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的故事教案优秀7篇

时间:2023-07-04 作者:Trick

不管是什么学科的老师,都要认真对待写教案这件事,优秀的教案都是根据自己教学经验写出的,下面是365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贝的故事教案优秀7篇,感谢您的参阅。

贝的故事教案优秀7篇

贝的故事教案篇1

1、设计思路

孩子们见过粽子、吃过粽子,但不了解粽子。包粽子、吃粽子作为我国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以故事主要线索的形式出现,更易于为孩子接受和理解。怎样

包粽子?吃粽子的由来是什么?端午节还有哪些民俗活动?结合“我是中国人”的大班主题,《粽子里的故事》将引发二场孩子们关于“粽子”的大讨论以及“端午”热。

2、活动目标

(1)熟悉故事情节,能学说老奶奶的心愿。

(2)了解一些端午节的习俗,和朋友一起品尝粽子,分享节日的快乐。

3、活动准备

镑图画书、ppt课件不同形状、不同馅料的粽子图片

不同馅料的粽子若干,餐刀、水果叉若干

4、活动过程

(1)导入激趣

一(播放课件。)你吃过粽子吗?粽子里有什么?

一(出示图片。)你还看到过怎样的粽子?

一听说过粽子里的故事吗?

(2)讲述故事

①完整讲述:

一老奶奶为什么要包粽子?

一谁吃了粽子?最后谁会讲故事?

一粽子里包着的到底是什么?

贝的故事教案篇2

设计意图: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经过世代的沿袭,在过年时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贴对联,贴窗花,穿新衣,吃团圆饭,放鞭炮,邻里、亲友互相拜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吃饺子……幼儿感受过过年的热闹气氛,但对过年的来历并不了解。结合我班正在实施的主题活动"家园携手 快乐新年。",我设计了本次活动。通过参观展览、观看课件、绘画创作等形式,帮助幼儿了解过年的来历,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在活动中感受过年的欢乐气氛。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故事,了解"年"的来历,知道我国过年的几种习俗。

2.充分运用各种感官感受过年热闹、喜庆的气氛。

3.乐意参与活动,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点:

通过欣赏故事,了解"年"的来历,知道我国过年的几种习俗。

活动难点:

充分运用各种感官感受过年热闹、喜庆的气氛。

活动准备:

1.flash:《年的来历》

2.收集有关过年的各种庆祝活动的图片(贴对联、福字,放烟花,买年货,穿新衣,压岁钱,拜年,包饺子,放鞭炮,全家团聚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等)。

3.音乐:《喜洋洋》。

4.幼儿操作材料:记号笔、纸。

活动过程:

一、参观"过年"图片展,了解我国过年的几种习俗。

1.师:今天我们要去参观一个展览。大家可要认真、仔细地看。

(播放图片及背景音乐dd《喜洋洋》)

2.师:图片上讲的是?大家在干什么呢?谁看出来了,今天我们参观的展览的主题是什么?(引导幼儿说出过年)

二、看课件,了解过年的来历。

1.师:可是,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可没有过年这个习惯。每年的这个时候是人们最痛苦、最害怕的日子。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请幼儿猜一猜,说一说。)

2.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们来看一段有趣的动画。(幼儿看课件前半部分,了解人们害怕的原因。)

3.师:原来人们是怕"年"这个怪兽。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对付"年"这个怪兽呢?(幼儿讨论,发表意见与想法)

4.师:大家想的办法都不错,但最后到底是谁的好办法战胜了"年"呢?我们一起来继续看下去,看看是谁帮助了这些人们?(白胡子老爷爷)

5.师:白胡子老爷爷是用什么办法对付"年"这个怪兽的呢?为什么他用这些办法?

教师小结:怪兽"年"最害怕红色、灯光、响声,所以白胡子老爷爷用穿红衣服、贴红对联、放爆竹、点灯的方法来对付它。从此以后,每年过年的时候,人们会穿红衣服,贴红对联、红福字,放爆竹,亮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守岁。过年的风俗就由此而来。

三、根据生活经验表达过年的热闹气氛。

1.幼儿用画的方式将知道的活动记录下来。

(1)师:现在,过年的庆祝活动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热闹。过年了,大家是怎么庆祝的?(幼儿围绕自己刚才参观时看到的内容并结合自身的经历讲述。)

(2)师:过年真热闹!你最喜欢哪个活动呢?请你把它画下来。(幼儿操作)

2.师:这些活动,有……(好吃的),有……(好看的),还有……(好玩的)。

3.将幼儿的绘画作品加入展览,幼儿第二次参观过年图片展。

师:每个人都把自己过年时最喜欢的活动画了下来,我们班的图片展览更丰富了。带着你的朋友回教室去参观吧!

