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出色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编写充实的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知识,下面是365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山童欣赏课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山童欣赏课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一、探索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的延伸,利用网络使学生能独立获得所需的音乐知识。(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充实教学内容,易于学生更方便更积极地学习知识。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音乐,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与时代接轨,使严肃音乐成为学生可以学习的一部分。)
二、依据曲式图听辨作品《卡门序曲》,把握作品各主题,从作品的结构深入认识音乐作品。
三、以当堂测验的方式来检查学生对作品的认识和掌握作品的情况。
四、欣赏歌剧《卡门》中的著名唱段。直观性地了解──歌剧,定义:歌剧是把戏剧、诗歌、音乐、舞蹈和美术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艺术。
[教学重点]
运用曲式图听辨《卡门序曲》,正确认识每个主题的发展变化并记忆音乐作品片断。
[教具]
录音资料、录像资料、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有关歌剧《卡门》介绍
1、是法国作曲家比才于1874年创作的歌剧《卡门》中的前奏曲。开始呈示的快板主题选自歌剧第四幕斗牛士上场时的音乐,生气勃勃、充满活力,表现了斗牛士英武潇洒的形象和斗牛场内兴奋活跃的气氛。由于它带有进行曲特点,故又称《斗牛士进行曲》。它是埃斯
卡米罗所歌唱的咏叹调,广为传唱。《卡门》是世界著名歌剧之一,在这部歌剧中最具代表性及流传最广的器乐作品就是管弦乐作品《卡门序曲》又称《卡门前奏曲》,经常被一些交响乐团作为音乐会曲目来演奏。而在歌剧中作品并没有结束。
2、《卡门》故事简介:故事发生在1800年左右,出身于农家的下级军官唐·霍赛,在吉普赛烟草女工卡门的诱惑下,堕入情网,成了走私贩。过了些时候,卡门对唐·霍赛冷淡起来,她爱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罗。霍赛的妒忌,使卡门烦恼。他干涉她爱情上的自由,她被这种干涉所激怒,于是与他绝交了。后来,在一次群众对埃斯卡米罗斗牛获胜的欢呼声中,霍赛刺杀了卡门。
3、作者介绍:比才(1838-1875)法国作曲家。他出生于巴黎,四岁开始随母学钢琴,九岁入巴黎音乐学院。1857年十九岁的比捷以钢琴家兼作曲家的身份,毕业于巴黎音乐学院,并获得罗马基金去意大利进修三年。 1863年比才写成第一部歌剧《采珍珠者》,以后主要从事歌剧写作,作品有《卡门序曲》、《阿莱城姑娘》等。在他的作品中现实主义得到深化,社会底层的平民小人物成为作品的主角。在音乐中他把鲜明的民族色彩,富有表现力的描绘生活冲突的交响发展,以及法国的喜歌剧传统的表现手法熔于一炉,创造了十九世纪法国歌剧的最高成就。歌剧《卡门》取材于梅里美同名小说。
二、欣赏管弦乐作品《卡门序曲》
一、首先来欣赏作品《卡门序曲》(视频)——欣赏到第一大段落结束,(在一般的音乐会演奏时,我们所欣赏到的《卡门序曲》就结束了,而在歌剧中的序曲乐曲没有完,让我们来继续欣赏。学生的感受
1、结构,
第一部分为三部曲式,(aba)气氛热烈;第二部分在一般的音
乐会演奏时,大多不演奏,这段旋律具有悲剧气氛与第一部分形成反差。
2、按曲式图听全曲。(第一遍)
要求全体学生看板书,由教师指图欣赏,使全体学生熟悉这部作品的曲式图。
