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作文,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优秀的作文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文字的魔力,下面是365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庄子祠作文8篇,感谢您的参阅。
庄子祠作文篇1
烽火狼烟,点燃了思想的火焰,你在孤独的极峰,望向梦里的仙境。芸芸众生,是谁得了不羁的逍遥?巨鹏?若无六月的风,它如何能上得九万里;尘埃?亦不过是借以生物的息,相吹罢了!
……
于是,你悟到了你人生的最高境界,无为界。
意起思行,神游天地,无拘无束,你是人间逍遥的神!
然而,又有几人把你看的明?后世的学者,追不上逝去的风,只能握着卷卷残集,望文生义:
你,成了消极避世的人。
可笑,可笑他穿不过千古的时空,望不到你头上的天,踩不到你脚下的地,却偏又说了不负责任的话!
后世的人用后世的思维观念,总以为自己是最聪明,可也知一时当一限?那是千年前的你!此“无为”非彼“无为”,你的“无为”怎能用今世的“无为”来定论?
而你,却又穿越了千古,你的“无为”,在那战乱的年代,是最理想的完美境界,这不正与我们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知道我的解说是多余,你就是你!精神的巨子,心灵月亮的守护神,又怎会管他后人如何评论?
历史长河滚滚东逝,你在风尖浪口依旧高唱: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试问,有此境者,当有几人?
千古一逍遥,你,庄子,当之无愧!
庄子祠作文篇2
上古的荆楚大地,曾居住过这样一位先人――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他的名字响彻天地:庄周!
适己任性,他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就像“元婴”一般。但是,不得。于是又降格以求其次,于是便有了“庄生晓梦迷蝴蝶”的浪漫飞扬,于是便有了“九万里风鹏正举”的陶醉……
返朴归真,他希望清净无为的生活,希望大家都无所作为,顺其自然地生活,可以成天冥想,然后一想再想。但是,又不得。最后也不得不痛斥道:“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学以为人,教以为己,仁义之匿,舆马之饰,不忍为也”。
列子御风、锦衣夜行,兴许他就是为浪漫而生的吧。且不说他满纸的寓言,且不说他自然般的生活,单说他“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请问,这现实吗?总有人说这是微积分的萌芽,我却一直不敢苟同,毕竟庄子对这些的认识跟其后千年的人们的认识大抵是不同的。好,假设我认为这是对的,是真理吧。但是务实的墨子始终还是不同意这种近乎荒诞的推论,这是后话。因了浪漫,然后便有了鲲鹏展翅、骷髅皱眉、鳖龟对话、蛇风相惜,承传千古。
曳尾于洪荒之中,振翅于南溟之上,作为第一批发现“时空无限”的人,他迷茫了。思前想后,“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于是乎,“以有涯随无涯,殆矣!”――似乎走进了“不可知论”的胡同里。
即使处于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他的思想也总是超前的,以至于《庄子》在庄周在世时便受到了热烈的追捧……
将万物齐,然后击否而歌,他似乎看破了尘世,似乎注定要羽化,然后登仙的……
一生逍遥游,齐天地齐万物齐死生,然后说“太初有道……”,因了他汪洋的思绪,因了他万方的仪态,因了他悬河的口才以及恣肆的笔墨,这时候,他庄子在国人的心目中已经不仅仅是庄子了,至少已经是位充满神秘色彩的南华仙人了。
然而,世间的一切在他看来都是浮生魅影般的无足轻重么?或许是,又或许不是。
想想庄子的生活的年代里,封建制度正蚕食着大周固有的奴隶制度,整个社会都无时不刻地处在风云没测的变革之中,新旧阶级的利益冲突亦自然愈演愈烈了。于是便有一部分奴隶主或封建领主的地位逐渐被下降为自耕农――其中便可能有一些包括包括庄子在内的贵族子弟们,他们每天都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贵族的身份和特权正迅速地从他们身体中流失!或许因为如此,庄子才可以那么空前绝后地荒诞着笔锋、鞭挞着世界、歌咏着天堂吧,难保这不是他释放上层压力的唯一方式呵……
一直有种感觉,感觉庄子离我们很远,又很近――远,可以远到我们连他的生辰卒日都不从考证;近,又近到他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飘逸的思绪让我们直感觉庄子他还活在我们身边。
最后,那么他到底是一无所作为的落魄书生抑或是壮哉伟矣的明达圣人,便全靠你自己去判辨了。或许可以说,命运让他跌倒了生活的谷底,却将他推向了更一个高峰?
