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心得体会是将我们内心感悟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心里感受不一样写出来的心得体会也是不同的,以下是365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去景德镇的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去景德镇的心得体会篇1
今年来到菲律宾旅游感受海边浪漫风情。
菲律宾是一个群岛到国家,而且它濒临太平洋,所以这边的海滩风景很美丽,而且每个海滩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景魅力。点击查询菲律宾旅游攻略。
来到菲律宾,这里的人们都大多穿着棉纱或麻纤维制作而成的衣服。有趣的是这里的男人穿的衣服都比较短,下摆好像只能达到小腹部,有点露脐装的味道,不过大多数这里的人都是这样着装的,所以就不显得奇怪了。
因为菲律宾有着西太平洋明珠的美誉,所以这里的温度气候很温暖,一年四季都不能,每年的任何时候都有很多的游客到这里旅游,我们过来的时候,一大片的游客,蜂拥而至。
我记得我们坐在一个路边小吃摊上,周围全是一些外国人,说说叽叽喳喳的外国话,比较吵杂。但是当地的食物比较不错,本人比较爱吃香蕉,所以就要了一个香蕉包叶饭,就是用香蕉树上的叶子包裹着米饭,烹制而成的食物。吃的时候,我先闻了闻香蕉独有的那种香味,然后打开外围的叶子,露出里面的米饭,这时候米饭没有多大的变化,但是放在嘴边的时候,鼻子可以闻到淡淡的香蕉味,我很爱吃这种食物。还有一个比较显著地特点就是,当地的人吃的食物大多数都有叶子汁,因为椰子汁香甜而又甘美,所以它俨然成了当地的主配料。
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事件:我们几个人在椰树林里向海边走去的时候,正巧有一个大椰子果从我的前面掉落了下来,与我的鼻子擦肩而过,当时吓了我一身冷汗,要是这么大的椰子果砸中了我,我不得个脑震荡,也得晕倒在地。所以自然而然的这个椰子果就成为了我的私有财产。然后我很大方的就和几个同来的友人分食了它,以报惊吓之仇。
这里的人都很喜欢茉莉花。虽说名叫茉莉花,但是它是一种灌木类植物,我在这边的路边看到了很多的这种花,它的花色洁白,凑近一闻,香味很浓郁,仔细看的话,它有单瓣的也有双瓣的。要说它的特别之处就在于,这边如果一个男孩向一个女孩表达自己的爱意,只要一个由茉莉花编制而成的花环送给她就行了。我们在观光的路途中就看到一个小伙子跪下向一个女孩送上自己的茉莉花环,在周围的人的怂恿下,扭扭捏捏的让小伙子把花环挂在了自己的脖子上,花环挂上了女孩的脖子,也就意味着这个小伙子的求爱成功了。很浪漫的一种表达方式。
在菲律宾也许会看到一个男人后面跟着三四个女人出来游玩,因为这里信奉伊斯兰教,而且在菲律宾最多可以去四个老婆是合法的。对月男人来说这个国家的这种制度还是很有诱惑力的,但是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这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在菲律宾旅游感受它那浪漫的情怀,品尝那里独特的美食,享受……点击查询菲律宾旅游报价。
去景德镇的心得体会篇2
我的家乡在江西,那里的龙虎山的风景可美了!!
