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读后感,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文学作品,因为我们投入了更多的感情和思考,通过读后感的写作,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拓宽自己的视野,以下是365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乡工中国读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
乡工中国读后感篇1
中国现在幸福的生活是在抗战时期的英雄们牺牲自己赋予我们的。斯诺作为一名西方记者,所占的是一个公正客观的角度去描述当时人民百姓的生活和心理状态。他把自己在红色区域的所见所闻都一点一滴地记录下来,后来汇编为《红星照耀中国》,它可以让人们进一步的去了解当时十分神秘的中国的红色革命。
斯诺独自一人来到中国西北根据地进行实地考察,斯诺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领袖,如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邓发等。此外,他还深入红军战士和根据地老百姓之中,客观地向全世界真实的报道,中国红军和共产党的真实情况。斯诺从多个方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书中以庸质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以及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红心,不仅照亮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我们现在坐在明亮温暖的教室里,可以接受最好的教育,即使现在是和平年代,也不能忘记在无数革命斗争中流血流汗的`革命先驱,是他们在那民衰国殇、狼烟四起、人人自危的年代挑起了民族的大梁,为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冲锋陷阵赴汤蹈火。今天,如书上所说的,共产党以如一颗红心,照耀了全中国,让中国走向了富强繁荣的道路。
乡工中国读后感篇2
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主要体现在音乐,书画诗歌之中。其实音乐或者书画只是古人用于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工具或手段,从而他们的艺术精神就隐藏在里面。古代的音乐,也就是礼乐,在孔子的改良传承后,最终起了一种教化的作用。孔子的艺术精神是做到“美”与“善”的统一;而孟子的艺术精神是做到“仁”与“乐”的统一。总结起来说,儒家的艺术精神就是由一人之修养而通于天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应该是中国最早的从艺术精神里抽出来的精髓。
根据《乐记》记载,构成音乐的三要素是“诗”,“歌”,“舞”。这三个基本要素,是不借助于自身之外的客观事物就可以成立的。有了这三种要素,就能借乐器以文之。同时,乐的三种基本要素是直接从心发出的,是从人的生命根源流出来的,且具有明确的节奏。但乐器是通过配合这种节奏而发生作用的,从而激发或者引导处藏于人生命中的艺术精神。
人人都有艺术精神,但有的人只是“表出”,有的人是“表现”。这就是个人的艺术精神层次不同,有的人只是享受这种精神,有的人是在创造自己的这种艺术精神。
艺术精神,其实也就是美学,美的精神。这是一条走不完的路,你需要在美的这条路上一边欣赏,一边开发你的艺术精神。这条路有两个站,心斋和坐忘,达到这两者的历程,就是达到美的终点站的历程。心斋,就是内心纯粹,无欲无求,我们需要有着这么一颗空灵的心去探索我们的艺术精神。坐忘,就是摒弃周围环境的一切无关事务,做到只有用纯粹的意识去思考事物。两者要求做到虚,静,明。心斋是指内在的要求,坐忘是外在的条件,两者组合完成艺术精神的要求。其中,心斋之心是艺术精神的主体。
说到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神的是书法绘画。而书画从魏晋时期开始出现艺术精神的气息。书画讲究的是气韵,在古人看来,光是气韵生动一词,就能穷中国艺术精神的极谊了。简单点说,气韵是评判一副作品好坏的标准之一,气韵生动可体现这幅作品有艺术精神;而缺乏气韵则会马上使人觉得这作品水平不到位,体现不出艺术精神。
当今我们要做的是,读懂古人的作品,分析其中作者的艺术精神进行批判创新,通过心斋坐忘等方法探索自己的艺术精神。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结合当今信息技术,对我们目前所掌握的艺术精神进行传播。这不仅是对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同时也是对中国艺术精神的一种不断的探索。
乡工中国读后感篇3
我看了一本叫《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书,这本书里有很多小故事。故事虽短但其中让人领悟到的意义是非常有益的。
今天让我给大家讲一讲其中一篇寓言故事,名字叫做“景公占梦”。齐景公有次得了重病,还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被两个太阳打败了,这让他心神不安。然后齐景公就对晏子说了这件事情,晏子就派人去请来占梦者为齐景公占卜凶吉。晏子让占梦者对大王这样解释:大王的病属于阴性,而太阳是阳性的就预示大王的病快好了。占梦者就按照晏子对他说的做了。齐景公听了之后很高兴并解除了郁闷,没过多久病就痊愈了。之后赏赐了晏子和占梦者两人。
这则寓言中表示对梦境的不同解释就对个人的心理影响是完全不同的,故事中的主人公齐景公就是如此,而晏子聪明的利用占梦者的默契配合,把消极的影响转化为积极的影响。这就说明了任何事情只要向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积极的一面去引导,就会取得良好的促进效果。
我看完这篇寓言故事后,觉得心理因素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好的心理素质会带来成功,而坏的就相反了,因此在看待一件事情时,不要存在消极的态度和想法,要想着用积极的态度和想法去对待它,这样才能做好。
乡工中国读后感篇4