掌握、分辨出曲式图中二个大的段落(三部曲式、展开性段落)。
3、按曲式图听全曲。(第二遍)
要求学生听辩出各主题
第一主题、第二主题、第三主题、第四主题
(在曲式图中)的。旋律,并和曲式图相对应,在曲式图中标出这四个主题。
4、按曲式图听辨全曲。(第三遍)
要求学生随音乐的发展在自己的曲式图上作记录。(可用各种符号标出旋律、力度、速度等的变化,也可用文字说明或记谱,其中特别注意每个主题的区别更包括重复部分的变化。)
5、按曲式图听辨作品片断,要求在图上完成,在小节下面用方括号标明音乐从哪小节到哪小节,并写清楚序号。
二、观看录像片欣赏歌剧《卡门》中的著名唱段(根据教学进度完成的情况,欣赏一段或二段)
1、女主人公卡门的唱段《爱情是一只自由的鸟儿》
卡门在第一幕中挑逗霍塞时所唱的哈巴涅拉舞曲,唱词是卡门的爱情观念的自我表白。作为一个倔强的吉卜赛人,卡门宁可付出生命的代价,也不愿让她的爱情自由受到任何约束。(观看录像片)小节:这首哈巴涅拉舞曲源于当时还是西班牙殖民地的古巴,比才采用了哈巴涅拉舞曲的形式写了这首歌,而歌曲的音调却带着浓厚的西班牙民间风格。卡门边舞边歌,旋律跳跃而有生气,节奏强烈而有特
性,整个音乐充分表现了卡门的精神面貌:热情奔放,明朗大胆而又无拘无束。
2、斗牛士埃斯卡米洛唱段《斗牛士之歌》
第二幕斗牛士埃斯卡米洛上场时,唱起了这首著名的唱段。音乐鲜活,
课后学习:同学们如果想欣赏到更多歌剧《卡门》
山童欣赏课教案篇2
一、 教学内容:
1、由课本上的小插图引到社会现实生活的大画面,因地制宜地启发学生在探索、发现身边音乐的基础上,能大胆自信地将自己的发展示出来让大家分享。
2、聆听几段熟悉的音乐并选择与之相对应的生活场景,揭示一个道理:生活中到处都充满音乐,没有音乐的生活是苍白的、不可想像的。
二、教学目标:
1、对音乐与生活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2、对身边的音乐产生兴趣并萌生探索的欲望。
3、掌握探索、发现音乐的基本途径与技巧。
4、将自己对音乐的发现大胆、自信地展示出来。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在学生初步理解音乐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主动探索音乐的兴趣;
2、精心设计活动方案,使学生充满自信地、充分地将自己对音乐的发现展示出来;
3、在教材呈现内容的基础上,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最大限度地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四、教学方法:
谈话、交流、讨论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出勤情况。
(二)导入课题:我们知道,人类的祖先开始是以群居的方式生活的,在没有任何通讯工具的情况下,他们会是怎样沟通联系呢?(学生讨论、发表见解)是通过简单的音节、手势、表情等身体语言来沟通的。他们在共同完成同一个工作时,有什么办法来协调动作的统一,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呢?比如,筏树。(学生讨论,发表意见)他们是通过一定的语言或一定的音节,由一个人做指挥(领唱),其他的人随着他的领导统一了动作、统一了速度等来提高生产效率。这就是歌曲的雏形,也就是民歌的最早形式——劳动号子。在平原上的人们唱的号子种类很多,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劳动就有什么样的劳动号子。在山区上作业的人们唱的是山歌。其实许许多多的音乐作品都是直接来源于生活的。例如:我们在北京旅游去到王府井的小吃一条街,就会听到买卖的吆喝声……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生活,发现生活中的音乐。
(三)新课:生活中的音乐。
1、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大胆自如地表演自己常听的音乐片段。话题是:生活中的音乐,你会选择不同的时间听不同的音乐作品吗?你会唱你喜欢的音乐作品吗?
