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体会范文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想要在写体会的时候做到下笔如有神,我们就必须认真回顾事情的发展经过,365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三体的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三体的心得体会篇1
刘慈欣笔下并没有华丽的辞藻,他就像一个做手术的医生,精准无误却不带感情,将书中的地球剥皮拆骨。我曾一度怀疑他是外星人,因为他对地球似乎没有一点眷恋,他以极端客观冷酷的姿态,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看着那个地球的诞生和毁灭。
故事从一个“_”时期受苦受难对地球失去信心的少女开始,从一个呆子把一颗星星送给一个女人结束。只看节略,可能会以为又是一个琼瑶式的爱情故事。但是看下去就会发现完全超乎你的想象,原本假想中的唯美的爱情故事被宇宙钢铁般的规则硬生生切断了,这故事如此的寂寞无助,销魂蚀骨。甚至于书读完了,可是你会觉得故事却没完结。只要宇宙仍在继续,这个故事就不会完结……
?三体》在硬科幻的外壳中,包裹着一个深刻的命题——这个宇宙的世界观、价值观是怎样的?是否和人类相同?如同孔子双手交叠对天思考,释迦摩尼在尼连禅河畔的树林中独修,刘慈欣在中国西部某地的一个发电厂开始思考这个古老的命题。以《三体》为思想载体,刘慈欣对宇宙的文明做了两个假设:一个是有道德的以爱与包容为主流的,一个是零道德的以残酷和征服为主流的。以程心为代表的爱与道德,曾经两次将地球亲自送往毁灭,而以维德为代表的零道德,却拯救了地球。
就这样,在“黑暗森林”的前提下,劉慈欣得出结论——宇宙,是零道德的。然而他并没有强迫书中的`人去选择道德或者野性,似乎他自己也没有什么答案,所以在书中最后唯留下一句:to be or not to be,thats a question。
可以说,抛去科幻的外壳其实这就是一个关于道德的故事。当下,人们更需要从这个时代去思考人性。这是在其他科幻作品中不经常见的,然而这就是《三体》剧情的主线,整个宇宙中,只有人类有爱。这在其他文明看作废物般的情绪无数次差点毁灭地球,又无数次让即将覆灭的地球燃起了希望的光。
记得通宵读完《三体》第三部时候,我把书放下,去看窗外漆黑的夜空,那闪烁的星星是如此的可怖,一百五十亿光年内似乎都是无尽的杀机,心悸感随之而来,那是一个无比黝黑的森林,我十几年来对于宇宙的看法都被颠覆了。
三体的心得体会篇2
在距地球大约4.22光年的地方,有一个由三颗恒星组成的恒星系。那里的人因三颗恒星无规律的运动而苦恼,所以他们为生存而奋斗……这就是刘慈欣的《三体》中三体人的生存环境。
?三体》是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代表作,讲的是叶文洁不顾一个三体人的警告,向他们发送的消息,导致发射源坐标定位,三体人防止地球科技把他们文明消灭,所以他们用智子锁死了人类科技,人类所有的东西都一览无余,以至于在末日战役中,地球军队全军覆没,三体人攻占了地球。但是“万有引力”号启动的宇宙广播,两个文明遭到不同的打击,最后人类只剩下程心和关一帆,三体只剩下了智子。
面壁者罗辑悟出了黑暗森林法则,用“咒语”让187j3__1星系毁灭起到了威慑作用,还创建了“威慑博弈学”,说出了最狠的威慑——与敌人同归于尽,这让我看了大声叫好。
“万有引力”号启动了宇宙广播没几天,三体文明遭到黑暗森林打击,即人类竟冷静了起来,人类问智子(三体大使)如何防止黑暗森林打击时,智子只说了一句:“我们如同被聚光灯照亮的小鸟,打击可能来自各个方向。”这让我觉得宇宙是多么的残酷。
