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撰写读后感时,我们不仅仅是回顾书中的情节,更是对书中所传达的价值观念进行思考和反思,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传达我们对书中情感和冲突的理解,以下是365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读教育书的读后感优秀8篇,供大家参考。
读教育书的读后感篇1
最近读了《玫瑰与教育》,这本书记录了窦桂梅老师,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记录了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态度,以及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
窦老师在书中说:“现在,我已用玫瑰的含义要求自己——像‘6朵’玫瑰那样对待同行,努力做到‘互敬、互爱、互谅’;像‘8朵’玫瑰那样怀着感恩之心对待‘关怀及鼓励’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样学会在现实中‘忍耐与期待’;像‘20朵’玫瑰那样,‘一颗赤诚的心’对待自己的人生;像红玫瑰代表的那样,对教学付出热情和真爱;像黄玫瑰代表的那样珍重自己,祝福别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样,感受心灵的真实和独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纯洁一样,一辈子拥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温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蓝玫瑰的善良……爱事业如同热爱我的生命一样。我晓得,要把个人的生命融入教育的使命。”从她的字里行间让人感受到了他对教育的热爱和执着。
为了自己能像“冰心玫瑰”那样绚丽和高贵,她一路拼搏,一路汗水。一个吉林师范的中师生,先从吉林一实验小学,再到北京,而且当上了北京清华大学附小副校长,其间受到过国家政治局常委的接见,参加过国家教育报告团,出版了不少教育专著,这些成就肯定包含着她的心血和汗水,也是对她的付出的汇报。从她对自己的成长和成名的描述,虽有被“逼”之感,但更多的是自己在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后,所做的许多工作是很令人佩服的。
读到“要追求文章朗朗上口,要能够在大庭广众中大声朗读,能让读者不仅听见声音,而且还能看见作者的笑貌——”我似乎真的看见了窦桂梅的爽朗而热情的笑貌!她说:“无论如何也要“挤”时间也阅读,并用笔促进自己的思考——这是促使自己成长的科学途径。”同时也看到了自己为什么朗读水平不高的原因了。因为平时很少读,特别是像窦老师那样说的大声读。
“写作,记录着我教育生命一次次开花的轨迹。”诗意的语言,真切而热情,文如其人。而同为教师的我却在写作大道路上有一种疲于应付的感觉。特别是在没有什么事情可写的时候,就有一种凑的心理在作怪!没有真正陈夏鑫去写作。
读着这本书,了解了窦桂梅老师的.成长经历,我感受到了名师光环背后执着的追求和心血的付出!
今后我需要像窦老师那样:积极实践,勤于积累。窦桂梅老师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长起来,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断地创新实践,并且善于积累总结。窦桂梅老师在不断的探索中始终保持着自己敏锐的触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谈教育的弊端,勇于用自己的言语发声,勇于上探索性的课。有实践就要有反思。不断地积累已成为窦桂梅老师的自觉行为。《为生命奠基》、《教育的对话》、《窦桂梅阅读教学实录》等个人专著的出版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我在成长,我在写。”(窦桂梅语)
读完名师之作,我们扪心自问:我们自己离窦桂梅老师有多远?我们离理想中名师有多远?
我缺少的是名师们的那种耐力和坚持!
读教育书的读后感篇2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令我深有感悟,这本书当然非《爱的教育》莫属了!
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以一个学龄前男孩恩里克的眼光,从10月4年级开学的第一天写起,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记载了小学生安利柯整整九个月的四年级生活。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就在最平凡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父母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轰轰烈烈的,但却感人肺腑。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最不染世俗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这里有让安利柯深以为傲的好友卡隆的侠义之举,有品学兼优的班长代洛西的乐于助人;也有华梯尼的虚荣狭隘,诺琵斯的傲慢无礼。还有朴实可爱的“小石匠”,坚强不屈的克洛西……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爱的教育”这四个字,引起了我的兴趣,在这本书里,到底写的是什么爱呢?母爱、友爱、真爱、父爱……谁也不会真正知道爱的意义,因为爱是无限的。在电视里、报纸里,有多少条爸爸妈妈在地震中,为了保护好自己的孩子,不幸被塌落的房板砸死的新闻,这不就是世间最平凡无私的爱吗?
