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细致地品味文字,我们才能写出独到见解的读后感,读后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记住书中的重要观点和细节,以下是365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论人生读后感参考6篇,供大家参考。
论人生读后感篇1
?人生不设限》这本书是来自澳大利亚的力克·胡哲写的,他出生时罹患海豹肢症,天生没有四肢,曾经三次尝试自杀。10岁那年,第一次意识到“人要为自己的快乐负责”。他是澳洲第一批进入主流学校的残障儿童,也是高中第一位竞选学生会主席的残障者,并获压倒性胜利,被当地报纸封为“勇气主席”。他是第一位登上《冲浪客》杂志封面的菜鸟冲浪课,在夏威夷与海龟游泳,在哥伦比亚潜水、踢足球、溜滑板、打高尔夫样样行。
以前从没听说过此人,再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此书,看到封面上的人物,我心中五味杂陈,一个没有四肢的人,把自己活得如此精彩,如此阳光。我是一个健全的人,经常在心中有各种对生活、对家人和朋友的不满,相比之下,惭愧不已,我的想法太自私了,永远把自己放在第一位,而力克·胡哲他想到的却是那些生活在贫民窟,生活在垃圾场中受苦的人们,他在去南非旅行时见到了之前从未见过的贫困与苦难,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南非人还总是充满希望与喜乐,胡哲用他的勇敢和坚强鼓舞大家。
书中提出有三种对生命带来重大影响的人:良师益友、人生典范与人生旅伴。
良师益友是已经到达你向往境界的人,也是分享你的梦想的支持者与鼓励者,真心希望你能成功的人,真正的良师益友会对你直言不讳。
人生典范也已经到达你向往的境界,但通常不是像良师益友一样离你那么近,往往以他们为榜样,这些人通常是你圈子里的名人,因为功成名就而备受尊敬。
人生旅伴通常是指同侪、同事以及其他跟你有着类似目标走在同方向路上的`人,他们甚至可能是你的对手,不过是友善的对手,你们凭借学习抱持丰盛而不是匮乏的心态彼此鼓励、互相扶持。
我们如果在生活中可以找到以上这三种对我们有重大意义的人,将对我们的生活带来质的改变。
书中有两个人我觉得很值得我去学习,。第一个是琳达,她因车祸伤的很严重,医生担心她脑部会受损,永远无法正常说话和走路,幸好她的心智、语言能力和身体都逐渐复原,经历许多次手术后,依然留下视力受损的问题,但是她没有放弃,他选择接受自己,接受不完美的自己,选择去感谢自己可以思考、说话和走路。另一位是40岁的乔克,他发现二十多岁时击退过两次的癌症又复发,而这次已经无法再做放射线治疗,状况很糟。但是他有家人和朋友、有人生目标,也抱有信心和对自己的爱。他决定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专注地在人生中继续走下去。后来他接受了一种实验性疗法,在此期间,他没有把自己当病人,而是一直在锻炼身体,甚至举重,几个星期后,医生告诉他,肿瘤全不见了。乔克之所以可以战胜癌症,正是因为他选择了正面态度,把注意力放在生命的目的上,并抱持希望和信心。
我们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如何面对生活,但是生活不如意十之八九,要接受自己的恐惧、错误、自私,只有接受自己,才能使自己变得强大,要像琳达和乔克那样积极正面的去面对,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力克在他的语录中这样写道:“人生最可悲的并非失去四肢,而是没有生存希望及目标!人经常埋怨什么也做不来,但如果我们只记挂着想拥有和欠缺的东西,而不去珍惜所拥有的,那根本改变不了问题!真正改变命运的,并不是我们的机遇,而是我们的态度。”
论人生读后感篇2
最近读英国作家毛姆的小说《人生的枷锁》感受颇多,人的一生都在一种无形的枷锁下生活,这种枷锁或是名,或是利,或是一个人的习惯,一个人的性格。这种枷锁会让一个人沉沦,甚或苦恼,战绩赫赫的将军解甲归田时,发现自己是那么的轻松,而当年叱咤风云,运筹帷幄,穷尽心思,是多么的可笑;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演说家到了夕阳之年,才懂得曾经的辉煌不过像唱戏的小丑,赢得更多的掌声罢了。
人们能在天地万物中寻找出事物的真理,也就证明了其实在生命的追求中什么是最重要的,木浮于怒海之中却能凌驾于巨浪之上,是巨浪强还是木头强?牡丹选择了娇贵,苦菜花选择了荒凉,大雁选择群居,雄鹰选择了独来独往,而我们呢,有的希望雁过留痕。有的希望风吹了无印,为什么有人能木秀于林,而有人却始终默默无闻?
