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也是一个反思的机会,我们可以思考自己在阅读中的成长和变化,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对书中的人物进行更深入的性格分析,下面是365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草原上的木屋的读后感模板5篇,感谢您的参阅。
草原上的木屋的读后感篇1
今年暑假,我读了《草原上的小木屋》这本书,作者是劳拉·英格尔斯·怀德,她写是的19世纪后半期美国西部拓荒生活,刻划了移民质朴、善良的品性和勇敢的精神。
在大森林里,住着劳拉、玛丽、小嘉莉和爸爸、妈妈,他们生活得很快乐。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把森林里的树都要砍光了,劳拉家门前的小路被运输木头的马车轧成了大路。小嘉莉每天听到这声音都哇哇大哭,劳拉和玛丽也受不了,无奈之下,爸爸决定造一辆大蓬车,让他们到西部印第安人居住的大草原去生活。
他们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大草原,在草原上,他们遇到了同样移民的单身汉爱德华先生,他帮助劳拉他们一起建好了小木屋,劳拉一家和爱德华先生成为了朋友。在草原上,有许多印第安人,他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儿,劳拉这些新移民的到来,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后来,由于军人们的强迫大家移民,劳拉他们不得已离开了这片美丽的大草原,而那些印第安人也不得不离开这儿,迁徙到了更远的地方……
看完全书,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景象: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一群小朋友在草原上奔跑、唱歌,大人们在木屋前架锅煮饭,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青青的草,可美了!小动物都在地里安了家,一声鸟叫都让人听了舒适又清爽。再看看我们生活的地球,大气层被破坏,工厂的烟囱排出的黑气把空气污染了,小鸟不见了,大树爷爷也生病了,汽车的尾气把马路弄得乌烟瘴气,许许多多的噪音在城市中回荡,白云姐姐和蓝天哥哥都不出来了,乌云弟弟带着他的伙伴来了,城市变得死气沉沉,没有了前世纪的光彩,小河里,鱼儿稀少,几乎都是被河水的臭味给熏死的,狂风袭来,没有了大树的遮挡,狂风进入城市简直是轻而易举。所以,我们要保护环境,要和污染说再见。因为,大自然是我们的家园,是我们生活的地方,爱护环境,就是爱护我们的家园呀!
我暑假里去了西藏的藏北草原,那里的草是多么鲜嫩,花儿是那么艳丽,叫鼠免的兔子都在地下安了家,它和书中劳拉所生活的大草原是多么相似呀!蓝蓝的天空白云飘,我似乎可以听到夜晚草丛中的音乐会……
草原上的木屋的读后感篇2
这本书是我捧读了两年的系列书之一,小木屋系列是我最喜欢的一套书。它是美国作家罗兰·英格斯·怀德写的。
这本书的起因是罗兰的爸爸查尔斯觉得他们原来住的威斯康辛州的人变得越来越多,野生动物不会呆在人很多的地方。爸爸也不喜欢,他喜欢住在野生动物不会受到惊吓的地方,他喜欢看到小麋鹿和鹿妈妈从树荫里望着自己,喜欢看到胖乎乎懒洋洋的熊在野莓子地里吃浆果。于是,他们就向印第安人的地方进军了。
他们度过密苏西里河,在草原上宿营,第二天在草原上跋涉,终于到了,他们又在草原上盖小屋,然后住进了屋子,他们又见到了印第安人,又遇到了他们的邻居爱德华兹先生,再挨过热病的生死关头,最后华盛顿觉得印第安人保留区不能向移民者开放,他们只好离开。
我觉得罗兰很调皮,但很吃苦,他们家一直不断迁徙,希望能找到一块好的肥沃的土地。虽然他们遇到了草原大火,热病等等困难,但他们全都坚持下来,罗兰的姐姐玛丽因热病眼睛瞎了,但她还是快乐的活着。当刚刚翻过一页,你会看到一行字,上面写着:走进“小木屋”会让爷爷奶奶回味起白手起家时的艰辛与幸福;会让爸爸妈妈反思为人父母的付出与收获,会让孩子们更懂得珍惜与感激。这本书值得每一个中国家庭共同阅读,掩卷深思……
草原上的木屋的读后感篇3
?草原上的小木屋》是一本唤醒天性,唤醒心灵、点燃智慧之灯的一本书。它讲述了劳拉和玛丽的故事。
其中我最喜欢第七章狼群这个片段,爸爸和爱德华兹盖好了小木屋和马厩后,我们就寄主在了草原的中央。那大下午,父亲查尔斯骑着帕蒂去草原上溜达了。傍晚时分,父亲还设有回来,大家都十分地不安。我也紧张地冒汗,心想:父亲到底干什么去了?
为什么还不回来?难道出事了吗……又过了一会儿,只听吧塔吧塔地马步声,只见父条纵身从马上跳了下来,喘着粗气。母来急忙追究为付么这么晚回来,是不是出事了?我十分着急,万一出什么意外怎么办?经过一番追问,竞然是狼群!我立刻花容失色,心想:狼会不会把它们吃掉呢?