这里有一个情节要提一下,当人类遭到打击的时候,程心和aa去博物馆领取人类遗产精华时,为何博物馆在冥王星呢?我认为,公元20__年,冥王星被踢出了太阳系行星行列,虽然大家极其不满,但是也有苦说不出。刘慈欣把博物馆放在冥王星,有绝妙的反讽之意。
茫茫宇宙中充满杀机,真正的星际战争没人见过,战争的范围和武器超出了人类的想象,目睹战场之日,即是灭亡之时。
比起充满了仇恨、欺骗、战争的宇宙,我们地球是多么的美好,地球是多么的舒适,没有“乱纪元”,地球是多么的安全,没有伽马射线、宇宙射线和正反物质湮灭的情况,地球是多么的和平,没有大规模冲突、灭绝种族的战斗……
最糟的宇宙,最好的地球。《三体》告诉我们,要珍惜、爱护地球。
三体的心得体会篇3
最恐惧的,莫过于对宇宙之黑的未知。
我记得第一次看完三体的晚上,想起三体1封面带给我在无人之时的震撼,仰望着夜空,恰好是书中的一句话:“黑,真___黑啊。”恍惚许久,恐惧在心中滋生。
最近买了一本三联书店的《三体的_种读法》,里面有很多对三体所展现的内容的深刻揭示,但我想以完全不学科的方式去漫谈这部令人“心事浩茫如连宇”的小说。
超脱俗世,超脱规则,超脱地球,发现宇宙。我们只是宇宙的一粒尘埃,在太阳笼罩下的政治和人文,几万年与几千年的历史与文明都显得那么渺小的无以复加,我的脑子里只浮现了人类产生、发展、灭亡的一个快进图,就如白驹过隙一般。只有宇宙,无限的宇宙是真实的,无论小说中谈论了多少人文宏大的矛盾,但始终表达的而已。大刘的黑暗森林理论可能不尽然,我们并不知晓这是对或错,但是我知道,这并非是科幻,对于情节和理论的批判先搁置一边,从另一个距离现实很远的层面来说,这也是现实。但悲哀的是,我们在感受完如此宏大之后,还是要接受现实的支配,淡忘曾经让自己将自己当做浮尘无穷无尽的关于宇宙的恐惧、震撼、躁动。这可能是一个圈链,在所谓的现实与真正的现实之间兜兜转转,思绪万千。
缩小无穷个层面,我在想三体中所反映的一个很突出并出现很多次的问题:“真正的恶魔,是无限膨胀的民意。”
我们每一个人,是站在自我的利益上讲话,受外界信息诱导的蒙骗,而当千千万万这样的人在一起,冲动变成了理性,错误变成了正确,放于一事一物一人上,足以改变所有。毕竟,“法不责众”。我们始终站在利益场上,如果没有人触犯自己的利益,就一切安好,礼笑相迎,如果触犯了自己的利益,那么事情的发展就不可遏制了。由此,社会主义国家的妙处便凸显了出来,只有强硬,长远的计划与宏观的调控才可以实现。民众是思考眼前的,即便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民众,知道长远发展的群众,还是知而犯,因为保护切身及家人的利益是收尾的,没有人愿意或者很少人愿意在和平年代为了所谓的宏观的角度而贡献自己的利益。
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在未知的情况下,便成为了猜疑链,这或许可以放在任何一个黑暗森林里成为通用的法则。这里的黑暗森林可以放在任何一个层面和领域。我需要生存,你也需要生存,可是生存资料并不够我们两个使用,怎么办?这就成为了黑暗森林的法则: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二,宇宙中总物质是有限的。“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是恒定的弱肉强食。
但是是否正确?在三体中,大刘用了很多的笔墨来描写人性。其中“善良”“怜悯”“责任”“救赎”不乏其中,我们的社会到底是由兽性造成的,还是人性造成的?我们是否应该出于自身的阴暗而对人性彻底失望?