”哲学“这个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似乎不够了解,它却充满神秘色彩。而它在我心中是个很崇高,很神圣,同时也是一个含义深厚的词。假期我在家中反复的看这本书,但总是感觉不太明白,似懂非懂。哲学它是一个充满科学权威的领域,令人仰视它。许多事情学了哲学才能真正明白;学了哲学可以使人变得聪明,脑子活、眼睛亮、办法多”,“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都会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办法”。所以哲学给人带来的魅力是无穷的。
读了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从宏观上对中国哲学从古至今的发展有了认识,原本的一些困惑也逐渐有了答案。任何事物都有个起源,中国人的思想也不例外。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知道了人们常说的哲学是让人聪明而有智慧的学问,这种说法是学习哲学的最大误区。因为没有学过哲学的人并不一定不聪明,而学过哲学的人也并不一定就聪明。事实上哲学是让人知道自己没有智慧因而去追求和热爱智慧的学问。学习哲学就是“上路”。踏上爱智慧的思想之路。哲学史的学习过程就是与前人在思想上进行对话的过程。因为尽管哲学家已经不在,但是哲学家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却永远不会过时。他们为后人提供了各种各样可供选择的可能方式。放假的时候,爸爸也推荐了这本书给我。当时很不了解,觉得这本书很枯燥很乏味。可能现在的我们对读懂这本书很难,但是我们可以领略到哲学的庞大气场和魅力,它可以让我们懂得很多做人做事的根本原理。能够提升我们的价值观和扩宽知识面。
书中说,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书中还说,人不需要宗教化,但是人必须哲学化,当人哲学化了,他也就得到了宗教提供的最高福分。面对压力与日俱增、经济急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面对期望与现实的强烈冲击,我们很多人无法在疲惫与焦躁中寻找到内心的安宁。书中说:“教的作用,就是使人吧事实上已经不同程度上在做的事做完全……一个人若是把他所明白的完全做到了,他就是圣人。”这一个看上去似乎不高的要求正凝聚了千百年来君子修身的理想。该做的事完全做到了,即使是最平凡的事,做“完全”了便是至善,在我们的心中就不会再有遗憾,也就不会再有失望。我想,到了那时,我们的教学中也就不会存在“好生”与“差生”的概念了。
我很感激这本书,因为它激活了我的思想,它让我认识到即使是在这样一个学生时代,但仍然需要了解哲学。因为哲学是最具条理化和反思性的思维活动,它可以帮助我们整理纷乱的思绪,寻觅萌芽中的未来希望。,在其中我们也可以学会
我很庆幸我能读到这本书,它让我的灵魂得到了一次洗礼和净化。也让我真真的了解了哲学。虽然不是很明白,但也让我受益匪浅。
乡工中国读后感篇5
在我眼里历史是陈年往事,是破旧的书皮里记载的某年某月发生了什么事,是那些枯燥得让人看到一半就不想看的事。
寒假里去同学朱轩民家玩,他向我推荐了台湾陈卫平的一套《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这套书是彩绘本,共14册。从夏朝到清朝,每一个故事都鲜活、真切、有血有肉,战争、权利、征服,或让我热血沸腾,或让我扼腕叹息。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我不太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去询问老爸。老爸跟我讲解说这是越国大臣范蠡所说的话,在他帮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后,范蠡便离开了越王,做了个生意人。世人夸他:“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而另外一位跟他一样立下汗马功劳的大臣文种,却自恃功高,不听范蠡相劝,没有选择离开,最后因奸臣进谗,被越王杀了。
伴君如伴虎,飞鸟和狡兔都是猎物,良弓和狗便是捕追猎物的东西。当猎物都死了,弓和狗也就失去了用处,忠臣最后被奸臣陷害,或皇上起了疑心而死。
这也让我想起介子推的事,他随晋文公重耳在外足足流亡了19年,风餐露宿,历尽艰辛,而且有过“割股救君”的壮举,在重耳回国当了皇帝之后,他隐居山林,却因晋文公放火烧山逼他出来的蠢办法而被活活烧死。
伙伴们,让我们一起翻开中国历史的瑰丽画卷,品读书中的人和事,感受前人荡气回肠的脉搏和心跳吧!
乡工中国读后感篇6
历史的长河不断奔流东逝,铭心刻骨的记忆闪现着点点星光。中国文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用正气、高尚,书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赞歌,感动了历史,凝固了时间。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杜甫,一生心忧国家。有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天宝六年,他参加科举考试,但是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他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但都无果。终日郁闷孤苦,仕途失意,他在宦海沉浮中认清现实,为现实写作。不得不说他是流离乱世的一阵清风。
与杜甫有同样悲天悯人的情怀的还有李白。但与之不同的是,李白流露出潇洒自由的情怀。他的一生都是一段传奇,不畏权利、藐视权贵,曾让力士脱靴。肆无忌惮的嘲笑以政治权利为中心的等级秩序。但在唐朝江河日下的形势下,他流露出对人民的悲悯。他以傲慢、洒脱、放荡对抗者权贵,不得不说他是封建社会的一股清流。
近代文人,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随着国家临近崩溃,他们发出了最响亮的声音,回荡古今。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面对封建权势,没有一丝惧怕,真乃中国文人的榜样!文人虽没有在战场上拼杀,但他们以笔为武器,为文化代言,赠给黑暗时代一抹久违的光亮。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谭嗣同用自己的不卑不亢,从容镇定,给了整个落后势力一记响亮的耳光。
中国文人的情怀,在与不同时代的碰撞中更加耀眼,我们如今更加需要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