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的船教案参考8篇

时间:2024-06-01 作者:couple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教案可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实践能力,以下是365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海上的船教案参考8篇,供大家参考。

海上的船教案参考8篇

海上的船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屋檐、捣衣”等5个生字词语。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有这么一个地方,它是那样熟悉亲切、宁静祥和,它没有城市的喧嚣与热闹,却让人迷恋向往。这就是-----乡下人家。

3、揭题,读题。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一想,课文依次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

2、学习生字:屋檐 鸡冠花 装饰 和谐 捣衣。 读准多音字鸡冠花,理解屋檐和捣衣。

3、概括内容,完成填空。

屋前搭( ), 门前开( );

屋后( )成阴, 院里( )成群,

河中( )戏水; 夏日院中,吃晚饭,

还有,秋夜( )高唱催眠曲。

4、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引出中心句: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5、让我们走近农家,一一领略。

出示课文第一段。一生读。

问:是什么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

你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出示图片)谁来美美地读一读?

(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问:你是怎样理解这“别有风趣”的意思?(与众不同,特有的)

是的,它不是高楼门前蹲着的石狮子,也不是竖着的大旗杆,它是乡下人家所独特的装饰——读。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小结:这就是乡下人家。

6、除了种瓜,乡下人家还会种些什么呢?(花、竹)出示第二段。

一生读“花”的部分。乡下人家都爱养哪些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你们养过没?这段文字中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理解:1什么是“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时节、季节)比如(略)

2什么是“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常见的、好养活的、却也很美)

一生读“竹”的部分。

1从他的朗读中,你又仿佛看见了什么?(竹多、笋多)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多么可爱的笋娃娃啊,谁来读一读?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拟人)

老师再请两位同学分别用朗读来表现这门前屋后的美景图;

这里作者先介绍门前的鲜花,再介绍屋后的竹笋,这样的写作顺序叫(方位顺序)

6、听,这是什么声音?自由读一读第三、四两段。从这些标红的词语中你感受到什么?可以选一个或几个说说。(率领、耸着、大踏步;游戏、扎、从不吃惊)没有统一答案。

男女生分读两段。

小结:这些场景是那样熟悉,那样亲切。这就是乡下人家所特有的风景。

7、总结: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海上的船教案篇2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第一单元,第一课《海上日出》,第一课时。

二、设计理念:

第一单元,要充分发挥想象力,边读边想,在脑海中形成画面,体会抒发的美好感情,注意观察景物上,表达顺序上和用词造句上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海上日出》选自巴金的散文集《海行杂记》。《海上日出》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展示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了看日出的时间、地点。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了“我”在晴朗的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写了“我”在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用反问的句式总括了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这篇课文的`重点是第二、三部分,描写了晴天里和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

本篇课文是精读课文,安排两课时。

本班学生42人,朗读能力较好,基础薄弱,思维迟钝,对字词的理解能力较差,不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正确读写:“范围、一刹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课文中重点句的含义。

2、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

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五、教学难点:

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的方法。

六、教法选择:

看图,读读、讲讲、评评、比比、练练。

七、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学习。

八、教学准备:

海上日出的录像,图片,课文范读的音乐。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作者及课文内容

本文作者巴金,是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李尧棠,190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市。80年代以来被誉为“文坛泰斗”。

每当人们来到海边,总忘不了早早起来看海上日出,那是一种怎样壮观的景象呢?读了巴金爷爷的这篇文章,你不仅会如同亲眼看见大自然的之一伟大奇观,而且会被作者的细心观察和生动地描述所折服。仔细观察图画,看一看图上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播放海上日出录像。(板书课题)

(二)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插图,练习口述图意。

1、老师提示学法。

先整体观察,再仔细观察细微部分,最后回到整体印象。练习边观察便叙述。

2、检查交流

第一幅图:描绘了太阳刚刚升起时的景象,图的下方全是海水,说明是在海上看日出。太阳比较接近海面,红而圆,没有夺目的亮光,说明太阳刚刚升起。

第二幅图:描绘了太阳被云遮住是的景象。

(三)教师伴着音乐范读课文,学习字词。

1、让学生边听边看课文,对不懂的字词做好记号。

2、检查交流初读情况。

fànchà

范(范围)(示范)刹(刹那)

xiāng

镶(镶牙)

