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的教案反思优质6篇

时间:2023-03-24 作者:dopmitopy

教案是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事前撰写的教学文书,优质的教案也是能够体现出我们的教学水平的哦,以下是365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10的教案反思优质6篇,供大家参考。

10的教案反思优质6篇

10的教案反思篇1

活动目标:

1.将各种各样的糖果按照某一种特征进行分类。

2.增强与同伴的合作能力,体验合作活动的愉快。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盘糖果(其中有某一特征不同,如种类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包装不同、软硬不同等)、小盘子个两只。

2.每组糖果一箩筐(其中有四种不同种类、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糖果)、小盘子每组若干。

3.视频展示仪。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将糖果按不同的特征分类。

(1)师:现在请你们把这些糖果分一分,把相同的糖果放在一个盘子里。

(2)幼儿操作分糖果。

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能边操作边讲述"我把××糖果放在一起"并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分糖果。

(3)幼儿展示(在视频展示仪上)和交流分糖果的过程与方法。

师:请你说一说是怎样分糖果的,把那些糖果放在了一起。

幼a:我把圆糖果放在一起,把方糖果放在一起。

幼b:我把瓶子装的糖果和盒子装的糖果分开,把瓶子装的糖果放在一起,把盒子装的糖果放在一起。

2.游戏:"糖果超市"。

(1)讨论糖果超市的糖果怎么分。

师:了"糖果超市"的糖果真多,你们准备怎样把它们分一分?

幼a:把不一样的糖果都分开来。

幼b:把一样颜色的糖果放在一起。

(2)幼儿给"糖果超市"分糖果。幼儿想出了许多不同的分法来分糖果,可究竟采用哪种方法呢?"平平想出了举手表决的方法,最后幼儿决定用按颜色特征来分,"糖果超市"的营业员一起动手,很快就把|"糖果超市"的糖果分得整齐齐。

(3)幼儿交流分糖果的过程。

师:"糖果超市"真整齐,请营业员来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分的。

幼a:我把红色糖纸的糖果放在一起,绿色糖纸的放在一起,兰色糖纸的糖果放在一起,黄色糖纸的糖果放在一起。

幼b:我把水果糖果放在一起,把牛奶糖放在一起,把巧克力糖放在一起,把润喉糖放在一起。

幼c:我把圆的`糖果放在一起,把方的糖果放在一起,把长圆的糖果放在一起。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10的教案反思篇2

活动目标:

1.能用常见的水果替换原歌词,并唱出来。

2.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歌唱的乐趣。

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准备一棵智慧树(树上有许多水果:苹果,橘子,枣子,葡萄,香蕉等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

1.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去智慧乐园玩一玩吧!出发……瞧!这是什么?(智慧树)

师和幼儿一起边念儿歌边做动作:智慧树上智慧果,智慧树下你和我,智慧树前做游戏,欢乐多又多。

师:小朋友们,这可是一棵神奇的树,它会变魔术呢。看:变!变!变!这是什么呀?(苹果)

2.幼儿唱第一遍歌曲

师: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快乐的苹果歌吧!

3.幼儿唱第二遍,并随着歌曲做相应的动作

师:小朋友们唱得真好听!那你们还想看智慧树变魔术吗?

二、创编歌词并演唱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说出见过的其它水果。并帮助幼儿用新的水果名称及特征替换原歌词。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变换水果名称创编歌曲:橘子、香蕉……根据水果颜色创编歌曲:红苹果、黄橘子……根据水果味道创编歌曲:酸橘子、甜苹果……根据水果大小特征创编歌曲:小枣子、大苹果……

三、知识迁移

请小朋友摘一个自己喜欢的水果,把它唱到歌里去,也可以唱给同伴听。

四、师幼互动

把自己创编的歌唱给客人老师听。

活动反思:

我觉得本次音乐教学活动有以下几个亮点:

1.教材的选择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智慧树变魔术贯穿了整节活动,使幼儿始终保持了浓厚的兴趣。

2.活动过程设计巧妙,环节连接合理。

3.老师的教态活泼,与幼儿建立了平等,融洽的关系,所以幼儿学得轻松,愉快。

总结这次的音乐教学活动,我觉得还有以下几个缺憾。

1.在拓展幼儿思维方面存在很多不足。比如本次音乐活动的重点是通过变魔术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创编,在说一说、变一变、唱一唱的过程中引导幼儿从水果的颜色、大小、味道方面进行替换,但由于我没有引导幼儿对歌词的替换模式进行总结,所以幼儿在创编歌曲的环节上有点乱,不能根据规律替换歌词。

