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的教案优秀教案6篇

时间:2024-05-13 作者:Trick

教案有助于教师准备好教学材料和教具,提高教学的能力,在正式开始教案任务之前,我们最好先准备好详细的教案,以下是365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狼的教案优秀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狼的教案优秀教案6篇

狼的教案优秀教案篇1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引进新课

1、把8个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几个?谁能列式?

2、把4个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几个?

这两道题,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

什么方法来计算?

二、激思讨论,探讨新知识

1、教学例1。

(1)把1个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几个?怎样列式?

(2)求每人分得几个?用除法来列式。那每人到底分得多少个饼呢?你是怎么想的?(课件演示:一张饼的1/3就是1/3张饼。)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分数与除法”。让学生提出学习这一节课想知道的问题。

三、实际操作,寻找规律

教学例2。

1、把3张饼平均分给4人该怎么计算呢? “3 ÷ 4”表示什么意思?现在每

人能分得一张饼吗?

2、指导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利用3个圆形纸片,动手折一折、剪一剪、

分一分,看看平均每人能分到多少块?

3、各组汇报分法及分的结果。

组1:我们是把这3张饼,每个都平均分成4块,一共分成12块,每人得3块。

组2:一个饼一个饼地分。先将第一个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其中的一份;

将第二个饼也平均分成4份,每人也分得其中的一份;将第三个饼同样平均分成4份,每人又分得其中的一份。将每个人得到的饼拼在一起,也是3/4张饼。

组3:三个饼叠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其中的一份。每人分得3张饼的1/4,也是3/4张饼。

4、电脑屏幕显示三种分法,让学生尝试说出推理过程。

(1)把3个饼平均分成4份,我们可以吧什么看作单位“1”?

一份是多少个饼?一份是三个饼的几分之几?

(2)从屏幕显示和操作,我们可以看出:1个饼的3/4就是3个饼的1/4。

(3)3/4就是哪一算式计算的结果?

(4)3/4个饼表示什么意义?

四、比较分析,分析规律

1、观察等式1÷4=1/4,3÷4=3/4,,3÷5=3/5发现除法和分数有怎样的关系?

2、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联系?为什么用相当于?

板书: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这个等式还有注意什么?在分数中分母能是零吗?为什么?

3、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被除数、除数这个等式该怎样写?这里哪个字母不能是零?

4、联系复习时3÷5=3/5,现在你能运用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来说明吗?

5、小结:一个分数不仅可以表示一个得数,也可以看作一个除法算式。

五、多层练评,反馈总结

1、75页自主练习1,生独立完成。

7÷12=( )/( ) 4÷3=( )/( )

9/5=( )÷( ) 3/8=( )÷( )

2、单位之间的互化。

7分米=( )/( )米 3克=( )/( )千克

23分=( )/( )时 59秒=( )/( )分

3、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狼的教案优秀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与意义,能熟记5的乘法口诀。

(二)过程与方法

熟练运用5的乘法口诀求积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学习乘法口诀的意义,感受乘法口诀的简洁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目标解析

本课是乘法口诀教学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知道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且会五个五个数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从乘法的意义入手,让学生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加深对每句乘法口诀的理解,以便更好地掌握乘法口诀,并运用它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编制并熟记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理解每句口诀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谜语游戏,激趣导入

1.猜谜语。

(1)出示谜语:五个兄弟,生在一起,有骨有肉,长短不齐。(谜底:手)

(2)每个人都有手,一只手有几个手指?一双手有几个手指?三只手呢?四只手呢?5只呢?

