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心得体会6篇

时间:2023-03-03 作者:Kris

优秀的心得体会是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的,在当今社会中,大家对于心得体会十分熟悉吧,下面是365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进博会心得体会6篇,感谢您的参阅。

进博会心得体会6篇

进博会心得体会篇1

进博会心得体会篇2

中国是目前的发展中国家,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举办这样的博览会,是在国际贸易发展一大创举。从近代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可以看到,开放与封闭,哪个有利于国家、民族的发展,显然开放是有利于发展。清朝乾隆年间,由于前任的积极开放为清帝国打下了基础。乾隆帝自恃大清的盛大,不洞察世界已经发生了变化,英国工业革命热火朝天地推动着世界的发展。而乾隆帝还关起门来,孤芳自赏。因为不开放,不接受新生事物。最后,大清帝国的大门让英国人大炮给轰开。

当下中美贸易之争,美国特政府,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其实也是一种关门之举。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这体现了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发展自由贸易的一贯立场,是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实际行动。这届进口博览会以“新时代、共享未来”为主题,就是要欢迎各国朋友,把握新时代中国发展机遇,深化国际经贸合作,实现共同繁荣进步。中国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使中国的发展与世界上爱好和平的人们,为人类的美好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

进博会心得体会篇3

举世瞩目的20_年_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11月5日如期拉开帷幕。这是一个“不一样”的博览会,是迄今为止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博览会,在国际贸易发展一大创举,在当今世界贸易促进领域也是独一无二的。可以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来自五大洲的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向世界展示发展成就和国家形象,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实实在在的出口市场、发展机会和就业机会,增强经济发展的外溢效应,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参与并融入全球化进程,帮助他们参与全球价值链,加强利益融合,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重要贡献。

进博会心得体会篇4

本届进博会上,世界500强企业数量达到往届规模,主要跨国企业纷纷表示将继续扩大在华投资,彰显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坚定信心。

泰国法政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阿颂西表示,泰国企业积极参加进博会,不仅获得了大量订单,还通过增强沟通交流,为进入中国市场赢得更多便利。“中国依靠科学、有力的防疫措施有效控制住疫情,前三季度实现经济正增长,为世界经济尽快复苏注入动力。”

波兰格但斯克深水集装箱码头总裁卡梅隆说:“中国经济复苏对全世界至关重要。格但斯克港是波兰第一大港口,也是波罗的海沿岸的港口之一,来自中国的货物在格但斯克深水集装箱码头吞吐量中占比超过50%。随着中国经济强力复苏,码头的货运量已接近去年同期水平。中国加快复工复产让世界物流行业重新运转,给各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带来了信心。本届进博会将为世界早日走出疫情阴霾带来希望和信心。”

西班牙米塔特酒庄今年首次报名参展。酒庄负责人伊格那西奥·吉尔表示,“自我们2017年进入中国市场后,红酒销量就以每年30%的速度快速增长。我们积极参与进博会,希望能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知名度。”

“进博会给我们提供了通往中国市场的平台。”意大利达涅利集团中国首席执行官马蒂诺·弗朗索瓦·大卫表示,在过去3年中,达涅利在中国的收入翻了一番,进博会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为外企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机遇。”

据了解,本届进博会将展示不少产品、技术和服务的“全球首发”“中国首发”。高祥钦指出,中国是全球少有的消费群体多元化、开放包容的市场,“中国市场如同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各国企业”。进博会在引领中国市场趋势、提升消费体验上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加大了在中国的研发力度,在进博会展示我们的研发产品,与同行交流经验,共同推动产业和科技的创新发展。”

进博会心得体会篇5

11月5日,以“新时代,共享未来”为主题口号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拉开帷幕,3600多家参展企业齐聚上海,让去虹桥“四叶草”看展览,成为领略这座城市乃至这个国家开放魅力的崭新体验。

有人形容进博会是“中国搭台,世界合唱”。的确,参加进博会不仅是企业层面进入中国市场、扩大对华出口的一次契机,也是国家间促进多边经贸关系发展,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一个机遇。在国际上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借助进博会这个平台,呼吁各国超越差异和分歧,发挥各自优势,推动包容发展,携手应对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不得不说,在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各国人民共享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增长成方面,中国确实拿出了极大的诚意。

自4月份我国宣布的放宽市场准入以来,中国进一步精简了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减少投资限制,提升投资自由化水平。稳步扩大金融业开放,持续推进服务业开放,深化农业、采矿业、制造业开放,加快电信、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开放进程,放宽教育、医疗等领域外资股比限制。预计未来15年,中国进口商品和服务将分别超过30万亿美元和10万亿美元。在放宽市场准入方面,中国拿出了的诚意。

回顾历史,开放合作是增强国际经贸活力的重要动力。立足当今,开放合作是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复苏的现实要求。放眼未来,开放合作是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时代要求。大道至简,实干为要。面对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为了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各国都应该拿出更大勇气,积极推动开放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中国一贯主张,坚定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对世界贸易组织进行必要改革,共同捍卫多边贸易体制,中国也愿推动早日达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加快推进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加快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进程,推动多边和双边合作深入发展,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更是致力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同相关国家一道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搭建更多贸易促进平台,鼓励更多有实力、信誉好的中国企业到沿线国家开展投资合作,深化生态、科技、文化、民生等各领域交流合作,为全球提供开放合作的国际平台,让世界共享中国的发展机遇。

进博会心得体会篇6

第一,建设开放新高地。中国将有效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引领作用,出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在数字经济、互联网等领域持续扩大开放,深入开展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改革创新,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第二,促进外贸创新发展。中国将继续通过进博会等开放平台,支持各国企业拓展中国商机。中国将挖掘外贸增长潜力,为推动国际贸易增长、世界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中国将推动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培育外贸新动能。中国将压缩《中国禁止进口限制进口技术目录》,为技术要素跨境自由流动创造良好环境。

第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中国在疫情后出台的各项纾困惠企政策,对在中国境内注册的企业一视同仁。今年,中国实施外商投资法和相关配套法规,进一步缩减了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中国将继续完善公开透明的涉外法律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以优质服务营造更好环境。

第四,深化双边、多边、区域合作。中国愿同更多国家商签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推动尽快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加快中欧投资协定、中日韩等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进程,加强同世界高标准自贸区交流互鉴。中国将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积极参与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等机制合作。中国将同相关国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