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心得体会的文字是能够看出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的,经常写体会对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有很大帮助,下面是365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朝花夕拾兔和猫心得体会模板8篇,感谢您的参阅。
朝花夕拾兔和猫心得体会篇1
高尔基说过一句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了《朝花夕拾》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感受极深。
里面主要讲述了十个动人的小故事,《狗·猫·鼠》记述了童年是对猫和老鼠的好恶。《阿长与〈山海经〉》回忆了保姆长妈妈的淳朴善良。《二十四孝图》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进行了抨击。《五猖会》回顾了儿时一次看庙会的经历。《无常》栩栩如生地描写了乡间迎神赛会时的活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味了纯真快乐的童年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日子。《父亲的病》在叙述父亲生病长期治疗的过程中,对庸医误人表示出了深深的愤慨。《琐记》记述的是作者去南京读书的经历。《藤野先生》怀念日本留学期间的老师藤野,并记述了作者弃医从文的经过。《范爱农》回忆和悼念了青年时代的挚友范爱农。
这些故事让我百读不厌,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藤野先生》,藤野先生对鲁迅倾注了无私的爱。他平等公正,一丝不苟为一个清国留学生改作业,连根画错位的血管也要替学生改过来,他关心学生的差异,他尊重学生,尽管替鲁迅弃医从文感到惋惜,但理解鲁迅这位弱国子民的强国梦。
我感受到的是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感动、感激与怀念,即便当《藤野先生》的形象深入人心,却少有人记得他的名字——藤野严九郎。我感受到的是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报国之情。《藤野先生》,一段感人的师生情,一颗动人的爱国心。是我永生难忘,终身受益。
这本书我读了许多遍,但还是让我流连忘返。从鲁迅写的《朝花夕拾》中,我能感受到在作者的童年和青年中不是很好过的,但这也时时刻刻充满着美好的回忆。鲁迅的童年和青年是酸酸甜甜的。我们的童年和青年也像鲁迅一样的。童年和青年过得好或坏它都会留给予们回忆,所以鲁迅和我们的童年青年都是美好的。
朝花夕拾兔和猫心得体会篇2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创作生涯中唯一的一部散文集,其中包括十篇散文,记叙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脉络,描绘了一幅清末民初的社会风貌图,是鲁迅口中“回忆的记事”。
?朝花夕拾》一书中,收有所有鲁迅的童年回忆录,主要包括在《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和《父亲的病》。
阿长,又称长妈妈,是鲁迅幼时的保姆,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写了许多关于她的故事,如阿长在夏夜晚上的“大”字睡姿,阿长喜欢切切察察,阿长懂得规矩很多,多到鲁迅只能记住三个,阿长虽然谋死隐鼠,但有时又显得神力无穷,把一套《山海经》买回来,阿长对于鲁迅来说,不只是一个保姆,更是妈妈一样的存在。
百草园是鲁迅儿时玩耍的地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鲁迅从无忧无虑到身为学童的经历,从百草园——美好天堂到三味书屋——修罗地狱,是鲁迅初作学童的感受,这一段时光,是鲁迅从顽童到学子的过渡。
鲁迅很少描写自己的母亲,但在《朝花夕拾》中经常写到父亲,鲁迅的父亲是严厉的,他对鲁迅十分严格,《五猖会》中鲁迅背不完他所规定的篇章不准去看会,并把他送到城镇上最知名的学堂学习,但是这是一个父亲的存在,渐渐消磨了孩童的天真,书中未见父亲向自己的儿子表达爱意,也未见儿子向父亲表达爱意,但在《父亲的病》中,却看出了父子深厚的亲情。
鲁迅在小引中说:“我有一时,曾经屡次记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唯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
即使伟大如鲁迅,也有那般平凡、普通但绚烂的童年,但长大后写来,却有了对人生的思考,对历史的审视,对现实的嘲讽,这就是鲁迅的伟大之所在。
朝花夕拾兔和猫心得体会篇3
初读《朝花夕拾》不觉得这像一本名著,反而觉得像是一个朋友在与你闲聊家常,原来这才是这本书的独特之处。
我正在读“无常”这一篇章时,也正好是全书的一半,这“无常”与之前“五猖会”上的塘报、高照、高跷、抬阁、马头等,一定是鲁迅爱看的,不然怎么会写得这样细呢!从此看来鲁迅小时一定也很贪玩,不过这里主要还是反映了鲁迅思想中恋乡的一面。再往前看《二十四孝图》还真让人摸不着头脑,只是觉得这篇文章一定还有深层含意,看来我还得慢慢的渗透一下,才能得出结论。说起《狗、猫、鼠》和《阿长与〈山海经〉》可是我在这半本书最感兴趣的文章了。
一开始,看这本书的第一篇文章就像是在听故事一样。文中的鲁迅可是把他仇猫的原因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说实在的我也挺讨厌猫的,也是因为它吃了不该吃的东西我最爱的红烧鱼。不过,如果当时的我把这件事记录了下来的话,就能和鲁迅先生媲美一下了,题目就叫做《我·猫·老鼠》。虽然我平时不太喜欢老鼠,但看了这篇文章,突然觉得其实有只“隐鼠”也不错啊!可当我看到阿长踩死“隐鼠”的那一段时,感觉真有点气愤,同时也为鲁迅失去“隐鼠”而感到惋惜。更感觉阿长真坏,不仅踩死了可爱的“隐鼠”,还把罪祸强加在了猫的身上,使鲁迅错怪了猫。从看了《阿长与山海经》开始,如今我已不记恨她了。在《阿长与山海经》中的她,虽然多嘴,礼节多,但是她爽直、淳朴、又能帮鲁迅买《山海经》,人品也是不错的。《朝花夕拾》的内容简短但不缺乏经典,看来我想读透这前半本书,还得好好体会、体会!