3、练习辨字组词:

辨()辩()辫()

4、学习新词,并口头造句。

目不转睛:

灿烂:

刹那:

夺目:

奇观:

(四)引导理清课文层次

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同桌讨论商量。

第一段(1自然段)“我”看日出的时间、地点和次数。

第二段(2、3自然段)“我”在晴朗无云时看日出。

第三段(4、5自然段)“我”在有云时看日出。

第四段(6自然段)赞美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五)板书设计:

一、时间、地点、次数

1、海上日出二、无云看日出

三、有云看日出

四、赞美奇观

(六)作业布置:

1、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十、教学反思:

优点:本节课教学目的基本达到,学生学会了3个生字,能理解5个词语的意思,能通过看图了解课文大概内容,能按时间理清课文脉络。

缺点:在词语学习时练习太少,板书太多,没有留给学生朗读课文的时间。

海上的船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能正确写“范围”“一刹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感受海上日出壮观景象。

【学习重难点】

初步理解课文,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注音:

霞光 范围 纵横 一刹那 镶嵌

2.走进作者:巴金,中国著名作家原名李芾甘。代表作:长篇小说《家》、《春》、《秋》等。

3.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 )(刹车) ( )(荷花) ( )(重要)

刹 荷 重

( )(一刹那) ( )(负荷) ( )(重围)

4.解释下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一刹那:( )

镶:( )

奇观:( )

果然:( )

二、合作探究

1.快速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本文分为几段?每段讲了什么?)

全文共( )自然段:

第一段( )

第二段( )

第三段( )

2.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文章里作者向我们交待了什么?

时间 地点

环境 事件

“常常”说明( )

默读2—5自然段,思考:作者描述了海上日出的哪几种景象?讨论交流回答:

三、课后练习

(一)朗读读第二、三段:

1.思考,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和记叙的?

2.理解“目不转睛”,“知道”的含义以及在文中说明了什么?

3.再默读第三自然段,讨论太阳升起时的颜色、亮光有何变化?

4.读描写太阳跃出海面的两句话,体会用“负着”、“一纵一纵”、“冲”、“跳”等词语的好处。

(二)朗读第四、五段:

1.在有云的情况下,太阳出来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2.云层厚时作者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读这段课文,思考看到有云情况下的日出有何感受?这也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4.联系全文思考:为什么作者感叹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海上的船教案篇4

目的要求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3、学会本科生自信词,运用图文对照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练习用“扩大”、“分辨”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教学难点 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教具学具 自制幻灯片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住在海边,大部分同学都看过日出,水来说说日出的景象是怎样的?指名说说。

二、指导看图:

1、投影图片1和图片2 说说图商会了怎样的景象

2、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第一段

①指名读课文

思考:“我”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日出?

②指名回答

2、讲读第2—3自然段

①微机出示图片(一)说说图意

顺序:(天空—太阳—海面)

②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

③讨论解答:

日出前天空有什么变化?

重点理解词语:天水相接范围目不转睛

太阳是怎样升起的?说说过程

理解词语:一纵一纵一刹那夺目

演示日出的过程欣赏壮观的景象

④指导朗读句子(日出过程的句子)

体会用词的准确

3、讲读4—5自然段

①微机出示图片(二)

指导观察云—太阳

②指名读4—5自然段

理解词语:分辨灿烂重围光亮

概括段意

指导读句子“他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黑边……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红色。”体会“镶、透、染”等词好在那里?

4、讲读第6自然段

齐读课文

“奇观”指什么?

这伟大的奇观指什么?