(3)独立完成填空: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5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鉴于学生前一课时已经初步认识了乘法,本节课从猜谜语引出手,让学生从熟悉的手中,依次说出1个5相加是5,2个5相加是10,3个5相加是15,并独立完成连加计算,初步感知5的乘法,为进一步探究5的乘法口诀铺垫。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列式计算。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什么吗?(福娃)

(1)课件出示一盒福娃。

①一盒福娃有多少个?(5个)

②几个5相加?(1个5)(课件演示从一盒福娃渐变成点子图)

③1个5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板书:15=5或51=5)

(2)出示两盒福娃。

①两盒福娃有多少个?(10个)

②几个5相加?(2个5)(渐变成点子图)

③2个5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板书:25=10或52=10)

(3)按照上面的方法,用乘法算式计算出3盒、4盒、5盒福娃分别有多少个?

随学生回答整理板书:

2.编制口诀。

思考:刚才我们用连加的方法算出了乘法的积,如果要算100个5、1000个5相加,用加法好算吗?有没有更好地方法能又快又对地计算出乘法的积?

学生尝试编制口诀,教师巡视,收集典型案例。

(1)汇报比较,规范表达。

(板书: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

(2)解释交流,深化理解。

①讨论:每一句口诀是什么意思?每一句口诀可以计算哪些乘法算式?

②比较:为什么下一句口诀比上一句口诀多5?

3.识记口诀。

根据规律记忆5的乘法口诀(开火车背、指名背、全班背)。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在列乘法算式、利用点子图计算出积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编制口诀,经历由不规范到规范的过程,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再通过比较、找规律识记口诀,从自由背到开火车背、指名背再到全班背,让学生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熟记5的乘法口诀,体会乘法口诀的简洁美和形态美。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熟记口诀。

(1)对口诀。(教材第52页做一做第1题)

①师生对口诀。

②同桌互对口诀。

(2)填口诀。(教材第53页练习十第1题)

2.解决问题。

(1)教材第52页做一做第2题。

列乘法算式,用口诀计算四张五元是多少钱的问题。

(2)教材第53页练习十第2题。

先列式计算,再填写口诀。

3.用口诀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53页练习十第5题。

设计意图

运用新颖有趣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它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5的乘法口诀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2.全班齐背5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

通过归纳总结、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再全班齐背口诀,感受乘法口诀朗朗上口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狼的教案优秀教案篇3

【教学要求】

1、认识10个生字,学会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的顺序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阅读,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理解课文主要内容,领会从小进行道德实践对人的一生成长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一、小结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弄懂了一些简单的问题。

同学们表现的都很积极,相信这节课同学们一定能表现得更出色。

二、抓住重点、深入感悟

1、出示黑板: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⑴ 师:那是一条怎样的鱼,对我充满了如此诱惑?自己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划出有关词句:

① 生汇报句子,看出鱼大,哪些地方能看出鱼的大呢?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你有不同的朗读处理方式吗?

② 钓到这样大的鱼,我和父亲肯定很高兴,书上有个词就能看出。结合文中的词语谈一谈。读出作者钓到鲈鱼后的惊喜、得意。

板书:

得意洋洋

还可以怎样读呢?

③ 除了看出这条鲈鱼大,还能看出什么?说说:

(鲈鱼鲜美,营养丰富。《江上渔者》写道: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引导:带着轻松愉快的语气再来读读。谁再过过钓鱼的瘾。

④ 钓鱼的过程描写很细腻,表示动作的词要读得轻短、活泼。

⑵ 面对着到手的这条诱人的大鲈鱼,父亲和我没得意多久就面临着一个难题,什么难题?

① 生说难题。

② 爸爸和我的态度是怎样的?

爸爸:坚定,从哪儿看出?

我:依依不舍,从哪儿看出?

