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角色之间的紧张关系和情感碰撞,优秀的读后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中人物内心的挣扎和冲突,下面是365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感人的书读后感参考5篇,感谢您的参阅。
感人的书读后感篇1
我特别喜欢看《笑猫日记》,到现在已经看了十几本《笑猫日记》的系列丛书。里面的主人公笑猫善良又可爱,整套书都是以它的日记形式写的。
我最近又看了《笑猫日记之想变成猴子的人》,里面讲述了在夏天已经开始的时候,笑猫带着一颗受伤的自尊心,离开了杜真子的家,住进了翠湖公园老老鼠称“夏宫”的家——一个神秘的山洞里,在那里和一只猴子变成了好朋友。后来笑猫和猴子一起回到了马小跳的家里,马小跳一家人的生活方式让猴子羡慕不已,猴子一心想变成人,发生了许多好玩而又有趣的故事。猴子以为学会了做饭、洗澡、看电视就可以变成人,但最终笑猫告诉他,猴子就是猴子。最后,猴子失望的回到了深山,继续过着以前的生活。
我对这本书的猴子印象最深,因为看到人们的生活丰富多采,猴子就很羡慕,也想变成人,可是猴子还是猴子,不可能改变。其实无论人还是动物,只要做一个开心快乐的自己就会很幸福。
感人的书读后感篇2
去年冬天的一个下午,偶然机会得到西安交大李德昌老师的专著《信息人教育学――势科学与教育动力学》。因为之前已读过李德昌老师的著作《新经济与创新素质――势科学视角下的教育、管理和创新》和《信息人社会学――势科学与第六维生存》,深感震撼。势科学是李老师集原创、新颖、逻辑、哲学于一身的大学问,对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其相互联系与相互统一都具有普适意义。由于工作时有繁忙,拿到该书却读读停停,虽将读时的感受和想法在书页上时加批注和乱划,但并没有专门整理。因为势科学涉及的学科很多,知识及水平有限,加之融会贯通能力也稀松平常。要给予全面的介绍和评价实属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是写点想法,权当抛砖引玉。
1、信息人假设揭示了信息社会人类赖以生存的本质
信息人假设的观点既不同于“经济人”(假设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自己的私利)、“社会人”(认为人不是机器和动物,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人格的活生生的、以社会性交往为生活之依赖的“社会人”)、“自我实现人”(认为人的需要的最高层次乃是“自我实现”,即以其最有效和最完整的方式表现他的潜力),也不同于“复杂人”(假设人是极其复杂的,不仅人的个性因人而异,而且还因时、因地、因地位和人际关系等各因素的变化而异)和“文化人”(组织中的人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价值观的人)假设。信息人的信息需求表现在六个维度:货币、权力、知识、情感、艺术和虚拟抽象Ⅲ。虽然不同文化熏陶、不同价值取向、不同个性、不同专业、不同身份地位的人们在不同信息维度方面的倾向和追逐各有差异,但大多数人们在追逐某些维度的信息时并不排斥对其他维度信息的向往和占有。当然,从群体社会的相对性考量看,不同维度的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等位面或等效面。作为信息人,信息是其生存的必备营养要素,信息使其产生自信,信息使其具有活力,越有信息越有身份、越有地位。笔者觉得信息人假设更符合当今信息社会下的信息作用机制。因为信息社会充斥着大量信息并有许多冗余,拥有信息并使之有序化是信息社会成功人士奋力追逐的目标,这既是人们应对复杂社会状况、不确定性环境的有效途径,也是人们消除自身内在焦虑紧张和不确定性的重要举措。
2、势科学理论揭示了信息的本质及其作用机制
对势科学理论,从自然科学看,就是发现、寻找和探索自然界的“势现象”、“势机制”、“势科学”,而从社会科学看,就是摹仿、营造和推广社会活动的“势规律”、“势结构”、“势形象”。如果说在自然经济、农业经济及前工业经济的物质文明中,势=差别÷距离,势即梯度、即斜率、即导数、即负熵的话,那么到了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的信息文明中,势=差别×联系(差别×联系=差别÷距离,距离和联系是反比),势即信息、即有序、即结构、即和谐。笔者觉得作者对势的概括与表述揭示了信息的本质,将老子“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整体直觉思量的势概念与毕达哥拉斯“万物皆比例”逻辑考量的势内涵统一起来。当然,作者在这里描述的信息是除去噪音、废话等冗余的有效信息,信息量与信息势是等价的。特别指出的是作者给出的势定理――“差别促进联系、联系扩大差别”,揭示了信息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从根本上阐述了信息化社会加速发展的现实,恰恰也是由信息的作用机制导致的“差别不断扩大而联系不断加强”,从而使信息势不断增加,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不断增强。
