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我们对书中情节、角色以及主题的深刻思考的产物,在写读后感时,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思考文学作品对我们的影响,下面是365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读了花孩子读后感最新6篇,感谢您的参阅。
读了花孩子读后感篇1
寒假里,我读了《孩子们的秘密乐园》这本书,它来自杨红樱的《笑猫日记》。
这本书主要写了一个马戏团来到了翠湖公园,但马戏团里没有动物明星,没有西瓜小丑,也没有空中飞人,大家都很失望。笑猫和他的朋友万年龟一起帮西瓜小丑组建了一个很酷的马戏团,于是翠湖公园的楠木林变成了孩子们的秘密乐园。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学到了做人要助人为乐,要以一颗乐观向上的心来面对生活。这使我想起了小学二年级的`一件事情。那天正在数学考试,邻桌一位经常丢三拉四的同学又向我借橡皮。我正在思考一道数学题,于是很无情地回绝了他。也许是我没借给他橡皮的缘故,他的数学卷子成了那次考试的反面教材,不仅写得乱七八糟,而且成绩出奇的差,受到了老师严厉的批评。看着那位“哥们”的惨样,我忽然觉得很后悔,如果当时把橡皮借给他,他也许不会考这么差。比比笑猫和万年龟的待人之道,我真的很惭愧。
?孩子们的秘密乐园》这本书,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做人要助人为乐,要开开心心的面对生活,做事要刻苦努力才能取得成功,这些心得让我受益匪浅。
读了花孩子读后感篇2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周,我阅读了《我要做个好孩子》这本书。这本书是一本长篇小说,它的作者是著名的作家黄蓓佳。
这本书讲述的是发生在主人公金玲的家庭、学校的一些故事。金玲是一名六年级的女孩子,她是一个性格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的人。虽然她的学习成绩很一般,可她机灵、善良、正直、有爱心。后来,在一次经历了被误会以及自己想办法去解决这个误会这件事之后,她下决心要做一个好孩子。为了做个让家长、老师满意的好孩子,为了考上一个理想的中学,金玲不断地尝试,不停地努力。虽然在学习上遇到了重重困难,但金玲却毫不退缩。她不仅在学习上用心,她在生活中也很有爱心。有一次金玲为了喂蚕宝宝翻进了一个院子里偷摘桑叶并认识了特级数学教师孙奶奶,经过一番交谈后,金玲的善良、坦荡打动了孙奶奶,所以孙奶奶决定鼓励金玲,帮助她补习最让她苦恼的数学。在孙奶奶的秘密帮助下,金玲的数学成绩“咻咻”地进步,考到了97分的好成绩,在此之后,她的数学成绩也非常稳定。最终,金玲和她的同学们信心满满地走进了考场。
金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成绩虽然很重要,良好的品格和充满阳光的心灵更是一个人一辈子的宝藏;我明白了要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把帮助给有需要的人,把快乐留给自己;我明白了要像金玲一样,遇到挫折勇敢面对并努力解决它;我明白了现在的努力是为了以后登上更高的山峰。
良好的品格是一切的基础。爸爸妈妈从小教导我,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在一次考试试卷发下来之后,我发现老师给我多算了一分。虽然只有一分之差,但是名次却相差了三名。我毫不犹豫地拿着试卷找到老师让老师帮我把分数减去。虽然减去了一分,名次也退后了三名,可是我的心里没有一点失落,反而像喝了可乐般又甜又清爽。因为我知道,一个人如果说谎了,每天都会提心吊胆害怕自己的谎言被揭穿,所以为什么不做一个诚实、坦荡的人呢?只有做一个坦坦荡荡的人,生活才会充满阳光。
假如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绩,你就会给“成长”的道路锦上添花!假如拥有良好的品格和强大的面对挫折的能力,你就会给“成长”的道路添砖加瓦!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做一个真真正正的好孩子!