江西的龙虎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风景也非常优美。今天,我有机会和爸爸、妈妈、姐姐们一起到龙虎山游玩。
坐竹筏是龙虎山的一大特色。我们迫不及待的来到码头,不巧,刚刚走了一班,下一班要二十分钟以后,在等船的空隙,我和姐姐们用竹水枪打起水仗来。清凉的'溪水溅在身上,怪舒服的。
竹筏来了,导游引我们上去,穿好救生衣,船工用长长的竹篙轻轻一点,竹筏顺势向前漂去,清清的溪水由毛竹的缝隙漫上来,浸到了我的光脚丫,我兴奋地大叫:“好舒服呀!”竹筏顺溪而下,两岸青山郁郁葱葱,山峰千奇百怪,有的像一只大蘑菇,有的像一把大勺子,还有的正面像猿猴,反面又像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婆婆……
来到一处悬崖峭壁下,抬头望去,峭壁上排列着一排排整齐的山洞,导游介绍说:“那山洞里面就是文明中外的悬棺,最早的一处,有二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在那上不着天,下不落地的峭壁上,古人是如何把那笨重的棺木放进去的?至今是个迷。我不禁赞叹起古人的智慧来。
下了竹筏,我们又参观了道教鼻祖张天师炼丹的地方——正一观,还喝了那里强身健体的井水。
龙虎山真是一座仙山哪!
去景德镇的心得体会篇3
从庐山出来后,我问爸爸:“下一站我们去哪里?”爸爸告诉我:“下一站中国瓷都景德镇,出发!”我对景德镇啊,瓷都啊没什么概念,心想不知道会有什么好玩的?下了高速,我看到路两旁的路灯杆是白色的,不像铁的,也不像水泥的,想不出来这是什么做的,就问妈妈:“这是灯杆是用什么做的啊?妈妈。”“这是用瓷做的,景德镇到了,不愧是瓷都啊,连路灯杆也是瓷器的。
爸爸带我们去了古窑博物馆,里面的导游领我们来到了做瓷器的地方,我看到一位老师傅在做碗,这些泥土块在师傅手里,两三下一弄,一个碗基本成型了。这时候导游告诉我们,不要觉的很简单,他们这些老师傅都做了二、三十年才有现在的速度。一会儿有地方让你们实践操作的,到时候你就知道难度又多大了。我们又来到下个师傅前,他拿着好像是第一个师傅做好的碗。“这位师傅是在修碗,把毛坯碗上多余的陶土去掉,让碗口变的一样薄。”导游继续介绍着制陶师傅的工作,我们又来到了一个师傅把修好的碗放到了水里,但是碗里面是进不到水的,我惊讶这位师傅把碗的平衡掌握的太好了,心里想没有个十年、八年也应该是练不成的。后来我从导游那才知道,这叫上釉,这上釉分釉上和釉下。基本成型的胚胎碗是土黄色的,但是我们拿在手里的碗都是白色的,因为还少了一个烧的过程,胚胎碗在经过高温烧制后,就会变成我们使用的碗了。烧制的窑有狮子窑、葫芦窑等很多种。
最后我们来到了一个我喜欢的地方,实践操作制陶工艺,也就是玩泥巴。我先拿了一个基本成型的小茶壶,需要我在上面画上我喜欢的图画,我用铅笔打了底线,可怎么都画不好,终于勉强画好底线,用毛笔按刚才画的又描了一遍,描得我手好酸好麻,心里想那些制陶师傅的本领真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
我到家后的两个星期,我手到了一个景德镇发过来的快递,是我的小茶壶,上面是有我亲手画的狮子和老虎。真的好漂亮的一个陶瓷小茶壶,我太喜欢了。我也再一次感慨制陶师傅们手艺的精湛,和古人的聪明。
今天,我和爸爸应我的同学严玮涵爸爸的邀请开车从滨江公园出发,去景德镇接严玮涵同学回芜湖。一路上经过铜陵,池州,安庆,九江等许多地方,穿过了许多隧道,终于来到了闻名中外的世界瓷都景德镇,和严玮涵胜利会师了。
听当地人说景德镇的来历很有意思,因为以前这个地方在昌江以南,古称昌南镇。由于昌南土质好,先人们吸收南方青瓷和北方白瓷的优点创制出一种青白瓷。宋真宗景德元年因镇产青白瓷质地优良,遂以皇帝年号为名称景德镇,沿用至今。
第二天,我和小严同学一起游玩了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虽然天上下着小雨,我们还是很高兴,雨中漫步在博览区内,会有一种时光交错的感觉,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让你深切体会到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这里所有的东西都是瓷质的,瓷马路,瓷围墙,瓷碑,瓷路标,瓷路灯,瓷桌子,瓷凳子,瓷垃圾桶,瓷宣传画,瓷雕塑,瓷假山,瓷河流,连里面的厕所都是用瓷片做成的,甚至还有瓷器制作的乐器,演奏起来,余音袅袅,好听极了!