2、生活中离不开音乐,我们劳动时离不开音乐、在祭祀时需要音乐,高兴时、悲伤时都需要音乐。无论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普通人还是伟人、艺术家还是科学家,都离不开音乐。从音乐的角度来看,许许多多的音乐作品直接来源于生活。
3、各种生活场景都不能没有音乐,无论是群众集会还是个人休闲,无论是欢庆国庆还是欢送亲朋,无论是商场购物还是车站候车等,都离不开音乐。
4、 欣赏音乐,为场景选配恰当的音乐。(听后学生展开讨论,对比答案)
5、得出结论:音乐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四)小结本课。
山童欣赏课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能对民族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民族音乐的相关风土人情与文化背景。
2、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创编与表现活动,从中体验瑶族边寨的欢乐场境。
3、在欣赏中引导学生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表现力,使学生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产生学习兴趣。
教具准备:
电脑机房,课件、学生自备自己能演奏的乐器、打击乐器
教学重点:
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曲调特点。
教学难点:
能为全曲分段,分辨各乐段的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教学:
瑶族风情
课件展示:瑶寨风景、瑶族服饰、瑶族婚俗、瑶族长鼓舞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瑶族的风土人情,瑶族是一个古老的山地民族,他们以大山为依靠,赶山、吃饭、逐山而行,世代流动繁衍,是我国少数民族中迁徙最频繁的一个民族。瑶族主要居住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等130个县。瑶族有30多种称谓,主要以头饰区别划分支系。订婚仪式上,瑶族妇女往男方来宾脸上抹泥巴,以图吉利,他们常常跳长鼓舞进行自娱自乐。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瑶族舞曲》,共同感受和体验瑶族边寨的欢乐生活吧!
二、新课教学
1、演唱主题音乐。
学生跟音乐演唱
2、欣赏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
思考题:1)全曲分为几部分?
2)注意听刚才演唱的主题旋律依次在哪一部分出现?
3)听完全曲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师小结:《瑶族舞曲》是彭修文根据刘铁山、茅沅同名管弦乐改编的民族管弦乐曲,它展现了瑶族人民欢度节日的动人场面。全曲分为三部分,属于带引子的复三部曲式。
课件展示:
复三部曲式结构图:aba
引子||:a:||||:b:||cdcab尾声
第一部分:引子、主题音乐一、主题音乐二
第二部分:主题音乐三、主题音乐四
第三部分:主题音乐一、主题音乐二
三、实践与创作
1、给学生提供大鼓、碰铃、木鱼、响板、镲等打击乐器,学生为《瑶族舞曲》的主题旋律即兴配打击乐器伴奏,分成四大组,每一组配一段。在配打击乐器伴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一部分所要表达的音乐情绪。
2、会演奏乐器的同学根据自己所演奏的乐器音色,商量好选一段主题音乐进行练习,教师也参与到学生当中进行演奏。教师可以选引子部分和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题用琵琶演奏。(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各班的不同情况进行指导)第一组:引子第二组:第一部分第一主题第三组:第一部分第二主题
第四组:第二部分主题
再现部分在老师的指导下配打击乐器伴奏。
3、合奏《瑶族舞曲》的主题旋律
师:同学们,长鼓舞是瑶族常跳的一种自娱性的舞蹈,今天我们也随着《瑶族族舞曲》一起走进欢乐的瑶家山寨,去共同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按复三部曲式结构演奏《瑶族舞曲》,在演奏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旋律的速度和力度,不会演奏乐器或没有拿到打击乐器的同学,可以用手拉成一个圈或者是即兴创编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进行表演。)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乐器(像瑶族的长鼓、蒙古族的马头琴等),人们借助这些民族乐器和民族器乐曲(像我们今天欣赏的《瑶族舞曲》)来表现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的幸福生活。这些民族乐器和它们的各种表演形式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在表现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劳动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中能起到其他乐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在五年级里我们将开始介绍这些民族乐器和器乐曲,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
