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三国演义的读后感作文精选6篇

时间:2024-05-14 作者:Iraqis

写好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梳理和整理思绪,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书中的知识,优秀的读后感是我们对书中人物形象和性格塑造的思考和感受,以下是365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读了三国演义的读后感作文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

读了三国演义的读后感作文精选6篇

读了三国演义的读后感作文篇1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一书,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着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

现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篡了汉。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曹操还是个实干家,曾经行刺董卓,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读了三国演义的读后感作文篇2

?三国演义》讲了从天下大乱到诸侯割据,从三国鼎立到重归统一;是一个英雄倍出的时代,也是一段扑忽迷离的历史,《三国演义》-读后感。这是一本我百读不厌的书,读了它,令我明白了什么叫做"义"。

?三国演义》中讲了一个个可歌可泣、引人入胜的故事。先是桃园三结义;再是三英战卢布;然后是煮酒论英雄;还有官渡、赤壁两大以少胜多的战役…留给我们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物。如:聪明的诸葛亮;侠义肝胆的关羽;器量狭隘的周瑜;庸主刘禅;无能之辈卢布;勇者张飞…无不各极其态。

在这些人物中我最喜欢关羽。关羽是最讲义的人,他是人与神的极致,他的忠肝义胆天地可见,冲锋陷阵,他会冲在最前面,撤退回营,他甘愿断后护送,生命在他的战场上只属于国家,属于他效忠的朝廷,无论功劳多大,他都不会居功自傲,独领风骚。从桃园结义,到三国归晋,他在任何时刻都对刘备一心不二。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对事不对人,为了刘备,他宁愿帮曹操扫除前进道路上的阻碍,因心念旧恩,在立下军令状的情况下毅然在华容道调转马头,读后感《《三国演义》-读后感》。这,才是真正的"义"。所以,我最佩服关羽。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要忠义,也应该要有诚信。如果一个人把现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诚信也丢掉了,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金钱、地位、官职?这些都是次要的。诚信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如果没有了诚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点点,你不会难过吗?这些又岂是金钱、地位、官职能弥补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个缺点多的不胜枚举的人吧!所以,让我们打开诚信的大门,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面对人生吧!

看三国让我了解了过去辉煌的历史,更让我明白做人的原则,我喜欢《三国演义》。

读了三国演义的读后感作文篇3

在寒假里,我阅读了《三国演义》这本古代名着。当我合上书轻轻放到书桌上,书中描绘的三国鼎立直到天下归一的一幕幕浮现在我的眼前。在三国时期的各路英雄中,我最喜欢的是赵云。

赵云人称“常山赵子龙”,对蜀国忠心耿耿。他从20岁起就追随刘备南征北战、奋勇杀敌。他身经百战、所向披靡,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也不动摇那份忠心,直到白发苍苍仍为蜀国四处征战。他一生中立下了无数战功,为蜀国的江山社稷耗尽了心血,堪称忠义的楷模。

赵云勇冠三军,是赫赫有名的“五虎上将”之一。长坂坡单骑救主,他在十万大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众多曹军名将与他交手,却奈何不了他。在许多危机关头,赵云挺身而出,凭着一身好武艺和过人的胆识,反败为胜,击溃了敌军。赵云勇猛无敌,我打心底里佩服他。

赵云不仅有勇更有谋。他多次陪伴刘备和诸葛亮外出,无论遇到多么危急的情况,他总是机智应对、化险为夷,每次都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当马谡大意失街亭时,赵云奉诸葛亮之命断后,他沉着地带领后卫部队,成功地击退了二十万追兵,还缴获了大批物资,令诸葛亮和众将喜出望外。赵云以智谋取胜的战绩数不胜数。

赵云赤胆忠心、智勇双全,令敌将闻风丧胆,他的英雄事迹千百年来让人们津津乐道,他是我心中的真英雄!