这里不仅能看到爷爷奶奶们在用传承的手艺演示陶瓷制作工艺,而且在古窑场还可以看到以前瓷器制作的全过程,了解了做坯、印坯、利坯、剐坯、装坯等制作工序。最高兴的是可以亲自体验陶泥制碗,我和严玮涵自己动手,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制作了一个瓷碗,画上一些兰花草,写上自己的名字和日期,稍微晒干可以让工匠们烧制好了寄回我们的家。还有很多国际友人也兴致勃勃地参与了这项体验,古老的陶瓷工艺魅力可真不小!
不知不觉我们就参观完了整个景区,一路上虽然很累,但我们很高兴,我们被爷爷奶奶们的手艺所折服,被一件件精美的陶瓷艺术品所吸引。同时,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想要完美的瓷器就要静下心仿佛与世隔绝一样全身心融入到瓷器中,学习,不也是这样吗?
我爱瓷器,爱瓷都,更爱我的祖国。
今天妈妈说:“明天爸爸妈妈带你去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玩。”我非常高兴,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起来床出发了。
景德镇古窑民谷博览区是国家5a级景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来到了景德镇古窑民谷博览区门口,远远就看见树立的巨大的牌子。门口的各种装饰都是用瓷器制作的,十分特别。
我们顺着路线往前走,先来到了明代葫芦窑,我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巨大葫芦立在中间,里面有一个窑洞,据说是古代烧制瓷器的地方。
走出窑洞,就来到了1号作坊。里面有许许多多的白色瓷坯。瓷坯各式各样,最多的是碗。还有许多做瓷器的老艺人跟我们讲解手工制作瓷器的过程。
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老艺人从小学徒,凭几十年某一项专门劳动的累,练成了各种制瓷的绝活:拉坯、印坯、利坯、绘画、施釉等等。每一件瓷器都是经过若干道工序而制成的,其中的繁杂是不可想像的。
老艺人人们制成的瓷器,一件件的排列着,各式各样,精美异常,看得我眼花缭乱。妈妈让我小心点,不能乱摸乱碰。瓷器可都是易碎品。
里面还有龙缸窑、清代镇窑、宋代龙窑、元代馒头窑。每个都别有特色。
今天的游玩我收获很大,看到制陶的艺人不断反复地认真地做着每一道工序,认真专注地为每一件瓷器绘画,让每件瓷器成为精美的艺术品。我今后也是做事认真专注,努力把每件事情做好。
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小谢,欢迎大家来到景德镇。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位于瓷都大道一号的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
我先利用坐车的时间介绍一下古窑民俗博览区。古窑民俗博览区集中再现了景德镇千年的制瓷历史,尤其是15~16世纪景德镇制瓷业的风貌,被誉为一座“活的陶瓷历史博物馆”、“陶瓷文化知识经典景区”。
说了这么多,还不如亲自去看看,古窑民俗博览区就在前面那片宁静秀丽的小树林里,大家请有序下车随我进去参观吧!
