雕、其他部位胳雕的写意方法,突出对象的神杰和动感,给我们留下了一组风格粗扩古朴、气势豪放的陵墓石雕艺术珍品。其中"石刻立马"为主题雕像,雕塑朋灰白红砂石雕凿而成。石马昂首站立,长尾拖地。腹下雕有手持弓箭、之首、长须仰面璧眉挣扎的人像。高大的战马气宇轩昂,四蹄踏翻凶恶的敌酋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纪念碑式的作品。其余则围绕这一主题,与坟墓所象征的环境结合起来做全面性的烘托。

(多媒体演示图片:霍去病墓整体图片一张、《石刻立马扒《伏虎》等图片若干。)

南京是六朝古都,在南京及其附近地区有32处南朝陵墓,每个陵墓前郡有石雕群。主要是锻磷、天禄、辟邪、石柱、碑等。这些雕刻形象生动,气势宏伟,有菱形的石柱和有翼的石兽,反映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珍品。

萧景墓现存辟邪长3.8米、宽155米,高3卜米。雄兽,头微南砖,向西而立,无角,长舌垂胸,须下拂,头顶有四道达干背上,胸前长毛鬃曲,两翼刻云勾纹,衬以鸟翅纹,尾长及地,足趾五爪。体形硕大肥短,各部分比例适当,昂首挺胸,两翼振奋,雕饰精英,为同期辟邪中的佳作。

(多媒体演示图片,萧景墓石辟邪、六朝陵墓神道石柱、萧道生墓石戳鳞等图片约1幅左右,供学生欣赏)

敦煌莫高窟修建于前奏二年,在以后的1多年里,人们陆续在此开凿石 窟,隋唐时期达到高潮。开凿的窟室有1多个,保存到现在的洞窟有492个, 是现存世界最伟大的佛教艺术宝库奉先寺是龙门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石窟,长宽各3余米。据碑文记载,此窟开凿于唐代武则天时期,历时三年。洞申佛像明显体现了惜代佛像艺术特点,干腆绣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状,容智而慈祥,令人敬而不惧。(多媒体演示图片2一3张。)

乐山大佛位干四川乐山市,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开凿而成,又名凌云大佛,为弥勒坐像。始凿丁唐亥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佛像高71米,是世界最高的大佛,素有"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之称。1996年12月,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多媒体演示图片1-2张。)

小结: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对中围古代雕塑作品从内容、题材等方面进行小结。

(多媒体演示敦煌莫高窟外景及作品图片若干。)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西郊武周山南麓,开凿于北魏中期,现存主要洞窟53个,造像51万个。其中第2窟释迎佛雕像,高137米,前额宽阔,直鼻大耳,着右祖架装,盘腿而坐,目光凝视,似乎在沉思,表现出一副超然大度的神情,在静穆巾蕴含着戚严与容智。其形象和雕塑手法,仍然有印度健陀罗艺术的影响。(多媒体演示图片2一3张。)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12千米处,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唐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筒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邵洛阳时。各朝代造像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l千米,共约悦万余尊。2年11月,洛阳龙门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人《世界遗产名录》。

八年级下册美术课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欣赏、思考、对比等方法初步了解纹样与生活之间的关系。通过学习与讨论、分析知晓纹样的色彩对比、构图形式以及常见的组织形式等知识,并结合这些知识回过头去拓展、去欣赏生活中的纹样。

过程与方法:通过回忆以及课前搜集的关于生活中的纹样作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纹样的知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能更好的去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欣赏纹样的美,并形成好的审美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纹样作品的欣赏、对比等方法初步了解纹样的色彩对比、构图形式、常见的组织形式等知识点。

教学难点:通过欣赏与对比、思考与讨论等方法认识纹样的构图形式与组织形式,并知道怎样去区分它们。

三、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属于“设计应用”课型的课,重点还是在于对纹样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呈现。本课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知晓纹样与生活的'联系、明确知道纹样是什么,为下节课打下理论基础。

首先,我们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生活中的纹样图案,并让学生之间相互说一说纹样的来源,初步感受到纹样与我们生活是非常近的。随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去发现与探究式学习,让学生思考、讨论关于纹样的构图、色彩搭配、组织形式等方面知识,并结合自己所知去小结这方面知识点,呈现在大家面前,这个时候,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主要是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亲身感受获得知识的乐趣。最后,我们可以设计知识检测和拓展环节,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为下节课埋下伏笔。

八年级下册美术课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和理解铅笔淡彩画的艺术特色

2.通过淡彩写生,了解铅笔淡彩画的基本表现技法

学习重点:

结合淡彩画的特点,学习写实色彩的表现技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范画、静物、水彩颜料等工具

学具:

水彩颜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展示铅笔淡彩范画,请学生欣赏,再展示同一题材的铅笔素描和水彩画,请学生思考讨论,自己更喜欢哪一幅作品?

请喜欢铅笔淡彩的学生说一下原因:

生:素描与水彩相结合

生:既有素描的朴素,也有水彩的透明,轻快。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铅笔淡彩画是用铅笔造型与水彩渲染结合的一种绘画,也是素描向水彩过渡的一个画种。

二、发展阶段

1、教师与学生一起欣赏课本范画:《静物》《艾丽斯漫游仙境》《风景》《建筑设计》。重点区分它们是用什么工具来构图的?

生:铅笔、钢笔和炭笔等

2、请学生思考讨论:铅笔淡彩画的`步骤

3、师演示铅笔淡彩画的步骤

(1)准确又概括的画出物体轮廓

(2)适当画出静物的明暗调子

(3)水彩罩色。字注重色彩效果的同时,要注意保留铅笔明暗效果

三、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认识与理解,运用铅笔淡彩画的方法创作一幅自己喜欢的作品

学生作业分层练习。一部分学生按铅笔淡彩画的步骤和方法临摹范画,有能力的同学自己创作一幅铅笔淡彩画,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在巡回指导时注意两点:

1. 形体暗部处理是否得当,对提前完成者,抓住好的画例,为同学树立标准。

2. 设色方法要卧笔平涂,避免笔尖描画。

四、作业讲评

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互相讨论欣赏,并且指出优缺点。

教师肯定造型准确,色彩较好的作品,并加以鼓励。

五、课后拓展

本节课我们通过铅笔淡彩写生练习,强化了以色彩造型意识。铅笔淡彩画不仅具有独立的欣赏价值,也是色彩画的辅助练习,在建筑设计、构图等方面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价值,同学课余时间可作一些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