读了三国演义的读后感作文篇4

最近,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书中内容讲的是东汉末年,天下分崩临析,战争纷起,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势力逐渐崛起。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三国逐鹿,造就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人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谋的孔明,忠厚义气,骁勇善战的关羽,勇猛过人,粗中有细的张飞,才华横溢,心胸狭窄的周瑜,胸怀大志、知才善任的孙权,文韬武略、为人奸诈的枭雄曹操……

其中我最敬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谋的孔明。为什么 我最佩服他呢?因为他十分机智,就拿《草船借箭》那个故事来说吧

那个故事中,周瑜故意刁难孔明,命他在十日之内造完十万支箭。面对这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孔明有信心的回答说不须十日,三日便可完成,并立下军令状。鲁肃十分担心。孔明却一点也不着急,他请鲁肃接二十条船给他。,每个船上都要三十个人,还要扎草人一千个,并排列在船的两侧。

两天过去了,到第三天四更时,孔明突然派人来请周瑜了,说他一定要同去取箭,周瑜将信将疑地和孔明一起出发了。

五更时分,船队接近曹军水寨。孔明令船只一字排开。军士擂鼓呐喊。曹军水军都督听到战鼓声和呐喊声,心想一定会有埋伏,便让万余名弓箭手在江边一字排开,向江中放箭。当稻草人上的箭插满时。孔明立即吩咐士兵把船只调头迅速离开了。到了营寨,周瑜有点不相信。派人把草上的的箭数了数,的确有十万多只。从此以后,周瑜再也不为难孔明了。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儿女情长没法执着,有谁来煮酒,尔虞我诈是三国,说不清对与错,纷纷扰扰千……”听着歌,看着《三国演义》,谈谈里面的人物。

曹操,清平之奸贼,乱世之枭雄。比起他我更崇拜“义字当头”的关羽。我不喜欢一副仁慈样的刘备,当皇帝的哪一个是仁慈的,不用手段帝位能是他的吗?被火烧七百里连营就一病不起,坚强这个词到不适合他。孙权会用人,却仅仅守着父兄的基业,没有帝的霸气。这个曹操很狠,不得不说帝王这个词在他身上贴切的很!

蓦地,我似豁然开朗,原来曹操才是真英雄!这位大将军在宛城折军丧子后痛定思痛;这位汉丞相败走华容道时嘲笑诸葛亮、周瑜;这位魏王割须弃袍后巧施反间计。连遭挫折却不忘一统天下的抱负!曹操把坚强演绎到顶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公的诗好不令人痛快。

有人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孙权的江山是继承下来的,只有曹操的江山是打下来的!”三国演义的文笔偏向于汉室,正如歌唱的“尔虞我诈是三国,说不清对与错”乱世之中有谁是对的,谁是错的呢?可在这乱世之中却有真英雄!曹操虽然“奸”,这是作为军事家应有的“奸”!

伸了个懒腰,此时已近黄昏。我好像知道了什么是坚强,困难打不败,挫折打不倒这便是坚强。

在寒假期间,我再一次阅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内心再一次为其深深地震撼。

本书讲了在三国期间大大小小的故事。实在是太精彩了,我一连看了三遍,还觉得不过瘾。

在书中最为惊心动魄的就要数“火烧赤壁”了。曹操指挥着百万大军,誓要将江东拿下,浩浩荡荡的战船将长江都堵住了。而军力薄弱的孙权选择了与刘备联手,共同抗击曹操的进攻。周瑜与诸葛亮商定计谋,一步一步地将曹操大军击败。他们先是使用反间计让曹操误杀自己的水军大将,接着,黄盖用苦肉计诈降,最后,诸葛亮借东风火烧战船,曹操百万大军溃不成军,最后只得从华容道逃走。这一计计、一环环设行得精彩、漂亮、让人叹服。

读到这里,我仿佛也来到了当时的战场上,看到周瑜借酒醉让蒋干偷走“密信”,陷害蔡瑁、张允;看到诸葛亮摇着羽毛扇,谈笑间草船借箭;看到忠勇的老将军黄盖站在船头,指挥冒火前进的士兵攻打敌军的船队……