山童欣赏课教案篇4
教学目标:
一、聆听不同体裁、形式的《北风吹》感受音乐情境的美,体验音乐作品的音乐情感!喜爱我国优秀民族音乐艺术,追求生活的纯洁与美好。
二、在活动中赏析乐曲的结构、情绪。了解歌剧与其它艺术的异同。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培养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明力。
三、在欣赏过程中,能与他人合作参与模仿、演唱、创作等活动,体验创作和表示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一、感受音乐所表示的情景,分析乐曲体裁、结构特点。
二、能与他人合作、大胆创新运用不同的参与表示形式来体验音乐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白毛女》剧照宣传画、胡子、红绳子、旧帽子等、
本课我主要以游戏的形式来组织教学,运用现有媒体大家比较感兴趣的“超级模仿秀”娱乐节目为导向,贯穿欣赏课始终,通过创设情景、形象模仿、唱腔模仿、创作展示四个环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让同学在活动中进行欣赏学习。
创设情景、激趣引入。通过场地的安排,营造模仿活动气氛,通过展示同学、教师收集的资料,让同学了解故事的内容、人物、歌剧与其他相关艺术的区别。模仿外形、感受形象。模仿能调动同学积极性,这个环节主要是力求让同学在模仿歌剧人物中初步欣赏乐曲,走近人物、感受形象。赏析作品、体验形象。唱腔模仿赏析歌曲、以情感为线分析歌曲结构特点,熟记主题音乐,培养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明想像能力。创作表示、才艺展示。这一环节是一个巩固、拓展、延伸的过程。在创作展示过程中引导同学从新角度对作品进行再次创作扮演,并在创作过程中体验和他人合作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师:五、一班的小朋友们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音乐课堂。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段舞蹈,大家想看吗?(教师扮演《白毛女》)
师:刚刚老师跳舞时的音乐大家有没有听过?他叫什么名字?你知不知道他是选自哪部电影里的音乐。(《白毛女》)
师:在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有关电影《白毛女》的资料,哪位同学愿意跟大伙说说你收集的情况。
同学展示收集情况,教师进行点评。
师:老师也在网上、新华书店收集到了《白毛女》中的一些音乐资料,现在请大家来欣赏一下,同时帮教师区分一下,它们都采用了哪些形式来表示歌曲。
二、模仿外形、感受形象
师:通过这些视频资料,大家可能对《白毛女》中的两位主角从形象上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下面让我们来玩个游戏,大家看过“模仿秀”节目没有?想不想今天也来亲身参与、秀上一把。首先进入第一关:形象模仿。请各组选出两位模特,利用老师提供的资料,从外形上模仿一下喜儿、杨白劳。限时3分钟看哪一组模仿得又快又像。
师:时间到,让我们来看看各组的完成情况。掌声有请我们的模特上场。从他们的这身打扮上你们觉得人物会具有怎样的性格。(同学回答)教师补充:喜儿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姑娘,而杨白劳则是一个受尽了剥削、很老实的一个农民。请我们的模特们做出几个符合人物性格特点的动作!
师:对他们的精彩扮演我们掌声表示感谢。
三、赏析作品、体验形象
师:接着进入我们的第二关:唱腔模仿。让我们来听听“原音重现”你可以随着音乐摆动你的身体。(视频欣赏《白毛女》)听完歌曲后你有哪些感受?能不能起来说一说!
师:轻轻地哼唱第一局部,并发挥你的想象力喜儿会有什么样的表情。(第一局部的音乐)喜是什么样子,大家做一做!是什么事让家境贫穷的喜儿感到了喜悦?盼又是什么样?为什么喜儿那么盼父亲快回来!(担心父亲的安危)
师:让我们随着乐队的.伴奏用我们的声音、表情来读一读有喜有盼的第一局部,体会喜儿此时此刻复杂的心情。
师:轻声哼唱每二局部,为这局部取一个你认为恰当的名字。(第二局部音乐)并谈谈你的理由。当喜儿在家盼爹爹回家的时候,大家发挥你的想象力想一想:父亲杨白劳他在做些什么?让同学进行相应的扮演。
师:女生跟老师一起表示喜儿在家中的盼,男生由一名扮演较好的男同学带着表示杨白劳在风雪天急急忙忙又躲躲藏藏的回家时的情景。
师:跟着老师的琴让我们有感情的把这首歌曲完整的唱一唱,并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进入第二关唱腔模仿。
师: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喜欢?能不能轻轻的唱一唱!
