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与量教案反思优质5篇

时间:2024-06-08 作者:Gourmand

想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就要重视教案的写作,引入互动游戏的教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以下是365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数与量教案反思优质5篇,供大家参考。

数与量教案反思优质5篇

数与量教案反思篇1

设计思路

12月是辞旧迎新的日子,这时候“时间”往往成为孩子们最敏感的话题之一,于是我抓住这一切入口设计“迎新年”的系列活动,“共同度过20xx”便是其中之一。在组织本次活动前,我先通过创设环境“新年倒计时”来激发幼儿对新年的期盼。其中我提供了20xx年和20xx年的月历,让孩子们借助月历来了解、记录离新年还有几天,引发幼儿产生使用月历的需求,积累经验,在此基础上开展活动“共同度过20xx”。在活动过程中,我和幼儿一起解读月历,了解月历上的数字所代表的含义,回忆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在流程设计上,我首先从幼儿的已有经验人手,让他们提出问题并通过交流、讨论来解决,以此认识月历上的不同数字,理解数字所代表的含义(如年、月、日),从而学会看月历。然后,我用问题“每个月有几天”激发幼儿的思维冲突,让他们自主探索、记录,促使他们关注“每月的天数并不相同”这一特征。接着,我通过引导幼儿寻找月历上的一些文字来进一 步了解月历蕴含的丰富信息。最 后,我出示了幼儿在园度过的一些 特殊日子的照片,让他们在月历上 找出是哪月哪天,回忆共同度过的 美好时光。与此同时,我又让幼儿 在月历上寻找自己最开心的日子, 分享快乐,进一步感受月历上的数字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在整个活动中,我紧紧扣住两点:

一、梳理幼儿对于月历的零星经验;

二、解读年历的秘密,让幼儿 通过自己提出问题、交流讨论、探索操作来解决问题。

活动目标

1、解读月历,感受月历在日常 生活中的作用,同时了解数字在实 际生活中所表达的含义及其运用。

2、回忆美好生活,与同伴分享 快乐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利用20xx年和20xx年的挂 历在活动室一角创设“新年倒计r 时”的环境,让孩子们每天更新日 期,以此引发他们对时间的关注, 知道当天是几月几号,数数离新的 一年还有几天。

2、台历若干(与幼儿人数相同),记录用的笔、纸,展示板。

3、20xx年12月份的月历(教师按标准月历放大制作)。

4、-组有代表性的反映幼儿共同生活、游戏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月历上的数字

1.有谁能用完整的.语言说出今天是什么日子?(某某年某月某号,星期几)离新年还有几天?

2.在这张月历上,你有没有看不懂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3.这么多的数字在月历上有什么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引导幼儿分小组互相提问,互相交流,解决问题。)

4.小结:数字出现在月历的不同地方,表达的意思也不同。(我们能通过这么多数字知道年、月、日和星期几。)

5.12月份有几天?一年中每月的天数都一样多吗?(幼儿先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翻看台历验证自己的想法。)

(1)请你们边翻看台历,边记录每个月的天数,并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将记录结果展示在活动板上。

(2)你通过记录发现一个月有多少天?一年中有哪几个月的日子是一样多的?你是怎么记录的?(幼儿通过讲解,分享不同的记录方式。)

6.游戏“大小月我知道”。

一个月有31天的是大月,其他的都是小月。如果不看月历你们能记住吗?我们来玩一个游戏:一手握拳,拳心向下,此时有四个指关节突出在拳背上,从食指开始,突出的关节部位代表大月,两指之间下陷部位代表小月。数到七月后退回原位接着数。

二、月历上的文字

1.马上就要到20xx年了.20xx年的第一天是几月几号?这一天又叫什么?

2.(出示日期下的文字“元旦”)“元旦”是什么意思?(师幼共同理解“元旦”的含义——一年中的第一天,也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元旦”那天全世界人民都要庆祝新年的到来。)

3.中国的新年叫什么?是哪一天?(教师出示汉字“春节”,幼儿在20xx年年历上寻找“春节”两字,讲出相应的日子是几月几号。)

4.离中国新年还有几天?那时我们能干些什么?