庄子祠作文篇3
鲲鹏的形象在中似乎留了-道痕,很熟悉又有些陌生。以前当然是知道“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这样的名句,这次赏后更深入地看到了庄子的眉宇之间。庄子的逍遥之意注入到文里,使每个字,每个标点都有一种酒脱的气概。庄子在战国时期生活,长期的纷争战乱使他开始向往更高更远的地方。看着世间万物,他幻想着自己变成这物,可大可小,心中自有轮廓。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无为而治”是这学派的中心。庄子的“无为”体现在万物,这何不是一种狂?在这个年代,他的心早已飞了出去,怎会局限于此?这个地方,已经容不下他的思想,他的一举一动。
落到生活中,我还看到了他与惠子之间的斗嘴。庄子是善智辩的。由于他自己本身的快乐,导致他看的万物仿佛都是快乐的。他偷换概念,表面似乎辩赢了惠子,可在逻辑上,惠子是更胜一筹的。他似乎很骄傲,看到的万物不过是他的装饰。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他的高度几乎无人可以真正踩稳脚跟站立着,与他平行。
蔚蓝的天空中有一只鹏,它借风而盘旋直上;水中有一群鱼儿,它们悠困地来来往往。现实与幻想的分界原来也是有空间的,庄子便站在那里,傲倪万物。
庄子祠作文篇4
宁静的濮水缓缓地流着,溪水不知从何而来,也不知向何处流去……
濮水边,坐着一位骨瘦如柴、衣着朴素的老人。他身旁放着一个破旧的竹篓,里面零星散落着一些活蹦乱跳的小鱼,显得十分空旷。他手持一根竹竿,安静的如同一座石雕,成为了濮水边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这时,有两个衣着华丽的人不紧不慢地走了过来,相互指了指老人,像是在确定着什么。他们看到老人并没有什么反应,便站在一旁静静等候。过了半晌,老人的鱼篓里盛满了鱼,那两个人也露出了焦急之色,便直接道明了自己的来意:“我们是楚国的大夫,听闻庄子您博学多才,我们大王想将国家大事托付给您,劳累你了!”
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看他们,平淡地说:“我听闻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大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尊贵呢?还是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
两位大夫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当然是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了。”
庄子心平气和的说:“那你们也可以走了,我宁愿像神龟一样在烂泥里拖着尾巴活着。”
两位大夫互相看了看,又都摇了摇头,“算了,看来说什么都无法改变您的决定了,您可真不愧是圣贤之人啊,摒弃功名利禄,而去过平凡人的生活,我们实在是敬佩啊!”两人感慨万分,又请求道:“您这样的圣人如果到了我们楚国,那是我们一生的荣幸啊,您要不要再考虑考虑……”
庄子默默地提起鱼竿,将一条鱼放进了鱼篓,又挥出了竹竿。两位大夫有叹了口气,悄然离去。
濮水边,独留一位老人坐钓溪边,成为了一道亮丽独特的风景。
庄子祠作文篇5
林语堂有言曰:“读庄子就像是读一本伟大的神秘主义的书。”庄周梦蝶,抑或蝶梦庄周,本就是一种虚幻的美,庄子的人生好像一场梦,生于自然,又归于自然。
庄子是一个有鬼斧神工之能事的幻术师,迷失在他的精神后花园中,我们不能自拔。因为,在世俗中,你挫败,你无奈,而与庄子相处,只需聆听他漫无边际的谈论,汪洋恣肆,仪态万方,从荒诞,到自然,到神游天下,无所羁绊,不是身外无物。而是外物与我为一,渐渐地,虚淡出这方天地。
庄子为你下了个套,纵然有所怀疑,你亦奋不顾身地跳了进去,孔圣之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舍我其谁,庶几无愧?又有几个做到,相反,一个个失败者或无所作为者都摔得很惨,在这时,庄子站了出来,大声高呼:“生无可羡,死无可畏。”大声高吟:“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于是,可亲可敬的庄子又多了一批忠实的信徒。
感谢上天把孔子与庄子送给了我们,一个成功路上的引路人,一个失败路上的安慰者,相辅相成,造就了历史上无数惊天动地的人物。
我欲无为,真正逍遥天地。庄子的理想人格即为登高而不发抖,下水而不觉湿,入火而不觉热……虽然有些白日梦的感觉,但庄子肯定会批判你说你不知道怎么知道没有?事实上,他的一生执着于清心寡欲,楚有相位,我不屑一顾,自甘贫困,却无所烦恼,知己好友,一二足矣。庄子宁为“蝇”,不做“神龟”,游戏人生,实乃乱世中的逍遥子!