2.歌曲的表演空间没有充分利用。

3.只注重了活动总目标的达成,没有提醒幼儿在歌唱活动中表达欢快情绪。

我将以这次研究课为契机,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学习,使自己在音乐教学上有更大的进步。

10的教案反思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懂得夏季炎热要注意防晒,不在烈日下玩耍。

(2)发展幼儿平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对美工活动的兴趣。

(3)帮助幼儿认识一两种常见的降温工具,并简单了解人们夏季防暑降温的方法。

(4)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环境创设:

(1)在墙饰中展示有关夏天的景色,服饰,活动的图片。

(2)在活动区增设各种夏季用品,让幼儿创造性的表现和展示夏天。

(3)为孩子们换上小凉席。

活动准备

(1)常见的降温工具的实物,图片,降温的方法的图片或课件。

(2)夏季幼儿的服装,如短裤,背心,裙子,凉鞋若干。

(3)制作扇子的美工材料若干,(剪刀,小木棒,胶水,旧图书,画纸,硬纸板等)

活动过程

一、通过到树荫下,背阴处和烈日下的亲身感受,启发幼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哪里最凉爽。

二、活动区分组活动

1、娃娃家:玩角色游戏《冷饮店》,通过这个活动,帮助幼儿了解冷饮可以降温,解渴,但不要贪吃,引导幼儿体验合作,分享的乐趣,同时让幼儿认识了夏天的食品,冷饮西瓜等。

2、表演区:夏天是教幼儿自己穿脱衣服的最佳季节,在这个活动中,通过让幼儿自己穿上漂亮的衣服表演,帮助幼儿认识夏季人们的衣着,同时掌握正确穿脱衣物的方法,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3、语言区:听说故事《不狗不热了》

夏天小狗趴在家门口,吐出舌头:热、热、热 ,狗妈妈给小狗戴上凉帽,狗爸爸,给小狗摇扇子,突然,小狗跳起来跑进屋里,打开冰箱,哇!冰箱里有桔子水、西瓜、雪糕、牛奶......

小狗给妈妈拿了瓶桔子水,给爸爸拿了块大西瓜,给自己拿了块大雪糕,现在小狗不热了。

通过听故事,讲故事,使幼儿简单了解夏季地一些降温方法,同时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4、美工区:制作扇子,这个活动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对美工活动地兴趣,同时让幼儿了解扇子是夏季人们地降温工具之一。

三、通过以上活动,引导幼儿集中讨论,有什么办法使自己凉快,怎样才能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夏天。

四、生活活动;户外活动里,引导幼儿不要在烈日下玩耍,注意防暑。

五、延伸活动:老师和孩子一起做体育游戏《电风扇》。

引导幼儿学习原地自转1-2圈,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六、家庭与社区教育

(1)家长园地:主题内容---帮助宝宝安全健康的渡过夏天。

(2)家长与幼儿一起制作各种各样的冷饮,通过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等方法感知冷饮的形状、颜色、味道等,并体验大家庭的温暖与快乐。

(3)引导幼儿回家给爷爷奶奶等亲人扇扇子或做扇子送给自己喜欢的人,激发幼儿爱家人的情感。

(4)带孩子到海边游泳,引导幼儿了解游泳是夏天里人们喜欢的一种健身活动,游泳时要注意安全,不能离开大人的保护,形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结束:

一起讨论夏天都可以干什么?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的设计,就是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知道和了解了哪些方法可以让我们在炎热的夏天,逐渐变得凉快起来。在活动中,老师观察孩子们的生活,将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与幼儿进行讨论,让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进行交流,贴近幼儿生活,将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进行提升。在活动中孩子以自己不同的记录方法进行记录,并进行解读、交流,让孩子们自己用记录的方法来寻找答案,充分调动了孩子们探索的积极性!

10的教案反思篇4

大班美术活动:

蚂蚁

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蚂蚁的外型特征,运用色块拼接的方法进行动态的刻画。

2、注意画面的整体布局,保持画面的干净、整洁。

3、通过对蚂蚁外型特征及搬家过程的描绘,激发对蚂蚁的喜爱和探究。

活动准备:

电脑、电视机、ppt课件、排笔、颜料若干、纸袋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儿歌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课件,组织观察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蚂蚁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小结:蚂蚁的身体分为3个部分,一个圆圆的头、长长的胸、尖尖的腹部;它也有两只眼睛和一个嘴巴,在头上还有两只触角;它还有六只脚,三只在身体的左边、三只在身体的右边。

二、讲解示范

1、引导观察

可用什么基本形状画出蚂蚁的三个部分?