5.元宵节是哪一天?我们可以做什么?

6.小结:月历上不仅有数字还有文字,数字能告诉我们这一天是哪一年几月几号、星期几,而文字则能告诉我们一些重大的节日。

三、共同分享年的快乐时光

1.20xx年就要过去了,在这一年中我们共同度过了许多快乐时光。(教师出示一组反映大家快乐活动的照片。)

2.师幼一起根据照片回忆活动,并在月历上寻找活动的日期,如6月1日,做上相应标记。

3.-年中哪一天你最开心?请用笔在台历上圈出来。

4.请幼儿介绍自己圈出的日子,讲讲开心的原因。

活动反思

亮点:该活动的内容选择和时机把握恰当,将迎新年与时间教育、数教育和文字认识有机结合,既丰富了幼儿使用月历的生活经验,也有利于幼儿加深对时间概念、节庆日的感知。活动内容和过程设计突出知识性与情感性、生活性的结合.留给幼儿较多的提问、探索和分享的空间。

不足:该活动还可以在以下两方面加强对幼儿的引导:

1.归纳提升幼儿对有关月历上的数字所代表的含义的理解,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寻找月历上的规律。

2.在认识月历的环节中没有设计“一年有几个月”的问题.而是直接进入让幼儿统计每月天数和记大小月的活动,因此缺乏逻辑顺序,易造成幼儿认知上的不适应。

数与量教案反思篇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3、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

教具:

教学光盘或教学挂图、学具

教时:

一课时

教学课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讲述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动物乐园,高兴吗?

2、出示挂图,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嗬!动物乐园到了,你们看,动物乐园里可热闹啦,让我们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看图上有些什么?

二、自己探索

1、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

2、结合画面下的10幅小图观察,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3、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

4、第七、八、九、十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到情景图中找相应的物体。

三、实物操作

分4人小组,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小朋友用圆点摆出表示的数。

四、拓展运用

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

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五 小结

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巩固深化

1、游戏:火车钻山洞

讲述: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

游戏方法:我们分小组进行,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山洞,请小组后面的几位同学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1、2、3,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就“咔嚓”暂停,说对了再通过。

2、数水果,摘水果

讲述:秋天来了,树上的果子都熟了,有苹果、香蕉等。去数数吧,再把数出的结果告诉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数的?说对了就摘个水果送给你的朋友尝一尝吧!

七、总结评价

我们既能去动物园,还能玩游戏,摘水果,开心吗?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么想的?

教后记:

1 学生对看图数数很有兴趣,并能根据图说话,掌握了数数的技能。

2 对于事物与图的对应(点的对应)不太清楚。

3 学生还不太能按一定的顺序和方向数数。

数与量教案反思篇3

社会需要教育来推动发展,在教育过程中,德育是最为重要的,这也是作为教育工作人员需要明确的。在现代社会当中,教育形势越来越复杂,学生的思想也越来越复杂,如何才能够让学生在学到知识同时成为品德良好的人,对于教育工作人员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此,在日常的教育工作过程当中,教育工作人员应该重视这项工作。我从教近十个年头,从实际出发,觉得教育是一件比较磨人的工作,虽然工作每天是一样的,但故事却是不一样。

一、馒头风波

有一句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句古诗可以说在我国的流传程度是非常之高的,但是在生活当中又有多少辛酸苦辣呢?