世上真有神人吗?科学的回答是否定的。而庄子的逍遥却并不是不可及的,崇尚精神的自由,崇尚自然的神妙,丰富学养,提高境界,再加上一颗澄清的心,足矣!
庄子祠作文篇6
初夏时节,微风徐来,抛下一丝丝清凉,草与泥土的气息夹杂弥散在空气中。大树底下有一位戴着宽边草帽的老者,把腿微微翘着,仰面朝天,正悠闲地小憩,在梦中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初次与你相识,是偶然读到关于你的一篇典故。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是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自己。如此之疑问,流传于千古,感叹了无数人。
再次遇见你,是在初中的课本里。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云云。读完,会心一笑罢也,可日后反复品味,才从你的话中捕捉到“万物与我并生,天地与我唯一”的独特思想与审美情怀,不禁惊叹又惊叹。
相比起孔子,他带着弟子们四处游说,在战乱的年代过着马不停蹄的生活,你的淡然与率性,自由与逍遥,如此之人格魅力却把我深深地感动。
你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曾以为人的一生总是要处于不停歇的奔忙之中,这样才能显现人生的价值。其实我也是处于纷扰的社会,苟且偷生的俗人啊。世俗予我无穷尽的烦恼,加之诱人的欲望。我常常在追逐这些欲望,总是不断地争取,就像穿上了传说中的红舞鞋,已经精疲力竭却停不下来,仅仅只是渴望在这繁乱的世界里立足一片天地,让世界记住我。可惜当时的我太稚拙。直到后来我又读到了关于你的“生有所息”的理念——所谓这生有所息,是一种人生境界,是一种超脱自然,又是灵魂深处那片刻的宁静、自由与憩息。正如那平原上的大河,是遍历风尘的徜徉。大自然与我们是合而为一的,大自然里还有许多美等待着我停下手中的忙碌去一点一点发现。
那么,如今相比起一颗圆滑无暇的圆,我更愿做一颗有缺口的圆,慢慢滚动,生有所息,不忘去捕捉大自然中的美和惊喜。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无论万事万物如何变化,总有一些东西是不变的,而不变的就是这颗心,这颗澹泊名利,清静无为,安时处顺,德性充足的心。人不过是偶然间来到这个世界上走过短暂的一程,许多人把一生都投入在追求功名之中,又游刃于风口浪尖。虽说最终得到了世俗中的名望与短暂快乐,却发现自己在其中失去了更多,但也无从弥补了。
以平常心面对人生际遇,心存一份宁静与超脱,顺其自然,安之若命,人之一生本是无常,这也可谓一种生存的智慧,岂不乐哉?
你说,逍遥游因为有所依而无法实现,可我看来,若能够摆脱物质上的束缚,放下曾经所谓的苦苦追求,转之平淡从容,生有所息,走走停停,欣然而往,欣然而归,何尝不是一种逍遥呢?