“爱”是一个很普通的字眼,如爸爸妈妈对我们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的细心教导、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这些小事可能我们看作是理所当然的,其实,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观察着我们周围的一切,一定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人爱我、帮助我。在生活中,如果没有了爱,那么就像一盘菜里没有加盐一样,淡淡无味。
爱是什么?永远没有答案。爱可能是在失落时的一声声安慰,在成功时的一句句祝福,在发脾气时的一次次包容……爱每天都在我们身边,虽然我们有时发现不了它,但爱是我们不可缺少的。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可能在你眼里对别人微不足道的帮助,对他们来说,却是无比珍贵的温暖。当你做了一件善事,相信你自己也会感到很快乐。如果只懂得索取,而不付出的话,那快乐就会和你失之交臂。爱在哪里?没错,爱看不见,摸不着,好像空气,围绕在我们四周,我们却没有察觉。
其实,爱一直如影随形地跟着我们,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爱,就永远陪伴着我们。
读教育书的读后感篇3
?爱的教育》,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索一个未知的答案。
?爱的教育》是一部日记体儿童小说,原名《心》。作者在序言中说:“这部书是特地奉献给九到十三岁的小学生的。”书中以小学生的口吻,记述了发生在四年级学生中的一百个动人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主要是学生,还有老师以及学生的父母亲等平凡的人。他们都具有高尚的品质。小说写出了他们对祖国和人民,对父母和兄弟,对老师和同学深厚而真挚的爱。小说在1886年发表后。轰动了意大利文坛,先后被译成许多中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位流传。刚独到安利科的故事时,我就认识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子女的心,哪怕是爸爸妈妈打你骂你也是为你好。安利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都无法感受到。读了《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
剡山小学五(7)班五年级 商倩倩
读教育书的读后感篇4
闲暇时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感受颇多,本书汇集了 陶行知先生平生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创造的教育”、“创造的儿童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合一”以及“创造的教育”的独特教育思想,对21世纪的中国教育仍具有现实意义。
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六大解放,即头脑解放、手脚解放、身体解放、感官解放、时间解放、语言解放;二是“劳力的基础上劳心”;三是“学做合一”;四是“实验即创造”,创造的本质是活鲜鲜的生命,是活生生的愿望,是在于火一样的热情,是在于探究的兴趣,创造来源于生活的活力、来源于生命的本身。
“创造的教育”一文中写到鲁滨孙漂流到荒岛上去,白天到海边用手去捧水喝,到黑夜没水喝,他想出了用软土制成的瓶子,再用火烧成,可以装水,这是由行动而发生思想,由思想产生了新价值。当今的学校教育,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不很多,教师的教法不新,学生学法不新。因此,现在的教育需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创造力,需要充分的营养,适宜的土壤,良好的环境,还需要建立良好的习惯,需要因材施教。教育者要像爱迪生母亲那样宽容爱迪生,在爱迪生被开除的时候,把地下室给他做实验。我们也要像利波老板那样宽容法拉第,让法拉第在电学上取得辉煌的功绩。
创造儿童的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解放,现今有许多学校还是靠牺牲儿童的时间为代价来换取所谓的“成绩”,这就使儿童失去了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成人时,即使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下手去发挥他的创造力了。
创造儿童的教育,还在于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从头脑里解放出来的创造力,才能创造出辉煌的成就。
教育创新并非标新立异,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的.能力,如果说教学内容已经体现了这一方面的要求,而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的话,就无所谓能力的培养了。因此,“觅食”式的教学就是创新的教学,创新的学习。陶行知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不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问题方法传授给学生,而应该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效果,也要注意不能让学生像“无头的苍蝇”似的盲目乱撞,教师应精心的设计好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并能推而广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由此我们体会到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的真谛。
罗丹说:“恶是枯干”。我想要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关键要有适宜的气候、一定的土壤、而这些条件要靠全体教育工作者去力行。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时代呼唤教育家,时代也造就真正的有创新思想的教育家.
