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爱国的书的读后感7篇

时间:2023-10-31 作者:Cold-blooded

通过读后感,我们可以更加敏锐地捕捉故事中的细节和情感变化,增强阅读的深度,读后感是我们对书中情节和主题的思考,是对内心世界的反思,365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与爱国的书的读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与爱国的书的读后感7篇

与爱国的书的读后感篇1

革命是一项神圣的工作,无论是在战场上浴血奋战,还是勤勤恳恳的为人民做事。但是,不叫的狗是最可怕的,没有硝烟的战斗更是令人惊心动魄:谈笑间,一个异样的动作,一个不自然的表情,甚至一个眼神,都有可能牺牲。而杨子荣正是执行这种异常危险工作的人。

杨子荣是东北联队的侦查英雄。1946年,他在团参谋长少剑波的带领下来到东北消灭盘踞多年的土匪。杨子荣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化装成土匪,打进匪窝!就这样,他孤身一人来到了威虎山。山上,面对老奸巨猾的座山雕设下的一个又一个陷阱以及凶恶的八大金刚的盘问,他不慌不忙,以自己过人的智慧和勇敢通过了考验和一个又一个危险,并及时送出了情报,全歼了土匪。

合上书,那鲜红的“林海雪原”在白雪的映衬下,更加的红了。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画面:一群战士,在深山老林里奋斗,他们,不但为了自己的理想,更为了共产主义的事业。他们不怕死,因为他们的脉搏早已和这郁郁葱葱的树林联结在一起,他们的心永远跳动在这白雪皑皑之中。可怕的穿山风吹不走他们,密集集的枪林弹雨吓不走他们,只因他们有了自己的理想: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他们对理想不懈的追求,甚至甘愿付出生命。是啊,理想是我们人生的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心灵便会空虚,浑浑噩噩的挨日子。然而有了理想,该如何呢?应该不懈的追求,执着的追求,冲破层层阻碍,到达心中的高度。像《老人与海》中的老人,他虽败犹荣,他的精神是永存的,任何人都无法从精神上击败他。成功便是理想的实现,每个人的成功都不同,每个人的理想也不同。

我们好比海中的迷失者,理想便是彼岸的灯塔。若无理想,中国何来几千文化;若无理想,中国就不会在一次次失败中站起,站的挺直。因为理想,袁隆平发明了杂交水稻,解决了13亿人的吃饭问题;因为理想,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圆了人类的飞天梦。

其实,理想很简单。每个人并不需要都立下豪言壮语,只要每人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就行了。只是,树立一个理想不难,花一段时间追求也不难;难的是花尽毕生尽力追求自己心中的高度,只要努力,纵然没实现理想,但至少能给自己的人生一个交代。

在生活的海上,理想之舟使我们纵横遨游,但是,如果不到达彼岸,舟又有何用?因此,让我们驾着理想之舟,鼓荡起理想之帆,破巨浪,乘长风,最终到达理想的彼岸吧!

与爱国的书的读后感篇2

前几天,我看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做——《爱国的故事》,故事都讲得十分精彩。

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他们不惜自己的生命,甚至坚持与敌人对抗,但却被敌人们用卑鄙的手段给残害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在敌人的牢里创作的诗句,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保卫自己的国家。有一个叫李爱民的抗日小英雄。他仅仅几岁就加入了抗日小英雄的队伍当中,并且是村里抗日儿童团里的团长。他带领小伙伴们帮助八路军和民军站岗、放哨、送信,为打击日本侵略者做出的贡献可大啦!1743年,李爱民已经十二岁了。那年日本侵略者占领了白家庄,让乡亲们无家可归,只能躲进山沟生活。一转眼到了秋天,乡亲们决定抢回果实。那天夜里,月亮和星星都被乌云遮住了,整个天空黑得就像扣了黑锅。虽然乡亲们抢到了粮食,但是抗日小英雄李爱民还没来得及逃跑就被日本侵略者发现了。日本鬼子把李爱民吊在一棵杨树上,抡起皮带就使劲抽打,边打边问他:粮食藏哪了?可李爱民就是不说。这可把日本军官气急了,随后,两个日本兵立刻用刺刀尖杀死了李爱民。他在临死前竟不忘告诉他们:你们杀了我一个,却杀不完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一个十二岁的小孩子竟能如此伟大,我又何不向他学习呢?