活动延伸

1.将"年"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2.美工区:制作对联、鞭炮等。

贝的故事教案篇3

【设计理念】本次习作着重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新的理念:“鼓励学生写想象中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在教学时,尽可能地减少束缚,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互相激励,激发学生乐于.写作的激情,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去.写作。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例文《肚子再也不疼了》,了解这个童话故事是如何编出来的。 2.指导学生围绕“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来开拓思路,自己确定题目,仿照例文,依据本次作文要求来编一个童话故事。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几幅图,大胆想象。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喜欢)你们都喜欢哪些童话故事呢?(启发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2.刚才大家交流了这么多的童话故事,你们知道童话故事都有哪些特点呢?结合课文里学过的、结合自己听过的、看过的童话故事,自己想一想,同座位互相说说。

3.指名说说“童话故事”的特点。(师归纳板书:①把动物、植物、物品当作人;②要大胆想象,编有趣的故事。)

4.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习作8》,也来编写童话故事。

二、学习例文,了解写法

1.有一位叫耿新华的同学,为了帮助小朋友养成讲卫生的习惯,他动脑筋编了一个童话故事。师范读。

2.学生轻声读例文《肚子再也不疼了》,边读边思考:①这个童话故事主要说了谁?②说了一件什么事?③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读后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以上三个问题。(略)

4.学生再读例文,想想:不讲卫生的小朋友听了这个童话故事后会改正吗?

5.师:一个小小的童话故事就能帮助小朋友改正不讲卫生的坏习惯,看来,童话故事的作用的确很大!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编一个童话故事来帮助某些同学改掉某些不良习惯呢?

三、根据要求选好内容

1.引导学生明确本次作文要求:通过编童话故事来帮助同学们认识了解编童话故事的好处多。

2.(出示书上四幅图)仔细观察,这四幅图上分别写了哪几种动物?它们都有哪些不好的习惯? (小猴子——写字姿势不正确;小猪——吃多了糖果牙齿不好;小白兔——不想吃萝卜,太挑食;小狗——吃饭要妈妈跟着喂,不利于身体健康。)

3.师:这几幅图只是提供给同学们选用的。同学们还可以结合你平时观察到的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不良习惯呢? (引导学生四人小组内讨论、交流。)

4.引导学生自己选择一个“不良的习惯”,想想这会有哪些影响?选择好描写的对象(动物、物品……),自己拟定童话故事的题目。(让学生自由拟题,指名交流。《小猴子写字》、《小猪的牙不疼了》、《吃蔬菜好处多》、《小马不乱扔果皮了》……)

四、大胆想象,编写童话

1.以例文启发想象。例文中这位同学讲了小花猫不讲卫生的哪些事?这个故事开头、经过、结果怎样?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2.谈话拓展。同学们在选定了童话故事的内容和童话故事中的重要“人物”后,就可以想象一下,在这个“人物”身上原来有什么不良的习惯?(如爱吃零食、不吃蔬菜、坐姿不正确、不爱剪指甲、随地吐痰、随地乱扔果皮……)围绕这个不良习惯,会发生什么事呢?带来哪些危害和不良后果?事情的经过如何?事情的结果怎样?

3.大胆描述和构想。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定好内容,根据内容拟好题目,思考可能会发生些什么事?并认真构思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在构思故事时可以大胆、自由地想象,要尽可能地使故事过程具体些。(在自己独立思考后,说给同座位听)

五、交流评议,动笔.写作

1.四人小组交流:把自己编好的故事在小组里说一说,组内同学帮助补充修改。(师下小组巡视和参与)

2.各小组推荐同学在全班交流所编的童话故事。(对于优秀的要肯定优点,给同学作示范;对于中等及较差的要多鼓励,少挑毛病,充分尊重他们的劳动,保护他们编写童话故事的积极性,并组织同学们讨论,帮助完善故事。)

