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组织心得体会5篇

时间:2024-06-29 作者:Iraqis

我们写的体会是可以向读者传递积极向上的动力的,只有认真对待记录心得体会,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才会得到提升,下面是365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党的组织心得体会5篇,感谢您的参阅。

党的组织心得体会5篇

党的组织心得体会篇1

未进入党校学习之前对党员的概念是模糊的,就在今天我终于有了深刻地认识,知道了成为一个共产党员的各种条件。课后我不禁反思我的入党动机是什么,是信仰,是为了成才,是因为感激共产党为我们所做的贡献?还是从众,被迫或功利?直至今日我终于知道。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服务祖国和人民的过程中,创造人生价值,这才是正确的入党动机。

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岁月共产党员们无不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他们从不变更的诺言。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共产主义事业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就是当年共产党员的共同心声。在解放前夕,重庆国民党新市区区委委员,牺牲于渣滓洞集中营的江竹筠(江姐)烈士,国民反动派用各种方式摧残她,她都不交出重庆地下党组织的情况,最后在重庆解放前夕被国民残酷杀害。她在最后一次传信嘱托他的儿子彭云时说:跟着父母的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这种为****事业英勇献身的精神,至今仍是我们为之动容。孔繁森说过:我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从来没有动摇过,不管是工作顺利的时候还是当处于困难的时候,自己都坚信党的领导和共产主义。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与执著。周恩来总理也曾说过: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将义无反顾,勇往直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将恪尽职守,奋力拼搏,不辜负人民对我的信任,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献完青春献此生是修建青藏铁路共产党员的真实写照,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无一步向我们述说了是什么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

几十年的风雨历练,几十年的艰苦奋斗,中国共产党茁壮成长起来,拥有了一大批先进成员,有了他们才有了中国共产党今天的辉煌,是他们支撑起了中国!一位女大学生为自己的墓志铭写到他的一生是幸福的一生,快乐的一生,奉献的一生,无憾的一生。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理应有这样的觉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让我们共同努力吧!向着共产党员迈进。

党的组织心得体会篇2

用好“良药”,开好“药方”。精准把脉。开展全方位的调研,听取广泛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要深入基层一线调研,更多听取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让“优者奖”制度符合干部群众意愿。精准施策。建立健全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激励、考核、容错等方面的制度,各行各业应根据自身的工作内容和行业特点,建立一套完整的“优者奖”制度。精准衔接。各地和各部门应根据制度,制定出完整的实施细则,更加注重部门、单位之间的有效衔接,坚决防止出现相互推诿、相互扯皮,互相踢球、互不认账的情况。

用好“良药”,按方“抓药”。政治上给位子。用人方面应重新思考,树立“优者奖”的新导向,尽快拿出“优者奖”的名单,按照名单逐个考虑,让优秀干部得到优先提拔、优先重用。精神上给荣誉。把对优秀干部的表彰纳入全年工作计划,大张旗鼓地、隆重地对优秀干部进行公开表彰,全面激发干部担当作为,全面激发干部精气神。物质上给褒奖。对优秀干部,应给与丰厚的物质奖励,探索多元化的奖励方式,努力探索缺什么奖什么,更好激发广大干部埋头苦干、力争上游,争做优秀干部动力。

用好“良药”,定时“服药”。建立督促机制。按照谁发奖谁督促的基本原则,全程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落实好获奖干部的相关待遇,建立动态调整和督促名单,实现连续跟踪督促。建立监督机制。落实专门机构,负责“优者奖”的评选,全程监督,确保评选公平公正公开,确保获奖的干部享受到应有的待遇。严肃追责问责。对于不执行“优者奖”制度、阻碍制度执行或者打折扣执行的相关单位和个人,及时启动追责问责程序,并根据情节轻重,依纪依法给予给予严肃处理,确保制度落地有声。