?三国演义》这本书中还介绍了许多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徐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 他们的勇敢,他们的义气,他们的智慧……都让我感到了铁骨男儿的气概。我要向他们学习,作一个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阳光少年。

我特别喜欢读《三国》,也想推荐它,你问为什么?其原因是《三国》是四大名著,故事人物又豪爽、大方,故事情节美不胜收。

东汉未年,在攻打黄巾军之后,各路英雄奔向各个军队,赤壁大战形成了魏、蜀、吴三国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三个国家实力相当,在斗争过程中涌现了许多英雄豪杰,我最喜爱的有:赵云、马超、黄忠、黄盖、诸葛亮、刘备、曹操、关羽、张飞、司马懿、袁术、吕布等,他们有的功夫了得,有的重情重(.1mi.net)义,有的忠心耿耿,有的多智多谋……

?三国》中的计谋令人久仰,如,空城计和草船借箭。而最著名的两个发明是诸葛亮的“水牛木马”,它为物资运送提高了效率;周瑜发明的“火车”,增强了战斗力。

赤壁大战是《三国》中最著名的一场战役。由于曹军不擅水战,庞统给曹操献计,说:“北方士兵不能乘船,可以将船用铁环相连,三、五十条一排,再辅上木板。”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打造了铁环,将船只连在一起,而孔明借此机会,用火攻,火随风势烧入曹营,船只被锁住,全部着火,曹军乱成一片,着枪中箭、溺水着火者不计其数。这一场战役也使《三国》形势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三国最终以吴王孙皓统一了天下。

看完《三国》,我更多的看到的是英雄们的情义,值得我们去学习。

从小就喜欢读《三国演义》,插图本、精简本、无障碍本到原著足足占了自己大半个学习桌。它不但让我懂得了精彩纷呈的历史,让我增加了许多智慧,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思考。在中国历史上被称得上是智慧化身的人有,但不多,相信无论从正史、野史或是民间小故事中,诸葛亮肯定是最为人们所认可的一个。之所以说诸葛亮智慧,最为人津津乐道地就是他的锦囊妙计、料事如神,这些不用我去多说,看过《三国演义》和没有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诸葛孔明许多神奇的故事,他的箭囊妙计可以救人一命、可以影响一场战争的成败、甚至与似乎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

诸葛亮的一生,成就自不消多说,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诸葛亮的错误也有,失街亭当算一个,但责任也不全在他,因为在将街亭交给马谡之前他是一再叮咛并与马谡立了军令状的,这还不放心,先派王平辅佐,又派大将接应,总之一切的一切(包括失败)都想到了,最后也果如他所料,还真的失败了,自己都后悔没有听先帝“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的话,自责到自贬三级才算了结,马谡死的不冤,因为他没听诸葛亮的话。除此之外,诸葛亮先生的一生是谨慎的,在这之前和之后都没犯过什么大错,“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都不算非常贴切,因为死后还用计把有“反骨”的魏延杀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整理的5篇《《 三国演义》 读后感》,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读了三国演义的读后感作文篇5

寒假里,我读了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妙笔生花以《三国志》为基础,记载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刻画了两百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当我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的思想在字里行间穿梭,恍如身临其境触摸那段历史。这里既有鼓角铮鸣,硝烟弥漫的战场,也有文武群臣争权夺利。引人入胜的情节让人忘却了这是在述说历史,而好像是一个慈祥的老人在讲述着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故事。我深深地沉浸于故事之中,甚至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睡觉。

我最敬佩诸葛亮。为什么我最佩服他呢?因为他足智多谋、才华横溢。诸葛亮在《草船借箭》中的神机妙算深深印在我脑中。

周瑜故意刁难诸葛亮,命他在十日之内造完十万支箭。面对这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诸葛亮有信心的回答说不须十日,三日便可完成,并立下军令状。鲁肃十分担心。诸葛亮却一点也不着急,他请鲁肃接二十条船给他,每个船上都要三十个人,还要扎草人一千个,并排列在船的两侧。