3.学生动笔将自己所说的童话故事写下来。

贝的故事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属相。

2、能听懂故事的主要情节并能简单概述出来。

3、了解十二属相具体有哪些动物表示以及轮换的规律。

活动准备:

1、老鼠、猫、牛的手偶各一个,十二属相轮换的规律图或图片一张或小动物玩具。

2、故事挂图《十二生肖》。

3、了解家庭成员的属相。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交流属相,引入主题。

1、幼儿自我介绍自己或家人的属相。

2、属相也叫生肖,都是由动物代表的,为什么要用动物代表呢?引出故事。

二、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1、教师利用手偶生动地讲述《十二生肖》的故事。提问交流:属相里面有没有猫?为什么没有猫?谁排在了第一?为什么小小的老鼠排在了第一?

2、进一步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3、幼儿利用老鼠、猫、牛的手指玩偶,两人一组进行故事主要情节的再现和讲述。

三、引导幼儿了解十二属相的代表动物和十二属相的轮换规律。

1、利用小动物玩具或教学挂图,了解十二属相的代表动物。提问交流:有哪些动物被选为属相?一共有多少属相?我们一起数一数。十二属相是由自然界的十二种动物:鼠、牛、虎、兔、蛇、马、羊、猴、鸡、狗、猪以及传说中的龙组成的,属相的作用就是可以计算年。

2、了解十二属相的轮换规律。属虎的小朋友是虎年生的,属兔的就是兔年生的,这说明一年有一个属相,十二属相转一圈就需要十二年。十二个属相就是按照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的顺序排列的。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借助动物玩具或幼儿用书说一说轮换规律。了解十二属相的我国特有的民间风俗。

贝的故事教案篇5

一、导入

1、指名分段读课文,听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关于天鹅的什么故事?

2、讨论:(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带领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故事)。

二、精读

1、自学思考:天鹅破冰的故事中,最能让你感动的是哪几个小节,找出来,读一读。

2、学生自读思考。

3、交流,确定为5——8自然段。

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这地方为什么让你感动?哪些词语最让你感动?

(相机板书:腾空而起重重地扑打)

讨论:为什么找出“腾空而起”。你觉得老天鹅怎样?(板书:顽强)

(3)怎样才能读出老天鹅勇敢、顽强的奉献精神?试试看。

第6自然段

(1)导读:这时,别的天鹅——,它们——,瞧着——,

只听得‘嚓——嚓——’,冰层——,接着——,冰面终于——。

这位——沿着——水面——。

(2)出示:这位顽强的“破冰勇士”沿着冰窟窿的边缘继续扑打着,水面在慢慢地扩大。

讨论:这里的“破冰勇士”是指?为什么说它很顽强?

(3)齐读第5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的前四句。

(4)讨论: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只天鹅,你亲眼目睹这么一只老天鹅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用自己的生命在一次、两次、无数次地扑打冰面,你会怎么想?你又会怎么做?

(5)过渡:而这群天鹅正是这么想,这么做的,下面的故事证实发这一点,指名读。

(6)观察插图,这是关于天鹅们集体破冰的场面。同桌合作,一个看图听读,一个读,看看有没有读出天鹅集体破冰激动人心的场面。

(7)指名读,其它同学看图想象当时热火朝天的场面。

(8)讨论:这群天鹅干得怎样?(板书:都投入齐心欢快)

这群天鹅怎样?(团结)

第7自然段

(1)在天鹅们齐心协力、奋不顾身地努力下,小小的冰窟窿终于变成了一块很大的水面,天鹅们终于可以找到吃的,它们——(导读)

(2)读到这“小小的冰窟窿终于变成了一个很大的水面。”你想说什么?

(3)指导读

三、复述

1、课文5、6、7小节生动地再现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行动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的场面,我们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就像我读了这篇课文迫切地想介绍给同学们一样,你们也一定想告诉别人。下面我们分小组练习复述。

第1小组第5小节;第2小组第6节(1~4句)第3小组第6小节(5~6句)第4小组第7小节自行准备,可加上动作。

2、指名复述。

四、精读第8小节

1、同学们,我们读了这篇课文就被天鹅们舍身破冰的故事感动了,我想亲眼目睹这一切的斯杰潘老人,他的感受一定更深,找出来读读。

指名读,出示:

我当时离它们才三四十米,双手端着上了子弹的枪,可是,我却把枪挂在了肩头,悄悄地离开了湖岸。

2、讨论:老人为什么没向天鹅开枪,却把枪挂在了肩头,悄悄地离开呢?如果你是这位老人,此刻你会想些什么呢?