某一中午,是学校检查的日子,学生到了学校之后和教师一起去打扫卫生。教师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督促学生对卫生死角进行清理,这时候发现在卫生的死角里有一个馒头,它被扔在几个扫帚的后面。我想:每天我们都在教育学生节约粮食,为什么还会有学生这样做呢?这个时候我准备在下午开班会的时候教育学生,于是我将馒头捡起来放在了讲桌上。

当学生都回到教室以后,我们又要求要去操场上对树叶进行处理,具体的方法就是捡一捡落叶,每个人需要捡够五百片树叶,之后我回到办公室,下载了一段农民收麦子的视频。

上课之后,学生都跑回了教室,于是我问:“好玩吗?”学生有的说“好玩”,有的说“不好玩,太累了”。这个时候我继续问:“你们有人知道馒头是怎么做成的吗?”学生纷纷摇头说不知道,也有的学生说见过自己的妈妈在家蒸馒头,并大概讲了一下妈妈蒸馒头的步骤,学生听了之后纷纷表示蒸馒头的步骤很麻烦。这个时候我故意说:“看来不做提前准备的话是根本吃不到馒头的。”学生点头同意,于是我继续问:“面是怎么来的?”学生七嘴八舌,有的说是买的,有的说是用麦子磨的。

这个时候我适时地问学生,有没有收过麦子,或者是去麦地里劳动过,这个时候,有的学生说帮忙放过水,有的说自己帮助家里打过药,都很有兴致。这个时候将早早准备好的农民收麦子的视频放给学生看,并在放完视频之后询问学生:“收麦子容易吗?蒸馒头容易吗?”学生异口同声说不容易,这个时候我把我捡的馒头拿了出来,对学生说:“可是这个馒头,我今天上午在卫生角里面捡到的。”

学生顿时都不说话了,教室里十分安静,我又对学生说:“师傅阿姨每天为我们做早餐,要按照人头准确无误地做出来馒头的数量,给我们按时补充营养。今天去捡树叶,跟做馒头相比,是不是太简单了?”

学生全都不说话了,过了一会,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说是他不小心扔的,并流下了眼泪。

这个时候,所有的学生也都抬起脑袋,异口同声说:“老师,我们以后绝对不浪费粮食。”

有什么能够比学生从内心当中给出的承诺更有力呢?经过这个事件,班里的学生都懂得了节约粮食的道理,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二、一剂良方

俗话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在教育过程当中也是一样,每天的教学都需要寻找适合学生成长的捷径。

我们班有一个学生,我暂且称呼他为小明。小明有一双很大的眼睛,但不知道为什么,却没有孩子应该有的灵气,而且总是没有精神,上课也不爱发言,偶尔说话,总是带着方言口音。有一天我就问他:“小明,你昨天晚上干什么了?能不能告诉老师?”小明支支吾吾地说:“嗯……就是……我写作业呢。”小明不仅有语言表达不太清楚的问题,写的字也经常是东倒西歪的。

一开始,我总是让小明重写,认为只要小明自己用心,字就一定可以写好,但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写了很多次他的字仍然像散了架一样。面对小明的这种情况,我在每天批改作业的时候,都和小明一起寻找他写得不错的字,果然,小明的字一天比一天写得好了。于是我当着全班的面对小明进行了表扬:“虽然小明的字不算最好,但是他每天都在进步,大家要向他学习。”在此之后,小明总是第一个交作业,而且字也越写越好,最重要的是,小明变得开朗了起来,眼里也有了孩子该有的灵气。这让我明白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只要找到适合的方法,一些问题就都可以得到解决。

三、用故事启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爱因斯塔说过的名言。同样,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要拥有成功的教学,不能对学生进行强制的灌输,而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往往比较喜欢听生动的故事,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如果能选用一些有趣的故事,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讲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时,我向我的学生分享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这样的:在战斗中,一架敌机俯冲过来,一个连长看到不远处有一个小战士还站着没动,赶忙过去将小战士扑倒压在身下,等到两声巨响之后,连长起身才发现刚才自己的位置被炸出了两个大坑。

在现实生活当中,帮助常常并没有回报,甚至还有可能被误解,这样的故事,能够教育孩子养成热心助人的良好习惯,帮助了别人,其实也就是帮助了自己。虽然故事的结局让人意外,但学生从故事当中受到了启发,思想得到了升华。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科技的发展,我国已经越来越重视教育,而德育对教育来讲,更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让人忽视不得。在教育的道路上,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每一个学生的心思都是一道十分独特的风景,作为教育工作人员,我们虽然没有办法选择旅途中的风景,但是我们却能够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进行改写。因此,在教育过程当中,我们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让学生成为知识丰富的人和道德高尚的人。