人类是拥有感情的。《三体》中有一段了此。法则是恒定的,但情感,或称随机扰动都是永远不可操控的,就像三体人永远也不知道人类所想的一样。我们无可否认的是,在历史的洪流中,人性的闪光点不计其数。是人类对善的趋向,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从奴隶到封建,从封建到资本(社会),错误的、钳制的被否决,自由缓慢而坚定。
在叶文洁的思想中,高科技=高文明=高道德,于是在红岸基地中选择让三体人清荡被叶文洁认为无可救药的人类,而eto的最初成员中,也是这个原因加入eto。
在《三体》最开始的时候,爱因斯坦对绍琳的父亲讲:“在中国,任何超脱飞扬的思想都会砰然落地,因为现实的引力太沉重了。”
可能大刘有一个根深蒂固的,也被证实是正确的思想:思想的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前提。在大低谷之后的时代也证实了这一理论。那么,由此我们是否就可以得出:思想的解放是人类趋于善的表现,而由此导致的社会进步也是人类趋善的结果。在历史的反抗、躁动、思潮之中,我隐隐的看见了它。
从另一方面来说,“善”也是底线,对于善并未有同意的标准,它可能是底线,是规则,是根植与思想中,令恶人也遵守的,仿佛由历史所掌控的,所以才有了现在的社会。
最伟大的,相较于定律、法则、规律的,是无机的扰动,是一刹那突然产生的思想,是我统称为“情感”的事物,它悄然把握着所有。
大刘的《三体》已经超越了单纯科幻的范畴,他讨论了更多东西。大刘的《三体》已经结束,而现实的《三体》还在持续,“死神永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带来的3篇《2022《三体》读书心得和体会》,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三体的心得体会篇4
改编自刘慈欣同名小说的科幻剧《三体》正在腾讯视频热播中。
从最初传出拍摄消息,到最终定档播出,《三体》让观众等了太久。这部被无数人期待也被无数人喊出“不要拍摄”的作品,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
?三体》由杨磊执导,田良良编剧,张鲁一、于和伟、陈瑾、王子文、林永健、李小冉领衔主演,讲述了物理学家汪淼(张鲁一 饰)与刑警史强(于和伟 饰),联手揭开“三体”世界神秘面纱,并与三体文明舍生一战的故事。
作为中国科幻文学中声名最响的作品,《三体》对中国科幻的意义不言而喻。想将之改编成影视作品,既要有展现视觉奇观的硬实力,也要有透察人文想象的创作力,需要高水平的影视工业化标准和制作能力的协调与统一。
令人欣慰的是,《三体》扛住了压力,勉力展现了刘慈欣笔下那个恢弘而又庞大的世界。不论是物理学家接连自杀的人心惶惶,还是汪淼发现倒计时的惊慌失措,抑或是科学家们发现自己只是“火鸡”时的崩溃,都做到了忠实原著。
更难得的是,它将原著中深奥的科学知识做了大众化处理。即使观众没看过原著,点进去也不会被繁杂的物理学知识困扰到头疼。
?三体》成功了吗?
答案是肯定的。开播1小时,《三体》腾讯视频站内热度值突破2.5万,成为腾讯视频开播热度最快破2万剧集,打破了腾讯视频剧集首日热度值纪录。
首播日全网热搜150+,猫眼全网热度总榜top1,播出不到半小时,即冲上豆瓣实时热门书影音首位,豆瓣评论区的热门短评,也多是五星、四星。
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好作品注定不会被埋没。《三体》之所以能让原著粉、普通科幻迷以及不了解原著的路人满意,本质上是因为它做到了逻辑合辙。
第一,它拍出了原著最深层的科幻思考:他者想象。
当科技实力绝对超越地球水平的外星文明袭来,人类是惊喜还是恐惧?
想必绝大多数人是后者。《三体》即拍出了这种无助。看不透的宇宙深处,让人不由自主地生成一种恐惧之心与敬畏之心。而要营造这种渺小感与无助,就离不开高水准视听特效的加持。这一点,《三体》完成得颇为出彩。
第二,《三体》将原著的氛围还原了。
?三体》有三条时间线,三条线索的景别、色彩、影调等视觉要素风格各有不同。
红岸基地线,镜头始终灰蒙蒙的,像是笼着一层薄纱;汪淼线通篇给人一种清冷、模糊感;申玉菲多以背影示人,镜头不多,但写透了科学边界的不确定性,以及其背后势力的神秘未知。这种不同,也被原著粉洞悉了。豆瓣热评随处可见的“还原原著”“编剧真的读了书”,道出了普罗大众对这部剧的观感。
第三,它还原了读者心中的“汪淼”们。
ip改编剧,通常对演员有两重要求:演得好不好,扮得像不像。一般来说,能完成前者就算不错,《三体》则将两者都做到了。所有角色里,最让人惊喜的莫过于史强。于和伟过去多以庄重示人,此次演了个混不吝的刑警,也颇有风格。张鲁一的汪淼,集坚韧与脆弱于一身。面对未知的恐惧,他也惶恐,但绝不动摇。
两代叶文洁,也被王子文和陈瑾演出了差异性。年轻时的她是天真的,被人背叛后心如死灰;年老时的她是深沉的,哪怕在女儿的葬礼上一滴泪也不流。
有识、有趣、有味,对科幻渴望颇久的观众来说,《三体》无疑是解渴的一眼酿泉。可以说,《三体》的成功为国内科幻剧探索出了一条可循的新路。
?三体》的改编为什么能成功?
