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作文通用6篇

时间:2023-07-05 作者:Fallinlove

作文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得最多的文章之一,只有静下心来写好一篇作文,我们才能让个人的内心想法得到更好输出,下面是365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元宵作文通用6篇,感谢您的参阅。

元宵作文通用6篇

元宵作文篇1

今天是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在元宵节这天,人们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庆祝,比如说:看花灯、吃元宵、猜灯谜、舞狮子……而我最喜欢的,就是吃元宵了!

所谓元宵,其实就是汤圆的别称。在古时候,人们把这种食物叫做“浮园子”,后来改叫“汤团”或“汤圆”。又因为这些名称与“团圆”的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着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来怀恋离别的亲人,寄托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从此,在元宵节吃元宵便成了一种传统。

而汤圆在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吃法: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方汤圆、江南的肉汤圆、苏州的无馅汤圆、宁波的猪油汤圆,四川的赖汤圆……

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那一个个汁水饱满、甜而不腻、白嫩软糯的南方芝麻汤圆了。那模样,活生生的跟个小胖子似的。

很快就到了晚上,大人们也要开始煮汤圆了。首先把水烧开后,将汤圆倒入锅中,用勺子的背面推水,让汤圆不会粘在一起,也不会粘锅了就把盖子盖上,等到汤圆漂浮起来后关小火,汤圆水每烧开一次要向锅中倒入一次少量凉水,反复两三次就能把汤圆煮熟了。

将煮好的汤圆用勺子捞起来,可是那比勺子还有大上一些的汤圆,确实想逃走一般,一不留神,就又落入了锅中。

等捞起来后,再咬上一口热乎乎的汤圆,就能看见里面那甜甜的黑亮亮的芝麻馅,口中还残留着一股香甜的味道刺激着我的味蕾,令我回味无穷。

吃完汤圆后整个身子都暖洋洋的,幸福感十足。躺在床上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

元宵作文篇2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执佑《惹蟮梅鸱ü槔矗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的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灯在那个岛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元宵作文篇3

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第一个传统的节日,所以有很多的讲究。在这一天,要观灯会,吃元宵。我和妈妈在这一天。早早来到了姥姥家,和他们一起庆祝这个节日。

来到姥姥家,刚一进门,就看见姥爷和表兄表姐正忙着给家里挂灯笼,我立刻加入他们的行列,姥爷先拿了一个铲子,把它插入去年用来挂灯笼的粘钩的粘板用力一撬,挂了一年的旧灯笼被取了下来。我从箱子里拿出一个大红灯笼,把新的粘板的保护膜撕掉,然后高高举起递给姥爷。姥爷稳稳接住,把它粘在原来的位置上,再用两只手,使劲的摁了两下,之后把灯安置在灯笼内部,并把可连接电灯线,从灯笼底部掏了出来,就大功告成了。我们也学着姥爷的样子,把灯笼安装在墙上,最后我们把线都连在一起,把最后一个灯笼的线连接在开关上。我们又在院内的一些地方安放了灯笼,有的大有的小,有的灯亮有的灯暗,有的挂的高,有的挂的低,我们都忙得不亦乐乎。这就是第一个习俗,挂灯笼。我环顾着这些灯笼,把院子打扮的喜气洋洋,到处都是浓浓的节日气氛。

接着我们要做美味的元宵了。姥姥准备了元宵的材料,全家人团团围在一起包元宵。我把芝麻揉成球,把面用手捏成饼状,芝麻球放在面饼中。最后收口捏紧。大功告成了!之后我们又做了别的馅的。大家一边干着,一边说着,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屋子。

到了晚上我们把灯笼的全部开关打开,并享用着我们亲手做的元宵,心里十分高兴,我们互相说着元宵快乐。

我很喜欢元宵节,因为我可以吃元宵,看灯笼,猜灯谜等,也让我想起了唐代诗人苏味道的作品《正月十五夜》中的诗句:“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这就是一个描写元宵节夜晚的诗句,我很喜欢。

元宵作文篇4

今天是元宵节,吃过晚饭,爸爸妈妈带我和弟弟去公园看花灯。还没走到公园,道路两旁已经是人满为患了,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我不禁感叹:真热闹啊!

走进公园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金光闪闪的花灯——“金鸡独立”,一只金黄的雄鸡单腿矗立在水池的中央,水池旁的参天大树挂了小灯笼,像结了满树的金果子。水池旁边还有许多漂亮的荷花,荷花的中间还坐着小福娃,你瞧!小福娃摇头晃脑的,正给大家拜年呢!