作者看到这壮观的景形象,心情怎样?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一个什么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朗读课文

四、作业:

1 练习背诵课文

2 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练习背诵课文

1、练习背诵第一段

2、指导背诵第2—3自然段完成思考练习2

3、指导背诵4—5自然段

4、同桌练习背诵全文

5、抽查

二、指导书写练习用“扩大、分辨”造句

1、指导写生字

2、理解“扩大、分辨”并造句

3、书写句子

4、听写生字

三、小练笔

写早晨校园的一处景物

四、作业:

1、熟背课文

2、预习第3课

板书设计:

2 海上日出

冲、跳

上升 躲

露半边 黑云

红霞 透

浅蓝 光亮

教学札记:

学生在观察图画时对于两幅日出图区别之处看不出,只认为第二幅图是

第一幅图的延伸。同时“分辨”与“分辩”分不清楚。

海上的船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海上日出的过程和景色,体会日出时的伟大奇观。

2、通过了解作者具体描写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学习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

3、理清文章脉络,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5、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目不转睛”“灿烂”造句。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了解作者具体描写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学习按照事物发展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作者具体描写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在西边落下,似乎是很平常的事,我们好像都没有去特意地注意太阳从地平线升起的那一刹那间的景象,对不对?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早期的优秀散文《海上日出》,领略日出时的壮观景象。

(板书:1海上日出)

(二)检查预习。

(1)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填写生字表格,认清生字的音序、音节、部首、再查几画、结构、组词和字义。

(3)或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4)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1、填写生字表格

2、读准字音,辨别字形。

课文中有几个词语是儿化音节,要注意它们的读法。

比如:“慢慢儿”,第一个“慢”仍读man,第二个“慢”和“儿”要连在一起读,读音是“m—er”(念“2”的第一声)。“使劲儿”的“劲儿”连在一起读“j—i—nr”。“一会儿”的“会儿”连在一起读“h—u—@r”。

以上儿化音都不要把“儿”单分出来。

“一刹那间”的“刹”,读“cha”,声母是“ch”。

“似的”的“似”读“shi ”,声母是“sh”,不要读“si”,在“似乎”、“好似”这些词里才读“si”。

辨别形近字,然后请同学口头组词。

3、或联系上下文解释生词,理解重点词语。

一纵一纵:形容一跳一跳的样子。因为早晨海面上大量蒸气被蒸发上升,太阳光透过水蒸气层才能射到地面上。水蒸气不断向上运动,使阳光也产生波动现象,这种不断波动的光线射入人的眼里,造成“一纵一纵”的感觉。

4、辨析近义词、反义词。

出示投影片,请同学填空。

5、分析课文结构,了解课文内容。

(1)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教师再指导学生认真读首尾段,学生就会明白开头交待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日出,结尾总结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它们可以独立成段。这样全文就可以划分成四段。段意也就比较容易概括了。

第一段(第1自然段)主要讲“我”观看日出的'时间、地点和次数。

第二段(第2、3自然段)主要讲“我”在晴朗的天气看到的日出。

第三段(第4、5自然段)主要讲“我”在有云情况下看到的日出。

第四段(第6自然段)总述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三)朗读课文,为进一步分析课文做准备。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日出景象的录像片,投影片也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日出的情境中,然后请同学来谈一谈观后感。教师可在同学们谈论的基础上引出新课《海上日出》。日出很美,海上的日出更美,巴金老先生在海上日出称为伟大奇观,“奇观”是什么意思?(“奇观”指的是雄伟、美丽少见的景象。观,景象。)

海上日出究竟是怎样的一种雄伟、美观、少见的景象呢?我们来认真学习这篇课文。请同学打开课本,我们一起朗读《海上日出》。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根据问题学习这一段。

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这一段交待了什么,并把有关内容画下来。

(这一段交待了:

时间——天还没有大亮;

地点——船上;

人物——我;

事情——看日出;

环境——周围很静。)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一句中的“常常”说明了什么?与上下文有什么联系?(说明“我”曾多次在海上看日出,为下文中出现的两种情况下的海上日出埋下了伏笔。)同时“常常”一词也说明了作者的心情,他特别向往海上的日出所以“常常”早起去看日出。

(板书:常常)

2、小结第1自然段。

第一段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环境,“常常”一词说出了作者的心情——“向往”。

(板书:向往)

(二)学习第2自然段。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下图,再结合第2自然段思考两个问题。

(1)作者“我”是怎样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

(2)作者写了什么情况下的日出?