首先我们来到陶瓷制作展览区,快来看这位师傅,他正在轱辘车上放一团泥,看,他双手轻触着泥团,轱辘车旋转起来,不久,一个大肚子花瓶的形状就做好了,这一个步骤就叫“拉坯”,瞧,那个师傅拿着刀片,正在给刚出来的泥坯休整合适的形状。现在到了施釉的环节,师傅正拿着小刷子施釉呢,这白白的一层就是釉。现在到最后一步了,这一步叫“画坯”,就是在洁白的泥坯上,画上喜欢的图案。为了让大家亲自体验一把“画坯”,这里特意设置了一个工作区,我们可以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工作人员会把它烧制好寄给你哟。
下面,大家请跟我来,这个黑乎乎的拱洞就是专门烧制陶瓷的窑洞,说到烧窑,就不得不提起童宾,童宾就是古代的以为陶瓷工匠,在一次烧制的时候,为了烧制出满意的瓷器,他奋不顾身的跳入了火海,葬身于此地。后人把他尊为“风火仙 ”。烧制陶瓷最难掌握的就是火候,如果没有掌握它,那么一窑的陶瓷全都会变成残次品,然后摔碎,全都扔掉,非常可惜。
参观完陶瓷制作工艺展览区,我们要去陶瓷艺术品展览中心,咱们边走边说。景德镇最有名的四大陶瓷是青花瓷、粉彩、颜色釉和青花玲珑瓷。陶瓷艺术品展览中心就在这里,这儿有两个成年人那么高的巨大花瓶,有大象的身体那么粗的水缸,还有精致的瓷碗,瓷碟……大家赶快进去看看吧。这些碗可是会说话的哟,只要沾一点水抹在碗岩上,不停地划就行了,你们听,声音多美妙呀!如果想要,可以买一个带回家做纪念品呢!
游客朋友们,上午的参观就到此结束,下午我们再继续领略景德镇的悠久文化吧!接下来,请大家随我去品尝当地的各种美食吧!
昨晚我们到景德镇时下着滂沱大雨,没能好好地目睹瓷都的风彩。今天,爸爸特意带着我和妈妈参观一下瓷都。一进笔直宽广的瓷都大道,你会便惊讶地发现,路两旁的路灯柱竟然是瓷器做的,花花俏俏,各具特色!有的画着一条条威风凛凛的飞龙,有的画着淡雅的荷花,荷花中间,还嬉游着一条条活泼可爱的小金鱼,有的则画着一幅幅清秀的山水画……这最景观,恐怕你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都难以看到!
都说景德镇的瓷器很有特点,“白如玉、声如磬、薄如纸、明如镜。”分类也很多,如青花瓷,颜色釉瓷,粉彩瓷,玲珑瓷等等。爸爸为了让我见识一下,便带我去了瓷都广场,这里商铺临立,车来人往。我们走进了一间专营店,琳琅满目的瓷器,使人目不暇接。在这里,平时我们常用的餐具,茶具,花瓶,灯具,水杯等都成了精妙绝伦的艺术品,巧夺天工的!我东瞅瞅西瞧瞧,还不时用手摸摸,喜欢得不得了。妈妈喜欢青花茶具,君子竹的淡雅,芍药的娇媚,摇曳的风荷,流泻的山水画,都是她的至爱,一口气就挑了四套。我也不甘落后,和朋友到一家专营钢笔的门店,挑了两支瓷器钢笔,我小心翼翼地装好,生怕它摔破了!
我余兴未消,还想多逛逛,可爸爸妈妈还有别的事要忙,这趟瓷都之游只好先告一段落,下次一定要抽机会重游!