朝花夕拾兔和猫心得体会篇4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对早年生活的一种追忆,里面有他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也有他对教师和朋友的记忆。很早以前我就读过里面的《藤野先生》一文,对他描述的那个又黑又瘦,教学严谨的教师印象深刻。
读书的时候就学过鲁讯先生的文章,这篇文章里“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对这一段我印象深刻,当时语文教师是要求我们背诵,到此刻还能背出来,当时学这篇文章的时候应当是节选的。
从这篇文章里学习鲁讯先生的写作方法,他先以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尊为“胶菜”;福建的野生芦荟运往北京,美其名曰为“龙舌兰”作铺垫,再写他在仙台所受到的优待,就水到渠成,从中也能够看出鲁讯先生的谦逊情怀。
这一篇是叙事散文,从文中充分表现出鲁讯先生的爱国精神,因为无法苟同于当时中国人的态度,为了唤醒、拯救当时已经麻木的中国人,他也在此时改变了学医救国的初衷,虽然从此与藤野先生分别,但藤野先生严肃认真的教学态度和真挚无私的爱给了鲁讯先生极大的鼓舞。“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并且增加了勇气,于是点上一支烟,又继续写此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鲁讯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奠基人。从他的文章中不但能够学到高超的文学写作技巧,还能够从中学习,他的高风亮节情操和那无畏的革命精神。
朝花夕拾兔和猫心得体会篇5
暑假中读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其中有十篇散文,十分的优美。它记叙了鲁迅先生成长的经历,书中即描写了他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师友的怀念,又侧面衬托了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种种恶习的强烈批判。
在《朝花夕拾》中,生动地描绘出了旧社会生活的场景。如“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描写到的,观菜畦、吃桑葚、听鸣蝉与油蛉和蟋蟀的音乐会等生活场景,无不体现了小孩子追求自由,热爱大自然的心态,也表现了社会对孩子们的束缚。
鲁迅先生在描写人外貌特征和习性时,即生动地表现出一个人的特点,又增加了幽默感。在鲁迅先生的童年时光中,提到最多的一个人,就是“长妈妈”。里面说到:阿长喜欢“切切察察”和夏天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的睡姿,刻画了她质仆而唠叨、略带粗野的性格。
在那个浑浊、昏暗和落后的时代,人们被黑暗压制着,不知有多少爱国者起来反抗。“范爱农”就是一个例子。他对革命前的黑暗社会强烈的不满和追求革命的精神,体现了旧社会人民对束缚的反抗,向往自由、安乐的心。再想想我们现在安定幸福的生活,都是那些革命英雄前仆后继的结果啊!
?朝花夕拾》中,描写最鲜明的人物,就数“藤野先生”了。《藤野先生》回忆鲁迅在仙台留学时期的生活,记叙了鲁迅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的过程和对他的怀念。藤野先生一直鼓舞着鲁迅从事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热爱学生、理解学生,使藤野先生具有了强大的人格魅力,以至于影响鲁迅先生的一生。
总之,读了《朝花夕拾》后,让我了解了鲁迅先生的成长经历,也让我了解了那个封建,压迫,剥削的年代。
?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朝花夕拾兔和猫心得体会篇6
近期读了鲁迅《朝花夕拾》,品读了他的童年生活,使我极其向往。
说起他的童年,就不得不提起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了。
那时他的年龄应是与上学前班的年纪相仿的,与昆虫鸟雀为伴,与木藤花草为友。渴了,饿了便摘下几颗覆盆子,酸甜可口;累了,便靠着泥墙,望着天空,享受生活。而与现在我的童年相比,便是多了几分自由与乐趣的。也许是我上了学,感觉太枯燥了罢,也许是时代的步伐太快,把它们都丢弃了罢,总之,现在是再也寻不到的。
人们说起鲁讯那时的社会,便是封建、黑暗的,正因为如此,他们最大的心愿便是在一座荒园中玩耍、打闹吧!