3、再读第8小节,提示“深情”。

4、欣赏全文。

板书:

天鹅的故事

勇敢

团结

腾空而起

重重扑打

齐心

欢快

贝的故事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蝌、蚪、迎”等13个生字,指导写“甩”字,初步理解“甩、迎、追、蹲、蹬、跳、蹦”表达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知道青蛙是有益的动物。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4、渗透遇事主动探索思想。

教学重点:

1、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1、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2、品悟小蝌蚪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优点。

教具准备:

cai课件(小蝌蚪各个时期形态动画,小蝌蚪与鲤鱼、乌龟、青蛙对话的动画)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一)情境设置:有一天,池塘里来了一群可爱的小黑鱼,它们滑溜溜的身子,圆圆的脑袋,长长的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导出小蝌蚪。

(二)揭示课题:17小蝌蚪找妈妈

(三)指导读课题。

1、谁找妈妈?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重读)。

2、小蝌蚪干什么?小蝌蚪找妈妈(“找”重读)。

3、小蝌蚪找谁?小蝌蚪找妈妈(“妈妈”重读)。

二、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发生的变化

(一)质疑,激发读书兴趣。

1、指出小蝌蚪与妈妈区差别。

2、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青蛙的。把描写小蝌蚪每个时期外形的句子划上横线。

3、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二)了解小蝌蚪各个时期外形特点,指导学生朗读。

1、课文写了小蝌蚪有哪些样子?

2、课件展示学生所描述的小蝌蚪动画。

3、引导说出小蝌蚪有的特点。

4、指导朗读,注意引导学生要读出小蝌蚪天真活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情态。

5、按照这种方法,学生分别说出小蝌蚪另外几种形态和特点,引导学生读时一要读出小蝌蚪身体的变化,二要读出小蝌蚪的快活、乐观。

(学生在找小蝌蚪外形变化的词句时,可能不是按生长过程顺序进行的,不必强求。)

(三)理顺小蝌蚪生长过程,分角色演读各个时期的小蝌蚪。

1、按小蝌蚪的生长顺序排列小蝌蚪的照片。

2、学生与老师配合读小蝌蚪四个时期形态的句子。

三、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一)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小蝌蚪找妈妈时都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找谁打听妈妈了,怎么打听的?用波浪线作记号。

2、学生边读边作记号,教师巡视指导。

(二)生汇报自学情况,注意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词句的在文章中的意思,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遇到鲤鱼部分

⑴小蝌蚪是怎样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

⑵分角色朗读,师生配合读小蝌蚪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情景。

⑶学生表演小蝌蚪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情景,注意体会“迎”的意思。

2、遇到乌龟部分

⑴小蝌蚪是怎样向乌龟打听妈妈的。

⑵分角色朗读,师生配合读小蝌蚪向乌龟打听妈妈的情景。

⑶学生表演小蝌蚪向乌龟打听妈妈的情景,注意体会“追”的意思。

⑷学生讨论:怎样理解鲤鱼阿姨和乌龟的话。

⑸照样子,说一说。

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

小蝌蚪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

看见在。

3、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⑴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用感叹号说一句能表达小蝌蚪心情句子。

⑵分角色朗读。

⑶分组讨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蝌蚪长大了。

⑷理解小青蛙外形特点。

四、课文延展,深化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一)小组讨论:你从小蝌蚪身上学到什么?

讲礼貌,任何时候都要有信心,遇事要积极想办法解决,多动脑,善于观察……

(二)课外思考:要是自己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与父母走失了,你会怎么办?

(三)课外调查:一只青蛙一年要吃掉多少只害虫,我们小朋友就怎样保护青蛙。

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变→青蛙

大脑袋→长了两→长了两→尾巴→不见

黑灰的身子条后腿条前腿变短尾巴

长尾巴↓↓↓

找妈妈→鲤鱼→乌龟→大青蛙→捉害虫

贝的故事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 认识生字8个:“啸噜胸脯颤咯吱陷窟窿”,书空“啸”字。理解词语“呼啸”、“窟窿”、“胸脯”、“怔住”。积累描写风的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品词品句,体验朗读,训练表达。

4 体会天鹅挺身而出和众天鹅齐心协力战胜困难的精神,激发同学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 播放媒体,看着这幅画面,你觉得天鹅怎么样?

