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写出优秀作文的关键所在,作文是培养我们思维深度和逻辑思考的重要手段,下面是365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诗人作文6篇,感谢您的参阅。
诗人作文篇1
谁都知道,我李白喜欢喝酒吟诗,广结天下文人诗友,其中孟浩然是我亲爱的老朋友,我们经常在一起观赏风景,饮酒做诗,下棋作乐。
烟花三月的一天,孟兄突然向我辞别,要东去广陵。老朋友要离开,我的心中觉得很难过。
我准备了丰盛的佳肴和美酒,与孟兄骑马来到我们常去的黄鹤楼,为孟兄饯行。
我们拾级而上,登上黄鹤楼。在温暖的春风中,在明媚的阳光下,我们眺望着远处春意盎然的景色,江面上波光粼粼,绿油油的草地上夹杂星星点点的野花,路边的树木正抽出嫩绿的新芽,一群鸟儿婉转地歌唱,高兴地飞翔,好像也在为孟兄送行。
在这如画的美景中,我们喝着美酒,吃着佳肴,诗兴大发,作出了一首又一首的好诗。我们倾谈心事,高谈理想和抱负,高兴之下时间一晃而过。不知不觉中,离别的时间拉近了,离别的哀愁又袭上心头。我举起酒杯,感慨地说:“老朋友,今日一别,不知何日再相逢,来,干了这一杯。”说完我一饮而尽。孟兄也千愁万绪:“老朋友,我们感情深厚,但愿友谊万岁!”
江边的帆船早已靠岸,我紧紧地拉住孟兄的手说:“此去路程遥远,你要多保重!”孟兄站在船头向我作揖告别:“再见,李兄!希望你常来信,把好诗写给我看看。后会有期!”
船渐渐地走远了,帆影已慢慢模糊,消失在水天帆相接的地方。江面波光闪动,江水溅起层层波浪,滚滚向前。
我鼻子酸酸的,依依不舍地站在江边,久久不肯离去。我触景生情,大声地吟唱: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人作文篇2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是我喜欢的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它是我最喜欢的诗人————北宋诗人苏轼写的。
说到这首词,不得不提起我的家乡————湖北黄州。1080年苏轼在乌台诗案后,被贬到黄州去当团练副使。《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他在黄州期间写的。这首词是他留给世人的一首绝世好词,也是他豪放词的代表作。我们黄州民风淳朴,风景优美,苏轼很喜欢。他在黄州居住了四年之久。他诗词书画样样精通,苏轼好交友,好游山水,好美食。时至今日,黄州各大酒楼还有“东坡肉“这道菜呢!据说是苏轼做出来的一道菜,流传下来了。
苏轼(1037—1101),号“东坡居士”眉州人。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呢。总而言之,苏轼的性格豪放不羁,他的一生是饱经忧患,也是丰富多彩的。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诗人———苏轼,他的主要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我一定要好好读读看!
诗人作文篇3
放学后,我正准备回家,却发现学校边新开了个小吃摊,我便去买了一串肉丸,吃了之后身体就一阵不舒服,脑袋昏昏的。
过了几分钟后,我才缓过来,随手一指,眼前便出现了一个类似黑洞的小隧道。出于好奇,我伸手去摸了一下,没想到它直接给我吸了进去,一眨眼我又莫名其妙地出现在了一条小街上。
只见这里的人都穿着各式各样的汉服,有些人身上还背着把剑。就在这时,有个人骑着个马向我驶来,还好他及时停住了,我被吓得倒在地上,那个人下了马把我一把扶起,说道:“小兄弟,你没事吧?”我的表情还在惊吓之中,没缓过神来,他见我没说话,便对我说:“你如果有什么事,可去到前面的醉仙楼客栈去找我,对了,我叫李白。”我一听到他叫李白,立刻回话:“我叫刘建林,你……你就是李白?我可是对你十分崇敬的。”“哦,是吗?没想到我的名声这么大。”李白有些惊喜,接着说道:“小兄弟,晚上我请你喝酒,就当给你压压惊了。”
天色渐晚,我如约到了山上,走近去,李白正看着挂在天空之上的月亮吟出:“小时不识月……”我随之诵出:“呼作白玉盘。”李白听见声音,回首一望,说道:“好诗,好诗呀,竟和我的想法一样,好事呀!”我笑了笑,但心里却想,李白这可是你的诗,我只不过是背了下来而已,惭愧,惭愧。我们又一起吟诗,十分开心,最后李白醉倒了。这时,时光隧道又出来了,我特不舍,可我终究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该回去了,我最后望了一眼李白,“你可知多年以后,你将名动整中国,更是被人赋予“诗仙”之称。”
我又从时光隧道里穿了回来,眼中充满了不舍,这段短暂的过往让我久久难忘。
诗人作文篇4
唐如训是晚明著名的盲人诗人。他出生在书香门第,从小就喜欢阅读,但不幸的是,当他五岁时,他因天花而失明。起初他非常悲伤和悲观,但后来他慢慢平静下来,心想:世界上没有什么困难,但我恐怕不会下定决心。只要你努力工作,你可以通过看着双眼而不是看着来获得知识。
