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的种子》读后感8篇

时间:2024-04-05 作者:lcbkmm

优秀的读后感可以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结构,直击读者的心灵,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和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提升自我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以下是365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安的种子》读后感8篇,供大家参考。

《安的种子》读后感8篇

《安的种子》读后感篇1

这个暑假,我读了《安的种子》这本书,它是一本儿童绘本,选择这本书其实最初是它的书名吸引了我,可能是我的宝贝姓名中也有安字的缘故吧,就特别的想看看里面有什么样的故事,可当把绘本读完后,我的内心又多了一些想法……

故事是这样的,冬天的雪花纷纷飘落的时候,寺院里的.老师父给了本、静、安每人一颗古老的莲花种子:“这是几千年前的莲花种子,非常珍贵,你们去把它种下去吧!”

本和静立即就开始行动了:本拿了锄头,把种子种到雪地里,因为看不到种子发芽而气急败坏;静则找来最好的花盆,查阅关于莲花种植的书籍和资料,用了最名贵的药水和花土。不久,他的种子发芽了,静把它当成了宝贝,用金罩子罩住。因为没有阳光和氧气,结果枯死了。静垂头丧气。

而安他把种子装在小袋子里,一直挂在胸前,然后像以往一样平静地为寺院扫雪、做斋饭、挑水,课后悠闲地散步。春天到了,安在池塘的一角种下了他的种子,有一天挑水时看到了嫩芽,到了盛夏的清晨,在温暖的阳光下,古老的千年莲花盛开了。

一颗种子,三种命运;一个关爱,多样诠释;一种教育,多种演绎。在教育的路上,迫于各种外界原因,我们有时候揠苗助长,像本;有时候过分宠溺,像静……毫无例外,无论哪一种所收获的结果,都不是我们所期望的。

《安的种子》读后感篇2

有幸看到《安的种子》的人们——无论你是不是准备将它读给孩子听——也许都应该先找一个安静的角落,轻轻地念给自己听。然后想一想、再想一想:我们有没有得到过“千年莲花的种子”?

有,当然有。我们日夜都在马不停蹄地追逐、并得到了一些“珍贵”的东西呢。可是,捧着一颗千年莲花的种子,你是否看到了它的珍贵!?并愿意尊重它原来的样子,郑重的给出等待?!仿佛所有的人都希望以最快的速度达到各种最直接的目的。

生活的主题悲哀的只剩下追逐。不知道我们有多久没去散散步了?!有多久没有抬头看看月朗星稀了?!在夜店的浮华和喧嚣中,我们有多久没有停下来听听天籁之音了?!匆匆忙碌着的人们,且看安的那份平和的心境,宛如一潭清澈平静的湖水,多么难得!一天天长大的孩子啊,你总有一天也会得到“千年莲花的种子”。希望你认出它最深处的模样,在为它布置大自然的滋养,等待它盛开的日子里,记得安——这个故事里的小和尚,记得他在严寒的冬日,满怀感激地把盛夏的种子装进小布袋,挂在胸前;记得他从容如一地去买东西、扫雪、做斋饭、挑水;记得他悠悠然散步迎接每一个当下的样子。

种出璀璨的莲花是一场极致的盛事。享受生活的过程,享受那些平凡的琐事,享受每一个安然的等待,何尝不是生命的智慧?

祝福所有看到这个故事的大人和孩子,祝你们在某个盛夏的清晨,也看到千年莲花的盛开。享受每一个安然的等待,何尝不是生命的智慧?

等待也是一种智慧!

《安的种子》读后感篇3

昨天,带女儿去参加了小荧星组织的《大头哥哥讲故事》活动,在活动中听到了这样一个绘本故事《安的种子》,很是喜欢,也很感慨。

故事中的三个小和尚代表了三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本性情急躁,急功近利,静性情细致,浮华不实,安性情平和,淡定踏实。

这是一个关于等待的故事。每一个读这本书的人都可以从书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生活总我们很多时候都是这样一个怀抱种子的'人,当你有了一棵种子的时候,你会是本?是静?还是安呢?看了这本书,感动的是画面中透露出的安静地感觉,是故事中散发出的安的平和的心境。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里,安的那一份平和的心境,宛如一潭清澈平静的水,是多么难得。他感激地把种子装进小布袋,挂在胸前,从容地去买东西,扫雪,做斋饭,挑水,悠悠然去散步。他告诉我,要满怀希望,有所追求,但一定要淡定,顺其自然。同时,享受生活的过程,享受那些平凡琐碎的小事,享受等待。