我们应该怎么防备呢?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过了很长一段时问,忽然,小木屋外面传出一阵狼嚎声,我忐忑不安,心想:难道她们的生命就要终止了吗?我为她们感到担忧。一群狼围坐成半圆形,死死地盯着他们,它有着强壮的肩膀和腿,长着一身粗糙的皮毛,??
对眼睛发出绿莹莹的。光。劳拉被吓得瑟瑟发抖。此时的我,连大气都不敢喘,真不知道那群狼要干什么。它们的嗥叫声震动了小屋,也穿透了大草原上的无边寂静。不知过了多久,那群狼终于离开了小木屋。我的心平缓了下来,真为他们松了一口气,我猜那群狼一定是待不住回老巢去了。
啊,这真是一次惊心动魄的冒险旅程,我的心情忽高忽低,忽平忽波澜起伏,忽静忽动,《草原上的小木屋》让我身临其境,一起宿营,一起赶狼群,一起认识印第安人…
草原上的木屋的读后感篇4
我最近新读了一本叫《草原上的小木屋》的书。这本书讲述了劳拉一家因为追求理想的生活,离开他们生活的大森林,坐上篷车,朝西部出发。在路上,他们克服了各种困难,最后安全的来到大草原,并住在大草原。遇到了种种危险,他们一起坚强生存下去的故事。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劳拉一家遇到了湍急的溪流,一家人团结一致,以及在拉篷车的马儿们的努力和坚持下,终于篷车和一家人都平安的度过了溪流。圣诞节的前几天一直下雨,终于在圣诞节前一天雨停了,但是因为下雨使溪流的水位增高、溪流凶猛,所以劳拉和玛丽觉得很失望,因为水位太高圣诞老人游不过来,这样她们就收不到礼物了。但是他们认识的邻居帮她们过了一个愉快的圣诞节,他从街上买来礼物,送给玛丽和劳拉,她们两个很开心。
我很喜欢劳拉一家中的爸爸和劳拉,我从爸爸那里学到了能干、勇敢和乐观。他有一双很巧的手,能做出精美的家具。遇到危险,他总冲在最前面,保护一家人的安全。
劳拉是个懂事、爱问问题,充满童真的女孩子。她一遇到不懂的地方,总是要问好多问题。她喜欢大自然的万物,她跟鱼儿玩耍想象星星在唱歌......她充满童真。
我觉得这本书很有趣:一家人与大自然的亲近,还有邻居间温暖的感情,这些都让我深深的喜欢上了它。
草原上的木屋的读后感篇5
本书大概叙述了:罗拉一家离开大森林,驾着马车去西部草原闯荡。在这个印第安人生活的大草原上,他们遭遇了狼群包围、全家染病、草原大火突袭等致命的危险,但罗拉一家人并没有屈服,他们白手起家,自己动手盖了一栋小木屋,打造了新家具,还开垦大片荒地种植庄稼。书中描写细腻,感情真挚,没有太多华丽的语句,却朴实清新,充满了草原的芬芳!在迁往西部的途中,停下的马车就是一个温暖的家,醇香的咖啡,新鲜的面包,一天三餐也是从系上餐巾开始,衣服都用熨斗熨得平整挺洁……多么诗意的生活啊,艰苦中也有那么乐趣,我十分向往这种生活!
在西部的大草原上,南边升起一大团浓重的黑雾,把太阳遮挡得严严实实的。“大草原着火啦!”爸大声嚷着,“你们赶紧用铁桶打水,把麻袋浸湿!快!”罗拉一家人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还能镇定地做着防备工作。大草原上的火熊熊地燃烧着,风助火势,很快整个草原就成了一片火海。大火咆哮着翻卷飞腾,直冲上天,突然窜下来。吞噬着地面上的枯草,继而燃气更猛烈的大火。但很快大火就熄灭了,因为罗拉一家在木屋四周围了一圈黑色隔离带,是全家人用智慧和勇敢设的隔离带就了一家人的'生命。
读完这段话,我的内心既充满了敬佩之情,又充满了惭愧之情。如果是我们,一直生活在父母的呵护与关爱下,而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我们一定会十分惊慌,乱作一团的,我们不会像罗拉及罗拉的家人那样冷静、镇定的改变厄运,我们只会害怕,只会哭泣,只会慢慢地等待着厄运的到来。我们应该要学习罗拉全家的机智冷静,遇到危险绝不能慌张,要镇定地想办法来解决。
书中一家人哪怕在恶劣和寂寞的环境中,也能从生活中得到幸福快乐,从不受环境影响,而且,他们能从大自然中获得无穷的乐趣。向我们城市里的孩子们正是缺少这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快来读一读这本书吧,可以弥补一下我们的遗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