党的组织心得体会篇3

以宣传为“杠杆”,巧用“力臂”,发动群众。宣传工作,不是一条横幅、一张海报、一个视频……党员干部要用宣传发动群众,首先自己得是“行家里手”,手中握着知识,心里装着知识,实时更新知识,处处用上知识。宣传群众不用高屋建瓴、高谈阔论,要的是“接地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知识“讲活”,把道理讲透,将原理讲通;让群众乐听、好听、愿听!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巧用“力臂”,运用知识强大的引导力、感召力和渗透力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凝聚群众,真正将群众发动起来。

用真情作“支点”,找准“着力点”,感化群众。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权力观,不做群众“当家人”,只做群众“家里人”,不做群众“梦里人”,只做群众“身边人”,把人民群众当“心上人”,做人民群众“暖心人”。走出机关,走进基层,深入一线,将自己与群众放在同等位置上,听群众拉家常、诉苦衷,向群众掏心窝、递真情,真心诚意和群众交朋友,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摸清群众“脉搏”,“走进”群众心里。用关键时刻站得出、顶得上、豁得出的担当精神,聚焦群众切身利益,着眼群众内心感受,着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子女上学等重点、难点问题,进而感化群众,赢得群众支持。

以实干为“动力”,用尽全力,说服群众。“光说不练假把式”,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将一切为了群众,作为工作推进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站稳群众立场,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与群众想到一起、干到一块。“不务虚功,不慕虚名”,多为人民群众“动动手”“张张嘴儿”“弯弯腰”“跑跑腿儿”……你若全心全意为人民,人民必然真心实意拥护你。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忘我精神,将关系群众的每件工作,抓牢、做好、办实,以工作实绩,说服人民。

党的组织心得体会篇4

二是更加全面深入地推进监督。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继续整治‘四风’问题。”省委组织部也强调,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精神,坚持不懈反对“四风”。我部党组班子多次强调,对违反作风建设有关规定的行为一律严肃查处。市纪委市监委派驻市委组织部纪检监察组今年以来也多次开展作风监督。我部党员干部一直严于律己、堪为楷模,应继续保持优良作风,在本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把党的规章制度挺在前面,严肃纪律,促进我党的监督工作持续推进。

党的组织心得体会篇5

组织部门承担着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要在带头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上走在前列,探索完善优者奖的工作机制和制度体系,形成英雄辈出的集群效应,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和自觉性。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尤其是今年以来,新冠疫情防控形势变化越来越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持续增加。无论是实现年度的目标还是长期的规划蓝图,更好地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都需要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齐心协力抓落实,凝心聚力促发展。因此,旗帜鲜明地褒奖先进典型,让实干者得实惠,让吃苦者吃香,切实收获“鲜花掌声”“真金白银”,是对干部能上能下机制的再创新和再完善,有利于激发各领域党员干部创新创造创业的干事激情,形成比学赶超、竞相发展的浓厚氛围。

“精神不是万能的,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行的。”当前,党员干部队伍的精气神总体是健康的、积极的。但是,也有少数人在岗不在状态,或为官不为,或动力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党员干部的作风形象。精神激励是深层次的激励,起着触及灵魂、振奋人心的巨大作用。要强化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加强信念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履职尽责的内生动力。要健全典型发现机制,用好平时考核和组织推荐办法,及时发现基层一线担当作为、勇创佳绩的先进个人,注重从精神状态、方式方法、制度机制等方面挖掘形成先进事迹,综合运用表彰通报、授予称号、新闻宣传、网络自媒体推介等手段,开展深度报道和学习榜样活动,让先进事迹深入人心,发挥出影响周围、带动一片的整体效应。

物质激励是基础,但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果没有物质待遇作保障,只谈精神鼓舞和荣誉奖励,时间长了就会降低奖励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弱化党员干部的归属感和主动性。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要结合起来,建立以精神激励为主、前后密切衔接的工作机制,按照规定适当提高荣誉表彰奖励获得者的工资或者薪酬待遇,让党员干部充分感受到组织的温暖,持续激发奋斗激情。要按规定向表彰奖励获得者发放一次性奖金,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动态调整,增强党员干部奋发向上、创先争优的动力感。要建立功勋荣誉获得者关心慰问机制,在春节等重要节日和纪念日发放慰问金,并对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的功勋表彰获得者发放荣誉津贴,切实增强其荣辱感、归属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