看完这个故事,我们再去反思我们的教育,如果我们的孩子是我们所拥有的一棵种子,做为教师,做为家长,你会怎样对待种子的成长?很多人选择了做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急功近利的,说什么要赢在起跑线,看不到自己所要的结果就大发雷霆地抱怨、指责。更多的人选择了做静,照本宣科,什么都给他最好的,却忽视了孩子成长过程中最最关键的东西。然而,我们有多少人能有安的淡定、顺其自然,却又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在孩子的需要的时候给予必要的帮助。

《安的种子》读后感篇4

对于学生来说,老师在生活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我们的知识与学问,无一不是传授的。老师像太阳一样温暖着我们的心灵,照亮着前面的道路,为我们的人生创造辉煌。

书中的小林宗做校长就是这样的一位好老师。六岁的小豆豆因为淘气,一年级就退学了。她来到了巴学院,遇到了小林校长,在校长先生的教导与鼓励下,小豆豆逐渐成长起来,终于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大作家。黑柳砌子。

小豆豆是幸运的,因为她遇到了好老师。我所在班里,也涌现了许多位温暖心灵的“园丁”。班主任徐老师就是其中一位。

徐老师挺严格的,但不过分,严厉的惩罚下往往隐藏了一个关爱孩子们的心。作文本上,都会出现徐老师大的分数和点评,评价一针见血,一下子就点明了用词、用句的错误所在,可见老师的用心良苦。因此,我每一次写作文都会比上一次进步。

有一次,徐老师在课堂评讲我的作文:《爸爸进厨房》。他打开摄影机给大家朗读了一遍,然后让同学们一起大声读好几次,才开始点评作文。徐老师告诉我们,这篇作文最好的地方就在于细节准确到位,还用了一名言来评讲:细节出真功。听了徐老师的评讲,心里甜滋滋的,也发现了不少写得好的地方和不足之处,同时也感觉到,自己下一次一定写的更好。

花儿在园丁的甘露下发芽,我们在老师的教导下成长。面对这些温暖心灵的“园丁”我们发自内心的感激说:“谢谢您,老师!

《安的种子》读后感篇5

一颗种子,三种命运;一个关爱,多样诠释;一种教育,多种演绎。在教育的路上,迫于各种外界原因,我们有时候揠苗助长,像本;有时候过分宠溺,像静……毫无例外,无论哪一种所收获的结果,都不是我们所期望的。——题记

教育家苏霍母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技巧和全部的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高尚纯洁的爱是教师和儿童之间的一条通道。”那什么样的“爱”才称得上“高尚纯洁”呢?我觉得,“适合”即是“高尚纯洁”。其实,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座快乐的城堡,每座城堡都需要知识的铸造。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我们,无疑就是帮助每个孩子用“知识”把他们自己的城堡建设的独一无二。但所有的孩子需要的“知识”是不同的,或者更准确的说是有层次,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为每个孩子量身选择、传授。

绘本中,安有着一份平和的心境,宛如一潭清澈平静的水,静静地等待着春天的到来,再去播种。当然,安的莲花开得也是那样美丽,那样惊艳。其实,孩子就是一粒千年莲花的种子,等待着适合的阳光雨露的恩赐,“可是我拿什么送给你,我亲爱的孩子?”这是各位家长和老师们一直冥思苦想的问题。因为时间总是那样白驹过隙,我们都希望在你那灿烂的时光,给你童年的幸福,让我们的爱与智慧和你同行,共同成长。

首先,我们教师不再是成批生产的“工程师”而是个性凸显的“裁缝”。教师是工程师,幼儿是没有生命力的钢铁,幼儿在教师的拿捏下成为一模一样的零件。在这个彰显个性的时代,我们成了“裁缝”,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倾注毕生所学,为幼儿在童年做一件终身受益的“衣服”。

其次,各位家长也要有点“虎妈”“狼爸”的精神,让孩子从小明白“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虽然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但并不意味着“物以稀为贵”,因此适当地放手,适当的摔打,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更是是一笔获益匪浅的财富。

或许,我们的孩子是铁树,不开则以,一开惊人;或许,我们的孩子是梅花,只有在适宜的季节才会凌寒独自开;或许,我们的孩子是大器晚成,大智若愚……探索那教育的真谛,静静等待那一朵朵花开吧!时间就在我们用心走过的每一天内,时间就在我们执着守望的童年里。要相信,为了孩子们微笑的花朵盛开的刹那,我们为之去付出,去努力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安的种子》读后感篇6

昨天下午监考,随手翻看了图书角的一本绘本《安的种子》,故事虽然简单,带给我的思考却很深刻。

老师父分给本、静、安每人一颗古老的莲花种子。

“这是几千年前的莲花种子,非常珍贵,你们去把它种出来吧。”