去景德镇的心得体会篇4
景洪市是西双版纳的首府,到了西双版纳旅游,除了林木葱郁,你再也找不到一个更合适的词来形容眼前的景象,而且这没有任何的季节之分。就算景洪已然是现代都市,但能让它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特征就是街道上永远绿荫密布的巡道树。有趣的是,这里的巡道树也不乏果树,龙眼、椰子,但没有人在成熟的季节顺手摘取,因为热带水果在这里便宜得让人大跌眼镜。小卜哨婀娜犹如舞蹈演员,多情犹如画中的美女,这些都是人们想象中的傣家少女,想象的根源在于口口相传的误读。其实,时代的更迭,小卜哨们早已进入了商业时代,她们婀娜依然,但多情却只是外地人的一厢情愿,只有在台下看她们的表演时,她们才偶尔有点多情的眼神,那也是职业的需要。至于傣女出浴的风俗,现在更是靠各自的运气,当然花钱也能一饱眼福,因为有类似的节目表演。
弯道 如果是坐长途车进入西双版纳州,当前面道路的弯道数量不断增加,角度也越来越大的时候,说明目的地就要到了。在版纳境内,景点与景点之间,也有数不清的弯道在等着你。
神秘果 一种外形和色彩都极似樱桃的果实,它的原产地在遥远的非洲。这种小小的果实,能够改变人的味觉,所以有了这个名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西双版纳就是一枚神秘果,只是它的神秘已经被越来越发达的商业旅游消解了。越发达的商业旅游消解了。
准备与咨询
语??
西双版纳州内汉语和傣语并存,普通话能够在绝大多数地方通行,除非到十分边远或不发达地区,会受语言困挠。
气候与游季
如果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西双版纳的气候,那么就是,进入了一个天然的桑拿房内。西双版纳只有旱季和雨季之分,旱季的西双版纳就像是一个干蒸的桑拿房,热浪滚滚无处可逃,一但有雨,又冷如秋季。雨季的湿热可能是最难受的,汗水流出来,但却黏在皮肤上。
从季节来说,11月至次年的4月是西双版纳旅游的旺季,这期间气温不高,而且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也在这段时间里举行,6—9月虽然热不堪言,但能尝遍热带水果。
去景德镇的心得体会篇5
景德镇是一个古色古香,生产陶瓷的城市,有着千年瓷都的美誉。千年之前的景德镇名叫昌南镇,并且同英文单词”china”刚好谐音,这当然和古窑有着不少联系。在这个小长假,我游览了景德镇。
景德镇瓷器起源于汉,发展于唐宋,盛于明清。我抱着强烈的好奇心,来到了古窑民俗博览区。只见里面的路,水池,草坪,到处都是瓷器的元素,五彩缤纷的。我们来到瓷器工坊,这里给人们展示了7道最重要的工序:首先是拉坯,从一个会转动的机器里放一块泥巴,用手把陶瓷的形状捏成泥坯;然后是印坯,师傅用一个像木柱的东西,把晾干的泥坯定好型;之后是利坯,师傅拿着刀片把外部修理得平整光滑;接着的挖足和前面的利坯很相似,只是修理的地方是碗的“脚”;修理好外形,就要给陶瓷穿上釉做的“衣服”了,釉是一种透明的矿物质,平常的碗都是因为涂了釉才会雪白的,不然可就变成泥土黄了;第六道工序画坯,是可以让作者自由发挥的工序,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最后一步烘烤。烘烤用的窑,我在景德镇看到过五个,它们分别烧大件、小件瓷器,不同的窑有着不同的温度,一般是800度—1300度之间,而柴火就一定得用松木。这样经过24小时的烘烤,48小时的自然冷却,一件精美别致的碗就诞生了。
这种碗并不算稀奇!景德镇瓷器分为四种:青花瓷、颜色釉瓷、粉彩瓷、青花玲珑瓷。它们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美丽。在这些工艺品中,我最欣赏的就是陶瓷灯,它的灯罩是陶瓷做的:首先,把陶瓷镂空,再用透明釉覆盖上去,之后把灯罩罩住灯光,然后那些镂空过的花纹就散发着暖暖的光呈现在人们眼前。这个作品让我感到惊奇。回到宾馆,我想着一天的见闻,暗暗感叹:真不愧是瓷都,路灯、对联、塔、风车、装饰物用的龙都是瓷做的,这就是一个瓷的世界。
感觉还没逛够呢,可时间像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次日,我便告别了景德镇。
瓷是一种生活中十分常见的日用品,但看起来不起眼的瓷却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智慧结晶。正因为有了陶瓷,才能让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