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工作是心得体会的创作源泉,只有实践中的经历才能产生真挚的感悟,心得体会是个人在经历一定事件或学习过程后的感悟,365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少年有梦的心得体会通用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少年有梦的心得体会篇1
今天,我在电脑上看了《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我被一个个懂得感恩、懂得孝顺的少年深深感动!他们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用自己的双手,托起了一个家庭,托起他们的明天。在他们当中,我特别留意了一个与我同名的女孩——高雨欣。
她今年十一岁,长得高高瘦瘦的,扎着一根小辫子,在她八岁那一年,她的爸爸就离开了她们,她妈妈的手残疾,因此不能做事,妹妹又太小,所以,她不仅要学习,还要照顾妈妈和妹妹。剩下的时间,她都会帮妈妈卖烧烤赚钱,她每天只有一两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尽管这样,她的学习成绩却一直很优秀,有一次,她妈妈为了奖励她考得好成绩,给她烤了一根香肠,她却不吃,说留起来卖钱,好给自己和妹妹交学费。看到这我不禁泪流满面。
再看看自己,自叹不如,不但不帮妈妈做家务,有时,还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的,害的'妈妈打扫的腰酸背疼,有时候还会跟妈妈顶嘴——————。以后,我一定要改正自己:好好学习,孝顺父母,孝敬长辈,做一个听话、孝顺的好孩子。
少年有梦的心得体会篇2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家家户户都点起来明亮的节能灯,但是有一个房子里没有一盏灯,屋子里漆黑一片,让人看到十分恐怖。
这是一位70多岁的老爷爷,他的老伴在三天前去世了,儿子在外地打工常年不回,他一个人在这个小房子里孤独的过了三四年了。我们决定帮助这位老人,可是父母不让我们去帮助他们。有一个人他站出来说:”我的父母不在家我可以去照顾i他。“说做就做。第二天,他来到老人的家,看到里面的衣服凌乱不堪,桌子上有许多的碗和盘子没有刷,床上的被子也乱七八糟的,让人看的恶心,可他不怕这些说:”老爷爷,我是大家推荐来照顾你的。“”咳咳,小伙子不用你来照顾我,我一个人可以生活下去。如果你照顾我,那你就不能上学了吗?"老爷爷说。“不怕,我们现在是寒按假,我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来照顾您。以后您就叫我肖龄吧!”他说。老爷爷点了点头。“从此以后我就是您的”保姆“您可以叫我做任何事我都不会拒绝的。”肖龄说。你们青少年的义务是学习吧!你可不能耽搁了。“老人说。肖龄把老爷爷的衣服放在一个大盆子里,放上水在盆子泡着,过了一会他开始洗衣服,因为是冬天的原因他的手都红肿了,但他依然坚持把衣服洗完。一天下来他把老人的所有脏东西和凌乱不堪的东西全部都收拾的干干净净的。肖龄见老人整天咳嗽想要去给他买一盒药,但老爷爷我有阻止了他,说:”我有止咳药。“他也就相信了,但是一天天的过去老爷爷的咳嗽还是没有好,我就问:"您的药吃了吗?”老爷爷说:“我每天都吃。"他快要走到药箱的时候,坐在轮椅上的老爷爷阻止他说:”我有药你不要再费劲了。“可他不听硬要打开,老爷爷想用手把轮椅挡在他的前面可惜已经晚了,他把药箱打开,里面没有一盒药。他顿时感到一股暖意从心头阿曼涌上来。
以后他们也就互相关爱,你帮他他帮你,俩人的感情越来越好。
少年有梦的心得体会篇3
每当你驻足在宛如万马奔腾的黄河旁;每当你站立在犹如绸条般的长城上;每当你仰望着那壮丽雄姿的五星红旗,你的心中是否如凶猛的洪水般热情澎湃?是否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自豪?我们的祖先用聪明的智慧、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伟大的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奉献了无数的发明创造。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如果不奋斗就会一事无成。我们应该从自我做起,养成严格要求自己的好习惯,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少年。
身为少年,我们应该敢于有梦,从小树立高远志向。志向是人生的航标。一个人想要做出一番成就,就必须要有自己的志向,敢于追梦筑梦。德国考古学家施里曼从小着迷于荷马史诗,立志找寻特洛伊古城。虽然历尽重重磨难,费劲千辛万苦,但他始终勇往直前,终于在40年后,他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持之以恒的精神找到了人们以为因战争而早已毁灭的特洛伊城。
身为少年,我们应该勤奋学习,像海绵吸水一样学习知识。我们现在最主要的任务是掌握文化知识,既要勤学书本上的知识,又要多学课外知识。知识犹如浩瀚的大海,无边无际,永远也没有尽头,也永远不会枯竭。对于我们的学习来说,持之以恒是极为重要的。荀子在《劝学篇》里曾写道:“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驽马十架,功在不舍”。
身为少年,我们应该热爱祖国,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养成良好品德,做一个有品德、有知识、有责任的好少年。我们现在是一株株小树苗,必须抓好习惯养成,吸收丰富营养,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我们是祖国的新一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同学们,让我们挑起复兴中华的重任,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美好富强而努力吧!