我们沿着石头铺成的小路往里走去,我看了“沉香争夺宝莲灯”的故事场景,只见二郎神正与沉香激烈地搏斗着,哮天犬在一旁跃跃欲试,而旁边还有一个类似棍子的东西,我看了半天也没看出来是个什么东西。最后,还是妈妈告诉我,原来那就是传说中的“宝莲灯”。唉,这宝莲灯和我想象中的宝莲灯差距也太大了。

“咦,那边怎么围了一群小朋友呢? ”我忙挤进去。哦,原来是我最喜欢的“喜羊羊”和“灰太狼”啊!“喜羊羊”一身洁白如雪的外衣,里面红灯一闪一亮,看起来更加栩栩如生。“灰太狼”穿着灰色的外衣,眯着一双小眼睛,一看就知道它是坏蛋。小朋友们站在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旁,摆出各种姿势。“咔嚓”一声,这快乐的一瞬间就永远定格下来了。

花灯实在是太多了,有气魄雄伟的“天坛”,有银光闪闪的“喷泉”,有美丽动人的“美人鱼”……真让人目不暇接。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灯会结束了,我们恋恋不舍地回家了。

元宵作文篇5

今天是元宵节,姥爷要和我一起包元宵。姥爷说元宵的寓意是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包元宵一共有三步:备馅、和面、包。我们先把炒熟的花生脱掉外套,也就是那层红色的薄薄的皮,在把花生压碎放进盘子。大家知道为什么要用炒熟的花生,而不用生花生吗?因为炒熟的花生又脆又香。然后把炒好的白芝麻和红糖放进花生盘子里。这样,一盘又香又甜的馅就做好了。

做好馅以后,姥爷在一个大盆里放了一大堆糯米面,用开水烫一下,然后使劲地揉啊揉,终于把面揉好了。

最后,我们就要正式开始包元宵了。我取了一小团和好的糯米面放在左手心里,用双手的手心把面搓成一个圆球,然后把圆球放在左手,用右手大拇指在圆球的中间压一个小窝,取适量的馅放到小窝里,再用两只手把小窝封严实。做这一步的时候,因为我放的馅有点多,所以包不好了。“没关系,再来一次。”我在心里对自己说,哇,成功了!我又按这种方式继续做,做得一个比一个好,一个比一个圆。就这样,我做了无数个胖娃娃,最后把胖娃娃们放在一个盛着糯米面的大圆盘子里,端着盘子转一转,每个娃娃身上都披上了一层雪白的外衣,他们在盘子里打滚,摔跤,做游戏,玩得不亦乐乎。

元宵做好了,姥爷把他们放进锅里去煮。

热腾腾的元宵端上了饭桌。吃着自己亲手做的元宵,我很有成就感!

元宵作文篇6

“啊!元宵节终于到了!”这是我盼望已久的节日,因为每到元宵节奶奶就会教我包汤圆。我还听说大家都要来我家做客呢,这件事情让我激动不已。

夜色渐渐弥漫,“元宵节现在开始!”我大声一喊,大家都欢呼起来。这时候我和表弟像两个高级服务员,开始为客人们服务了!大家一看都纷纷喊了起来!这个说:“王小妹,拿个碗过来!”那个说:“沈小弟,搬个小凳子!”……一会儿这,一会儿那的,把我和表弟累得筋疲力尽,但是我们还是觉得那么快乐、有趣。

“开始包汤圆了!”奶奶在厨房大声喊。“哈哈!”我和表弟叫了起来,“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呀!”我们笑嘻嘻地跑到厨房。只见奶奶拿了些汤圆粉,和了水,开始搅拌。过了一会儿,白白的面团出现了。奶奶再拿出黑黒的汤圆馅儿,说:“这里边有芝麻、花生、核桃……”听得我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奶奶把馅儿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对我俩说:“你们先把面团搓圆,再压平,包上馅儿,再搓圆就行了。开始吧!”终于开始做汤圆了,我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可是我们都是第一次包汤圆,搞得乱七八糟,出尽了洋相。包着包着,“啊!”表弟大声一叫。我奇怪地问:“怎么啦?”他慌乱地说:“姐!你的芝麻馅儿掉出来啦!”我一看,只见馅儿从汤圆的左边冒了出来,我连忙拿起一块面补上去,可是补了左边,馅儿又从右边冒了出来,我只好又拿了一块面补在右边。就这样东补一块,西补一块,最后我的汤圆变成了一个小胖子,肚子大大的,头圆圆的,非常可爱,和其他汤圆比真是一个“加大号”。表弟见了笑得直不起腰,我也觉得它可爱极了,我想:看来做家务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呀。

大家吃着我们包的'汤圆,纷纷举起大拇指表扬,我的心里乐滋滋的,比吃了十个汤圆还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