主人公菲利普在幼年时努力挣脱了宗教的枷锁,长大后在异国独自求学踏入社会后慢慢挣脱小市民习俗这禁锢人精神的锁链,力图在混沌、纷扰的生活漩涡流中,寻找到人生的真谛。
里面有一个比喻用的很好:生活就是一条波斯地毯,虽说色彩斑斓,令人炫目,但是却毫无意义。
人类的.各种行为各种追求都只是让这条地毯更加炫目。人生不过是一种格局而已,生活即毫无意义又毫无必要,他只不过是满足一个人的乐趣而以。最完美的格局似乎就是;出生,长大,恋爱结婚,养儿育女,为挣钱而辛苦,最后蹬腿而去。但是有的格局里幸福却从未涉足其间,杂乱无章,但自有一中乱人心思的妙趣。
如果用幸福这根尺子来衡量主人公的生活那就显得太可怕了,但是如果用其他的尺子来衡量则大不相同。幸福跟痛苦一样微不足道,他们的出现不过像生活中的其他细节一样,不过是人生更加的纷繁复杂罢了。
里面还有很多东西没有想透,自己的思想还有些混乱,还需要再读几遍。
本书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揭示金融支持与经济发展的一般关系,指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关键问题,然后对西部地区金融支持和经济发展进行具体的实证性分析,既概括一般状况,又进行计量测算,得到充分、有效的结论,最后,进一步深入研究金融支持与自我积累能力两个方面的关系,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论人生读后感篇3
每个人心中,都或多或少的住着一个高加林。
农村,是高加林出生和生活的地方,城市,是高加林向往的地方,有着更广阔的天地和更大的吸引力。农村,就像现实生活的处境,充满了许多无奈与不顺心如意,城市就像梦中的伊甸园,每个人都渴望梦中伊甸园的生活,可是这个过程是充满了戏剧性,关键在于自我如何选择、如何行动!毕竟紧要处的选择就那么几步,如果正确的选择战胜了行动的惰性,那我们终将实现自我的心理追求,过上伊甸园般的生活!
每个人都有梦想,比如全世界旅行、做自我喜欢的工作、学画画、舞蹈等等。可是大多数人的现实生活都是在是吃饭、上班、睡觉、刷手机的循环中度过,有多少次这些话我们只是说说而已,从来没有为此付出过行动,大多时候还是选择了安于现状、保守的状态!
高加林的可贵之处在于敢于向旧的道德观念和舆论做出挑战,明确自我的人生追求,做一件事情就做到最好,比如第一时间冲上前线,写报道当记者。即使最终回到了农村,被现实打到,可是并非结局,如果你还有选择的勇气,仍然能够重新开始!
每个人都经历过生活的低潮,为了失恋没出息的哭好久,没有考上心仪的大学,服从家里的安排去本地上大学,没有喜欢的工作,没有归属感等等,可是如果自我内心没有放弃,即使阻碍再多、未知再多,多一点耐心坚持下去,终将走出雾霾,不是现实支撑了梦想,而是梦想支撑了现实!
旗鼓相当的感情才是最好的状态
对刘巧珍的印象是白杨树般挺拔,更像腊梅一般的女子,对生活充满了期望和热情,大胆追求自我的感情!为了缓解心上人的自卑,替对方去卖馒头,勇敢的去表白,为了对方去改变,刷牙,穿对方喜欢的衣服,心思和眼神从来没有离开过对方,即使分开了还一心为他着想。
杯具不是命运造成的,而是两个人的差别太大了,从一开始两个人的感情就是不对等的,如果喜欢一个人,卑微到尘埃里,连最基本的对自我好都做不到,对方怎样会对你好呢?
两个人在一齐,提高快的那个人总会甩掉那个原地踏步的人,因为人的本能都是期望能够更多地探求生活的外延和内涵。好的感情应当是旗鼓相当的状态,共同提高,你强我也不比你差,努力将自我调试到最优的状态,有自我喜欢的事情对生活充满期望,读书或者锻炼提高自我坚持自信,有一份养活自我的工作,能够买房买车,不用去依靠另一半,一个人也能够生活的风生水起!这样就不用感慨“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踩着七色的云彩来娶我,我猜中了前头,可是我猜不着这结局”了,因为我是仙子本身啊!