都说《三体》难拍,现在为什么它被拍出来了?如此难的项目,没有诚意是不成的,但光靠诚意也不成。既要有操盘的实力,也要有敢坐冷板凳的坚守。
?三体》的成功首先得益于懂科幻、懂《三体》,又满腔热血、踏踏实实做事的主创团队。《三体》最难拍摄的地方,在于它既要还原昔日红岸基地的场景,又要展现科学实验场景的真实细节。前者是年代剧的拍法,后者是科幻剧的基操。要将两者合二为一地呈现,是个考验。
导演杨磊,是拍摄现实主义剧的好手,创作过豆瓣9.1分的《红色》,此次他将现实主义的经验用在《三体》的创作上,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呈现光怪陆离。虽说科幻概念是抽象的,但光影细节是具体的,眼睛骗不了人。越现实的场景,越真实的细节,才能越让观众相信刘慈欣笔下那个宏大壮观的世界。
编剧田良良擅长改编,抓大放小、取精舍晦是她的写作秘方。她以一种层层累加的写法,突出和强化了人类面对三体文明时的不知所措。
为了展现一个更加真实的三体世界,剧组专门去了多个科学场景进行实景拍摄,很多专业场景均为首次向剧组开放。另外,在服化道和台词上,剧组也尽了最大努力,做了契合时代的高度还原——1969年的红岸基地,2007年的奥运前夕,谁看了不说一句真实?
?三体》拍摄纪录片里,当主创提到现实中的科学场景很难通过棚搭再现,表态“放在我们眼前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死磕去”时,弹幕也给出了自己的理解:指死乞白赖求场景实拍。
看似好笑,其实道出的是网友对《三体》的爱意。只有剧集本体做得让观众满意,他们才愿意以宽容的姿态、以“玩梗”的形式,成为摇旗呐喊的“自来水”。
更不用说,《三体》从主创、制片以及美术,都是《三体》小说的忠实拥趸。只有对项目有极大热情,才能毕其功于一役。
而作为科幻题材,《三体》需要的特效技术和游戏质感,也得益于腾讯操盘经验的加持。
?三体》的特效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其中游戏部分的特效最具挑战性。充分评估技术细节、时间成本和成品效果后,摄制团队决定采用全cg的制作方式。
2019年在腾讯视频播出的《全职高手》,是国内率先在剧集中大篇幅使用了动捕技术的影视剧。在这部剧的制作过程中,腾讯视频积累了大量通过动作捕捉和面部捕捉来还原角色微表现力的经验,为还原《三体》的游戏世界做足了准备。
从预告片放出的“三体游戏”内容来看,不论是雾霭沉沉的光影,脱水环节的惊悚,还是金字塔上三千万士兵组成的人列计算机,都突出了一种看似荒谬又让人身临其境的真实。
可以说,集合了多方力量,才让难以落地的科幻类型剧达成了软着陆。
为中国科幻投下又一颗石子
如果说,《三体》原著是一座中国科幻文学中最难攀登的高峰;那么,这部剧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海边捡起了一枚美丽的贝壳。了解科幻的观众明白,拯救中国科幻的任务,不能直接交给一部剧或者一部电影。这就像踢足球一样,一个武磊是不能让国足进世界杯的,唯一的解药就是“青训”。
而科幻影视的“青训”,其实腾讯视频早就开始布局了。
腾讯版《三体》最早传出影视化消息,是在2016年腾讯视频影视年度发布上,距今已有7年之久。2016年,正是中国影视最狂热、热钱最汹涌的时候,依惯性思维,这么大的ip红利,就应该早早开机,早早拍摄,赚个盆满钵满。
但这并没有发生。不夸张地说,对《三体》,腾讯视频用七年,诠释了一个“稳”字。如果将腾讯视频形容成一个猎手的话,这些年他掌握了颇多狩猎技巧。
2019年的《全职高手》,熟练动态捕捉和cg技术;2020年的《穿越火线》,熟谙现实世界和游戏世界一体两面的拍法;2022年的《开端》,又贯通科幻影视中人文思考的落地方法。这些知识,都成了腾讯视频这块科幻沃土中培育《三体》这颗种子的养料。而《三体》的经验,又将被后续的《群星》吸纳……