3、管理过程是不断生产管理信息量,营造管理信息势的信息动力学过程
从势科学视角来看,管理的本质即产生更多管理信息,营造更强管理势,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管理学研究的根本问题就是揭示管理信息生产的内在规律,从而在不同的管理层次和不同的管理过程中生产管理信息量、营造管理信息势。管理团队中成员个性越凸显,之间差异越巨大,通过常沟通与强联系越能使其提高团队凝聚力、增强团队管理势、提高团队竞争力。据此,可以认为:管理过程是应对信息不确定性的过程,也是管理人才和管理组织的成长过程,而无论是应对信息不确定性,还是促使管理人才和组织的成长,都是一个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管理过程即信息动力学过程,管理势就是将具有差别的管理要素有机地联系起来。企业管理就是追求一定投入下的产出最大或一定产出下的投入最小或一定投入与产出下时间最少或效率最高。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就是通过各种方式的对称化管理,突出管理要素之间的差别,加强要素之间的联系,实现管理信息势最大化。
4、教育过程的本质是通过集约型教育生产教育信息量,营造教育信息势
从势科学视角看教育,教育即“生产人才”、“生产知识”和“服务社会”的事业与产业,只有在充分尊重个性化的文化沉积与平等开放的环境氛围中才能孕育出教育信息强势。在自然经济、农业经济及前工业经济的传统社会下,知识量少且之间的关联度小,所实行的传统教育是一种“点性知识”和“零散知识”传授、解惑的线性教育,传统的线性教育符合那个时代的社会生产特点和教育要求。而在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的现代社会下,信息爆炸、知识翻番、联系紧密,需要实行一种“面上知识”和“立体多维知识”教与学互动结合的非线性教育,非线性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不再受“叠加原理”支配。今天学到的“1”和明天学到的“1”,加上之间的联系,就会产生非线性作用,就可能出现1+1>2的局面。根据势科学理论,要使教育过程实现信息量最大,即信息势最大,就必须使教育过程中教育要素之间差别最大联系最紧,而差别最大联系最紧的要素就是对称化要素。因此,实施对称化教育是实现集约化教育的有效途径,如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的对称化教育、感性教育与理性教育的对称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对称化教育、直觉与逻辑的对称化教育、具体与抽象的对称化教育等。
5、创新的本质是信息势达到临界值时的非平衡相变与非线性分岔
作者在书中开宗明义地给出创新的逻辑定义:“创新是系统信息势达到某个临界值时发生的非平衡相变和非线性分岔。”并用传统文化中的势术语形象地描述了创新发生的逻辑过程:蓄势待发一势不可挡一势如破竹一创新分岔。创新的内在机制不但来自经典场论下信息势达到阈值时发生的非平衡相变和非线性分岔,而且也来自于量子场论下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关系不对称而产生的量子化创新。现代创新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约瑟夫?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显然,熊彼特仅给出了创新是什么,但没有表述创新怎么实现。而作者在书中则给出了由量变到质变、由线性作用到非线性作用的非平衡相变和非线性分岔的创新实现途径。在科学技术领域,创新的一个主要来源是学科之间的渗透、碰撞、交流和交叉,学科交叉渗透的本质是在更深层面上将差别巨大的不同学科联系起来,营造更加强大的科技信息势,催生更多的技术分岔和科技创新。