敬畏生活的智者
德顺老汉,年轻的时候喜欢过一个女子,打了一辈子光棍,在德顺老汉的眼里巧珍一向是像金子一样的姑娘,喜欢村里的小孩,有一点好东西,自我舍不得吃,总是想法设法的分给别的小孩吃,并且关心村子里的大事,为了撮合加林和巧珍专门给他们创造机会。
德顺老汉,就像一个热血腾腾的老诗人,像一个哲学家,更像人生导师。他们作为过来人,总是能够一眼洞穿你的心思,更能一语惊醒梦中人,指引我们走上归途。 在我们的生活中,从来都不缺这样的智者。在我们迷茫的时候,给我们指引迷津,帮忙我们;在我们开心成功的时候,替我们感到开心,也不忘敲醒警钟告诫我们;在我们失落的时候,鼓励我们一切都会变好的。
感慨书中人物的命运,可是更应当思考如何选择人生的每一步,让自我不至于后悔!
论人生读后感篇4
理想是一艘航船,承载着我们的憧憬与希望;理想是初升的太阳,将一盏明灯在我们心中点燃,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
许多成功人士,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有今天的辉煌。张海迪正因为有理想,才谱写了生命的赞歌;邓亚萍虽然个子矮,但她为自己的理想而拼搏,最终成了一代乒坛皇后;袁隆平为了让人民不再挨饿,励志当农业学家,成了中国乃至全世界闻名遐迩的“杂交水稻之父”这些成功人士无一不是从小就有了远大的理想,并且都有所成就,我从心底对他们产生了敬佩之情。
舒尔茨曾经说过:“理想就像星星,我们永远都到不了那里,便是像水手一样,我们用它指引行。”巴金也曾经说过:“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会沐浴在理想的光辉之中。”读了《理想点亮人生》这本书,更坚定了我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志向,我决心从现在做起,树立远大理想,长大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记者,不论环境多么恶劣,我都要去采访,报道准确的新闻,帮助广大人民了解更多事情。我还要去外国采访,见识最广阔的世界,把我们的祖国改善得更美丽、发达。有了理想,我就要努力,从小事做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向着目标努力!加油!我在心中暗暗地为自己打气。
理想是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向天空,冲破云层,翱翔宇宙,成就辉煌!
论人生读后感篇5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作者麦家的小说《人生海海》,我最近很喜欢的一本书,关于忠诚,关于救赎,关于善恶……
以我为叙述主题,以讲故事的方式将那段历史缓缓道来:男主人翁上校真的是一位十足的好人,一生未曾做过什么亏心事,反到刚正不阿坚守善良的人,他的一生,在奉献在自我牺牲之中走过,他不曾伤害过谁,却一路从英雄变成罪人,变成疯子,人生海海,还好苍天有眼,至少他还有那么一点点善报,至少他一生的耻辱,终于在死亡前得以洗刷,人们常说英雄,可谁有规定英雄不能有黑暗?谁又规定英雄一生必须高尚?再勇猛刚毅的人,终有脆弱的一面,终会被脆弱打败。
爷爷-老巫头-是众生之中的一类代表,他们无知,总以为有些事你不说就够了,总以为面子比什么都重要,他会怕在众人唾沫中淹死,却最终死于唾沫星。其实,我觉得爷爷不是可恨而是可怜,一生大道理条条,可惜,却糊涂一时,终于用一条裤带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父亲让我看见了忠诚,对友谊的忠诚。他与上校是真的友谊,“我愿意为了你,放弃一切,背叛全世界。”是啊,这样的友情谁不羡慕啊,可惜,在爷爷出卖上校之后,父亲的脊梁也断了,他终于在生活的洗刷中变成了另一个爷爷,但是那份友谊的执着从未改变。
老保长,虽然看着不着调,虽然满嘴荤段子,但是却愿意在所有人抨击上校的时候认认真真去保护他,记住他的恩情,知恩图报,愿意守住秘密,愿意保护英雄,这样一个老人,又怎么不让人敬佩?