乞求的目光扩展理解。

放鱼动作,从慢慢地看出他想干什么?朗读指导。

③ 分角色朗读。

⑶ 父亲要我放回去,而我舍不得放回去,同学们,我到底该不该放回去呢?讨论:

要求:小组内讨论,谈谈各自的看法,不要空谈,结合实际或者自己的经历,或者结合自己听说过的'小故事,要说真心话,不要说大话,空话,假话。认真听别人的发言,待会儿还要在班级里发言。

⑷ 小结升华:

尽管我舍不得放弃这条极具诱惑力的鱼,但父亲严格的教育绝不允许我放纵感情,必须战胜诱惑,把大鲈鱼放回到湖中。如果没有34年前父亲的严格要求,就不会有34年后我的成功。贺拉斯说:父母的美德是最大的财富。

所以当你为自己具备的某些优点骄傲的时候,你应该感谢你的父母,你的师长,是他们对每一件小事的严格要求使你如此优秀!

2、再出示: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看谁还能提出问题?

⑴ 鱼还是指那条诱人的大鲈鱼吗?

(特殊的含义。)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作者在人生的旅途中,会不止一次的遇到哪些诱惑?

作者会怎样抉择?举例说。

⑵ 读作者的启示,联系这个故事说说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板书)

⑶ 读了这个故事,你还有什么感想?34年前,我不理解父亲,不理解父亲那严格的要求;34年后,我不但理解了父亲,而且每当我想起这件往事,内心总是充满着对父亲的崇敬之情。

同学们,积跬步而至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河。正确对待每一件小事吧,因为每一滴清水都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每一件小事都可反映一个人的品格。在日常小事中历练自己,你必将成为有道德的人,必将走向成功!

三、扩展

1、作者把34年前钓鱼的故事写给我们,希望我们勇敢的挑战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在学校、在家庭、在公共场所你曾经禁不住哪些诱惑?给你留下了什么启示?敢否也像作者一样真诚的与大家共享?打算怎样写具体?

2、童心最美。老师把孟德斯鸠的名言送给大家: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让我们共同努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好吗?

?板书】

钓鱼的启示

父亲 我

钓鱼 得意

放鱼 不容争辩 依依不舍

启示 严格教育 有道德的

狼的教案优秀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经过评点、研讨版本中字词的不一样而把握词的资料。

2、与《赤壁赋》进行比较阅读,把握苏轼的情感。对苏轼情感的分析,言之成理即可,不强求统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展示苏轼书法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书法作品。

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处在人生低谷,我们常说酒后吐真言,那苏轼也当是醉后书真意了。从这幅作品中,从词句的线条中,我们又能品出怎样的人生滋味呢?品书法我们是外行,那我们就从词句中细细口味。

2、朗读全词,交流预习作业

布置的预习作业为:在自习的基础上评点《念奴娇》,要求局部评点一条,整体评点一条。可提出自我的疑问。

二、在学生的作业情景中找出切入点,讨论学习《念奴娇》

1、理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风流人物被大浪淘尽,即随着时光流逝而消失了。大场景的描述,为全词设置一个极为广阔的空间和其为悠久的时间背景,让读者体会苏轼独立江岸披襟临风对景抒情的壮怀。开篇雄奇,有横空出世之感。

大处落笔,转而具体化—

2、人道是?

点明文武赤壁的概念。清人朱日浚《赤壁怀古》:赤壁何须问来源,东坡本是借山川。以苏轼深厚的史学基础和广博的文学修养推测,他不难明白此赤壁非彼三国赤壁,但作者却将错就错,假托赤壁一抒胸怀。故言人道是。那我们也不妨以假作真地来品读一下赤壁风光。

3、讨论:抓住字词,品评赤壁风光。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另一版本)

地势险峻、波涛汹涌、浪花翻滚,突出了古战场的雄伟壮丽、波澜壮阔。

4、毛泽东说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苏轼词中说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由写景转入怀古,吟咏周瑜。

发现问题:一时多少豪杰?—引出遥想公瑾当年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具化为周郎

苏轼给周瑜的定位到底是豪杰还是风流人物?