数与量教案反思篇4

目标:

1、认识各种冬天的用具,知道他们给人们保暖或带来温暖。

2、关心周围的科技产品,学习用打勾的方式记录自己家里的家用电器。

3、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了解一些简单的常识。

4、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胆探究和实验。

准备:

幼儿用书,笔取暖用具:古老的碳盆、暖手炉、热水袋、火炉、空调、电热毯。

幼儿自带冬天的用品。

过程:

1、提问,引出冬天的保暖用品。

天冷了,怎样使自己的身体不冷?你身上那些东西是冬天用的保暖用品?

你还知道哪些冬天的保暖用品?他们使用什么材料做的?

2、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图上有哪些冬天的用品?他们有什么用处?

总结:棉衣、棉帽、围巾具有保暖的作用。空调、火炉、取暖器有取暖的作用。

3、幼儿讲述自己带来的用品,进一步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冬天的用具。

它是什么材料做的?怎样使用?怎样助我们取暖和保暖?幼儿示范方法。

引导幼儿了解各种取暖用具不同的发热复法及不同的用法。

火炉用煤碳取暖;炭盆用木炭取暖;电热毯用电取暖;热水袋用热水取暖。

4、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

还见过哪些取暖用具?他们怎样发热?怎样使用?

为什么要使用各种各样的.取暖用具?你喜欢哪种用具?为什么?

长以后,你想发明什么样的取暖用具?

观察图表,打勾记录。

5、初步建立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幼儿安全使用各种取暖用具,防止烫伤、烧伤,使用电器时要在的指导下使用。

重点:认识各种冬天的用具,说出它们的名称。

难点:学习用打勾的方式记录自己家里的家用电器。

教后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多次讨论取暖用具的名称和发热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从同伴哪里得到许多新信息、新经验。让幼儿了解到自己不知道的知识。这比教师告诉幼儿更能让他们接受,我设计了分类的环节,将这些取暖用具按用电和不用电进行分类,加深幼儿对取暖用具发热方法的了解。

数与量教案反思篇5

小班科学——多彩的树叶

活动目标:

1.关注秋天树叶的变化,认识秋天常见树叶的名称及特征。

2.通过简单观察、比较区分不同树叶。

3.乐意参与大自然生活。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幼儿关注过秋天树叶的变化,认识几种常见的树叶名称。

(2)幼儿观察过秋天树叶掉落、变黄等自然现象。

2.物质准备:

(1)ppt课件

(2)不同树叶若干

活动重点

关注秋天树叶的变化,认识秋天常见树叶的名称及特征。

活动难点

能将树叶与树一一对应。

活动过程

1.师幼共同观看ppt图片故事小兔子帮助小枫树叶找妈妈引人课题。

师:秋天来了,风儿一吹,小树叶们纷纷掉落下来,小树枫叶找不到妈妈了,我们一起帮它找妈妈吧。

2.认识大树及他们的孩子们。

(1)出示柳树图片幼儿观察并自由发言;

(2)出示杨树图片幼儿观察;

(3)分别出示松树、枫树等图片幼儿观察,此环节教师请幼儿猜测他们分别是什么树叶,他们的妈妈是谁。

3.验证猜想—认识树叶的外形特点。

出示树叶,观察其外形。

师:我们来看一看这些树叶,它是什么树的树叶?是什么颜位的.?它长得像什么?师:请你帮帮它找到妈妈,猜一猜它是谁,再将树叶和树连一连哦!

活动延伸

手工活动:请你为小动物们穿花衣。

教师指导幼儿为图片中的小动物们穿上漂亮的衣服,选择自己喜欢的树叶为小动物穿花衣。

教学反思:

总的来说本次科学课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在活动中无论是观察还是孩子自己操作,氛围都很热烈,虽然有的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差,但是他们都很努力、认真,就算孩子的进步是一点点,作为教师我们也要鼓励孩子的进步,激励他们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