读了花孩子读后感篇3
今天,我读了《雪孩子》这个故事,里面主要讲的是兔妈妈把小白兔一个人丢家,天气太冷,小白兔在家里烤火不小心睡着了引起大火。雪孩子发现着火了,不顾自己的安危从大火中救了小白兔却牺牲了自己。
从这个故事中我懂得了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团结友爱。
读了花孩子读后感篇4
读了陶海彪的《与孩子一起成长》一书,感悟颇深,受益匪浅。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新奇的,他们有着一双永远充满好奇的眼睛。作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甚至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应做到身体力行。家庭教育寓于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存在于家庭的每一瞬间,家长毫无掩饰的言谈举止时时刻刻被模仿,这种模仿对孩子的品格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在漫长的时间里毫无感觉地完成的。如果你勤劳,孩子就勤快;如果你热情,孩子就大方;如果你主动,孩子就积极;如果你礼貌,孩子就学会了尊重……孩子的头脑就是一张白纸,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反映在孩子身上。所以,你必须用心,必须极为慎重。事实上,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仁慈、爱心和责任感的家庭,他日后会成为健康、正直、乐观向上、有所作为的人。
良好的习惯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书中指出好习惯是从小培养的;两代人要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孩子在幼儿阶段养成爱读书的习惯,那是终身受益的,一个人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他才会一生都不感到寂寞,他还会是一个不断提升自己,不断成长的人!
书中特别提到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好好布置一下家里的阅读环境,要尽可能让书籍伸手可及,如孩子的床头柜上,床前放一个放满图书的书报袋,在书房里为他精心布置一个让他可以自由阅读的角落。精心挑选一些他喜欢的幼儿图书。如:《昆虫记》《动物百科》〈〈十万个为什么〉〉《鲁滨逊漂流记》《爱的教育》《海底两万里》等等好多好多不同类型的书。同时还注重创设轻松的精神氛围,在阅读之前,我有意识地使用信任孩子的语言,这会帮助他们对阅读本身产生神奇的持久的热情。
细细品味这本书,浅显的文字却将深刻的道理剖析得入木三分,读后非常受启发。总之,作为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作为教师要寻找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耐心等待孩子成长,也许等来的就是成功!
读了花孩子读后感篇5
这是一本有关教育的书,是由被誉为“上天送给孩子和家长的福音”的李跃儿所著。她善于用最明确最生动的语言来解读孩子的幸福观。本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淡淡的温馨,没有华丽文藻,没有专业的术语。她站在一个叙事者的角度,详尽却不繁复的讲述一个一个她所遇到、看到、听到的故事。
书中提到李跃儿老师在对5岁的杨一凡的教育过程中时时刻刻都关注着她,从孩子的各个方面着手仔细观察着孩子的每一个点滴,用心去感受孩子的真实想法。这让我认识到在现代教育过程中,我们也要秉承着这样的理念,从各个方面观察孩子,观察到孩子真正要的是什么?
在《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这本书中,作者并不简单要我们一心一意去爱孩子就行了,而在爱的基础上,要有智慧的爱,爱是有很高的文化的。就如李跃儿老师所说:“作为老师,首先,要有看见一个孩子,就爱得眼睛都拔不出来的爱心。但是光有这一点是绝对不行的,光有这一点是不能做一个合格老师的。因为这样,你会爱得不到位甚至错位,爱出许许多多的不好的后果。”因此,我们要用心去感受、了解、熟悉孩子。
李老师的书中贯穿全文的就是一个爱字,父母的爱、老师的爱、同伴的爱,缺一不可!教育者的爱尤为重要,他引导孩子幼小的心,让他们锻炼敢于面对困难的意志;他呵护孩子受伤的心,以爱抚平破碎使其强韧;他保护孩子懵懂的心,使他们有一个温暖的臂弯……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也许我们都要反思,看完全书我才觉得这句话是如何的刺目,如何的惊心。没有幸福的孩子,如同失去宝剑的骑士,这样的他将如何面对在以后道路上所遇到的荆棘?他的人生还能完整吗?请还给孩子幸福之剑,请守护孩子美好童年!