讨论:据下阙资料分析周瑜形象。

出嫁与初嫁的用词差别。

强虏与樯橹的用词差别。

豪杰与风流人物的用词差别

师点拨:

强虏突出敌军的强大,樯橹让人联想到曹操的水军,言之成理即可。我认为樯橹灰飞烟灭更含蓄一些,有助于诗词情境的营造,而强虏灰飞烟灭似乎太直白了,少了点儿韵味和美感。赤壁之战对吴军来说,是一场以强抗弱的战争,如若战败,杜牧有诗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而作为吴军统帅的周瑜不仅仅没有丝毫的畏怯,反而从容闲雅得很,他打扮成儒将,说说笑笑,一把火就把敌方的战船烧成灰烬。这种指挥若定的风度何等令人敬畏啊!

豪杰:有才能的人。豪杰似乎只让人们想到了英雄—英勇顽强、刚毅果决,一种豪气,一种气概。三国时豪杰多的很,曹操、孙权、诸葛亮等,赤壁之战是建安十三年发生,而小乔嫁给周瑜是建安三年。也就是说,在指挥赤壁之战的时候,小乔并非初嫁,而是已经嫁给周瑜十年了。苏轼那里故意把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战,跟十年前的周瑜的燕尔新婚放在一块来写,突出自我所敬佩所向往的周瑜风流人物那儿女情长的一面,以此突出风流人物不但要有武胆,还得要有柔肠。认为,所谓风流人物,不仅仅要有侠骨,并且要有柔肠。

讨论: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

正面描述+侧面烘托

侧面烘托:

一、实景的雄奇壮丽和虚景雄伟壮观

二、小乔初嫁衬托周瑜的雄姿英发

三、早发华发

四、一时多少豪杰

5、苏轼应对如此壮景,不由想到了周瑜,他24岁就被孙权拜为大都督,34岁就在赤壁大战中立下赫赫战功,苏轼反观自身,47岁了,如今被贬黄州,怎能不生发感慨呢?齐读词最终二句。

讨论:

人间如梦

人生如梦(另一版本)

你更倾向哪一个,你从中体味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师点拨:人间如梦,更着眼于对社会世事的慨叹,有我欲乘风归去之感。

人生如梦,更着眼于对自身的反思和观照,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了他的豪迈之情,想要经世济民,建功立业,但梦想与现实的反差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但这种感伤转瞬即逝,一尊还酹江月,苏轼洒酒酬月,与其在逆境中流露出乐观旷达之情。(允许学生有不一样理解)

苏轼思想中儒道的矛盾和冲撞。

三、小结全词,观苏轼草书《念奴娇》诵读全词。

写景—赤壁

怀古—周瑜

抒情—叹人间似梦

诵明月如歌

四、课堂拓展

与《赤壁赋》进行资料和写法上的比较,找出相关联的地方,进一步理解苏轼的情感。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赤》:浩渺平静之景—产生生命渺小之感

写景

?念》:雄伟壮阔之景—为周瑜的出场作铺垫

?赤》:曹操—一代袅雄,而今安在哉?—人生苦短

怀古

?念》:周瑜—一代风流人物,大江东去,浪淘尽—人生如梦

?赤》:随缘自适、随遇而安、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抒情

?念》: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可有不一样理解)

五、文本—专题内涵的点拨

千古江山,总是见证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变迁,在这个专题中,我们将继续追踪历史的脚印,去品读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苏洵的《六国论》等文章。在历史的回声中与作者一齐或反观自身,或讽谏现实,或展望未

狼的教案优秀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幼儿学说完整话及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体验和教师、同伴一起为“春游”做准备的快乐,从而积累幼儿的生活经验。

教学准备:

动物头饰故事“小动物春游”

教学过程:

1、引出春游①幼儿自选动物头饰,说出自己表演的角色名称。

②语言引导:你们想干什么?到哪里去?怎么去?

③游戏活动:小动物上公共汽车。

2、春游途中①游戏“点名”,要求被喊到的小动物用叫声回答。

②设置情景:小猫、小狗想上车。

③幼儿交往:

a)招呼小猫小狗;b)给小猫小狗让座。

3、解决问题①老师扮演熊婆婆的角色,提出问题:熊婆婆不想去春游,她要去看病。

②幼儿讨论:

a)熊婆婆上医院和小动物春游哪件事情重要?为什么?

b)怎么帮助熊婆婆?