四、创作展示
师:小朋友们喜儿一家的遭遇让我们十分同情,在黑暗的旧社会地主一手遮天,穷人有冤无处伸,只有默默地接受。可要是换在今天发生这种事情的话,大家帮杨白劳、喜儿出出主意,他们可以采用哪些途径来解决问题。
大家为他们出了那么多的好消息,这下杨白劳该高高兴兴的回家和喜儿一起过年了。大家觉得他现在的心情应该怎样?(愉快、轻松)假如老师现在用第一局部的音乐来表示杨白劳现在的心情,大家觉得好不好?什么样的的旋律才干表达?可以怎样改、采用哪些形式?请大家在小组内商量一下选择一种你们喜欢的方式进行创作和扮演。
小组展示创作扮演效果
五、小结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老师相信大家对我们国家的民族艺术作品歌剧《白毛女》从内容、情绪、形式上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了解,大家的积极参与让我们看到了大家极强的发明力和想象力。希望大家能把这种发明力和想象力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相信你是最棒的。最后让我们伴着熟悉的旋律,高呼我们的口号来结束这堂欣赏课。“参与!我最棒!!耶!!!”
山童欣赏课教案篇5
欣赏内容:
卡门序曲年级:九年级课时:一个课时
教学重点:
聆听与感受音乐,运用曲式图听辨《卡门序曲》,正确认识每个主题的发展变化并记忆音乐作品片断。教学难点:体会音乐情感
教具:
录音机、音响设备
教学方法:
以聆听感受为主,教师讲解为辅。
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卡门序曲》的欣赏教学,使学生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从作品的结构深入认识音乐作品。。
二、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序曲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回旋曲式的结构特点。
三、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把握作品的主题,了解音乐要素对作品的音乐情绪和内容所起的作用
四、欣赏歌剧《卡门》中的著名唱段。直观性地了解──歌剧,定义:歌剧是把戏剧、诗歌、音乐、舞蹈和美术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艺术。
教学过程
一、介绍歌剧《卡门》
1、法国作曲家比才于1874年创作的歌剧《卡门》中的前奏曲。开始呈示的快板主题选自歌剧第四幕斗牛士上场时的音乐,生气勃勃、充满活力,表现了斗牛士英武潇洒的形象和斗牛场内兴奋活跃的气氛。由于它带有进行曲特点,故又称《斗牛士进行曲》。它是埃斯卡米罗所歌唱的咏叹调,广为传唱。《卡门》是世界著名歌剧之一,在这部歌剧中最具代表性及流传最广的器乐作品就是管弦乐作品《卡门序曲》又称《卡门前奏曲》,经常被一些交响乐团作为音乐会曲目来演奏。而在歌剧中作品并没有结束。
2、《卡门》故事简介:故事发生在1800年左右,出身于农家的下级军官唐·霍赛,在吉普赛烟草女工卡门的诱惑下,堕入情网,成了走私贩。过了些时候,卡门对唐·霍赛冷淡起来,她爱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罗。霍赛的妒忌,使卡门烦恼。他干涉她爱情上的自由,她被这种干涉所激怒,于是与他绝交了。后来,在一次1群众对埃斯卡米罗斗牛获胜的欢呼声中,霍赛刺杀了卡门。
3、作者介绍:比才,法国作曲家,于1838年生于巴黎,19岁时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1857年获罗马大奖并到意大利进修三年,1861年回巴黎从事作曲,1857年6月3日逝世。他的'代表作有歌剧《卡门》《采珍珠者》等,还有管弦乐组曲《阿莱城姑娘第一组曲》《阿莱城姑娘第二组曲》等。在他的作品中现实主义得到深化,社会底层的平民小人物成为作品的主角。在音乐中他把鲜明的民族色彩,富有表现力的描绘生活冲突的交响发展,以及法国的喜歌剧传统的表现手法熔于一炉,创造了十九世纪法国歌剧的最高成就。
二、欣赏管弦乐作品《卡门序曲》
A段欣赏
1、通过聆听乐曲,来感受旋律的节奏和力度。
2、出示谱例向学生讲解顿音并熟悉这条旋律的节奏型。
3、第二次聆听,通过音乐,感受到了怎样的一个场面?热闹、欢腾的场面
4、引导学会模仿军叉演奏,随着音乐一起用军杈演奏来加入这个热闹的场面(播放音乐)
B段欣赏
1、聆听B段主题,对比与a主题音乐情绪是否存在变化吗。
2、出示谱例,看到顿音和圆滑线的同时出现。利用钢琴的弹奏让学生感受两者的区别。
3、学生用“啦”来感受旋律的形象。
4、问题:这条旋律符合人群中的哪类人物形象?我们可以用三角铁,用铃鼓来表现。
C段欣赏
1、聆听C段主题,同样的旋律出现了2次?这两次的音乐所体现的情绪有对比吗?为什么?