少年有梦的心得体会篇4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对一名科技工作者而言,投身祖国科技创新的时代洪流,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贡献,是最大的使命担当,也是最高的荣誉褒奖。
被人们称为“拼命黄郎”的海归战略科学家黄大年曾经说过:“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七年间,他带领400多名科学家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不少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斯人已逝,追思犹存。黄大年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投身科研,谱写了一首矢志创新的奋斗之歌,树起了一座勇攀高峰的精神丰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支撑。而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牢牢抓住创新这个“弯道超车”的关键,才能大踏步追赶科技潮流、抢占时代先机。黄大年无时无刻不想着赶超前沿、不想着超越极限,他带领科技团队参照国际最高水平、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在地球探测科学领域奋起直追,取得了深部探测能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等重要成果。“无限风光在险峰”,只要坚定信心、勇于登攀,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完全有能力作出更多创新创造,在一些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在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中大显身手、赢得主动。
科技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科技竞争历来就是时间和速度的赛跑,如果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总会有极其强大的不安全感,生怕自己稍微慢一步就落下了。”黄大年正是怀着这样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紧迫感,恨不能一分钟掰成八瓣儿用,把自己的生命发挥到极限。“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是他用创新实践同时间赛跑的真实写照,更是他追逐梦想的强大动力。有付出才有回报,敢拼搏方能立潮头。黄大年把对祖国的挚爱、对科研的执着,浓缩在自己的人生书写之中,激励着人们继续求索、接力奋斗。
科技竞争比的是速度,拼的是智慧。5年大于50年,黄大年靠什么让我国深探项目从远远落后到比肩一流?探求就里,这与他的求实作风和科学方法密不可分。他运用系统思维安排科研攻关,既注重激发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又注重考核督察等机制保障,既突出重点项目攻坚,又兼顾配套技术支持,形成了系统整合、协同推进的工作方法;他秉持融合理念布局,以交叉、融合的思路拓展作业面,在碰撞中寻求突破,在差异中做大增量,取得科研工作的“化学反应”“裂变反应”;他采取开放态度开展学术科研,深度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黄大年在工作中形成的一整套思路、策略、手段和方法,为怎么创新、如何突破作出成功示范,积累了宝贵经验。
马克思说:“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黄大年志在创新、奋斗不息,实现了自己“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理想抱负。创新永无止境,精神薪火相传。黄大年的精神力量必将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探索前行,用创新追求书写有价值的人生、成就有高度的梦想。
少年有梦的心得体会篇5
眼睛如果还没有变得象太阳,它就看不见太阳;心灵也是如此,本身如果不美也就看不见美。可现在,有好多同学都不注意眼睛的视力,看一看,现在的同学们一个个,年龄那么小、眼睛缺“上身”了,因此要学习与预防近视有关的知识才行。