读了花孩子读后感篇6
记得在大学校园里,读了龙应台女士的《目送》,是由同窗好友王娜推荐的,自此喜欢上了她真实细腻感人深邃的文笔。后来读了她的《野火集》,深深为她犀利深刻的认知,以及敢于对这个世界的不公发出呐喊之声的勇气所折服。至今仍记得其中的一篇文章:《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为什么合法权益被侵犯你不生气?为什么看到黑暗不公你不生气?每当自己愤怒到绝望的地步时,总会听到这样的声音:时间久了就好了,慢慢适应了就好了。就好了吗?龙应台在1984年就质问的问题为何今日依然存在?不去正视只会越来越遭。那中国人,你为什么还是不生气?她的总结让我无以反驳:“因为中国人怕事、自私,只要不杀到他床上去,他宁可闭着眼假寐。”“忍呀!反正中国人讲忍耐!畏缩地把门窗关上,耸耸肩、摇摇头!”……
去年又拜读了她的《亲爱的安德烈》,细腻柔软的文笔下将母与子之间的情感交流缓缓道来。印象较深的是书后面给读者的回信,一位读者来信讲述自己带孩子的劳累辛酸,认为孩子刚出生那两年真是人生中最艰辛晦暗的阶段。龙应台的回答给彼时刚有孩子的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她坦言自己也经历过那样的两年,让我知道原来天底下的母亲都是这么过来的,这是一段每个母亲必须走的路,我必须快快强大起来,独自去承受。
近日,读书会里的一位友人慷慨相赠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拿到书后一篇一篇慢慢品读,可谓爱不释手。这本书详细记录了作为母亲的龙应台,照顾陪伴两个儿子从出生到进入小学阶段的点点滴滴。每一个小故事读起来都非常感人、温馨,甚至仿佛身临其境,因为我的女儿也刚十六个月大,正在书中描述的那个阶段里。我被书中浓浓的母爱所感化,也为书中母亲教育儿子的智慧所惊叹。反观我自己,为孩子付出了多少呢?
一边读书,一边不停地反思自己。我有多久没有好好陪着我的小宝贝了?休假的这几天,才惊讶地发现我的小宝贝走路已经很厉害了,不再轻易摔倒,开心的时候还会小跑几步。龙应台写道,自己无论任何时间地点都着迷似的亲吻着孩子,吻他的头发、脸颊、小手、小屁屁、小脚丫……我又何尝不是呢?每个小宝贝都是上天派来的天使,我的女儿就是我的小天使。她总是在玩儿、在笑,一旦睡着,全世界好像都安静了;一旦醒来,世界也跟着苏醒过来,四处都是找妈妈的声音,拉着妈妈的手玩玩具、吃东西、看书、去坐摇摇车……
宝宝的语言能力发展一般,可能跟父母总不在身边陪伴引导有关,她对好多字都发音不清,好多词只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字来表达意思。比如叫狗狗为“兜兜、旺旺”,鱼鱼是“维维”,皮球是“皮”,想喝水就一个劲儿地喊“水呀、水呀”,想吃任何东西就不停地叫“喂喂、喂喂”,看见水就说“洗呀、洗呀”,想写字只会说一个字“写、写、写”,想买东西也只说一个字“买、买、买”……不过她对和自己切身需求有关的很多词说得非常清晰:“抱抱、门门、走呀、穿鞋鞋、坐滴滴、不吃、不要……”
我的女儿不知不觉已经这么大了,长出七颗牙齿,体重20斤,会走路,会跑步,会在妈妈怀里撒娇,会翻开书看,会拿笔乱画,会自己把钱放进摇摇车里,会按好多玩具的.开关,会跟着音乐跳舞,会唱“妈妈好”,会准确指出照片中的家人,会自己拿勺子吃饭,会啃玉米,会吐葡萄皮,会给妈妈喂东西……看到她的每一点点小进步我都好开心、好自豪,可是她也有好多成长中的缺点:独占欲太强,所有的玩具都是自己的,哥哥姐姐手里的也必须抢过来,抢不到就哭,自己手里的任何东西却绝不与人分享……我该如何引导教育孩子呢?一道道课题摆在我的面前。
寓教于乐,说来容易做却难,从现在起就要不断去摸索、实践,让宝宝在轻松愉悦中成长,并获得智慧。龙应台每晚都会给孩子们讲故事,讲西游讲三国讲童话,这是个不错的育儿方式。我也喜欢西游记的故事、传奇的中国神话故事,从现在起都要开始整理总结,慢慢讲给宝宝听。还有经典的唐诗宋词、儒家启蒙经典读物、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都要一点点教给宝宝。当然最重要的是要让宝宝从小健康生活,拥有强健的体魄,还要身传言教,引导她拥有宽广豁达的胸怀,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给宝宝写成长日记也是一个不错的记录方式。记得杨澜在一本书中写道,她送给儿子的十八岁礼物就是一本厚厚的成长日记。龙应台的这本书相信也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成长礼物。我也在坚持给宝宝写成长日记,从小生命在肚子里开始一直断断续续记录到现在。岁月的忙碌让我写得越来越少,以后得勤快起来,把宝宝的点滴变化都详细记录下来,等她长大后陪她一起翻阅。这其实也是一个不断反思学习的机会,让自己在一点点探索中成长为一个称职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