再说三味书屋,便是现代的学校了,没有了百草园中的自由与乐趣,只有严厉的老师与枯燥的学习。
鲁讯的童年除了是无奈与快乐,更多的还有一些悲凉……
例如《父亲的病》,鲁讯请了人们口中的“神医”来为父亲治病,年幼的鲁讯还是未能保住父亲的生命,而且还被榨取了不少钱财,从此家道中落,也正是从此发现了社会的黑暗。这位年仅16岁的小男孩便失去了父亲,这也使他极其痛恨黑暗,一直与邪恶势力做斗争,掀开那些光鲜亮丽的外表,让人们梦中惊醒!
鲁讯从快乐到悲凉再到坚强,不禁令人同情,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正是这些练就了他那一种不屈服、不气馁的精神。他更是以笔为武器,写下了一篇篇留芳干古、耐人寻味、激励精神的醉人文章!
朝花夕拾兔和猫心得体会篇7
不了解为什么鲁迅把“旧事重提”改成了“朝花夕拾”,但不得不说,这夕拾的朝花,已不仅仅是旧事,反倒是新事、喜事、伤心事。这篇文章可以分为酸、甜、苦、辣。
酸。的确,看鲁迅的文本有点酸,什么酸?心酸。你看《父亲的病》,作者从不正面写家道衰败的颓唐,仅从父亲口里说的嘘嘘的话,作者在左右奔波瞻前顾后的疲态,表面是祥和安平,但心里却按捺不住,到篇尾,衍太太唆使作者大叫父亲,却遗留给作者的“过错”。感人的肺腑,又不乏暗中对衍太太这个自私多言使坏形象的嘲讽。
甜。不说阿长与鲁迅过年时行礼的温馨,也不说看社戏,看五猖会时的快活热闹,单提起百草园“油蛉在低吟,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的童趣,一切心里感受的天真浪漫,一切体味的亲切柔情,又似乎搭上了独特的鲁氏桥,进了甜美的童年故乡。
苦。成了“名人”“正人君子”的仇敌是苦,阿长,父亲的逝世是苦,永别的藤野先生是苦,跳进旧国的“大染缸”而不得解脱,更是苦。革命苦,百姓苦,苦了鲁迅,也苦出了这本在暴虐、阴暗、乌烟瘴气中躺过的《朝花夕拾》。
辣。鲁迅的本色。辛辣的笔风,自然会有其笔尘直指人群。那句“横眉冷对千天指”,凛然一个顶天大汉的形象,对反对、守旧势力的抨击与嘲讽是毫不留情。誓如对陈、徐两人犀利、刻薄的讽刺,入口微辣,入肚却穿肠荡胃,甚是寻味。
咸。泪水的味道,朴实感人的散文就足以催人泪下。旧事的点滴,是《朝花夕拾》可歌可泣的盐分,染咸的是回忆,溅起的是读者深思的心灵。
看过的回忆录,大也是风花月残。捕风捉影的闲情逸致,倒也没见过这夕拾的朝花也别有风味,也是,百味不离其中,朝花夕拾一样艳。
朝花夕拾兔和猫心得体会篇8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10篇回忆性散文集,讲述了他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也间接地抨击了那个社会下的种种丑恶现象。这里面有对底层人民的同情,有对故乡的怀念之情,也有对师生情谊的赞扬,在那个旧社会里,有抱负的知识分子青年不畏艰险,寻找着光明和未来!
这本书中的很多文章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例如《藤野先生》就入选了教科书,主要讲述了鲁迅新生求学日本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藤野先生教育无国界的思想、治学严谨的作风、对学生关怀关爱的优秀情怀,在那个时代,是非常难得的,这种师生情谊值得我们褒扬和珍惜。
而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描写了封建时代刻板教条主义的教育模式,对儿童的天性的束缚,以及对思想的禁锢。这种教育方式严重阻碍了国家在教育上的发展,对提升国民素质带来的不利影响。试想一下,当我们拿着四书五经摇头晃脑读书的时候,是多么的乏味,而且这些书籍都是封建时代的经典,其中也有不少糟粕内容,对教育本身就是不利的,也无法开启国民的智慧,推动社会的进程。
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让我们明理,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和对社会做出贡献,读朝花夕拾这本书,会让我们对比鲁迅的生活经历,让我们对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时代倍加珍惜,而这些在鲁迅的青少年时期,是难以想象的,也是众多深受压迫和剥削的底层老百姓无法享受到的公平。
朝花夕拾,是一本好书,我推荐给同学们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