在同学们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演示“红霞”越来越亮的抽拉式投影片,使学生能够很形象地感受日出前天空的变化。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这段文字。

(板书:红霞越来越亮)

“目不转睛”是什么意思?从这里也看出来作者的心情怎样?

(“目不转睛”的意思是眼睛盯在一处看,眼珠子一动也不动。说明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急切而又喜悦。)

“目不转睛”一词在生活中怎么用呢?

(上课时,同学们都目不转睛地盯着黑板。)

作者写了什么情况下的日出呢?

(因为作者讲看到了红霞,所以我们知道作者写的是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情况下的日出。)

指导学生观察书中的上图,或演示抽拉式投影式,同时找一位同学朗读第3自然段。

“果然”一词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请同学结合刚才观察到的图画,默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太阳升起来以前天空的景色有什么变化?作者在海上看到的太阳是怎样升起来的?

了解作者具体描写海上日出过程中的不同景象,学习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是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学时要特别注意指导。

太阳是怎样升起来的?作者又是怎样观察和描写的呢?

组织学生讨论太阳一步步升起的几个阶段,让学生在书中画出有关词语,然后找同学来说一说。

(太阳是这样一步步升起来的:

①太阳露出小半边脸,红得很,没有亮光。

②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③冲破云霞,跳出海面,颜色很红,仍没有亮光。

④发出夺目的亮光。

⑤旁边的云也有了光彩。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这句话描写了什么情景?为什么这样写?你认为哪些字、词在句子中用得好?

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板书:负纵升)

在这一段中,还有哪些字、词用得好。

(写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这些词用得都很好。)

(板书:冲破跳出)

作者观察得非常细致,所以才会写得这样美。请同学们一边看投影一边用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太阳升起来的情景。

这一环节的教学目的就是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练习背诵课文。

作者盼望看到日出,当他看到太阳露出小半边脸的时候,心情怎样?

(喜悦、欣喜)

该怎样朗读呢?

怎样才能读出太阳向上升的过程中所表现的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呢?(应该以舒缓的节奏朗读,“负着”、“慢慢儿”、“冲破”“跳出”等词要重读。)请同学自由朗读,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检查朗读后,教师小结这一段。

这一段主要写了作者经过仔细观察描写了太阳升起时的过程和景观。朗读的时候,我们要把作者那种渴望日出的心情读出来,还要把太阳初升时那种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读出来。

教师范读第二段,学生齐读,然后试背。教师出示投影片,请同学填空,同时检查背诵。

(三)学习第三段。

请同学默读第三段,思考

(1)这一段写了什么情况下的日出?

(2)这两自然段写的日出有什么不同?

组织同学前后桌讨论,然后请同学来回答。

(板书:有云)

在“有云”的情况下“日出”的景观是怎样的呢?请用书上的句子回答。

(“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板书:透过直射亮光)

(板书:放射镶出现光亮)

“灿烂”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将这个词用在这句话中?

“云”遮住了太阳,它的光亮却“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这表现了什么?

朗读这一段时要突出哪些词?

找同学朗读这一段。

“镶”是什么意思?用“镶”有什么好处?太阳“慢慢透出重围”表现了什么?为什么有的云被染成紫色,有的被染成红色?”“连我也成了光亮了,”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讨论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

同学们讲得可能更精彩,教师要及时表扬和肯定。

用什么样的语气朗读这一段呢?每一位同学都小声朗读一遍,体会体会。

找同学谈朗读的感受。

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并试着背诵。教师出示投影片,请同学填空,一方面进一步体会重点词的妙用,一方面练习背诵。

教师检查学生朗读背诵之后,小结第三段。

作者在这一段写了日出后的两种不同的景象。

第4自然段写了太阳射进云里的景色;第5自然段写的是太阳从黑云包围中透出光芒来的景色。也就是写了作者对日出后两种情况的描绘。同时把“晴天”和“有云”连到了一起。

(板书:描绘)

(五)学习第四段。

请同学齐读第四段,然后讨论

(1)这一段起什么作用?

(2)用反问句有什么好处?