通过读《信息人教育学――势科学与教育动力学》,有许多启示和感悟。势科学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普适性,作者以势科学为基点,在教育、管理和创新等方面的见解开启了通向势科学的大门。但仔细思考,“势现象”、“势机制”、“势规律”在人类社会各种系统或活动中的表现却并不一样,有的明显一些,有的隐含一些。那么究竟哪些对象更明显?哪些对象更符合呢?在现代物理学中,对称性是指一个理论的拉格朗日量或运动方程在某些变量的变化下的不变性。对称性分为整体对称性和规范对称化(或局域对称性),如果这些变量随时空变化,这个不变性被称为规范对称性,反之则被称为整体对称性。数学上,对称性由群论来表述,对称群分为连续群和分立群。那么不同的对称性和对称群以及对称化程度与势规律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如何用科学的方法验证与检验呢?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感人的书读后感篇3
?想变成人的猴子》出自杨红樱的笑猫日记系列。讲的是一只猴子因为贪吃被坏人捉住,同时笑猫也被杜真子的妈妈赶了出去,就在它还没离开翠湖公园的时候,就遇见了老老鼠,老老鼠让它发誓不吃公园里的任何一只老鼠,它就把它的绿岛夏宫送给它。笑猫住在绿岛夏宫之后,它就到杜真子的学校引她过来,让她放心。杜真子到绿岛夏宫之后,看见笑猫住的地方很好。就到表哥马小跳家找马小跳,让马小跳跟着她到笑猫的绿岛夏宫。杜真子和马小跳到绿岛夏宫之后,杜真子就提出了一个要求,说“不能告诉毛超他们,”马小跳一口就答应了。第二天马小跳到绿岛夏宫找笑猫的路上,被毛超他们发现了,杜真子正好在山洞里看见了马小跳身后的毛超一行人,跑出山洞跟马小跳说你被毛超他们跟踪了,马小跳回头说:“你们出来吧!”唐飞说:“你跑到这里原来是跟杜真子见面啊!”马小跳本来想告诉毛超他们真相,结果被杜真子打断了。第二天马小跳看见一只被伤害的猴子,就跟毛超他们一起营救猴子,马小跳一行人把猴子救出来以后,就把猴子和笑猫安排在一起,过了几天下了一场暴雨把绿岛夏宫给淹了,笑猫和猴子只好在马小跳家住,猴子在马小跳家住着想变成人,就在厨房烤香蕉和苹果,结果差点引发火灾,猴子到跑步机上跑步,戴着眼镜看书,虽然不识字它还是很努力,最后被马小跳的爸爸送回来了深山老林。那里才是它的家。
这本书告诉我们动物也希望像人一样的生活,它虽然不能变成人,但可以和人类做成好朋友,我们不要伤害动物。
感人的书读后感篇4
在夏天开始的时候,笑猫带着一颗受伤的心,离开了杜真子的家,住进翠湖公园的一个秘密山洞里,和一只受人虐待的猴子成了好朋友。一场暴雨淹没了山洞,它们来到马小跳的.家,马小跳的生活让猴子羡慕不已。猴子一心想变成人,一系列开心好玩的故事渐渐发生了。
这只可爱的猴子羡慕人可以用茉莉花香的沐浴露洗澡,人可以看电视,读书,还能大夏天开冰箱享用沁人心脾的冰棍。它把自己关进冰箱舒服避暑,差点冻死,幸亏大家发现及时,又是保暖又是喂可乐姜汁,才幸免于难。最后,大家决定帮助他重返山林。
猴子还是猴子,它很聪明,知道对对眼是坏人,马小跳毛超他们是好人。它在深山中和它的父辈子孙能一直开心快乐地生活下去吗?我要为可爱真诚的猴子祈福,也呼吁我们人类爱护动物,保护动物。千万别自以为是,对我们人类的朋友恣意虐待迫害,因为它们也有家人啊。请爱它们,好吗?
感人的书读后感篇5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想变成人的猴子》,这是我国著名儿童作家杨红樱写的《笑猫日记》系列之一。
?想变成人的猴子》讲的是一只受人虐待的猴子想变成人的故事。有一只猴子被坏人抓住了,坏人把猴子当成了赚钱的工具,让猴子表演。要是猴子不听话就用鞭子抽它。猴子过着十分悲惨的日子。有一天,马小跳和朋友们发现了这只可怜的猴子。他们想尽办法,终于救出了这只猴子,把他藏在神秘山洞里,和笑猫住在一起。有一天下暴雨,暴雨淹没了山洞,笑猫和猴子就一起到马小跳家里面去。猴子看到马小跳的生活很羡慕,所以很想变成人。他一会儿学着马天笑先生的样子在跑步机上跑步,一会儿又学着马小跳的样子坐在沙发上翘着二郞腿读书,可是怎么也变不成人。猴子看到人们都有自己的房间,自己也想要有个房间,就跑到冰箱里住了进去,结果差点被冻死。猴子因为想变成人,闹出了很多的笑话,也闯了不少祸。后来马小跳一家把猴子送到了深山老林里,因为那里才是它真正的家,它的幸福生活在森林里。
这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它告诉我虽然动物变不成人,但是动物和人之间可以成为好朋友,人类应该爱护动物,不能虐待它们。我要向马小跳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爱护动物、敢于和坏人作斗争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