近视眼会导致:视力低下,眼睛经常干涩和疲劳,影响学习、生活和工作质量。长期戴镜,会导致生活学习不便。中高度近视,会导致眼球突出,眼睑松弛,影响容貌。升学、参军、考公务员和找工作受限。老年后因为花眼而必须配两副眼镜。近视患者其白内障、青光眼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最主要的危害是,中高度近视,特别是高度近视容易引发玻璃体混浊、视网膜出血和脱离而致盲。据统计由于近视导致的眼盲,已仅次于白内障,青光眼而居第三位。
那么近视是怎样产生的呢?小学生写字时,不注意姿势,没有做到“书离笔尖一寸远,桌离胸脯一拳远,头离书本一尺远”这个标准。看书姿势不正确,躺在床上看,或是趴在床上看,只要舒服,不管对眼睛有没有坏处了。看电视时间太长,离电视距离太近,有的人还趴着看,造成眼睛长时间疲劳,辐射太大伤身体。科技发达了,家家有了电脑,上网查资料虽然方便了,但大部分人是用来上网聊天,玩游戏,一天做在那里,盯着那么一个屏幕,再好的眼睛也会近视的
你看,近视是多么痛苦。电脑玩不了、电视看不了,因此写作业时姿势要正确,养成写作业时“一尺一寸一拳”的习惯。要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定期检查视力,看视力是否下降,近视者应配戴眼镜。写完作业或看完书后,眼睛觉得疲劳,一定要让眼睛适当休息。使用电脑时,眼睛要与屏幕之间保持50厘米以上的距离,在使用时应多眨眼,保持眼睛的湿润,最长不能使用一小时,其间要休息10分钟。多做户外运动:经常眺望远外放松眼肌,防止近视,向大自然多接触青山绿野,有益于眼睛的健康。
不要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应适当休息,眺望远处或看绿色植物。不要躺着或趴着看书。不在动荡的车厢内、轮船上、光线不好的地方看书。不要用手擦眼睛。在写作业、看书时,不要在光线比较暗的地方书写、看书。睡眠不可太少,作息有规律:睡眠不足身体容易疲劳,易造成假性近视。要保护好视力才行。
少年有梦的心得体会篇6
昨天,在家里看中央电视台“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我泪水横溢。
我记得,我父亲去世时,我才哭成那样。
命运,把沉重的担子,压在了这11个孩子身上,可是他们却用纯真和稚嫩担当得那么果断。
像这样的孩子何止千万啊!
孝,很难。如果不难,就显不出孝的人品德高尚。
以前我在博文中写过孝的不容易。
每一个孝的故事,都是用苦难浸泡出来的。
苦难是最好的教科书,他能让人迅速成长。
我为这些孩子祈祷,他们一定能有一个并不灰暗的未来。
由这些孩子,我想到了我们的孩子。
他们是在幸福的阳光下长大的,与这些孩子比,是幸福的,又是不幸的。
说是幸福,是因为他们从小到大都有大人的呵护,根本没有尝到生活的艰辛,无忧无虑的他们,脑子里根本没有“苦”的概念。他们会踩着季节绽放,抽穗,成熟!
说不幸,是因为他们少上了人生最必要的一堂课,那就是刻骨铭心地体验苦难。人生,苦难重重。这堂课,是早晚要补上的,补得越晚,越被动。生活中,总是会有压力重重,没有一定的历练,是很难一下子适应的。
这就让人左右不是――我们当然不希望所有的孩子,从很小时候起,就触摸苦难,就失去了童年的快乐,但又不希望孩子们生在福中不知福,像温室里的鲜花一样,经不起风雨。
说来说去,这些都折射出了社会的问题。
产生了孝心少年,固然可喜,然而,如果我们的社会保障机制很完善,还用让这么多幼小的肩膀来承受这些恐怕是连大人都不能承受的人生之重吗?
善行也罢,义举也好,是能透射出人性的辉光,也让人体味到了人世之暖,然而,一个社会,决不能期望用这种东西来代替它所应当建立的理性的机制。
其实,产生像我们的孩子这样一群人,社会也是有责任的,尤其是不能全面育人的教育应当承担责任。大人的错,往往由孩子埋单。教育的失衡,必然带来人心的失衡。教育的缺失,必然带来道德的缺失。教育的浅薄,必然带来思想的浅薄。教育导向出了问题,社会就会跟着付出代价。
不说这些了,总之,“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还是传递出了正能量,他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了一次荡涤,面对他们,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尽好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单位、对工作、对同事的一份责任呢。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能做最好的自己,我们的周围才能少些哭声,多一些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