2、第二次聆听,感受演奏形式的不同?
总结:弦乐表现的流畅帅气,管乐表现的威武、雄壮。
3、第三次聆听跟着老师用不同的手势来表现音乐
4、这条旋律来自埃斯卡米洛的咏叹调《斗牛士之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歌剧中的这首作品。
5、再次用手势来感受这条旋律的形象。
2完整欣赏,听完后说说各段主题出现的顺序,感受、体验、了解“回旋曲式”的结构特点
课后学习:同学们如果想欣赏到更多歌剧《卡门》,可以通过互联网观看作品。
山童欣赏课教案篇6
教学内容:
?音乐与生活》(人教版第七单元)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一组实用性音乐的欣赏,提高学生对音乐表现内涵的感受力;
2.了解音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3.以各种方式演示实用性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实用功能;
2.难点:找到音乐风格与生活情景的结合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实用音乐的特点;
2.能力目标:①利用网络资源学习音乐;②通过交流、合作等方式探究音乐。
3.情感目标:①热爱音乐、热爱生活;②用音乐关爱自己和他人。
本课时运用了问题研讨法,安排了较大力度的探索与实践,旨在让学生在了解音乐的实用价值的同时,提高各种能力(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等),贯彻与落实素质教育的精神;
2.本课时在让学生了解音乐实用性的同时,特别强调了音乐的文化意蕴,以利于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文化素养;
3.本课时旨在尝试探讨网络环境下的音乐教学,并初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信息进行研究性音乐学习。
课型:自学研讨课(网络环境下的音乐学习)
教具:自建《音乐与生活》网站、电脑;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老师、课代表主持)
1.组织教学(老师主持);
2.学习方式和要求(课代表主持);
3.小品表演:出操
4.引导答问:
师:请同学们回忆在这个活动中共出现了几次音乐?这些音乐是在何种场合下出现的?各起:到了什么作用?(屏幕上同时显示问题)
生:4次。分别是进场----升旗----做操----退场,起到了发布命令→烘托气氛→统一动作→放松情绪的作用。
5.揭示课题:
师:这说明音乐与人类的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共同探索生活中的音乐吧!(屏幕上显示课题《音乐与生活》)
(二)研讨问题:
1.实例显示:
①生活中的音乐;②学生答问;
2.导学提示:
①关于《音乐与生活》学习网站;
②揭示研讨主题:a.音乐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
b.音乐是怎样为人类生活服务的?
c.生活中有哪些经常听到的音乐?
d.生活中的音乐分哪几类?