最可恨的就是大小瞎子一家人了,恩将仇报,这似乎说的都轻了。我从未负你,你却害我入地狱,造谣的使者,造反的领头者,这样荒谬的人竟然凭借一张大字报摧毁了两家几代人,可悲却也可叹,愚昧又无知,可怜但是极其可恨。
我,应该是最幸运的人了,在逃亡中遇见两个上校一般的人,成为垃圾大王,在海外一生回国后,仍有机会看到上校和林阿姨,直至他们的离去。想着,我这一生,经历那么多,竟然也可以无憾了。
书中说,人世间就这样,池塘大了,水就深了,鱼就多了,大鱼小鱼,泥鳅黄鳝,乌龟王八,螃蟹龙虾,鲜的腥的,臊的臭的,什么货色都有。所以,英雄就是这样让臭鱼烂虾糜烂了臭气,死人有什么好怕的,活人才可怕,你永远不知道险恶的人心究竟有多毒,人言可畏,人心叵测。
人要学会放下,放下是一种饶人的善良,也是饶过自己的智慧。在你真正放下的那一瞬间,你的世界真的救赎了,你真的长大了,豁然了。这世上没有如果,只有后果,所以,如果发生了,那就尽力弥补吧,那就宽恕吧,豁然吧。
“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完美的不叫人生,不完美的才是。”都说,岁月不饶人,其实,岁月是饶人的,多少岁,在岁月中迷失了痕迹,即便,人生海海,还是好好活着,人虽然可以不怕死亡,但是永远不能随便死去。
论人生读后感篇6
很久不看小说了,因为总觉得小说读起来虽然过瘾,但很多时候就像是吃一包薯片,吧唧吧唧嘴,解了馋却留不下什么。尤其前一阵我实在沉迷在简史类的书里,觉得他们带来的思考的启发性更强,有理有据地剖析世界,弥补了知识的空白。进而,更对虚构的、悬置于生活之上的小说有些排斥。
但《人生海海》,作家麦家潜心8年的新作,还是在各类文学大咖的推荐下——莫言、高晓松、董卿等等——被吸引了。
读罢,只觉得这本书,我可能会把它放在我书柜中最显眼的地方,然后时常重温,极力推荐。因为它不只是一本让人阅读起来感觉酣畅淋漓的小说,更有着很深沉的内在,让人难忘。
故事发生在江南的村庄,男主人公有两个名字:有人叫他上校、有人叫他太监。每一个村里的人,都有着对他的'猜测,每一句对他的描述中都有个转折:
“他是全村最出奇古怪的人,古怪的名目要扳着指头一个一个数:
第一,他当过国民党军队的上校,是革命群众要斗争的对象。但大家一边斗争他,一边又巴结讨好他,家里出什么事都去找他拿主意。
第二,都说他是太监,可我们小孩子经常偷看他那个地方,好像还是满当当的,有模有样的。第三,他向来不出工,不干农活,天天空在家里看报纸,嗑瓜子,可日子过得比谁家都舒坦。还像养孩子一样养着一对猫,宝贝得不得了,简直神经病!”
故事就此而展开,在令人心碎的背叛中、在残酷的战争中、在宽容的救赎中,描绘了主人公的一生,解释了这些冲突。不仅是主人公,小说中也展现了“上校”身边见证人的遭遇——雌老虎、老巫头、劳保长、小瞎子和我,一波波历史的洪流——抗日、内战、文革,描绘了每一个人或遗憾、或悔恨、或悲悯的一生。
这本小说,极强的故事性绝对是过瘾的阅读,但读完后也会印刻下一个最深的感触:世事变化,命运多舛,人生海海,像航行上大海之上,人生复杂多变,有风平浪静的祥和,也有波涛汹涌的凶险。人面对前程,只有前进不止,不论怎样的际遇,始终要坚强活下去。
读完整本小说花了2天时间,期间思绪完完全全的被故事占据。偶尔因为太过震惊悲恸,而停留在一段上不忍心再读下去。偶尔也被故事带着,想要一目十行,赶快知道后面发生的情节。
这本小说是段旅程,像是乘着文字,我搭上了一艘小船,航行在呼啸变化的大海上。上岸后,身体似乎还在左摇右摆,适应不了陆地的平稳,不断回忆着沿途的风景。虽是令人揪心的感叹,也留下一段不会被磨灭的故事。作者:al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