2 今天,俺们学习的故事会给你留下不一样的感受。

3 (板书:天鹅的故事)

4 齐读课题

说明:播放天鹅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嬉水的媒体,引领同学不知不觉地进入美妙的情景。此环节的设计调动了同学的情绪,为后面的语文学习活动注入情感的因素,使同学从内心深处对天鹅发生一种喜爱之情。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 同学自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考虑:

课文讲述了在( )情况下,( )带领( )去( )结果( )的故事?

2 同学交流,梳理课文

(1)

板书:老天鹅

破冰

众天鹅

说明:通过自读课文,协助同学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通过填空的方式引导同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朗读体验,品词品句

(一)体会第一次叫声

1 师:有一年春天来得特别早,一群天鹅从南方飞回来了。突然,寒潮降临(听风声)

(1)理解“北风呼啸”,书空“啸”

(2)积累描写寒风的词语。

2 寒潮降临,北风呼啸,天鹅的表示怎样?

3 出示:(一群天鹅落在湖面上,“克鲁—克哩!”地啼叫着,)

4 指导朗读

说明:通过观看媒体,启发同学朗读感悟,考虑想象,感受严寒给毫无准备的天鹅带来的绝望。

(二)体会第二次叫声

1 小组读课文,划出老天鹅与众天鹅的表示。

“~~~~”划出老天鹅怎么做的词。

“____”划出众天鹅怎么做的词。

2 交流:

(1)出示第3节课文内容

a 齐读

b 比较句子

突然,一只老天鹅腾空而起,它并没有飞走,而是用自身的胸脯和翅膀扑打冰面。

突然,一只老天鹅腾空而起。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用自身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冰面。

c (理解“胸脯”)(板书:勇敢)

d 结果怎样?(看媒体)

e 齐读句子(只听得“咯吱”——冰层裂开了一条小缝,接着又裂开了一条……,冰面终于塌陷了,出现了一个小的冰窟窿。)(理解“窟窿”)

(2)众天鹅怎么做?

(理解“怔住”)

3 这时众天鹅发出了怎样的叫声?

(1) 出示:(湖面上传来阵阵“克鲁—克哩—克哩”的叫声,)

(2) 自身读?

(3) 师生互读

(4) 齐读

说明:通过比较句子,抓住关键语言,“腾空而起”、“像石头似的”、“用自身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冰面”……让同学反复朗读并亲自体验,使朗读理解紧密结合。

(三)体会第三次叫声

1 (板书:团结)导读,终于小小的冰窟窿变成了一片很大的水面,所有的—

2 此时,天鹅的叫声怎么样?

3 出示:(终于小小的冰窟窿变成了一片很大的水面,天鹅们不时发出胜利的欢呼声:“克鲁——克哩——克哩!”)

4 自身读

5 指名读

6 齐读

7 出示:(天鹅不时发出胜利的欢呼声:“克鲁——克哩——克哩!”好像在说:“。”)(板书:脱险)

8 积累几个描写和风的词语

说明:利用本课教学资源,引发同学的想象,对同学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促成同学语言素养的提升。

(四)整体朗读三次叫声

(五)齐读课文,说说感动的语句。

说明:让同学交流使自身感动的语句,把自身的理解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来,催发了同学灵性的涌动,情感的升华。

四、拓展说话

你想对老天鹅、众天鹅分别说些什么?

说明:拓展说话练习,使同学从课文到自俺,从内容到情感,从语言到审美全方位地提高。

说明:

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同学为本,从三个维度动身,让同学想象、理解和感悟,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天鹅的三次叫声为深化课意的切入点。为了让同学因理解而“叫”,在教学中,抓住关键语言,让同学通过观看媒体、句子比较、亲自体验等方式,使朗读、感悟贯穿整个教学。通过启发同学研读课文,考虑想象,揣测天鹅三次“克噜——克哩”叫声的不同含义,感受严寒给毫无准备的天鹅带来的绝望、老天鹅与众天鹅不顾一切破冰的勇敢和破冰胜利后的喜悦。使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得以充沛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