正如网友所说,科幻之于中国影视创作,具有标杆性意义。《三体》满足的,是大众对屈原《天问》的幻想,对李白“醉月”的喟叹,对《小灵通漫游未来》的野趣。于科幻领域,腾讯视频已经走出了一条摸索前行的艰辛之路。
不可否认,如今国内科幻土壤尚未完全成熟,国人对科幻影视的审美也尚未形成标准,特效要求高的技术难点尚未突破,但敢于挑战本就是一种勇气。或许,它只是为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但泛起的五彩涟漪让人欢喜不已。
三体的心得体会篇5
几天前,我刚读完了《三体》三部曲。文革期间,军方为寻找外星文明的绝密计划“红岸行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在按下发射键的那一刻,历尽磨难的《三体:地球往事》主人公叶文洁没有想到,她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命运。
地球文明向宇宙发出的第一个信号,以太阳为中心,以光速朝宇宙飞驰。但四光年外,三体人因为三颗无规则运动太阳的主导下一百余次毁灭与重生而逃离母星。正好在此时,三体人收到了地球文明发来的信号。他们锁死了地球科技,并向地球文明发起进攻。
为了应付局面,联合国政府开始组织反击,并执行“面壁者”计划。但当最后一位“面壁者”罗辑将权力交给程心时,三体探测器袭击了地球的广播系统。而远在天涯的人类舰队“万有引力”号广播了三体母星的位置。至此,三体文明被歌者文明毁灭。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归隐的罗辑和程心的最后一次谈话。在宇宙从三维空间到二维平面的运行下,人类仅存的五个人中的两个在冥王星上聆听着罗辑前辈讲着几个世纪前的故事。雪使世界变小了。
这本书之所以让我沉迷,是因为它把人性的好坏以科幻的形式表现出来。人类在这荒芜宇宙中,只是一粒小小的尘埃。不过,《三体》在给人们警示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多希望。
其实我们也是这样的,总会以自己最不喜欢的方式学会成长,即使我们只是小小的尘埃,也要有自己的太空,在那里我们的想象力可以得到扩展。
三体的心得体会篇6
小时候看过一篇文章讲读书之法,说高效地读书是从最后一页读起。用这种跳跃的方式读任何一类的书都是一种挑战,也非常有意思。因为这样,你的阅读将成为一次探索之旅。结果已经在那里,然后一步步的剖析他发生的原由,你会惊喜的发现,即使是一个命中注定的结果,他的发生,也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这样你就不仅仅是在看一本书,而会穷尽世界的本源……
三体第一部开头更像一部披着科幻外衣的侦探小说,但是直到结束你才会发现,人类已经完全地陷入一种无法自拔的迷茫。如果没有未来,世界将会怎样?基本上也就是一种无尽的黑暗,深深地黑暗……一种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技术的意义,而最后又发现任何的技术都改变不了一切归于死寂之后的黑暗。
带着这样强大的心理定式跳过第二部,直接大结局……发现全剧终结于宇宙的毁灭,相依为命的人天人相隔几百个世纪,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只能通过对未来的憧憬和对过去的回忆来实现。人类的覆灭反而倒也显得没有太大的意义了。
歌者文明用最终将会灭绝宇宙的方式(也就最终也会毁灭他们自己的方式)像碾死一只蚂蚁一样的降维打击拍扁了对他们并没有实质威胁的人类文明,更像是在显示文明发展到高级阶段之后反而进入到了智慧倒流状态。再往前看圣母程心明明白白地用爱来毁灭世界自我感觉无比高尚,只能说是白痴发作的初期症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