(这一反问句作结尾,比一般陈述句更加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感受,并照应了文章的开头,前后呼应。)

这样写一方面肯定了这就是伟大的奇观,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作者的赞叹之情。

(板书:赞叹)

请同学们把课题与最后一句话连起来朗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总结全文。

“海上日出”“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的确是伟大的奇观。这篇文章是作者经过多次生活感受才写成的,才使得作者在文中如此生动地写出了日出过程中景色的变化。我们也要多观察生活,只有亲身经历才能写出生动感人的好作品。同时我们都应该学习文中所赞叹的太阳这种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用这种精神去对待我们学习中、生活中的一切困难。请同学们永远记住我们今天学习的巴金的散文《海上日出》。

(板书:海上日出)

指导学生按照板书背诵课文。

海上的船教案篇6

一、说教材

?海上日出》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s版教材第九册的第7课,是一篇写景文章。通过对海上日出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是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观察顺序来记叙的。课文描绘了晴朗天气时日出和有云时日出两种景象,而有云时又分云薄和云厚两种现象进行描写。

?海上日出》所在单元的训练重点是阅读课文,注意作者是怎样观察大自然的,并想想文章采用了哪些表达方法。所以本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多读感悟课文。读的形式多样,可以默读、自由读,也可以小组内互读。通过读,让学生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而难点在理解日出的几种不同景象上,抓住重点词句,想象画面,感受海上日出的美丽壮观,培养热爱大自然的审美情趣。

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项目和课文的重点难点,制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含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正确读写。(知识与技能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知识与技能目标)

3、探究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事物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4、感受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审美情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课的教学时间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的任务是初读课文,了解海上日出的全过程,理清层次,学会本课生字词,初步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第二课时的任务是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掌握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同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

下面说说我参赛的第二课时的教法、学法。

二、说教法

针对学习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我采用情景激情——想象叙述——感情朗读的方法进行教学。文中的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这些语句是从动态描写说出了日出的缓慢。单凭教师的讲解,很难让身处山区很少见到海的学生们理解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更体会不到作者要抒发的情感。所以,我采用了海上日出的一段视频,这种直观的电教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对美的熏陶,较容易突破教学难点。

本册教材说明中指出:特别要重视朗读的指导,教学时应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并在朗读的过程中加以理解。我对2至5自然段中的重点句子按以上的要求让学生在理解中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以上几种方式交替使用,不断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点,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根据以上的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看、说、读、想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任务。看是欣赏日出美景,说是说出自己理解的内容,读是读文中的重点语句,想是想自己对内容的感受。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情景激趣。

为更好地衔接教学内容,我先让学生自由说说上节课学过的内容,说说自己想象的画面,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再引导学生:请同学们来看一段画面,想想你们想象的是这样吗?适时出示海上日出过程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读议结合,探索求知,升华情感

在引导生理解课文内容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挑选自己喜欢的词、句、段,反复朗读,默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你是怎样体会海上日出的壮观的?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各抒己见,可以用画画的方式,或者读课文,或者用自己的语言说。这样会极大发挥学生各自的优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时,我向学生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并适时演示课件相应的画面,用观察画面指导学生朗读,就能体会作者当时的那种喜悦心情。通过让学生多读感悟课文,体会作者感情。最后,我再采用一段海上日出的朗读视频,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体会情感,朗读背诵。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出作者当时欣喜的感情。而指导背诵时,先让学生自由交流以往背书的方法,再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背诵。

?海上日出》这一课的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通过伟大奇观这个词,分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三个方面,结合颜色、动态及云中情景来表现。这样的板书设计用较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知景色的壮丽。

(三)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展示一段我在网上制作的日出视频,让学生欣赏不同的日出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增强欣赏能力,陶冶情操。我们地处山区,课后让学生观察自己家乡的日出,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练练笔,写一篇小作文。

五、说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本着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首先,我放手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汇报收获,不牵着学生鼻子走。其次,在学习时,学生或圈或画,或读或说,体现了个性化行为。最后,读议结合,深化认识,感悟文章。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都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特点。

六、说课后反思(略)

附:板书设计:

日出前浅蓝 红霞

海上日出 日出时红得很可爱伟大奇观

云薄 透过 直射

日出后有云

云厚 镶 染

海上的船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默读课文,找出作者运用哪些词语、句子把日出的过程和景色生动地描述出来。