读教育书的读后感篇5
在寒假里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里面讲了关于主人翁的各种小故事,通过一件件平凡的,细微的事情讲述了父子之情,师生之情,朋友和同学之间的友情。在每个故事里都有一个正能量,比如在看到安利柯的同学——卡罗纳的母亲去世,大家都很同情他,去安慰他,而安利柯的妈妈不让他扑进自己怀里,怕这一举动让卡罗纳看到更加伤心,而安利柯也心神领会了妈妈这一举动。在这本书里,爱,无处不在。读这本书,可以树立高尚的品质,学会关爱他人,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不仅要学习好,更重要的是要有爱心。我觉得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要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教育就没有爱也就没有一切,为了亲人,为了需要的人,奉献出自己的无私。
寒假我看了一本书,名叫《爱的教育》。这本书的作者是意大利的作家亚米契斯。本书以一个小学生的口吻讲述了从四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7月份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而且每个章都有每月故事。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四年级名叫安利柯的小学生。在他那个班,有许多他喜欢的同学,比如:聪明的德罗西、心胸宽广的卡隆等等。
这本书里面有许多的故事和事迹如:体育课讲了一天,老师说要在外面上课。然后老师又说今天的课程是爬到攀登柱的顶端,还要在最高的平台上立一会儿。许多同学都敏捷地爬了上去,有一个驼背男孩名叫耐利,别人总嘲笑他的驼背。最后,耐利忍住了他们的嘲笑爬上了顶端等。
主人公和他的好朋友都有良好的精神和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我希望大家向他们学习,做一个乖巧的好学生。
读完《爱的教育》后给我的第一感触,那一定是-----爱。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记来透视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比如吵架。。。。这些事情。
?爱的教育》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等的人物,没有跌宕起伏情节,但是看得出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情感,让人感动不已。
?爱的教育》被评为爱的魔法书的'原因。《爱的教育》告诉我们,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成功的教育。
爱,我们都知道,但是经常会忽略周围的爱。尽管你的幸福有多么短暂。《爱的教育》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读《爱的教育》,我走进了安利柯的生活,看到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以及怎样去爱的。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生活的追求。
?爱的教育》这本书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是富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读物之一,我都被这本书感动了,我最喜欢其中一篇故事。
第一篇的题目是《照看爸爸的孩子》是一篇每月故事,讲的是一个男孩他的父亲得了急病,小男孩去照顾他的父亲,早上天一亮他就动身了,步行了三十英里才来到医院,门卫叔叔扫了那封信一眼,叫来一个护士,把他领进去,护士问了小男孩几个问题就带少年进去了,少年立即哭了出来,他对着病人大喊大哭,医生说:只是生了丹毒,虽然很厉害,但还有希望。
从那天起,西西洛就一心起父亲来,到了第五天病人的病情突然加重,医生也无能为力,正在这时外面传来说话的声音:“护士,再见!”这熟悉的声音使西西洛跳了起来,发出尖锐的叫声:“爸爸!”这时,一个人也走了进来,他的胳脯上缠着绷带,一见西西洛也大喊起来:“西西洛!”
西西洛猛扑到“父亲的怀里,大哭起来,你妈妈来信说你已经来了,可我等了这么我天也没有等到你!”
西西洛才明白,从一开始自己就弄错了,接着,他把自己的经过告诉了父亲。
父亲说:“我们回家吧。”
小男孩说:“我还要照顾这个人,你先回家吧。”
当天夜里,病人呼吸困难,最终死了。
护士拿来一个耶稣的十字架像,给了小男孩。
看到这里我掉下了眼泪。
?爱的教育》是一部日记体儿童小说,原名《心》。
书中从小学生的口吻,记述了发生在四年级学生中的一百个动人故事。小说在1886年发表后轰动了意大利文坛,先后被这泽成许多种文字,在时间各国广为流传。
一个意大利市立小学三年级学生写的——学生之纪事。——然而我说“一个三年级小学生真不敢相信他就能写成恰如此书所印的一般。”
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父母,不然没有他们我们就不能拥有他们的关爱了。
读教育书的读后感篇6
今天我看了《爱的教育》里面讲了恩利科的父亲教育恩利科的种种故事。
其中,《虚荣心惹的祸》让我知道了瓦梯尼竟然向一个盲人炫耀自己的衣服,经过他父亲一番教导,他像是在梦里醒来似的,惭愧不已,知错就改就是一个好孩子。
?心灵高尚的卡隆》让我懂得了:对待生活有缺陷的人,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要爱护它,更不能去嘲笑、讽刺一位勤劳的母亲,那是一件多么不道德的事情啊!
我看了《偷袭》这个故事懂得了:为了解除心头之恨,为了打击报复别人,为人偷袭他人,这是多么可耻的行为啊!