两天过去了,到第三天四更时,诸葛亮突然派人来请周瑜了,说他一定要同去取箭,周瑜将信将疑地和诸葛亮一起出发了。

五更时分,船队接近曹军水寨。诸葛亮令船只一字排开。军士擂鼓呐喊。曹军水军都督听到战鼓声和呐喊声,心想一定会有埋伏,便让万余名弓箭手在江边一字排开,向江中放箭。当稻草人上的箭插满时。诸葛亮立即吩咐士兵把船只调头迅速离开了。到了营寨,周瑜有点不相信。派人把草上的的箭数了数,的确有十万多只。从此以后,周瑜再也不为难诸葛亮了。

从诸葛亮的身上我懂得了,要想获得成功,就要学会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不怕困难,还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从三年级接触作文开始,我就觉得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因此,我每次写作文时,都是搜肠刮肚、绞尽脑汁,有时候想不出来,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七上八下。

自从读了《三国演义》后,我一想到诸葛亮的聪明机智就不甘心让这该死的作文整垮我。我下定决心,努力攻克作文难关,从作文难难关中解放出来。我在认真学好语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加强了课外阅读,注意培养细心观察事物的习惯,还学会了思考问题。并把每天所看、所听、所想的,都记在日记本里。对老师布置的作文,我不再当个包袱,而是把它作为一次考验自己的机会,认真审题或拟题,明确思路后,列出写作提纲。再仔细思考,打好腹稿才动笔。写完作文后向妈妈请教,妈妈会帮我修改一些病句,添加一些修辞手法。这样,我的作文就比以前好了许多。老师也时常表扬我,有时还作为范文在班上念给同学们听,这使我非常高兴,也使我对写好作文增加了不少信心。

有人说:“每一本书,都象一盏奇特的灯,不过它照的不是黑夜,而是求知者的心灵。”我觉得《三国演义》就是一盏明灯,不仅照亮了我的心灵,还让我喜欢上了写作文。《三国演义》你是我心中永不熄灭的长明灯!

读了三国演义的读后感作文篇6

最近,我校开展了读书活动,我们读的是四大名著。其中,一本吴承恩的《三国演义》吸引了我,于是我开始细细的读,慢慢的品。里面的情节、人物深深吸引着,打动着我,令我爱不释手。

这部书内容主要讲的是蜀、魏、吴三国纷争的'故事。它叙述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起义到西晋太康元年三国统一为止。描写了近百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展示了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在书中,我知道了有像诸葛亮一样足智多谋的人,也有像董卓一样恶贯满盈的人,更有像周瑜一样小心眼的人。在《三国演义》的人物中我最欣赏的要数诸葛亮了,他通天文、知地理,不管别人有什么计谋都瞒不了他。他能利用自然环境及气候变化来完成用兵之计。

我觉得最精彩的故事是《草船借箭》。由于诸葛亮聪明博学,用兵如神,这便使周瑜非常的嫉妒,心怀诡计,他把诸葛亮看作是东吴一患,要找借口害他,于是对诸葛亮说在水上打仗最好的兵器是箭,这当时没有造箭的条件下却要他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弓箭,如果完不成就要严惩。但诸葛亮却胸有成竹凭他的智慧和学识,在三天内向曹操“借”了十万余支箭,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刘备、关羽、张飞是在桃园结义的生死兄弟。他们在讨伐黄巾起义军胜利后,却只得了一个小小的芝麻官,真是老天无眼哪!后来,靠公孙瓒大人他们才任平原县的县令。他们三个人都是英雄豪杰。刘备是皇室后代,父亲是中山靖王,他有心去投军,为天下百姓着想;

关羽也是英雄,他因为愤愤不平,而杀了家乡的解良恶霸,所以也来投军;张飞虽然说是个急性子,但是他从不向无能的人投靠,对自己的结义大哥二哥听命是从,也为百姓着想。所以,他们三人就像现代中人们的公仆,为人民服务。

读完《三国演义》之后,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成为一个能像诸葛亮一样博学多才、聪明能干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