3、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初步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感悟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观,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对日出都不陌生,但海上日出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今天,让我们同巴金先生一起去领略壮观美丽的海上日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启发谈话

1、简介作家。巴金:著名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出生,四川成都人。1927年1月,巴金从上海乘船赴巴黎留学。他把旅程见闻整理成《海行杂记》,该书共39篇,《海上日出》是第23篇。

2、这篇《海上日出》是作者在船上多次看到海上日出时所得的总的印象的记叙,海上日出景象如何?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大家读读课文就会明白。

三、指导自学

1、要求轻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

2、画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尝试根据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具体描绘海上日出景象的是哪几个自然段?

4、画出描写最美的海上日出的句子。作者观察到几种情况下海上日出的景象?

四、交流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读得流利、正确)

3、讨论:

(1)作者观察到几种情况下海上日出的景象?(天气晴朗时、有云时)

(2)课文共分为几个部分?(四个)哪几个自然段写日出景象?首尾两段起什么作用?

(3)写日出景象的段落中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4、文章描写了、两种日出奇观。

五、读、讲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作者向我们交代了什么?

2、“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中的“常常”说明了什么?

3、这一自然段在全文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总领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

课文哪些自然段写的是日出时的景象?其余部分写的是什么?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作者情感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文中哪句话概括写出了作者在海上看日出的感受?(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2、什么是奇观?本文的奇观指的是什么?

三、深入品读课文,感受“奇观”

(一)学习提示:

1、按顺序研读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天空景象的变化,想象文字描述的画面,感受“奇观”。

2、独立阅读并思考:为什么称“海上日出”为“伟大的奇观”?

(二)晴天时:(第2—3自然段)

1、找出第2自然段日出前后天空光与色的变化。(一片浅蓝——一道红霞——慢慢扩大)

(1)抽生读第2自然段。师生接读:(师)看到天空色彩的变化,“我”知道——(生)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2)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从“不转眼”体会到作者急切、盼望的心情)

2、接下来,作者又是怎样写日出过程的?(第3自然段)默读第3自然段,找出太阳升起时天空又有哪些变化。(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完全跳出海面——深红的圆东西——夺目的亮光)

(1)再读课文,说说第3自然段中哪句写得最精彩。

(2)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是如何把太阳向上升的过程具体写出来的?

(3)根据日出前后的变化,比较着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有云时:(第4—5自然段)

1、课件出示:读“有时太阳走进……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追问:为什么分辨不出水和天?

2、课件出示:读“然而太阳在黑云……紫色或者红色”。引导学生体会:“透、镶、冲、染”等词好在哪里。

3、想象画面,体会感情,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段话,大家评评谁读得好。

4、巴金先生由衷地赞美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赞美的语气)

四、谈话小结、学习写法

1、渗透观察,养习惯。

?海上日出》是不可多得的名家精品,它来自巴金真实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体验。学习巴金留心生活、勤于观察的好习惯,我们也会在大自然中有惊喜的发现。

2、总结写法,指明灯。

(1)结构安排:总起——分述——总述

(2)写作顺序: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

(3)有详有略:第1、6自然段略写,第2—5自然段详写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选做其中任意一题)

1、有条件的同学明天早点起床,观察一下日出的景象。尽可能用上本课学习的词语写一个片段,注意写出其变化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

2、你注意到日落、刮风、下雨、叶落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吗?可以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描述一种自然现象的变化。

[教学板书]

16海上日出

色光

日出前:浅蓝、红霞加强亮光

日出时:真红、可爱、深红夺目

日出后:紫色或红色灿烂伟大的奇观

[教学反思]

课堂上,我安排了学生自学和教师引导学两种方式。学生在自学时讨论很激烈,汇报交流时基本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紧接着,我重点引导学生在梳理课文结构中品味美,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联系前后文、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理解美,体会语言背后的内涵,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写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另外,本课板书简明、醒目、集中,内容精练,能帮助和引导学生理解和领会教材的内容,并针对教材内容的特点,体现逻辑性、条理性、形象性和艺术性。

本课存在的遗憾:准备不够充分,对学生的理解能力估计过高,导致教学节奏缓慢,理解不够深入。另外我引导得过多,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显。