濮水上,头戴着一顶草帽,你安然垂钓于舟中。土屋前,倚一把木椅,你挥笔洋洒着心中的意念。
原来,我的脑海中从未忘记过你的样子。
庄子祠作文篇7
诸子百家,我尤其喜欢庄子的“道”,他是少有的极具个性的古代哲人。他的豁达、淡泊以及对于自然与自由的追求,也是我一直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
在《惠子相梁》中,庄子自喻鹓雏。“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并把宰相之位视如腐鼠,可见他的志向高洁、淡泊名利。庄子是一位贤士,且又有楚王请他出山相助,但他却也只愿做一只自由之龟,过一些超然物外,贫穷却非潦倒的生活。如此的庄子,又怎不令我敬佩?生于乱世,却又始终如一地坚持对于自由的追求。在权贵面前可以如此洒脱和淡然的,天下又有多少人?而在这些为数不多的人中,庄子当数第一人。庄子不屑权贵,不仅是因为他安贫乐道,权力和财富对他毫无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在他心中自由是他真正想要的,与其顺从君王,不如与天地合一。
能够不理世俗,追求心中所求是庄子的独特之处。而庄子的天真烂漫,恰似孩童,又是他另一个特点。庄子观鱼可以体会想象到鱼儿出游从容的快乐;庄子梦蝶,竟分不清是庄周梦到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庄周。庄子是可爱的,他具有哲学家罕见的天真烂漫的品质,而且善辩幽默,没有古时读书人的迂腐。
说到自由,是可贵也是最难求的东西。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东西,包括人心都是不自由的。有多少人从小梦想自由,却一次又一次被现实泼了冷水,最后自愿成为现实物质生活中的囚犯。自由和自然让我向往,中国的孩子在学习上得不到自由,更别说是生活了!纵观全国有那么多的学校,可大多数孩子却过着几乎类似的同一种生活。这让人心寒!少补一节课就仿佛会落下,少做一次作业就会被批评挨骂,少年活跃向上的心就被这样惶恐不安的囚禁在一起。自以为还过得不错,却不知道山外更鲜活照人的生活!庄子阿庄子,他就像是我的希望的寄托。我渴望将来我会有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行走在旅途上,去发现被人类忘记的生活最真实的面貌,去发掘生活最可爱动人的一面。
回归自然,人心可以回归宁静。庄子是无数追求自由的人心中的灯火,照亮人心,照亮了被黑暗沮丧失败吞噬的人心。别人口中的“好”,对自己而言并非真的好。只有是自己纯朴的内心最想要的,才是真的好。庄子曾说“相忘于江湖”,对于我来说江湖意味着更广阔的世界,“忘”是要忘记世俗的丑恶与疲倦,并非所有人都可以超凡脱俗。我们毕竟生于尘世,但至少要保留心中的一方净土,至少要在失落时记起庄子的豁达。
百人读庄子,就有百种庄子。而我眼中的庄子是自由追求的象征,他的豁达、淡泊也正是我想要追求的。
庄子祠作文篇8
推开庄子的门,他不在。
本想与他交谈,可惜,他不在。我漫步于草庐旁,落叶已积了八层。他真的在这里住过吗?还是让他的智慧随着自己的身影飘走了?“不,我可以证明他在这儿住过。”循声望去,原来是池中探出头的鱼。“我是他笔下快乐的鱼。他从未想过自己是怎么知道惠施是快乐的,但他却知道我是快乐的。他现在的确不在这儿,但是,你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他。他可能在清风中与你交谈;也可能在这碧波里映出你的真实,你的心灵;他多半融入了你的心中。”鱼摇动着尾巴,游远了。我站起身来:这可以照透人之心灵的碧波,不就是庄子的智慧吗?
不知何时,肩上停了一只蝴蝶。“他带走的是我,留下的却是他。我们在梦中飞舞,在花间大笑,我们让后人疑惑已久,可我们却感知着对方。他对这俗世累了、倦了,所以他为他妻子的解脱而开心。他无时无刻不在微笑,也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他让生命的每一刻都如我翅膀上的花纹一样美艳。他选择了我,让自身也升华得如此美丽。”蝴蝶扑闪着翅膀,飞入花间。我闭上眼:这直透心房的花香,不也是庄子的智慧吗?
“你是官吏?”脚边爬来了一只老龟。“不,不是,和你一样不是。”我俯下身子。“好得很,清爽得很,庄子曾以我为喻,拒绝相位。其实,这泥土并不脏,曳尾于其中真的是世间最快活的事儿。有人曾问我带着这么重的壳行走累吗?殊不知,我早就把壳视为自己的血与肉,又怎么会觉得累呢?就像有人问庄子读那么多书累吗?在自然中行走累吗?书与自然早已是他的血与骨,又何谈受累呢?”龟转过身,爬向淤泥深处。我直起腰来:原来这淤泥之中,也蕴藏着庄子的智慧呀……
庄子生于乱世,在世间唱着属于他自己的狂想曲。他赞叹自然的伟大与人类的渺小。并不是我们离庄子的智慧太遥远,而是尘世的尘埃遮住了我们的心扉,困住了我们的脚步。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渺小的,但当二者合为一体时,人类的渺小也就不可见了。这不正是庄子智慧的根本吗?
我不禁嘲笑自己的浅陋,竟在这里等庄子回来。我应当去大自然,应当去世界上的每一角,去寻找,去拾起他遗留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