?要懂得爱老师》这个故事,我懂得了:要学会站在老师的角度去体谅他们的难处,应该体谅老师的辛苦和不易。
还有《可怜的学友》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不幸的家庭,不幸的孩子,只因有一个不争气的父亲,人生的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坚强的人不畏艰险的人,才能度过苦难到达幸福的彼岸,波莱就是这样一个坚强的孩子。
?父亲的教诲》让我懂得了:善待父母是每一个做儿女应尽的责任也是良心之举,子女的言行切不可伤害到自己的父母,更不要酿成“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后果,那时就后悔晚矣了呀!
读教育书的读后感篇7
这是一本名叫安利柯的小男孩写的日记,里面写的是这个小男孩小学在四年级写的有趣故事。
他们那里每年都会换一个老师,因此这个小孩的班主任也会换,这一次的班主任,虽然长得凶神恶煞的,但其实非常地温柔。更令人兴奋的是:他们班在这一整年转进了许多各式各样的学生,有些头脑很聪明、有些身体很不好......等等,各种趣味的事都发生在这一整年。另外,作者还有写到他在学校最好的朋友——就是柯龙。柯龙是全班身体最强壮的,但他不会因为这样就欺负弱小,他反而很有侠义精神,因此经常受到大家的爱戴。
这本书上还有提到作者每个月都有“每月故事”呢!每篇都是看了会让人满怀感动的故事,而且,这些故事每一篇都代表一种美德,例如:“万里寻母”就是告诉我们:只要有一颗不放弃的心,总有一天一定可以成功。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从十月到隔年的七月,最令人头痛的就是——期末考。他们的期末考分成了口试和笔试,不过,最让作者头痛的是:以四人为一组的口试了。幸好他们这一组都通过了,但是作者却一点都不开心,因为他的爸爸调职了,所以他也必须转到别的学校去了。
我觉得这本书教会了我很多我所不知道的事,像是一份真挚的友情该如何培养?或是当同学遭受他人欺负时,该如何处理?这些大大小小的事,都是每个学生都必须会的,不然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走错了一步,从此在人生的白纸上画下一个不必要的污点。
校园生活总会发生各式各样的事,有些会让人有悲伤的感觉,有些则是会令人开怀的事,这些大大小小事,又是如何看待的呢?透过书中主人翁的描述,一幕幕充满喜怒哀乐的校园生活都是会发生在我们生活周遭的事,因次我认为这本书非常适合小孩子看。还有一则有趣的事:就是作者与同学们之间的感触多样化,不禁会使我心中非常向往这种开心的生活,而且也会让人觉得要是自己也可以这样就好了。如果可以有这种使你哭、使你笑的好朋友,那会是多么令人可贵的友情啊!
我希望在未来的生活中,可以有大大的改变,这样或许可以有更多真挚的好朋友。
读教育书的读后感篇8
梵高曾说过:“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我深以为然。生活中如果缺少爱的点缀,那便如无水的池塘一样干涸,枯燥又无味。
?爱的教育》采用日记的形式,每一篇都记录了小学生恩里科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的所见所闻。在书中,恩里科与同学们互相关心,共同成长,而他的父母也以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的形式指出恩里科的'过失,教育他要努力成为一个善良勇敢的人。而老师讲述的每月故事更是让人学到了什么叫“爱”。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从亚平宁山脉到安第斯山脉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马尔科的母亲远渡重洋为偿还债务做女佣却音信全无,而念母心切的马尔科踏上了轮船,前往了南美洲,千里寻母。历尽千辛万苦,尝遍了生活带来的苦涩,找到了奄奄一息的母亲,陪伴在母亲身边,助她重拾活下去的信念。这里面的爱是亲情,是血浓于水的亲情支撑着马尔科,在他遭遇诸多困境时,母亲就是他坚持的动力与信念。这份爱不止是亲情,这里面的爱更是友善,马尔科在寻找母亲的途中先后得到了船长、伦巴第老人、“首领”等人的帮助。是他们的友善将弱小的马尔科拉了上来,这份善良友爱让马尔科在异国他乡也倍感温暖,坚强的活下去,最终找到了母亲。
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将变成黑夜。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们用爱做前行的火车,驶向一个又一个远方。我们要用爱点缀生活,让爱充满人间,更溢满我们的心间,如此,生命便能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