海上的船教案篇8

课题

7海上日出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帮助学生练习本课要求会写的“刹、痛、辨、镶”4个生字;掌握“一刹那、发痛、分辨、镶金边”等词语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想像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

教具准备

海上日出的录像、图片

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预习提纲

1.课前自己有可能观察日出景象,观察要求:

(1)从日出之前到太阳完全升起来,天空和太阳有什么变化;

(2)太阳升起前后周围的景物有什么不同;

2.收集有关巴金的生平、文章等相关资料

3.收集有关描写日出的诗或文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前面,我们学习的《暮江吟》一首诗描写的是太阳落山时,江面上的迷人景象今天,我们即将阅读的名家名篇〈海上日出〉选自著名作家巴金爷爷的〈海行杂记〉,它描写的是太阳从海面上升起的壮观景象

2.板书课题提问:《海上日出》是什么类型的课文?看到题目,你想说什么?(写景的课文、日出:是太阳升起来;海上:点明在什么地方看日出从题目可以看到课文是写海上日出的景象的)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一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1)找出文中具体描写日出景象的部分

(2)结合图画提示学生中间部分包含了晴朗和有云天气里的日出这层意思

3.读课文、归纳

第一部分(1)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

第二部分(2—5)叙述了几次看到海上日出的景色,具体描写晴朗和有云天气里的日出

第三部分(6)观看日出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分析首尾段作用

1.提问:从课文中找出赞美海上日出的句子

2.提问:“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是什么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真是伟大的奇观!

3.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4.让学生思考:尾句中“这”和“奇观”是指什么,与题目有什么联系?(“这”和“奇观”都是指海上日出的景象,题目点明了“奇观”指的是什么?尾句赞美了“海上日出”)

5.准能把题目与尾句合成一句话?(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6.“奇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交代些什么?

时间:天还没有亮人物:我

地点:海上事情:看日出

环境:周围很静

(2)“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抓住两个关键词“常常”、“早起”来理解课文请同学们找出一些具体词句体会作者常常早起看日出并引导学生说出作者观察的认真专注(抓“目不转睛”一词)“常常”说明什么?与下文有什么联系

(3)总结:“海上日出”的伟大奇观是怎样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词

2.检查朗读课文

二、抓住奇观,直奔重点

1.学习第2自然段,感知日出前天空景象的美

(1)指名读文,提问: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这段主要写日出前天空景色的变化)

⑵对照插图,抓重点词句体会日出前天空景象的美

(结合板书:浅蓝——红霞——大、亮)

2.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感受太阳上升时的雄伟、壮丽

(1)提问:

a对照画面,你读懂了什么?

b作者分哪几步将日出的过程写具体的?

⑵讨论交流体会日出时的雄奇、壮美

读出你最喜欢的描写太阳上升的景象的句子,抓重点词语加以体会

句子比较:

a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一纵一纵的,慢慢的,使劲往上升

b太阳慢慢地向上升

这两个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异同?表达效果上哪句更好?为什么?(结合板书:负着、纵、跳出……)

(3)课件演播太阳上升时画面

学生边观察,边描述太阳上升时的景象,进一步感受这一景象的壮美,体会作者用词之精妙

(4)练读描写日出时精彩的.句子,体味情感,背诵中体验美,再现美

三、自学讨论,感悟奇观

1.默读4、5自然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这两段分别写了云薄、云厚时日出景象)

2.讨论,交流:

⑴结合插图理解:灿烂、亮光、水天一色

⑵出示句子:

“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结合画面体会“镶”、“透”、“染”等用词的准确、生动、形象

3.结合画面,练说描述云薄、云厚时日出景象的壮观

四、再现奇观,体会感情

1.让学生随画面练说,背诵全文,进一步感受海上日出这一伟大奇观

2.体会“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出示句子,比较哪种表达更好,为什么?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这是伟大的奇观

3.小结扩展,结束全文

(1)小结:

好文章是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完成的,希望大家今后留心观察,勤于练笔,描写出美丽的景物和多姿多彩的生活

(2)课后扩展

写一篇本地日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