因此,他每天都去书房听他哥哥朗读和背诵诗歌,牢记他所听到的关于张文和诗歌的一字一句。他还想出了一些帮助记忆的方法。他模仿古代人们绑绳子来记忆事件的方式。他用几根不同粗细的绳子在上面打各种结,并记录下整个张文和诗歌。
有时,用刀子在木头或竹竿上刻下不同的刀痕来记录。当没有人给他读书时,他摸着绳结和刀痕大声朗读。就这样,几年后,唐如训读了许多书,开始学习写诗。当写一首诗的时候,如果有人在附近,他会把它读出来,并让其他人把它写在纸上。如果旁边没有人,他会用缎子结和刀痕来记录。当有人的时候,他会把绳结和刀痕翻译成诗句,并让别人把它们写下来。就这样,唐如训写了成千上万首好诗,发表了几首诗,写了《唐诗解读》。
诗人作文篇5
在清闲午后,落日黄昏,一盏清茶,一卷诗书,带我来到了一千二百多年前。
在那狂风暴雨的夜里,天,是那么的沉,黑压压的,在那间小小的酒滩里,我正和一位读书人对饮,我正倾听着他向我诉说“平生不得志”:“在那美好的金秋里,在远大的抱负前,我落榜了,看着那张宽大、宽大的皇榜,却找不到我的姓名,这么大的一张榜纸,竟然单单容纳不下我‘张继’二字,哈哈!”说着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那笑声,却仍在我的耳朵里荡来荡去的,笑得是那么得凄凉,令人毛骨悚然。
他接着说下去:“那插花游街,袍笏加身,衣锦还乡的愿望全盘落空,头悬梁,锥刺股,十年寒窗苦读书,到头来,却不能在琼林宴会上占有一角席次,只落得个名落孙山,不第而归。船行如风,江枫似火。一个黄昏里,残阳如血,我的船泊于苏州渡口,看着美丽的古城,却无心去欣赏,只有满怀的愁情。这是一个忧伤的夜晚。身在异乡、身处江畔、身临这个秋高气爽的季节的我,在忧伤中更添几分忧伤。这条江,却像海纳百川似的容纳着古往今来一切不顺遂之人的泪水。
这是一个漫长的夜晚。夜,是那么的残酷,独自躺在船上,辗转反侧,却难以入睡,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心,自己的生命,如劲风中的残灯,我,无言了……”
“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和小楼,也都睡了,却唯有我独醒。夜愈深,却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尽的枯树,似燕飞去而留下来的空巢。
月亮西斜了,一派意兴阑珊的模样。乌鸦操着粗嘎嘶哑的声音在悲啼。月,似乎被它叫得更黯淡了,又似乎是我的忧伤所致。岸上,霜,冰洁了;我,似乎也被冰洁了,在须角,在眉梢,都感觉到森然声凉,那阴阴不怀好意的凉风啊,和着正待凝成的早秋霜花,来点缀我惨绿少年的容颜。
钟声,在渔火三两点的江上远远地,贴着水面漂来。原来是寒山寺的夜钟,却像一记一记都撞在我心里的坎上,正中要害,隐隐作痛。我不禁提笔疾书:月落乌啼霜满天……”
我默默地听着、听着,不知什么时候,我的脸上也跟着多了一层忧伤,上面又覆盖着一层寒霜,只能对他说:“天无绝人之路啊!以你的才华……”到这里,却凝噎了,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接着说下去,只有举杯与他畅饮一樽。
诗人作文篇6
若将文化比作一条璀璨的银河,那么诗人就是银河中一颗颗闪亮的繁星,我认为,最闪亮的非王昌龄莫属。
无论是那句刷爆网络的“青山一道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还是那句让人热血沸腾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还是那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亦或是那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不论是哪一首都出自于“七绝圣手”王昌龄之手。王昌龄,字少伯,是“四大边塞诗人”之一,有“诗家夫子”之称号。
公元724年,王昌龄27岁,王昌龄过阳关,出玉门,远赴西域边关。边疆的天空格外明亮,皎洁的明月,雄伟的城关,感慨之下,一首《出塞》涌上心头——“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首诗好像带着我来到了唐朝的战场,让我看到战火四起,黄沙漫天。让我看见浴血奋战的士兵和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战甲。千百年来,无数的诗人都在讲述战场,即便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都不及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唐诗人,或温暖,或豪迈,每一个名字都是一颗闪亮的恒星,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在这些恒星中,我最喜欢七绝圣手——王昌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