3.网上活动:
①资源浏览;②bbs聊天交流讨论;
(三)深入实践:
1.准备活动:
①课代表发言:为加深大家对音乐实用功能的理解,老师特地为我们准备了几段音乐,请选择一段进行情境表演;
②教师补充提示:这些场景可以是颁奖、天气预报、时装表演、感情朗诵、交谊舞、卡拉ok演唱等,设计表演时大家可思考--下各段音乐与特定场景的联系;
③学生分头准备情景表演;
2.表演活动:
①课代表主持学生即兴表演;
②学生观看、评价;
(四)范例介绍:(老师主持)
1.音乐疗法菜单:听了刚才的讨论,看了刚才的表演,我想起了×××同学提出的问题:音乐为何能镇痛?音乐有利于动植物生长吗?我想就此谈谈我的一些想法,这是老师收集到的一则音乐疗法菜单(屏幕显示):
治疗心情不安,思绪紊乱症:《春江花月夜》、《花之圆舞曲》;
治疗烦躁易怒症:《流水》、《月光奏鸣曲》;
治疗高血压症:《小提琴协奏曲》(巴赫);
治疗肠胃功能紊乱症:《钢琴奏鸣曲第七号》(贝多芬)…
音乐之所以能起到医疗作用,可能因为音乐也是一种波动,人体也有波动,如脑电波、肠胃蠕动等;音乐是一种节奏,人体也有节奏,如呼吸、心跳等…
2.音乐有利于动植物生长的.实例;
3.“超级学习法处方”;
(五)布置课外作业:
音乐既然这么实用,那么在关键时刻,只要你精心选用音乐,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今天的课外作业是:①为同学的生日聚会选择一组音乐;②师生食堂进餐选配背景音乐:
(六)尾声(课代表主持)
(七)宣布下课。
附(后记):
?“我吃了回螃蟹”----关于这节课》
“我吃了回螃蟹”
----关于《音乐与生活》这节课
我于1987年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师范系。十六年来,我--直工作在中专、高中音乐教学第一线。1997年调入麻城一中后,专职从事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参加本次赛课,主要是想把我对音乐欣赏教学的一些新体会、新做法跟大家汇报、交流一下,我想做一个“吃螃蟹的人”----虽然我绝不是第一个。
音乐教改怎么改?改什么?这是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都十分想弄清楚的问题。我的浅见是:
1.改观念:
音乐是一门艺术,但她首先是一种文化,一种语言,是人们生活中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随时随地都可以听得见感觉得到的实实在在的存在。因此我们的音乐教学目标,首先应该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然后才是引导他们学习音乐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最终让音乐充实、丰富、陪伴他们终生。
2.改模式:
现代人最应该具备的是“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行动。我们现代人面临着三个“世界”:心灵世界、网络世界和自然世界;我们的学习内容每天在不断更新,因此学习方式也要不断革命。音乐欣赏教学应该直面学生的心灵世界,奇异的网络世界,剧变的自然世界,一改以往背景介绍→曲目选听→讨论提问→复听曲目→宣布“标准答案”式的呆板、陈旧的模式,把学习、研讨、设问、答疑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地学习、主动地学习、探究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在这种新模式下,教师只是配角,学生才是主演。
3.改教法:
传统音乐教学中的常规做法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这种鹦鹉学舌、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式的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是:严重制约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同时,由于教师与学生在生理机能、认知能力、思维水平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这种教学也绝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的音乐教学应该立足于“学生特点”,立足于“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不拘一格,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感到最自由自在、最愉快,使他们最喜欢的教学方法。
基于以上认识,在设计《音乐与生活》这节课时,我主动放弃了传统观念、传统教法、传统模式,大胆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下自主研讨音乐与生活的关系等相关问题,并引导他们深入体验、大胆表现相关音乐,以期达到培养他们的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拓宽他们的音乐文化视野,提高他们的音乐文化素养等目的。
时间仓促,水平有限,经验欠缺,本课从教案设计到课堂教学,一定有很多不足之处,恳请专家、同行们不吝赐教。投石以激浪,抛砖而引玉,取人长补已短,是我本次参加赛课最大的目的。
我肯定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我无悔,因为“我也吃了回螃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