2、教师讲解示范

师:先用排笔蘸咖啡色的颜料,先画一个圆圆的头,然后在圆的右下角连接处画一个椭圆形的身体,然后在椭圆形的右下边再画一个三角形。身体的三个部分画好后把笔洗干净然后将笔提起来,用笔尖画出蚂蚁的触角和细细的退,再换一个颜色画出蚂蚁的脚。

三、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组织幼儿作画

张纸上可以画2只小蚂蚁,不要画得太小,要尽可能的.撑满整张纸。

2、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画面和衣服的干净、整洁,并进行个别指导。

四、作品评价

引导幼儿欣赏评价

10的教案反思篇5

活动目标:

对周围事物有探索的兴趣、观察春天的自然现象初步感受故事中有趣的情节、并在愉快的情绪中体验春天的乐趣引导幼儿说出故事中的对话、分角色扮演、会用语言描绘春天活动准备:

课件《春天的电话》、小熊、小松鼠、小白兔、狐狸、小青蛙、电话。

活动过程:

(一)导入:观察春天的自然现象

师:小朋友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来了、那今天老师带领小朋友们一起去看看春天(放ppt)

师:小朋友们看看春天有什么变化呢?(柳树发芽了、花开了、河水里的冰融化了、看到小蝌蚪了)(放音乐“打雷下雨”)

(二)引起幼儿对春天探究的兴趣

讲故事《春天的电话》下附故事情节

2.向小朋友们提问故事中的小动物都有哪些、给谁打了电话

小熊先发现春天给小松鼠打了电话、小松鼠给小白兔打了电话、小白兔给小青蛙打了电话、小青蛙给小狐狸打电话、最后小狐狸又给小熊打电话。

(三)请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学习故事中的对话

让幼儿自行选择像扮演的角色

(四)游戏结束、老师点评

10的教案反思篇6

设计思路:

散文诗《落叶》是大班语言领域活动中的一课,其选材来自我们身边的自然事物,自然界的神奇变化总是吸引幼儿关注、好奇的目光,激发起幼儿探究的欲望。《纲要》指出,在幼儿园的语言教育中,我们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通过多种活动形式为幼儿创造了一个以看、听、说为主体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产生对语言的兴趣,调动幼儿想说、爱说、愿说的欲望,同时也将各领域的内容有机整合,从而让幼儿多维度地去感受美、欣赏美、体会美与表现美。

活动目标:

1、能专心欣赏散文,理解内容,感受秋天叶落的优美意境。

2、初步领会散文中拟人与夸张的修辞手法,并能由此展开联想与想象进行仿编。

3、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加深对作品的体验与理解,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表征。

4、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5、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6、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家长、幼儿、教师共同收集有关资料,引导幼儿感受秋季气候的变化;了解相关季节气候变化对人类、动植物的影响。

2、物质准备:

(1)、拍摄幼儿秋游时观赏秋景和收集落叶的相关活动录像资料。

(2)、动画课件、电视机、摄像机、录音机、音乐磁带。

(3)、准备各类落叶、玩偶、插入式仿编操作卡、落叶做成的表演道具(皇冠、面具、扇子、服饰等)、落叶图书一本、供幼儿拓印及拼贴活动的材料(如图纸、胶纸、剪刀、彩笔、颜料)等。

活动过程:

一、引题:经验讲述。(播放幼儿秋游的录像资料片段,让幼儿根据自身已有经验谈谈观赏秋景、捡落叶时的发现。)

1、谈话引题:小朋友,上次老师带你们去秋游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景物?有什么发现?

2、幼儿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不同的发现,教师相机引出今天要学习的本领:散文诗《落叶》

二、播放动画课件,引导幼儿欣赏散文,并通过看、听、说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

(一)欣赏散文。(利用动画课件资料,引导幼儿欣赏配乐散文诗,让幼儿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

1、师引入:小朋友,现在我们通过课件演示来欣赏这首优美的散文诗吧。(播放动画课件,幼儿欣赏。)

2、提问:小朋友,你听了这首优美的散文诗有什么感受?