与爱国的书的读后感篇3

今天下午,班主任要我们看一个电影。她老是卖关子要我们自己去看,不告诉我们是什么电影。冼碧荧说:都不经过我们的同意就强行我们看这些无聊的电影。我说:要是由我们发表的机会,就可能看这些啦。

一开始我还等着班主任一走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写作业。但是说是看一会儿就走,谁知道一站就是一个下午。

被迫的看起这个《爱国者》。是关于在18世纪70年代的美国独立战争前夕,英国与美国印第安人和殖民地的故事。因为当地人们的自由权利被剥夺,殖民地的人们开始反抗起。

在我看来马丁是一个勇敢与智慧兼并的人。原本只希望过安静日子的马丁。为了儿子的冤死与人民的自由,他奋力拿起刀枪与敌人开始了战争。记得一个画面。当马丁把劫持大儿子的队伍消灭。那是一个精彩的画面过程。但是里面包含了马丁一家人对敌军的仇恨。老师说每一个父母都会有这种为儿女的离去而报复的行为。是吗?不知道啊也许是吧。

然后马丁便继续为了自由和平而战。去扩大它的反斗争队伍。在这个队伍中很多英雄都是有家室的中年男人。但是为了和平,他们把生命置之度外。但是当一场场激战后,渐渐的队伍的英雄逐个变成烈士。记得他们放假一周的时候,马丁在和儿子们生活的那一周。对于战士而言,没有什么比与家人团聚更重要。他的女儿在他走临走前,祈求他的父亲留在身边的时候,那是一个动人的场面。对于他的女儿来说,是如此的重要,值得用一切去交换。

后来,通过一次次的坚持与勇敢的斗争,最终赢得胜利。

这一场战争的胜利,预示着人们即将成为真正的自由人。是他们盼望已久的梦想。

从这个电影中得到的也许并未能够在实际中得到经验。但体会到了和平对于全人类的重要性。只有和平的时间诶才能有幸福的生活。

与爱国的书的读后感篇4

读了《我的祖国》这本书,我知道了: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祖国只用了短短60年时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管是在农业、医疗技术发展方面,还是在教育推进上,我国都有了巨大的变化!

遨游太空,一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梦想。嫦娥奔月这个古老的神话,说明我们的祖先已经对浩瀚无边的宇宙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激发了美好的梦想。1970年4月,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从此开始了中国的航天事业。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在未来几个月里,中国人民还将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天宫一号,这个人造卫星可以让人在太空中生活一个月、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科技的发展,让我国提升了国际地位。

5。12地震,给汶川人民带来了灾难,但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体现了中华儿女的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在救灾和赈灾中,我感觉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舍己救人,无私无畏,大爱无疆的伟大光辉。

?我的祖国》这本书使我知道了祖国的强盛,我热爱我的祖国!我愿祖国在新的一年里蒸蒸日上!繁荣昌盛!

与爱国的书的读后感篇5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雷锋的故事》。有人说,雷锋精神已经过去了。我要说,不对!雷锋精神永远是进行时的,只不过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在这个时代,不需要赤脚拌泥土,也不需要一针一线缝袜子,但是雷锋精神却在不断启示我们该怎样做人,怎样活着,怎样学习读完这本书,雷锋不光教会了我怎样做人,怎样活着,还教会了我怎样学习。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一样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在《雷锋的故事》中,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这句话!

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有一个叫丛飞的人,他一生举办了多场的公益表演,共筹到了300多万!但他从未花过一分钱,他把所有的钱捐助给了有困难的人。丛飞得了胃癌晚期,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节目当中,他说:我已经做了10次化疗,我还要做11次、12次,我要为了这些有困难的人而生存下去,继续帮助他们!可是不久,他便死于胃癌。我看了节目之后,顿时对丛飞肃然起敬,这是多么高尚的精神啊!