拿到种子后……我要第一个把它种出来!本想。本跑去寻找锄头,把种子埋在雪地里。等了很久,本的种子也没有发芽。等不到种子发芽的本愤怒的刨掉了地,摔断了锄头,不再干了。

怎样才能种出来呢?静想。静挑出最好的花盆,我一定会种出千年莲花的。静想。静去查找种莲花的书籍,将选好的金花盆搬来,放在最温暖的房间里。静用了最名贵的药水和花土,小心的种下了种子。静的种子发芽了,静把它当成宝贝,用金罩子罩住它。可惜的是静的小幼芽因为得不到阳光和氧气,没过几天就枯死了。

我有一颗种子了。安想。安把种子装进小布袋里,挂在自己胸前。雪下大了,我先去把庙门外的雪扫一下吧。安想。安去集市为寺院买东西。安接着清扫寺院中的积雪。安和以前一样做着斋饭。清晨,安又早早的去挑水了。晚课后,安像往常一样去散步。

春天来了,在池塘的一角,安种下了种子。

不久,种子发芽了。安欣喜地看着眼前的绿叶。

盛夏的清晨,在温暖的阳光下,古老的千年莲花轻轻的盛开了。

三人同样是种莲花,可本因为没有尊重自然规律,急于求成而失败,静虽考虑到了自然因素但因为过度保护而失败,只有安顺其自然,不慌不忙,反而使古老的千年莲花重新焕发出生机。

这个故事看似简单,却蕴含了深沉的哲理。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安的那份平和淡然的心境显得难能可贵。结合我们当今的“双减”政策,不正是要缓解一下学校、家长和社会的过度焦虑,让我们的教育逐渐回归本质,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顺其自然一些!我们的教师也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多关注一下孩子自身的差异和需求,多一些耐心和平和,做到因材施教,懂得静待花开!

《安的种子》读后感篇7

这天,老和尚把三颗古老的千年莲花种子分给了本、静和安,本想第一个种出来,可是天气寒冷,本的种子怎么也种不出来;静想我一定能种出千年莲花,静看了很多关于种莲花的书籍后,自信的种下了种子,静用了最漂亮的花盆,最好的泥土,最好的药水去浇灌花朵,种子没几天就发芽了,静用金罩子把小芽罩住,小芽没有得到阳光的照耀也死了;安每天还过着正常的生活,到了春天,在池塘的一角种下了种子,在夏天的午后,古老的千年莲花开出了美丽的花朵。

你们知道为什么本和静种不出千年莲花吗?我觉得本急于求成,在冬天把种子种在了雪地里,种子很快就冻死了;静的种子发芽了,但是他过度的保护了小芽,没多久小芽也死了;安却不一样,他享受当下,富有等待的智慧,扫庙门,做斋饭,买东西,这些他都照常做,等到春天把种子种到了池塘的一角,让种子在大自然中自由的生长,到了盛夏,古老的千年莲花盛开了。

在生活中也有很多人跟本和静一样,刻意的去保护自己的孩子,在新闻上经常会看到有些小孩子从小就被爸爸妈妈宠爱,孩子想要什么父母就会买什么,长大了以后爸妈还养着他,可是孩子不懂感恩,不满足他们的要求还会打父母,这是多么悲哀的事呀!所以教育孩子不能像本和静,不能急躁,也不能刻意的保护。要向安,静静等待,享受当下,让孩子遵循自然规律在大自然中快乐成长!

每个人都是一颗千年莲花种子,只要放平心态自然生长都可以开美丽的千年莲花!我也是一颗千年莲花种子,在大自然中嬉戏,努力向上,努力学习就可以学。

《安的种子》读后感篇8

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内容是:从前有一个老和尚,有三个徒弟,大徒弟叫“本”,二徒弟叫“静”,三徒弟叫“安”。一天,老和尚发给他们三人每人一颗珍贵的千年莲花种子,叫他们去种。当时正是数九寒天,外面下着鹅毛大雪。

本因为想让种子快一点发芽,就把种子埋到了雪地里;静找来了一个金花盆,把种子种了进去,又用最名贵的土壤和药水来栽种;而安却像平常一样干活,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本的'种子因为被埋在了雪地里,已经被冻死了,发不了芽了,于是他把土壤挖开,摔断了锄头,不干了。

静的种子发芽了,静像宝贝似的爱护着它,为了防止它损坏,特意用一个金罩子盖上,刚发芽的小苗因为没有充足的阳光与氧气,没过几天就枯萎了。

春天来了,安不急不缓地把种子种进了池塘的一角,小苗很快发芽了,到了盛夏,千年莲花绽然怒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