3、幼儿自由回答,教师适当引导。

4、再次提问: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5、幼儿手舞足蹈地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师激发兴趣,并根据回答作进一步的引导。

(二)、分段演示课件同时配以肢体动作引导幼儿领会并理解诗歌内容。(利用课件动画画面以及肢体动作,引导幼儿分段欣赏作品中拟人与夸张的内容(如:小虫爬过来,躺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1、播放动画,分段学习,运用问答式的方法以及肢体动作来加深幼儿对作品的理解。

a、播放课件1,师提问:秋天到了,树上的树叶发生了什么变化?(丰富词汇:飘落)b、播放课件2,师提问:树叶落在了哪里?谁看见了,把它当做什么?

c、播放课件3,师提问:树叶又落在了哪里?谁看见了,把它当做什么?

d、播放课件4,师提问:树叶还落在了哪里?谁看见了,把它当做什么?

e、播放课件5,师提问:树叶最后又落在了哪里?谁看见了,把它当做什么?是怎么说的?

2、组织幼儿讨论:燕子为什么说来信了?燕子为什么要到南方去?

(1)、幼儿分组讨论;

(2)、集体交流与分享;

(3)、根据幼儿的回答

师小结:小朋友说得真好,是的,叶子变黄落下来就是秋天告诉燕子,天气变冷了,提醒小燕子要到南方去过冬了,因为南方可暖和了。

3、师总结:小朋友今天表现得真好,通过这首散文诗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季节的变化特征,同时也知道了季节的气候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就像秋天到了,树叶变黄了,落下来离开妈妈的怀抱;以及秋天到了,天气变凉了,小燕子就要飞到暖和的地方去。

(三)、朗诵散文诗,进一步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小朋友,刚刚我们一起分段学习了散文诗,现在就请小朋友跟着动画一起来朗诵这首散文诗吧。

三、仿编散文诗。

1、师引导:落叶可以当做房子,当做小船,当做伞和信,落叶还会落在哪儿?还有谁看见了?又把它当什么?谁能想出和别人不一样的?

2、引导幼儿相互讨论后仿编。

3、分享与交流:将自己仿编的诗歌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说出来。

4、将自己仿编的诗歌内容画出来。

5、展示作品并相互评价。

四、分组活动(延伸活动)

1、利用叶子制作成的皇冠、面具、服饰等表演道具,播放配乐散文诗、乐曲《小树叶》等,让幼儿表演散文内容或进行歌表演。

2、提供玩偶,让幼儿操作手中的玩偶进行角色表演或进行讲述活动。

教学反思:

散文《落叶》选材来自我们身边的自然事物,自然界的神奇变化总是吸引幼儿关注、好奇的目光,激发起幼儿探究的欲望。教材中童话般的意境将落叶这一平常之物赋予了极强的生命力,生动、形象地向幼儿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并在童趣中将散文优美的意境、拟人化与夸张的修辞手法等语言美的魅力充分体现出来。

找准时机,开展活动。

孩子思维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如果没有直观形象的参照物,让他们凭空想象事物,是有很大难度的。因此,我特意选择这金色的秋天,来进行本活动。孩子们最近听的是秋天的故事,唱的是秋天的歌,看的是秋天的景物,吃的是秋天的水果和蔬菜。总之,孩子是满眼皆秋色。落叶当然也是眼中之物了,这就有了活动之源。所以,孩子们在活动中兴趣盎然,兴致勃勃。

多媒体创设意境,激发兴趣,突破难点。

散文的内容是对幼儿零散的“秋天的感受”的最好概括,但抽象的文字内容幼儿不易理解。幼儿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直观形象性的。生动形象的动画课件将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配乐朗诵中,幼儿将会再次身临其境。通过欣赏,幼儿对散文内容有了一定的整体感受,初步感受到散文的美,体验了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

适度延伸,深入感受。

为了让幼儿进一步理解与体验散文带来的优美意境,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所以设计了活动延伸:“请每个宝宝对妈妈说一句关心的话或做一件事爱妈妈的事。”因为下课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进一步拓展的开始。所以创设发展语言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充分的表达机会,活动延伸满足了幼儿表达的愿望,将课堂延伸到家庭。

当然,本次活动也有好多地方值得探讨。例如对于散文中难理解的词“惦记、焐焐、盼望”,教师虽然引导解释,但孩子还是不能真正理解;再如课中孩子尽管在我的引导下学得兴致勃勃,但没有主动提问的现象,就连他们不能理解的地方也没有提出来,这说明我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我一定努力进取,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打造自己的教学品牌。

3、在绘本阅读活动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