其实,我们班也有活雷锋,她就是贾冬。对待同学,她如春天般温暖,同学的困难就是自己的困难,同学的快乐就是自己的幸福,她总是对同学们的困难尽力而为;对待同学和老师交代的工作,她总是很认真,也很积极。她看书的时候,甚至看得入迷,因此得了小才女的称号;所以大家也都喜欢跟她在一起玩。更重要的是,贾冬在前两个星期,捡到了一支手机,和她结伴同行的同学们说:这是只好手机,自己留着吧!她批评了那个同学:不行!这不是我的东西,就必须要交公,我不能拿这只手机。于是,她便拿到了教导处交公。学校还为此表扬了她,她总是很谦虚地说:捡到东西就应该交公啊,老师就是这么教我们的。是啊,老师是这样教我们的,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与爱国的书的读后感篇6

当我看完《小兵张嘎》这部爱国主义电影时,我被主人公嘎子哥那热爱祖国、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

一提起小兵张嘎,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倍受人们敬仰。嘎子小时生活很苦,但是为了改变人们艰苦的生活,他少年时就参加了红军,他给红军战士带来了快乐。嘎子多次完成艰巨的任务,有一次,他屁股上中了敌人一枪,但他仍不顾伤痛毅然追击。他聪明的脑袋瓜用一只假枪就把敌人首领捉了回去,为红军立了大功。嘎子的爱国热情、幽默、滑稽、可爱、坚强不屈,不达到目的绝对不罢休的精神感动了我。

看完电影,我思绪万千和嘎子对比,我显得是那么渺小。嘎子为完成艰巨的任务而奋不顾身,即使失败也会坚持不懈地去完成而我失败就放弃。记得那次学校开展一次“科技小发明”的活动,我当时就迫不及待地向老师报了名。正当我满怀信心地开始制作我自己设计的“动力小船”时,却发现了一个个让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的问题。如接上电线了电池却不通电。等我解决了电池的问题后却发现螺旋桨转不了了,当我解决螺旋桨的问题却发现这一个个问题把我搞得头晕眼花,头上金星乱飞,我一气之下把“动力小船”摔了个稀巴烂。结果认真制作,能持之以恒的同学获奖了。望着他们胜利的神情我后悔莫及。是啊,有句古话说得好“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为何说无难事呢?因为做了,“难”事则转为“易”事不做则反之。联系我们小学生一定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我们只有踏踏实实地走下去,不懂的东西一定要挖根刨底地搞清楚,才能够为我国的将来出一份力量。

片中嘎子上县城找一位亲戚时,却发现那位亲戚帮鬼子拍照,脸气得由绿到红由红到紫。嘎子刚正不阿而我却因胆小冤枉他人。记得那是我上四年级时。我刚到家门口,却发现一个人在开我家的门锁。我仔细一看,原来他把我家的锁弄坏了,怎么也打不开了。他见我回来了,便立即恶狠狠地说:“你要敢把这件事说出去,我便揍死你!”我吓得连忙点点头。等我妈回来时却撒了谎说是楼上小妹妹弄的,为此我还经常为此事感到不安呢。

同学们,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未来的中国属于我们,我们要发奋学习,像嘎子哥一样毫无保留地把一切贡献给我们的祖国。

与爱国的书的读后感篇7

1947年,刚刚36岁的中国科学家钱学森,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这是一个很高的荣誉,它预示着钱学森的优厚待遇和远大前程。美国为什么如此器重钱学森呢?因为他是美国研究航空科学最高专家冯·卡门的优秀学生,是美国最早研究火箭组织——加州理工学院火箭研究小组的5个成员之一。由他和冯·卡门的“卡门—钱公式”至今仍在航空技术研究中广泛使用。

当钱学森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顿时沉浸在极大的喜悦之中。他在美国生活了10多年,金钱、地位、声誉都有了。可他想: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我可以放弃在美国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钱学森准备返回中国的决定,引起了美国有关方面的恐慌。钱学森的回国计划受到了阻挠。没收了他的书籍和笔记本。还被逮捕,关押在一个海岛的拘留所里,受到无何止的折磨。

在加州理工学校中,坚持正义和学生的强烈抗—议下,美国特务机关被—迫释放了他,在争取回国的日子里,钱学森更加关心祖国建设事业,经常从《华侨日报》等报刊上了解新中国的情况,5年过去了,钱学森争取回国的斗争得到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得到了中国的极大关怀。

1955年8月,这场外交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美国政府被—迫同意钱学森返回中国。冲破重生阻挠而回国的钱学森,一头扎在了军事科学的研究中。不断推出科研成果,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导弹之父”,国务院授予他为“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在美国定居,能聘为终身教授,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可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钱学森放弃了一切,在今天,有许多人因为金钱,而失去了理想,迷失了方向。钱学森的爱国言行,无疑是鼓舞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