③角色交往:

a)安慰熊婆婆;b)送熊婆婆上医院。

4、引导讲评①帮助别人是件最快乐的事,夸奖各位小朋友。

②回家告诉父母:春游途中做了哪些好事?

2、小朋友春游活动⑴组织幼儿到野外看蝴蝶跳舞,蜜蜂采蜜,小鸟唱歌,小朋友玩游戏。

⑵观看大班朋友画“我们的春天”或观看“春天”的歌舞活动。

附儿歌:春天说了些什么?

春天说了些什么?

春天说了些什么?

花儿那么听话,都开了;春天说了些什么?

小燕子那么听话,都飞回来了;春天说了些什么?

小朋友那么高兴,都去春游了。

附歌曲:春天盛璐德词1=e2∕4马革顺曲3523|15|6161|5-|春天天气真好,花儿都开了,蝴蝶姑娘飞来了,蜜蜂嗡翁叫,6716|5135|32|1-||杨柳树枝对着我们弯弯腰。

小白兔儿一跳一跳又一跳。

附故事:小动物春游小动物幼儿园去春游了,小白兔在绿绿的草地上,看到了牵牛花、蝴蝶花、桃花全都露出笑脸,小鸟在树枝上唱起动听的歌,好象在说:“欢迎小动物们来春游!”小猫、小狗、小羊、小兔高兴地玩呀、唱呀、跳呀,春天真好!

狼的教案优秀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能够主动探索并掌握小竹梯的几种简单玩法。

2、愿意利用小竹梯锻炼身体,体验玩小竹梯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竹梯若干、轮胎若干。

开展情景:

1、认识小竹梯,自由探索小竹梯不一样的玩法。

(1)出示小竹梯,请幼儿自由玩小竹梯,探索小竹梯的不一样玩法。

(2)请幼儿说说自我发现的玩法,教师分别进行指导。

如:把小竹梯平放或者在轮胎上架高,在间隔的横杠上练习过小桥、跳格子;把小竹梯一边架高,练习爬坡。

(3)教师示范跨小竹梯、爬小竹梯、跳小竹梯等几种简单玩法的要领及注意事项,组织幼儿分组进行团体练习。

玩法1:跨小竹梯(将梯子平放,幼儿走在梯子的横档上,身体坚持平衡,脚踩稳,注意安全)。

玩法2:爬小竹梯(将梯子平放,幼儿双手扶住梯子竹档,跳小竹梯(将梯子平放,幼儿双脚在梯子的空档跳过,身体坚持平衡,重心要稳)。

2、团体游戏,体验玩小竹梯的乐趣。

幼儿扮演小白兔,跳过“田野”(从平放的梯子空档跳过),走过“小桥”(从架高10~15厘米的小竹梯间隔的横杠上走过去),爬上“山坡”(从一边架高15~20厘米的小竹梯间隔的横杠上爬过),到达萝卜园里拔一个萝卜后从旁边的小路回到起点。

幼儿游戏,教师鼓励幼儿勇敢地经过各种障碍,指导幼儿经过侧平举来坚持身体的平衡。

3、放松活动。

幼儿坐在小竹梯上,给两边的同伴敲敲背、揉揉肩、捏捏腿。

活动反思:

梯子是孩子们户外游戏中很熟悉的一种游戏器械,我们从孩子的本事看,大部分孩子在一层梯子的尝试中都获得了成功,但在加上轮胎的梯子上,有部分孩子们就出现脚发抖、摇晃的现象,但经过我们交流之后,总结出了稳走梯子的办法:两手伸平,想小飞机一样;一步一步慢慢走。再一次尝试的时候,大部分孩子就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